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孝成王为什么要坚持用赵括为将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20:01:36

赵孝成王为什么要坚持用赵括为将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蔺相如和赵母都反对赵括为将,为何赵孝成王还坚持要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长平一战,白起将赵国主力坑杀殆尽,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只能靠联合其他的诸侯国续命,可以说这一战其实已经决定了赵国的未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赵括,如果不是他的策略问题,那么赵国不会输得这么彻底,其实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就有很多人反对赵括为将,可惜赵孝成王一意孤行,铁了心的用赵括换廉颇,才导致赵国如此惨败,那么赵王为什么明知多人反对,还要坚持用赵括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廉颇的表现差强人意,在战争初期,廉颇败绩连连,咱们还原下当时的情况:

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结果秦军斩杀了赵国的副将。

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将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攻占,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不出,可是秦军发起强攻,夺下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而后廉颇根据地形重新布防,跟秦军对耗。从这些表现来看,赵孝成王是十分失望的,对廉颇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

从国力相比,赵国与秦国相差甚远,秦国经过商鞅变化,国力大大增强,又因为连年征战,国土面积扩张很快,他的一些政策能吸引周边百姓来秦国耕作,粮食产量也要高于赵国。

赵国虽然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但是这只是军事上的改革,打仗相持阶段拼得是后勤,这方面秦国要远远强于赵国。

另外赵国派使者到秦国求和,秦国表面上隆重接待使者,让其他诸侯国认为秦赵已经和解,这时候赵国再向其他诸侯国求援,人家就不会帮忙,所以在僵持阶段中,赵国粮食拼不过秦国,向齐国借粮,人家又不借。

基于这种情况,廉颇的这种消耗战的打法,赵国不但没有捞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所以赵孝成王不得不转换思路,更换廉颇。

这种计策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秦国派奸细宣传,秦军最怕赵括为将,而赵括确实有一个好爹,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当时确实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打败了秦军,所以赵王就对赵括抱有幻想,所以敌人的反间计成功了。

至于赵母和蔺相如强烈反对赵括为将,赵王心里多半是认为赵母是不愿意让儿子冒风险,而蔺相如与廉颇关系很好,所以他们都有私心。

综合这些因素,赵王决定试一试,万一能成功了呢?当然他想不到对方的将领换成了白起,更想不到赵括果真是纸上谈兵,也没有想到白起居然坑杀了几十万的赵卒。

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为何用没经验的赵括

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为何用没经验的赵括

众所周知,赵括在长平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赵括用经验不足的“纸上谈兵”代表换下了老将廉颇。客观的说,赵孝成王换掉廉颇是有比较合理的理由的,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昏庸”。

但问题是,当时的赵国犹如名将云集。除了廉颇,名将李牧、乐毅、田单都是当时赵国的官吏,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将领没有机会。既然如此,赵孝成王为何非要让经验不足的赵括代替廉颇呢?

首先,除了廉颇,赵国的其余将领都有一些不能赶到长平战场的原因。比如李牧率领骑兵北征匈奴,而乐毅、田单则是客将。信任赵氏的赵孝成王自然不信任他。

其次,根据史料记载,推测赵括与赵孝成王的年龄应该比较接近,两人算同辈。对于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来说,同样是新一代的赵括,比以廉颇为代表的“老家伙”更加可爱和值得信赖。

最后,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赵国对秦的军事胜利,大部分都是防御工事战,能够取得的野战胜利只有一场,那就是燕支之战。而在燕、豫之战中,赵军的统帅是赵括的父亲,赵国名将马辅君赵奢。

可惜的是,长平之战爆发时,赵奢战死。但是赵孝成王却觉得赵括可能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才,至少比和秦军几乎没有打过一场野战的廉颇要好。

长平之战,换赵括,是否正确?你怎么看?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换赵括不对,但假如用当时的眼光来看,似乎除了他,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


你可能会说廉颇不是很好嘛,其实让他一直坚守下去,赵国也无法挽救危局,因为打仗不单单是比拼将军的能力而是综合国力。

现在的眼光。

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有着出色的计谋,他父亲赵奢打的阏于之战和麦丘之战,背后都有赵括的影子,但他却极其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也是赵括第一作为统军大将指挥作战,而且他带的几乎是全国之兵。


作为一个军队新秀,能有这样的待遇还真是少见,而白起呢,长平之战前他已经打了无数次胜仗,并且没有败绩,为秦国攻城70余座,尽管白起在军事理论上或许和赵括的爹赵奢一样,辩不过赵括,但实战经验却完全碾压了赵括。

战场局势瞬间万变,理论的支撑固然重要,但有了实战经验,才能根据局势随机应变,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实战经验的积累。


所以用现在人的眼光,换赵括那是相当臭的一步棋,以纸上谈兵对百战百胜的战神,这就是赵国在自寻死路,结果赵国四十余万青壮年被活活坑杀,赵括被人诟病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当时的眼光。

长平之战前夕,秦赵双方的将军是王龁和廉颇,双方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役,而结果就是廉颇被王龁打的节节败退,随后廉颇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让王龁无可奈何。


就在秦赵双方僵持的阶段,秦国使出了离间计,年轻的赵王看到廉颇几次战败以及持久战对于赵国的不利,换将早已成为定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孝成王也早就想培养忠于自己的年轻将领了。

赵孝成王为什么会把宝压在赵括身上呢,这是因为赵括和他年龄相仿,而且他还有一个极其厉害的爹,此外他自身的理论知识那也是很过关的,这就让赵王对赵括十分信任。


不过,最终赵括让赵王失望了,他没有成为赵国支柱,但如果赵括能多打几次仗,积累点战争的经验,那么或许他会光芒万丈。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也只是惨胜,如果不算被白起坑杀的40余万士兵,那么秦国的伤亡会比赵国还多,后世史学家曾考证秦军参战的人数,大概有60万人,但秦国伤亡在一半,也就是30万左右。


虽然赵括失败了,还成为了纸上谈兵的代表,但和白起过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从侧面说明了赵括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