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一位皇帝,先不说他早期的“玄武门之变”,就单单说他称帝之后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成就,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旷世之才。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场“玄武门之变”,所以才使得在他登上帝位之后,世人对他有着强烈的非议,大家都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来路不正,不配做这个皇帝。
因此,李世民对这些反对他的人都无比反感,只不过为了在前期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的这些反感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只有在他后期,年老的时候才将其全部发泄。当时,李世民已经进入到了晚年,再没有年轻时那么风华正茂,已经垂垂老矣,他不在那么累得去治理国家之事,相反他还贪图享乐,只顾着自己。在朝廷上,忠臣们对他的纳谏之言,李世民也压根就听不进去,即便是魏征来了,亲自教训他。
李世民也不像之前那样立马纠正错误,而是各种狡辩和油腔滑调,搞得众臣们都对他很寒心。记得有一次,魏征在朝廷上公然质问李世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劝谏也是为了国家大事、天下苍生,对于这样的言辞,李世民也依旧是无动于衷。
除了这些,李世民晚年也非常喜欢修宫殿,可以说是大兴土木、大耗钱粮。大臣为此也是不止一次劝谏,甚至有人还以死威胁他说不要这样,这样太过于浪费会使得民不聊生。但这些话除了让李世民非常生气以外,没有丝毫的用处。
尤其到了贞观中后期,那才是李世民真正的昏庸,堪称是昏庸至极!整个贞观之治画风突变,唐太宗开始对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们横生猜忌,认为他们都不忠于自己了,再加上先前这些大臣也有反对过自己,所以李世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会问他们的罪。
问罪以后,李世民要么将其贬黜为庶民,要么就将他们全部杀死,就这样,李世民在短短时间内就在朝廷上大肆的杀戮,搞的整个朝廷都乌烟瘴气的。慢慢的,李世民越来越昏庸了,他居然只宠信类似于长孙无忌这样的关陇贵族,并且还只喜欢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比如褚遂良。
对于那些反对自己,劝谏自己的人,他只会徒增反感和肆意杀戮,就这样,李世民变成了一个宠信奸臣,大杀忠诚的昏君。而且,即便是在重大的国家决策上,李世民也不再相信忠臣之言,变得主观武断,好大喜功,将天下的百姓都置身于水火,使得它们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晚年的李世民还变得贪生怕死起来,他对死亡可以说有着一种远超于任何人的巨大恐惧感,他放不下这后宫三千佳丽和荣华富贵。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场风寒,本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病,可李世民却偏偏认为这将是置自己于死亡的重病,于是便放弃了御医们开的药方,而是下令国内的修道者们为自己炼制丹药。
这个举动搞的大家都莫名其妙,因为按照御医所说这个病只要稍微医治一下就可痊愈,可李世民偏要大费周章地找天下的修道者来为自己治病。后来,李世民嫌弃这些修道者的修为不够,于是便辛辛苦苦地去印度抓了一个和尚来。
李世民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对这个和尚十分的相信,而且还像对待上宾那样对待他,让他一下子就成为了皇上身边的红人。一年之后,这个和尚制作出了一个药丹,还说这个药丹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是一个仙丹,让李世民赶紧吃。李世民听信了和尚的话,认为他不会欺骗自己,于是便吃下了这颗丹药,最终他因为这个丹药中毒死亡,享年52岁!由此可见,一个皇帝能做到这种地步,他是得多么的昏庸啊。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为了当皇帝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的父亲退位,从此他当了皇帝。他当皇帝以后非常勤政,并且手下大臣非常贤明,当时大唐在他治理之下非常繁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唐太宗晚年和他早年执政有很大不同,那么他晚年昏庸到了什么样呢?唐太宗听不进去大臣建议,不再容纳良言,唐太宗晚年不再节俭,开始大兴土木,唐太宗晚年迷信长生,得病早死。
一、唐太宗晚年听不进大臣建议,不再容纳良言。唐太宗早年的时候对大臣们的建议能够听进去,并且当时长孙皇后还活着,她经常劝唐太宗要听从大臣的直言,唐太宗对魏征这种大臣早期非常包容。唐太宗晚年,随着长孙皇后去世,他再也听不进去大臣的话,他不愿意听违背他的话,当时房玄龄死的时候曾说,朝廷之上没有大臣敢冒犯唐太宗犯颜直谏了。唐太宗晚年已经听不进真话,他变得非常昏庸。
二、唐太宗晚年非常奢侈不再节俭,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唐太宗继位的时候,需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多,唐太宗非常节俭,当时风气也非常清廉。但是到了唐太宗晚年,他开始贪图享受,他曾经建了好几个行宫,但是因为太小,让手下大臣重建,浪费了很多钱财。唐太宗晚年非常奢华,不再有节俭的做法。
三、唐太宗晚年迷信长生,得病早死。唐太宗晚年身体不好,他有病之后吃药觉得不是很管用,因此他开始迷信长生,并且让很多人给他炼丹,他吃了这些丹药之后,身体没有好转,并且唐太宗晚年吃丹药,身体内积累大量毒素,后来不治身亡。
唐太宗晚年没有人制约他,导致他变得非常昏庸。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说到唐太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皇帝,在当时的历史上关于唐太宗的传说还是有不少的,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的唐太宗的功绩,那么,唐太宗其实对当时的唐朝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堕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晚年是怎样的?昏庸到了什么地步?一起来看看吧!
