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众妙之门 2023-06-27 20:49:43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发动战争谁失败,且往往都是以弱胜强,这可算是一条定律。

从早期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开始,曹操就以弱胜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发动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态势;曹操发动的关中之战,刘备虽立足益州未稳,但苦战两年仍然拿下了关中;孙权发动的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的领军十万的孙权差点被擒;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虽威震华夏,但是到底兵败身死丢了荆州;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直接导致了蜀汉的元气大伤。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不明白一点,那就是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或手段,如果背离了天下大势和政治平衡,单靠军事或某某大将,很显然最终的失败是一定的。

而襄樊之战,恰是最好的范例。从战术上讲,关羽北袭樊城围攻襄阳,也许是配合了刘备的关中之战,似乎也符合了诸葛亮当年隆中对里定下的“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呼?” 这一战略决策。

但是,前提是,一,待天下有变;二,蜀汉自足自立。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三方势力是怎样的呢?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着手内部治理和解决西北问题。足可见赤壁之败,曹操元气并未大伤,并仍然掌握着政治上的主动。而刘备自入川到夺取汉中则连年在打仗,并没有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整。而关羽在镇守荆州这数年里,几乎没有战争,与各方可以说相安无事。可以说关羽有点憋得慌,但是除了马良没有几个得力的文臣武将了,自保有余出战则危险。而孙吴在西击合肥失败后也在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尤其是在吕蒙接掌帅位之后已是蠢蠢欲动。

最关键的还是刘备,诸葛亮说的“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将军应该是刘备,出于秦川,应该是指攻向长安?还是夺取汉中?关羽北攻襄樊,可能以为刘备夺得汉中之后,乘势北进长安,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夺得汉中后刘备没有接着打,而是回成都进位汉中王去了。这就造成了关羽独当一面的态势,并且一打就不可收拾,在政治和军事上孤立了自己也使荆州成为危城。但即使如此,刘备那时可以派谨慎持重的赵云,勇猛异常的张飞,亦或是诸葛亮本人去支援荆州,但遗憾的是没有。当然,可能性有两种,一是刘备深信关羽能胜,因为关羽先期打的确实捷报频传;二是关羽的自傲可能没有料想到吕蒙的偷袭,后期败的也很快,刘备即使想救援也来不及了。最终关羽兵败被吕蒙偷袭得手后被杀。

当然,在这中间,我们不能否认关羽的狂傲和大意确实也是军事上失利的原因之一,久攻襄阳不下可以撤军啊,但是关羽也同样一意孤行,在荆州后方已然危险的情势下孤注一掷,并且之前还大大的羞辱了孙权一番。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权欲日盛,能用诸葛之策,却在执行上大打了折扣,并且未能一直重用赵云为大将,接二连三的政治失策直至刚愎自用到自己发动夷陵之战也战败身死,所以可以这么说,关羽的忠勇成就了刘备人生的巅峰,但也从某种意义上断送了蜀汉的未来。但是可悲的是,刘备后来也同样藐视陆逊,这与关羽藐视吕蒙何其相像?所以,往小了说,轻敌,往大了说,这哥俩都是败在了自己的刚愎自用上了,为何这么自以为是?还是缺少对敌方政治实力的了解和对时局敏锐的洞察。

至于孙吴是否背盟,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古以来乱世称雄,都是各凭实力,“兵者,诡道也”,也许在军事上可以靠计策占有一城一地,但是,真正的诡道其实是政治的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孙权可谓一流的政治家,他在这方面玩的是最溜的,无论对内对外,只要能够保住东吴的利益和自家的权位,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荆州,也许也不算什么。杀了关羽,也算报了羞辱之仇。但是,对于政治态势他还是很清醒的,不仅将关羽的人头送到许昌,且在之后刘备夷陵战败后还将缴获的武器辎重等全部还给了诸葛亮,由此可见,孙权的想法是结盟没问题,但是我也不能让你做大,从这一点而言,识人善任长于权衡时势的孙权在政治气量和谋略上略胜刘备一筹。

赤壁之战荆州被“三分”是前奏,襄樊之战才是大戏,真正决定了三国后来数十年的发展和格局,而后来的夷陵之战则是尾声,三国至此开启了孙权独霸一方,而诸葛亮与司马懿角逐中原的时代。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失败,孙权为何在拿下襄阳后很快失守?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


