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权熬死了两位劲敌,孙权最后为何没有统一天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1:34:11

孙权熬死了两位劲敌,孙权最后为何没有统一天下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守江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很简单,孙权是弱君。他的实际的权力在三国三个皇帝里面是最弱于一个,江东士族把持着实际权力,如果孙策在,说不好能一统天下,但孙权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远远不如哥哥孙策。也不如刘备,曹操和曹丕。综合因素之下,孙权只能维持现状,这里要指出的是,刘备和曹操都说打江山出来的,唯独孙权是守江山的。

公元 200 年,孙策遇害,临死之前对孙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可善自为之!,言罢,孙策身亡,年仅 26 岁。就这样,孙权成为第三代江东之主。这一年,孙权才 18 岁。诸葛亮说,江东以立三世就是这个意思。孙权整整控制江东52年。40岁称吴王,47岁称帝,在位23年。孙权在三国所有皇帝里面他是最长寿(算曹操三代皇帝)曹操65岁去世,刘备62岁去世。孙权70岁驾崩,孙权虽然比司马懿小三岁,但比司马懿晚去世一年。可以说孙权熬死了所有的三国枭雄,诸葛亮去世不过54岁。孙权可是熬死曹魏三代皇帝,曹操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孙权没成事最关键在于他自己说的不算,没有属于自己核心阶层和班底。孙权政权属于外来户,自己又不是打天下的人(孙策不死就好了)孙权本身又不是以无力见长。一辈子打了几次合肥都没有成功,但成就了张辽和满宠的威名,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虽然一是以江东获胜,但却不是孙权指挥的,而且两次大战都是被动应战而非主动进攻。军事实力的欠缺是孙权最大的短板。导致孙权只能以守为上。再就是江东士族集团反对武力一统天下。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意识。三国里最没实力统一天下的就是东吴。

周瑜,鲁肃二人死后,孙权无人可用,只好自己统率三军,陆逊是本地士族代表,孙权还得防备他,不敢放手使用,而东吴之所以在孙权死后斗不止,消耗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本土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孙权在的试时候都没有调节好,新的皇帝只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砝码。谁也没什么好办法。而无论蜀汉还是曹魏始终都是一个政治集团把持朝政。政局还是比较稳定的。孙权对内的整合力度不足,尽管他在后期一再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士族力量太大,尤其是四大家,顾,陆,张,朱。孙权就是再厌恶,也得让顾家的人当宰相(顾雍)。内部不问稳,一旦失败恐怕老家都得丢了。

再就是晚年孙权过于猜忌,好杀,残忍。而且好喜欢宫斗剧,也就导致了他死后朝局不稳,孙权看到了高平陵之变,所以队孙权来说,一个稳定的朝局远远高于一统天下。如何选定太子才是第一要务。晚年的孙权已经丧失了雄心壮志,没有兴趣一统天下了。《三国志.吴主传》评价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未必不由此也。意思就是孙权是勾践,残忍好杀。这个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三国里,蜀汉和曹魏都具有“合法性“。而唯独东吴的孙权是最不合法的,本身就是割据势力起家,建号称帝法统性不足,无论是降魏还是降蜀没有任何道德和舆论上的压力,进攻和反对谁也可以。这就造成了孙权进攻不足,守土有余的结果。

把曹操刘备都熬死了,孙权却不能统一天下,孙策临死前说得很明白

三国时期孙权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寿之人,活了71岁,他“熬死”了不知多少同时代的人,那么在曹操刘备后的三国时代,孙权为何没有什么建树,东吴似乎连统一天下的意愿都没有。

其实从孙权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就知道他属于那种比较鸡贼的人,一生见好就收,尤其在晚年,缩也缩的果断彻底,这种人早期可以混的很飘逸,长远看自己摊子一大就会缺乏对大局的掌控能力,晚年孙权应该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所在,但是自己束手无策,所以就搞了些很极端的措施,看似残忍,实则焦虑,因为玩不好就是富不过三代结局。

孙策临死前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开疆扩土冲锋陷阵孙权不如孙策,而团结士族守土卫国则是孙权强于孙策,孙权就是守业之主,至于偷袭荆州那是孙坚孙策乃至孙权家族的志愿,荆州是江东门户,国之腰腹,进可攻退可守,志在必取。当年曹操大战袁绍的时候,孙策就曾经有偷袭许昌,迎回献帝的想法,只不过被吴郡太守告密,杀了吴郡太守,狩猎时让其部下偷袭而死。否则孙策领两万精锐周瑜程普韩当周泰甘宁吕蒙凌统丁奉太史慈,这支精兵北上,别说把许昌平了,与袁绍前后夹击曹操的话,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孙权也有过壮志,曾亲自带兵进攻长沙,差点挂掉,自那以后就决了自己带兵的念头了,知道自己不是那根葱,曹营虽然曹操没了但是大量的精兵良将依然在,他能派出去的大将能进攻打败曹操手下大将的不多,况且孙权这个人疑心重,怕将军掌权搞死自己。

