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佳·阿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处理民族问题基本都是一个政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人对于少数民族一贯都是不接纳的态度,并且称之为蛮夷。但是等到少数民族占据中原之后,对于汉人的态度也不怎么好,其中以元和清为代表。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就不用说了,我们着重说一下清朝的制度。
在清朝,几乎都是首先重用满人的,毕竟满人是统治阶级。而且汉人官员在见到满人官员的时候,是要行礼的。而且满人犯法和汉人犯法的处理方式和量刑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清朝早期和中期的时候,满人几乎是朝廷的支柱,比如康熙时期的明珠、索额图,还有康熙时期的阿桂,都是顶尖的大臣。
阿桂,全名章佳·阿桂,满洲正蓝旗人,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他的父亲阿克墩是乾隆时期的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很受到乾隆的重用。阿桂受到父亲的荫蔽,在十六岁的时候,就进入到官学学习,后来担任大理寺丞,进入司法机构。
乾隆二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兵部主事,之后步步高升,一度进入军机处。但是随后因为国库失窃,剿匪不力等罪名,差点被处死,只因为他的父亲的缘故,才保住了小命。但是他毕竟是八旗子弟,在经历人生低谷之后,再次崛起,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重新被重用,率军去征伐准格尔部叛乱。
阿桂的军事才能出众,在他的带领之下,清军节节胜利,最后基本肃清准格尔部叛乱。但是准格尔还有余部和清军较量,阿桂率军追击至俄国,将残余分子剿灭,逮捕了大量的准格尔罪臣。
就在此时,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又举兵叛乱,阿桂当即率军讨伐,叛军以数千人抵抗,战时焦灼不下。阿桂亲自挑选百余名勇士,带着他们绕道到敌人后面,向敌人发起进攻,敌军顿时阵脚大乱,清兵取得了优势,一举击败了叛军。
阿桂乘胜追击,进入新疆伊犁,并且在当地屯田驻守,继续打击叛军。这个时候,他手握大军,而且被授予军机处大臣一职务,还可以在紫禁城里骑马,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而这个时候,有些人开始动起来了,他们嫉妒阿桂的功劳,于是捕风捉影,上书乾隆弹劾阿桂有谋反的嫌疑。
乾隆认为阿桂是满人,应该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但是大臣说的也至情至理,于是他就想试探一下阿桂。他派出皇子前往新疆伊犁,慰问阿桂。阿桂早就知道在京城里的事情,他听说皇子要来,一时间也忐忑不安。
皇子给他带来的一壶皇帝钦赐的酒,而且让人做了一桌子宴席给阿桂吃。阿桂在惴惴不安中吃喝了一顿,皇子当即眉开眼笑,回京城复命。乾隆皇帝由此判断阿桂不会叛乱,于是更加宠幸他,给予他更大的兵权。
阿桂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本事的,他南征北战,平定了不少的叛乱,稳定的清朝的政局,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可谓乾隆时期的名臣。但是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和珅的陷害,他晚节不保,最终病死,人生并不是很圆满。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对于阿桂有什么看法?
说起乾隆中期,我们就会想到腐败这样的词汇,那个时候的官员,贪污之类的案件层出不穷。当时有一件大案,让乾隆帝震怒,并杀了三个督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这个案件涉及的贪污的数额十分巨大,并且历时十分的长,更有各种官员参与其中,让乾隆帝惊诧之时更多的是愤怒。
当年乾隆帝接到陕甘总督的奏折,说是闹了旱灾,当地贫瘠,要求“捐监”。捐监就是说让一些富家人捐献粮食,获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这得到了乾隆的同意。王亶望这个人不是科举上来的官员,而是捐钱而获得的资格,到了甘肃,他让百姓捐钱不捐粮食。但是他对朝廷方面还是说着,我收的是粮食。他甚至骗皇帝说又旱情,要获得更多的监生资格。他这样的做法不仅蒙蔽了乾隆,甚至让他得到了更高的官职。王廷瓒本也是一个清官,但有谁不爱钱呢?他自然是没有抵得住诱惑,也参与了其中。
之后甘肃河州地区有人民起义,阿桂前去镇压但是却发回奏折说甘肃有雨水,难以前进,联系王廷瓒的表示,愿意资助四万元。乾隆帝又想到王亶望愿意捐五十万辆,他一想,这一定是有问题的。这才让人开始着手调查,总算把这个巨大的贪官黑幕给揭开了。
乾隆帝一直被蒙在鼓里,必然是生气的,并对那些人处以极刑。我认为这也和他的管理的疏忽有关,一定是他的管理存在的疏漏,才让他们有机可乘的。