蜀汉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人气的政权,至少在北宋时期,民间就以蜀汉为正统。?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小编作为蜀迷,最心痛的战役就是?襄樊之战?和诸葛亮一伐。尤其是?襄樊之战?。刘备集团一旦拿下襄阳、樊城,让荆州、成都平原、汉中平原连成一片,那么历史可能就会被很大程度上改写。可惜关羽在进攻樊城的时候,背后的荆州被孙权袭取,进退失据,兵败身死。值得一提的是,在?荆州之战?之后,孙权反而钻了空子,取得过襄阳。如果孙权能够在襄阳站稳脚跟,这对于东吴来说也是一个进攻中原地区的契机。可惜襄阳旋即失守。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威震华夏的关羽

虽然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失败,荆州的丢失让刘备集团的实力一落千丈,但不得不说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打得非常漂亮。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刚刚平定宛城人侯音的反叛;在同年五月,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不利,彻底失去对汉中的控制;同年七月,曹操派于禁支援守卫樊城的曹仁、庞德,可见至少在七月份,关羽已经渡过汉水隔断襄阳、围攻樊城;在同年八月,汉水暴涨,关羽利用水利擒获于禁,擒斩庞德,俘虏三万曹军。

曹操没有办法,又派遣赵俨、徐晃、徐商、吕建等人支援樊城前线,在淮南地区的张辽也受到征召;随后徐晃等人虽然击败关羽,解除樊城的危机,但是汉水上仍然游弋着关羽的战船,北方将领不善水战,难以突破汉水的关羽水军支援襄阳;直到同年闰十月,吕蒙等江东诸将袭取荆州之后,关羽才放弃襄阳、樊城南撤。

也就是说关羽围攻襄、樊至少超过四个月的时间,同时在许县以西的梁县、陆浑县也出现叛乱,响应关羽的北伐。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消灭三万曹军,赶来支援的徐晃所带的多数都是缺乏训练的新兵,而且数量不足。可以说当时的襄、樊战场对曹操来说非常糟糕,所以关羽能够得到?威震华夏?的评价。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三国志?魏书?赵俨传》:?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迁)平寇将军徐晃俱前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闰月,权征羽。?《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丕放弃襄阳、樊城

由于徐晃等人的支援,以及孙权偷袭荆州的举动,导致关羽南撤,襄阳和樊城被保全下来。不过在这里毕竟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城中的粮食基本告罄;汉水暴涨浸泡襄阳和樊城,对城防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另外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继承王位。在这种权力交替的节骨眼上,难免会发生事端。比如曹操去世的时候,臧霸的部队和?青州兵?就出现过哗变,小编相信这也是当时的乱象的体现之一。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魏略》:?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这种情况之下,曹丕首先想到的是巩固自己的政权,其次才是对刘备或者孙权的战争。

正好襄阳和樊城经过战争之后残破不堪,缺少军资,曹丕担心孙权会继续强攻襄阳,于是令曹仁退出来,对襄阳、樊城进行焚城,然后驻守在襄、樊以北的宛县,

就是把这两个城池放弃了,用两个空城来拖延孙权北伐的步伐。

《晋书?宣帝纪》:?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

孙权取舍襄阳

曹丕放弃襄阳,曾遭到丞相长史司马懿的反对。司马懿劝说曹丕,孙权刚刚击败关羽,必然要面临刘备的怒火,理应尽量避免两线作战,不会对北方用兵。

而襄阳这个地方至关重要,依山傍水,既可以屏障南郡,也方便进攻中原地区。从襄阳进攻宛县,之后就可以北上进攻河洛,或者向东北方向进攻许县。

这也是关羽围攻襄、樊时,曹操要迁都的原因。所以司马懿认为,襄阳不应该放弃,也没必要放弃。《晋书?宣帝纪》中记载:?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然而事实上曹丕放弃襄阳之后,孙权就接收了襄阳。