更主要的是东吴政权跟蜀汉政权一样,通病在于政权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孙氏集团的根不在江东建业,也是属于外来入侵占领,而且跟本地氏族多有世仇,比如陆逊。所以在若想北伐,后院怕起火。可以说三国孙吴全是以士族的力量来维持的,一旦伤害到士族自身的利益,别说是攻打魏蜀,就算自保都难。东吴不是孙家一个人说了算,别忘了孙策是怎么死的。孙氏在东吴只是各势力推崇出来和魏蜀带头对抗保自己财产的代表而已,孙权想打开会也不会通过输赢对于其它人都没好处,这就注定了孙权一辈子只能守东吴。

而且吴军都是士族手底下的兵,你让他们帮孙家打天下?搞笑的,赤壁之战那是影响到江东士族的利益了,所以一心一意打曹魏,那些主动侵略的战争,你看哪次孙吴不是被打成狗,因为打下来了也没有那些士族的利益,所以就出人不出力了。所以说吴国的建国国策就没有统一中国这一说,现实中也没有发动过统一战争,大多时候是还御性用兵,偶尔也抢的地盘小打小闹一番。

即便东吴全力支持孙权统一天下,在军事上,东吴也是处于劣势,东吴没有控制淮河沿线,相反曹操政权一直牢牢控制着淮河一线。想要北进,必须把淮河沿线作为桥头堡,相同曹操政权控制淮河沿线可以随时从长江中游坐船沿河岸攻击。南方船只较多,战马很少。尤其是东吴北部被曹魏拦截,西部被蜀汉拦截,东部被大海阻隔,又加上航海技术并不发达,东吴想弄到战马很难。即使,经济,人口都达到了可以统一全国的实力,但是没有战马他也很难取胜。

当时从南方往北打很难,北方只要坚持住,拖后期,南方都得垮。为啥?看看地理,当时的粮仓在哪?古时没有三季稻,南方也没有冰箱。北方只要努力造人就行,你南方试试,饿死你。西蜀那种山地石头的更不要说了。就算种的出粮运输也成问题。北方都是平原,善骑马,运输,支援都方便。你孙权过了长江天险怎么跟人骑兵打。三五天人家人马粮草都集齐了,你走一个月才能到人家城底下,粮草兵马过了长江靠人驼吗?运输粮食的人吃都把你的粮草吃光了,还怎么打

孙权似乎耗死了所有对手,可为何还是没能统一天下?

曹操、刘备和孙权是三国时代的三巨头,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刘备和孙权分别是蜀汉和东吴的开国皇帝,在三巨头中间,最能够见证这段历史的人,无疑是孙权了,曹操去世曹丕篡汉开启三国时代,随后刘备称帝,但是夷陵之战惨败后没多久也是一命呜呼了,只有孙权似乎耗死了他所有的重要对手,而且孙权也是一个雄主,当然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也证明了他的水平,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三国君主,既然耗死了那么多劲敌,怎么没有完成天下一统呢?

军事 上曹魏最为强大:

三国在军事力量上,魏国最为强大,东吴尽管到孙权已历三世,却最弱!如到孙权这辈,东吴士兵善水战而不善陆地作战,这与东吴军事集团盘居江东有关,事实上无论赤壁大战还是夷陵之战,东吴的战略思想都是采取守势,御敌于国门之外就算胜利!

孙坚、孙策能建立政权依据长江天险,所以,加强水军力量,消灭来犯之敌于水面上,是建军的指导思想!而三国十四州,东吴只占有二州,要一统天下,必须占领其它十二州,必须要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水军到了北方是没有优势的!

况且,孙权执政东吴后,孙吴集团的军事人才又是一代不如一代,自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后,几乎再无有战略眼光的军事人才出现,尤其是孙权后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缺失这是孙吴军事集团的薄弱环节,又加上孙吴的军队有限,怎敢北伐中原呢?

孙权比的文治武功比曹丕差一截:

曹操在世时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弊政,打击豪强,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还倡导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约俭劣,使遭受战乱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奠定了魏国一统天下的实力!

曹操的继任者是曹丕,尽管因残酷迫害同室宗族、废后汉献帝、又淫乱好色,历史名声不佳;但他是文武双全,政绩不凡,继承和发展了曹操的诸多政策,巩固了魏国的基业;他君临东吴期间,曾亲统百万大军征伐吴、蜀,连诸葛亮对他都不敢小觑。何况孙权?

