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于楚,为何还要引吴灭楚?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国忠臣。伍子胥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
春秋初年,楚庄王励精图治,扩张国力,曾一度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然而好景不长,传至平王时,由于楚平王荒淫残暴,国势日衰。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人为乱",遂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伍尚杀害。伍子胥侥幸逃往吴国,发誓必灭楚国,以报灭门之仇。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后,了解到公子姬光想推翻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为了利用姬光和吴国的力量攻打楚国,报父兄之仇,便帮助姬光刺杀了吴王僚,让他自立为王,即为吴王阖闾。阖闾在登位后,任伍子胥为行人,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阖闾还将另一个从楚国逃亡出来的贵族伯需任命为大夫,还任命伍子胥举荐的深通兵学的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
为了巩固和扩大吴国的统治,伍子胥向吴王进以强国之策。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委托其进行变法。伍子胥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 治兵库。自此,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随后,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吴王计划伐楚。
周敬王八年(前512 ),伍子胥鼓动吴王出兵攻楚。伍子胥针对楚国的弱点,提出吴军应分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次年先后出兵攻占了楚国的夷(今安徽省毫州市境内)、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进而围弦(今河南潢川西南),袭扰楚国达6年之久。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
为给大举攻楚创造有利条件,吴国在出兵前做了充分准备。阖闾争取到了与楚国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与之结盟,从而使得楚国北方门户洞开,为日后避开楚军正面防守,实施突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迷惑楚国,吴国还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吴国还实施反间计,离间楚王与大将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楚不用能征善战的子期,而用胸无点墨的子常为帅。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差和伍子胥、孙武、伯齬等,出兵沿淮水攻楚,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吴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 击败楚军主力,并展开追击,长驱直入,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伍子胥在楚未能安抚民心,致使吴军难以立足,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夫差听闻齐景公死,齐国内乱,大臣争宠,于是发兵攻齐。夫差败齐师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打了一个大胜仗,便更加骄傲自负。
在吴国攻打齐国的4年中,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一面率越军助吴,以示忠心,一面以重金贿赂太宰伯豁,使伯豁在吴王面前为越王说尽好话。从吴王及列士,越王皆有馈遗。吴人皆喜,唯有伍子胥知道越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越王的行为深感忧虑。但吴王受了伯豁的挑唆,不仅不信任伍子胥的进言,反而怀疑伍子胥有二心,疑心之下赐剑命其自杀。
伍子胥仰天叹息, 对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还要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好让我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接着伍子胥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为了发泄怒气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
自此伍子胥波澜壮阔的一生结束了。他生于楚,长于楚,最后自己让楚国国破家亡。
可以说,伍子胥实现了自己逃亡时立下的目标。但是从后人的角度看来,伍子胥的一生是矛盾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伍子胥曾经拿着楚国的俸禄,却引吴灭楚,为的是报灭门之仇。这样的行为,让人难以评价是完全的对还是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结论不可能完全统一。不过这不正是历史人物的魅力所在吗?他们有血有肉,形象鲜明。至于要如何评价,就是见仁见智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5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曹魏统治下百姓过得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