其实吕蒙在袭取荆州之前提出的战略中就已经提到了襄阳,吕蒙希望在全据长江防线之后北上攻取襄阳,作为进入中原的基石。无论是诸葛亮、关羽、周瑜、司马懿、吕蒙,大家都对襄阳的重要性心知肚明。曹丕将襄阳拱手相让,孙权自然也就当仁不让。不过这个时候吕蒙已经病死,孙权派一个叫做陈邵的人进驻襄阳,完成蜀汉从始到终未竟的事业。

《奏讨孙吴》:?希托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

如果孙权真能在襄阳站稳脚跟,那么对曹魏的威胁还是很大的,东吴更容易把手伸向中原地区,而且与蜀汉的配合也会更加紧密。可惜或许是孙权一心应对蜀汉的反扑,不敢在襄阳投入太多精力;或许是襄阳经过水淹、火烧之后实在防御不足,总而言之曹丕反悔放弃襄阳,令曹仁、徐晃进攻襄阳,击败陈邵,重新占领襄阳。本来有可能改变三国形势的襄阳就这样易手了。

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原因是啥,最后又是什么结局?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绝非个人的意气用事,而是刘备集团在战略决策上的一招险棋,那么这招险棋值不值得走呢?从当时的形势分析,发动襄樊之战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很可惜,由于后来东吴的介入,蜀汉一方最终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而后人对此战的评价也多有?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话说襄樊之战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当时的关羽又为何敢发动这样一场大战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背后的究竟。

襄樊之战的发动背景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镇守在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樊城,由此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那么关羽为什么选择在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的时候发兵北伐呢?这就得说说刘备当时在汉中的情形了。

汉中大战,刘备一举击败曹操,随后刘封孟达顺利拿下上庸三郡,时刘备势力大增不错,但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值得一说的是刘备新夺得汉中、上庸之地,但并未收服当地人心(公元220年上庸原太守申耽叛蜀降魏),所以如何安定民心应该是刘备攻取汉中后首要的大事,但这件事能踏实进行吗?还真进行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有曹操在盯着。

曹操虽然在汉中败给了刘备,率军撤出了汉中,但当时曹操却并没有走远,曹操率军来到了长安,并亲自坐镇于此。

?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夏五月,引军还长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那么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

其一:提防刘备乘势攻打关中。

其二:给刘备北境施加压力。

而且当时曹操撤出汉中时还留下了一支奇兵,那便是令魏将张郃领一支大军屯于陈仓,所以刘备在初定汉中后,所面临来自魏国的压力是很大的,只要稍有不慎,曹操很可能便会率军攻打汉中。所以这时候的刘备需就要有人帮助分散曹操的注意力了,而这个时候关羽北伐便正好能达到这个目的。

关羽敢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

前面说到了襄樊之战发动的一个大背景,那便是要缓解刘备在汉中所面临的压力。不过发动战争可不是儿戏,发动襄樊之战却有它的实质意义,但没有实力和有利的战争条件,那也是不可取的,而关羽之所以敢发动襄樊之战,这就得说说当时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实力和攻打襄樊的有利条件了。

说到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实力如何,这里我们主要用兵力来衡量,那么关羽镇守荆州时,究竟有多少兵力呢?史料记载,可调动的兵力至少在三万以上。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三国志?甘宁传》

?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国志?吴主传》

《甘宁传》中记载的是早年孙权索要荆州不成曾发兵攻荆州,与关羽隔湘水对峙时关羽部所辖的兵力。《吴主传》中记载的是关羽水淹七军,大败于禁时俘获的降兵人数。从两处记载推断,当时关羽镇守荆州时的兵力应不下三万,三万也许我们感觉不多,但在?人口锐减?的三国时期绝对不是小数目了。

关羽有攻打襄樊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当时攻打襄樊还有着极其有利的两大条件:

其一:当时曹魏对荆州地区的掌控不稳(赤壁之战后,曹魏占据了荆州的南阳郡和襄阳郡)。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公元218年十月,侯音,卫开于南阳发动叛乱反对曹魏,同年曹仁北上平乱,于219年正月平息叛乱。所以当时的南阳吏民早就有反曹之心,而关羽攻伐襄阳,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当地人心所向,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前期能势如破竹的一个重大原因。

其二:刘封孟达占据了上庸,和江陵的关羽形成了夹击襄樊的形势。

这便是关羽果断北伐的原因,时曹魏若失襄樊,则关中危矣,而给蜀国的则是一片大好的前景。故在关羽北伐大破于禁后,远在关中的曹操彻底坐不住了,同年十月曹操便从关中匆忙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而东吴方面一来不愿看刘备做大,二来有曹操诚意结盟,故在关羽北伐之际袭取荆州三郡,将三国大势又推向了另一个局面!