清朝的王爷都比较不靠谱,喝烧酒听昆曲养大黄狗,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倒也不能怪清朝宫廷教育失败,而是因为他们有个“立贤不立长”的规矩,一个皇子如果在军事民政方面太优秀了,就会被认为对储君之位感兴趣。所以康熙那个比较有能力的八儿子胤禩变成了“阿其那”,雍正那个比较像老爹的五儿子弘昼,没事就给自己办葬礼,说白了就是自污保命。
在清朝宗室中,最有文才的要数雍正的三哥诚郡王胤(允)祉,另外还有个礼亲王昭梿。这位礼亲王昭梿没事就搜集清朝王公大臣和皇亲宗室的典故,并写成了十五卷的《啸亭杂录》。在那本书中,昭梿以同时代者的眼光,见证了阿桂与和珅交恶以及明争暗斗的整个过程。
据昭梿记载,和珅与阿桂交恶,似乎是因为阿贵实在没有把和珅放下眼里,还曾经一句话对和珅发出死亡威胁,把和珅吓得面无人色。
说起来阿桂与和珅都是满人,他们不姓阿也不姓和,他们的全名分别是章佳·阿桂和钮祜禄·善保,除了称呼他们官衔之外,朋友以及下属称呼阿桂一般是广廷(字)兄,或者云崖(号)公,称呼和珅为致斋(字)兄,当然,这些称呼只有刘墉那样的世代高官才可以叫,纪晓岚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称呼阿桂和珅的字号他,纪晓岚出身低微官卑职小(相对于阿桂和珅,比大多数人高),见了阿桂和珅,是要先磕头后说话的,即使阿桂和珅“赐座”,纪晓岚也得“斜签着身子”表示恭顺的。
纪晓岚不能不对和珅表示恭顺,除了官职品级悬殊之外,还因为纪晓岚是汉官,如果没有刘墉那样显赫的家世,见了满官是要低眉顺眼的。但是章佳·阿桂见了钮祜禄·善保不需要表示尊敬。
章佳·阿桂出身于正蓝旗,父亲阿克敦当过翰林院掌院学士、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而和珅虽然出身于正红旗,但是从小没了爹,靠给乾隆抬轿子起家,可以算得上半个草根。
和珅讨得乾隆欢心之后,平步青云,其官职甚至超过了前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刘墉刘石庵。乾隆不但给了和珅数十个美差肥缺,居然还想让和珅在疆场立功——乾隆这做法就混蛋了:你要派和琳去前线,还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和珅虽然也会武术,但是他以文才为主,行兵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
乾隆年间(《清史稿》和《啸亭杂录》记载时间冲突),西部发生撒尔族叛乱,乾隆派阿桂带兵平叛,可是这时候阿桂正在中牟治理黄河,一时半会儿走不开。乾隆一时间脑袋进水,就派和珅暂时代理阿桂领兵(上命和相往摄其篆)。
志得意满的和珅想抢在阿桂到来之前,就把叛乱平定下去,但是结果用很可笑的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刻期进师,卒为所败。”首战告负开门黑,众将本来就对这个“身材停妥,粉面朱唇,声音诡亮,不矜威仪,喜诙谐(袁枚对和珅的赞语)”的小年轻不服气,战败之后,大家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将帅俱不为所用,和每发一议,众辄沮之,亦不能难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前线主将都不听和珅的话了,和珅说啥都会被怼回去,和珅干生气却毫无办法。
正在和珅焦头烂额之际,阿桂来了。
这时候和珅的心情可想而知:“盼星星盼月亮,忠于把您盼来了!”阿桂收回帅印,自然要问前期战况,这时候和珅就潇洒不起来了,很羞愧地(赧然)告状:“这些骄兵悍将太不像话了,根本就不听我的,不信您就试试!”阿桂笑了:“还有这样的事情?若果真如此,我杀几个人给你看看!”
于是阿桂擂鼓聚将,并请和珅坐在自己身边:“公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原先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像一群横踢乱咬的犟驴,在阿桂面前都变成了乖巧的小绵羊,把和珅的脸都气成了紫茄子。阿桂调兵遣将完毕,阿桂的笑脸也收了起来,很严肃地问和珅:“众将官这不是很听话吗?你说他们抗命不遵,撒谎了吧?”正在和珅尴尬难以自圆其说之际,阿桂拔出了乾隆赐给他的尚方宝剑,阴森森地笑着对和珅发出了死亡威胁:“众将不听话,当斩。可是现在众将都很听话,这尚方宝剑该斩谁的首级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也)?”
和珅当时就吓傻了,昭梿的记载是“和战栗无人色”。阿桂也真是不给和珅面子,当天就把他撵回京城了(公乃命和即日衔命归)。当然,也有史料说阿桂给乾隆写了一封密信,狠狠地告了和珅一状,以至于一向宠信和珅的乾隆也大为光火:“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和珅的疆场建功梦就此破碎,从此对阿桂恨之入骨。
战友没做成,阿桂与和珅成了仇人:“(阿桂)不与(和珅)同直庐(军机大臣按规定要在军机处轮流值班),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后来和珅以阿桂之子阿迪斯为突破口,抓住一个把柄,又在乾隆面前狠狠地告了阿桂一状,结果是阿迪斯被充军发配,阿桂被连降两级。以至于阿桂临终前还十分遗憾:我戎马一生杀敌无数,只可惜没有看到今上(指嘉庆)把和珅被抄家问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