一代明君唐太宗,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影视剧、小说里,都是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邻的贤主。
他虚心纳谏,将直言不讳的魏征奉为上宾,是中学课本里都有的文言典范。
他选贤举能,广施仁政,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人无完人,历史在记下唐太宗功勋的同时,并没有以功抵过,将其晚年的昏庸全然抹去。
人们觉得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主要因为他做了以下五件事:
一、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从谏如流荡然无存!
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身边围绕的敢于直言的大臣有30余名之多。最受他倚重的除了“镜子”魏征,还有“性最坚贞”的刘洎。
结果到了晚年,魏征发现他开始“渐恶直言”,当他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十条”劝谏之时,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记载,若不是文德皇后从旁斡旋,魏征好几次都脑袋不保。
可是,最终,唐太宗还是下令毁了魏征墓碑,等于完全否决了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刘洎呢,更是悲催。因为说了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被有心人褚遂良“变味”传给了唐太宗。
他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毫不客气挥刀,逼迫刘洎自杀。
直言之臣个个去世,世上再无人能干涉他左右,宰相房玄龄临终时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经无人敢犯颜强谏了。
二、网罗美女充斥后宫,纵欲伤身,死亡成迷。
关于唐太宗晚年的桃色新闻,没有一箩筐也有半箩筐。更难以置信的是,他连亲弟媳也不肯放过。
弟弟李元吉去世,弟媳妇杨氏迅速被他宠为枕边人,真是要多出格有多出格。
他沉迷酒色,到处出游,收罗美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庐江王被杀后,他霸占了庐江王的爱姬。一代女皇武则天,起初也是他的妃子,“武才人”之名也是在唐太宗给予的。
彼时,贤后文德皇后已经去世,少了人规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过起了荒霪无度的生活。
无节制的酒色逐渐掏空了李世民的身体,使得他健康不在。
后来,李世民得了中风,病体稍愈,就开始遍寻金石丹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
大臣王玄策献了被俘虏的一名印度和尚给他,他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吃下了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唐太宗的死因虽至今是迷,但无风不起浪,吃丹药中毒而亡说,并非空穴来风。
三、宁可错杀,不可使一人威胁我李氏王朝!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
当时民间流传又有本《秘记》在流传,上面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很惶恐,所以他誓要找到这个“武王”。
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行酒令时,恰好又听到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
联想到“女主昌”的预言,他确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羡。
随即,他便给李君羡硬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了。
为了李氏社稷,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想来也是十分昏庸了。
四、以我为中心,大兴土木,穷兵黩武。
在历史上,皇帝大兴土木总是跟劳民伤财联系在一起的。到了晚年,太宗为了享受,也是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
更可怕的是,他还乐此不疲,亲自当监理,在长安、洛阳等地建造大型行宫。
翠微宫修成后,他嫌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
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不说,数不尽的能工巧匠也因此命丧黄泉。
因为修建宫殿,官员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时民怨四起,竟然爆发了起义。
起义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但太宗的所作所为,显然已十分令人齿寒。
最耗费民脂民膏另外一件事,是战争。
唐太宗是武将出身,为了显示其盖世武功,他数次远征高句丽。
为了筹集军费开支,他还令各地官府逼迫百姓缴纳“船庸”,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现在史学家开始为他平反,觉得频繁出兵高句丽,绝非穷兵黩武之举,而是守卫国门之策。
然而,大臣苦劝,民众受苦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五、干涉史官,插手历史书写。
古时皇帝,身前身后都有人替其做传,记录言行。但是,历来的规矩都是力求真实,皇权不许干涉。
李世民可好,不仅时时将史官叫去训话,还屡屡暗示其“秉笔直书”,“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频频被人所不齿。
甚至,他还多次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了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据考证,史学家认为,太宗曾多番修改两书。怪不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举觉得他为后来的皇帝开了极坏的先例。
少时立下宏图大志,中年时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沦为昏庸之辈。自古以来,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
英雄暮年,反其道而行之,饶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呜呼哀哉,何其可悲!