襄樊之战最终战败了,为何说是关羽的高光时刻?

如果没有襄樊之战,关羽声望不会超过张飞。在襄樊之战前,张飞是拼命勇三郎,而关羽只是忠诚的二哈。

关羽很有能力,但也只是刘备知道、曹操知道、孙权知道。我们看史书,也只是看到这三个枭雄在互相吹关羽、互相捧关羽、互相争关羽。但关羽却一直没有向历史证明自己的能力。


襄樊之战前,关羽的功绩主要是在曹营中立的,河北之战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受封汉寿亭侯。

再后来,关羽就没啥武功了,能有的就是义薄云天,即背弃曹操而还归刘备。关羽的武功,只在河北之战,但河北之战还是帮着曹操打的。

这时候的张飞呢?长坂坡之战,断桥喝退曹操百万军,为刘备的成功撤退赢得了时间。益州之战,攻略江州、义释严颜,与赵云和诸葛亮共同挽救了刘备益州败局。汉中之战,击退曹魏猛将张郃,确保巴西郡封疆无虞。


不是说关羽还据守荆州吗?刘备阵营里,也就关羽能担当这个大任。

但是,当历史的细节被掩盖之后,你怎么知道刘备不是任人唯亲呢?因为关羽守荆州,守得并不好。公元215年,东吴大将吕蒙袭夺三郡,即长沙、零陵和桂阳。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四郡,后来又借了孙权的南郡。然后,关羽守荆州,一下就被吕蒙收回三个。你这就不算什么成功了。


这件事不能埋怨关羽,因为刘备的荆州力量太弱,举兵四川后荆州力量就更弱。但是,吕蒙取荆州三郡这件事,还是能够证明关羽守荆州、守得并不好。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襄樊之战爆发了。关羽有了机会向历史证明他才是三国乱世当之无愧的猛将。

襄樊之战前的刘备集团,在四川很高光但在荆州很至暗。汉中之战,刘备取得了完胜,打得最强诸侯曹操只能据秦岭自守。而得到汉中这个缓冲地带的四川,就完全具备了战略后方的意义。简单说,就是刘备不用担心别人觊觎四川,而且能够以四川为后方兵出天下,而兵出天下还有汉中这个北向的跳板。

但是,荆州的形势就真心不好了。

一个是公元215年的时候失去了荆南三郡,荆州力量只剩下一个武陵郡和半个南郡(孙权当时只是借了一部分)。后来,孙权把零陵郡有还给了刘备,但没啥意义。武陵郡全是蛮夷,零陵郡位置太偏,都发挥不到支援南郡的作用。


另一个是公元217年的时候鲁肃死了,鲁肃这个人很重要,因为孙刘联盟就是他一直在主导的。没有鲁肃,那些目光短浅的江东门阀就肯定会惦记荆州这块美地,才不管什么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所以,荆州的窘迫就是南郡独木难支、孙曹虎视眈眈。曹操想也别想,对南郡既有贼心又有贼胆,只是一时忙活不过来。

而就是在荆州的这个至暗时刻,关羽突然发威了,直接带着兵去跟曹操抢地盘,攻占南襄隘道的南端要地襄阳。

襄阳肯定不好打,曹操的大将曹仁就守在这个地方,驻兵樊城。而且,曹仁也不是什么善茬,根本不会在襄樊这地方老实呆着。曹仁一直玩命折腾,就是要整军备战,势必要在孙权之前把刘备的南郡给抢过来。

但是,曹仁用力太猛,又是征钱又是征丁,直接搞出了一个宛城叛乱。侯音、卫开这两个家伙直接在宛城造反了,而且还勾结关羽。


这就是机会啊。关羽坚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于是立即带兵杀向了襄樊,而且攻势凌厉:我关羽不仅要抢你曹操的荆州,而且还要顺势北伐。

你关羽的野心这么大,曹操肯定不答应。于是,庞德来了,不仅雷霆解决了宛城叛乱,而且与曹仁一起加强了襄樊的防守。所以,关羽北伐的时候,曹操的襄樊力量已经得到了加强。

但是,这时才是关羽向历史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你曹操增援也不怕,关二爷把曹仁和庞德捆在一起打,关羽军团开始包围樊城,目的就是要锁死而后消灭曹操在荆州的有生力量。


但同时,还有于禁率七军三万精兵,也来支援襄樊战场了。先是一个从来就不老实的曹仁,后是一个非要马革裹尸的庞德,这还没完就又来了一个五子良将于禁。你关羽这还怎么打?