?生子如当孙仲谋?!孙权虽然活了70多岁,极具帝王气质和智慧,但是他生性多疑、甚至有点刚愎自用,立嗣就是他人生的败笔,他选定的接班人孙亮比曹操的接班人曹丕差得多!如大将军陆逊,取得了夷陵之战后,因功高盖主,孙权就处心积虑地的打压他,一度让他闲赋在家。相比曹操的纵横捭阖与文治武功,孙权差一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人口稀少,经济脆弱:

东吴在三国之中是第二,仅次于魏国。可是当时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吴国的人口也就只有江东一隅、荆州中部等地较为密集,其他的诸如江西、福建、两广、交趾(越南)、台湾都还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孙权最初只是想突破合肥再往北发展,然后静观其变,因为他自己也没把握能夺取中原,可结果打了一辈子仗都没有突破合肥一线,还给自己赢得了?孙十万?的绰号。东吴的几次北伐都没有突破合肥一线(安徽),谈什么统一中原,所以也只能心安理得地在南方当皇帝了。

宋朝(距离三国将近700年)以前,无论是人口重心还是经济重心都在中国北方。东吴的国力弱小,即使加上蜀汉,也不如魏国强大,所以自身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只能凭借长江天堑,割据一方。进攻不足,守土则有余。

孙权的格局只在割据而已,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和品德:

曹操、刘备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只有孙权一心要割据一方,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一亩三分地。这是因为孙权的能力和格局都只在割据一方而已,他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隆中对》里就说了,孙氏已历三代,国险而民附。孙权的基业是建立在凭险据守的基础上的。孙权从哥哥孙策手上接过江山的时候,还是只有江东一隅之地,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吞并了荆州大部分、交州全部地区,除了合肥实在打不过以外,其他的地区已经归属东吴。

不过,孙权做事比较不择手段,这一点远不如曹操、刘备能够服众。比如,孙权为了荆州,两次偷袭盟友刘备,虽然取胜但是也落下了不好的口碑。孙权的哥哥孙策将江山送给孙权,可是孙权称帝后却不断打压孙策这一支的后人,而且只给哥哥孙策追谥了一个?长沙桓王?,连一个帝号都不肯追谥,足见孙权的格局很狭小。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孙权的功臣,尤其是陆逊在夷陵之战击溃刘备,为孙权保全了荆州和江东基业。可是,陆逊晚年卷入东宫之争,竟被孙权下令赐死。曹丕、刘备均未如此苛待过开国功臣,可见孙权为人谨小而慎微、苛刻而严厉,并没有吞并天下的格局。

所以我们能过看到,孙权尽管耗死了大批曹魏和蜀汉的君臣武将,但是在面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奋起反击为了自保,刘备占领荆州和益州后,孙权和曹操合作偷袭荆州,为的就是维持三家鼎力的局面,就算是孙权进行北伐,也是没有取得好的战绩,一是他没有那份强烈的心思,二就是没有名将,甚至在蜀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孙权也仅仅是牵制,也就是出工不出力,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就是活得再久也不可能真正完成统一!

孙权熬死了司马懿,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曹操,孙权,刘备三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叫三国,互相牵制,维护各自的稳定,可最终司马家族却窃取了魏国曹王室的政权,并且先后灭了蜀吴两国,完成了天下的一统。可是很多人会很困惑,孙权是这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曹操和刘备先后去世,新皇登基时,孙权正值人生巅峰,后来魏国最关键的老臣司马懿都死了,孙权依然在世,为何他没能一统天下呢?孙权熬死了司马懿,为何没能一统天下?诸葛亮的话一针见血?

孙权为啥没能一统天下?

原因很简单,就是江东的实力不足。相对于白手起家的曹操和刘备来讲,孙权的起点很高,在其父孙坚和其兄孙策两代人的励精图治之下,孙权接手江东的时候政局稳定,实力不俗。可是他在位的时候,并没有完成有效的扩张和壮大吴国的实力。

虽然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甚至自己御驾亲征要北上攻曹,结果被张辽大败合肥,这对他是致命的打击。当年曹操强的时候,曹操欺负他发动了赤壁之战,虽然吴赢了,但是没有捞得其他好处。后来刘备强的时候,刘备借口为关羽张飞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虽然吴又赢了,但是吴国依旧没有捞得好处。

只能自保

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意思很简单,江东的实力撑不起孙权的野心,这也导致了他们只能自保。

诸葛亮为什么强烈要求北伐呢?因为他知道偏安一隅只是暂时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尊奉着的是强者为大,孙权虽然在世时间长,但是他没有把重心放在江东的扩张上,最终也只能沦为大一统的背景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