关羽包围樊城,但还没有实现彻底包围。曹仁在樊城里面死守不退。庞德的援军和于禁的援军就驻扎在樊城北边。所以,这时候的关羽应该是腹背受敌,进不能取城、退不能全身。

但是,关羽却利用大雨水涨,先把于禁的七军给包围了,逼得五子良将举兵投降。然后,再借水势又把庞德所部也给困住了,庞德不投降,但不投降就杀。

曹操的两员猛将,一个是铁杆老将于禁,投降了;一个是新秀猛将庞德,干死了。这时候,襄樊之战想也不用想了,关羽肯定能打胜了。


而且,襄樊以北的南阳地区,流民、土匪以及百姓,已经准备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关羽的别部先遣队都杀到了许昌周围不到百里的地方。

所以,关羽北伐,真得是威震了华夏。

你这个时候再说关羽就是刘备帐下的一只忠诚二哈,就真心说不过去了。关羽以一个至暗时刻的荆州,打得曹仁要弃城逃跑、打得于禁跪地求饶、打得庞德马革裹尸。这哪是什么二哈,简直就是一头猛虎。

三国乱世里面,几乎没有哪个人物能以一支军队对抗三支军队、以一己之力对阵三大名将的。而关羽则可以,还把三大名将打成了乖乖猫。

但就在关羽的高光时刻,不讲政治的孙权集团开始偷袭荆州了。本来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的策应配合非常好,刘备兵入关中、关羽兵入樊城、孙权兵入合肥,而且孙权还一直惦记着徐州。所以,最强诸侯的曹操就是破鼓万人捶,而孙刘两家即将改变一强二弱的格局,真正实现所谓的三足鼎立。


但是,鲁肃在公元217年的时候就死了,所以孙权集团就没有什么格局天下的人物。战略家不说话了,那就军事家说了算,于是吕蒙倡议灭关羽、取荆州。

吕蒙的立论很简单。

一个立论:徐州这地方就是打下来也守不住,因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曹操的骑兵想收回来就收回来。

另一个立论:彻底占定荆州以后,孙权就能利用长江航道快速调动军队,所以根本就不用依靠刘备也能确保江东无虞。

再一个立论:刘备和关羽肯定一直惦记着彻底占据荆州,只不过他们都没腾出手来,所以现在还没动手。

在吕蒙这三点立论的支持下,孙权集团就背信弃义了,也不管什么孙刘联盟,就开始抄关羽的后路了。


在公元215年吕蒙计取三郡以后,刘备的荆州就已经是至暗时刻了。所以,孙权取荆州,主要是取南郡,根本就不用吕蒙白衣渡江玩套路,带着兵直接抢就可以了。而且此时的荆州主力兵团又都跟着关羽北伐,于是孙权抢荆州就是大人大小孩儿,怎么打怎么赢、怎么抢怎么是。

但是,孙权和吕蒙这么操作就是完全地不讲政治。自此以后,孙刘联盟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了。因为蜀汉支援东吴只能在秦岭搞事情,但秦岭大山足抵十万大军,就是诸葛亮也搞不出什么大事情。曹魏的西线基本没啥问题。东吴确如吕蒙所言可以利用长江航道确保无虞,但这只能防守,无法实现对曹魏的进攻。于是,孙吴就是到死也基本上打不到淮河边上。

孙吴背信弃义,确实占了一时的便宜。但长远上看,孙刘联盟已经失去了意义,曹魏独强、孙刘两弱的格局彻底成行。而最可惜的应该就是关羽,高光时刻只是昙花一现,之后败走麦城、殒命疆场。

但是,关羽通过襄樊之战向历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是三国乱世中当之无愧的名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6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