要说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候也是一条汉子,经过几次政变最终才坐上皇帝宝座,可是晚年却实在不敢恭维,至于他荒唐到什么程度,且让我带你仔细研究。
一、错爱武惠妃,一日杀三子
原本在武惠妃之前,唐玄宗有老婆王皇后,可是王皇后不会生孩子,就错信武惠妃的昏招在鞋底放符咒以求生子。
这在皇宫里是大忌,武惠妃一边教王皇后昏招,一边又去告诉李隆基王皇后想要陷害他。李隆基去找到王皇后一看鞋底,果然有符咒,遂将王皇后废除。
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李隆基立的太子是赵丽妃的儿子李瑛,李瑛也算聪明伶俐,可是由于武惠妃的到来,李瑛母亲失宠后来又去世,他有些不太开心。
李瑛经常与弟弟李瑶、李琚在一起喝酒聊天,因为之前三人母亲经常在一起,哥三关系比较亲密。
酒至酣处,李瑛就开始和兄弟们一起抱怨李隆基对他们母亲的不公平,同时也担心自己太子之位的稳定性。
为什么李瑛会担心呢?因为李隆基太宠武惠妃,武惠妃有个儿子李瑁,她想让李瑁代替李瑛成为太子。
李瑛这个人担心没有错,就是不够谨慎,在他们谈天论地之间,武惠妃早已安插眼线在他们身边,他们一言一行,转眼就传到皇帝李隆基耳朵里。
李隆基本来就对太子十分提防,如今听说李瑛还到处说自己坏话,有谋反嫌疑,十分生气,想把李瑛太子废掉。
这时候宰相张九龄开始劝唐玄宗,并且举出历朝历代君王废除太子的危害,叫李隆基要慎重。
李隆基表面上给张九龄面子,没有废除太子,可是不久张九龄就被贬职回家,接替他的正是李林甫。
李林甫上位之后为了巴结武惠妃,也大力支持李瑁做太子,并且出谋划策。
这天,武惠妃继续施展拳脚,假传圣旨说自己宫中有贼,叫太子李瑛等人全副武装带兵过来捉贼。
李瑛信以为真,披上铠甲,带着士兵前往武惠妃宫里,他们却不知道,武惠妃早已以谋反之罪告知李隆基,说李瑛带兵造反。
李隆基派人去核实情况,发现李瑛果然带着士兵。经过数次政变的李隆基,对待这种事情一点不马虎,马上叫人将太子李瑛拿下。
原本这事应该审理查明真相,可是李隆基问李林甫时,李林甫以“此乃陛下家事,我无权过问”为借口,将此事搁置,没有查明。
太子李瑛被废为庶人,不久后武惠妃觉得应该斩草除根,继续告诉李隆基太子三人还在密谋谋反,李隆基听后派人去将三人处死。
就这样,3个亲生儿子,为了权利与欲望,李隆基一日之内杀掉,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已经开始失去理智,并且完全被权利欲望驱使,与之前英明神武的皇帝判若两人。
二、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
处死太子三人之后,武惠妃因为内心有鬼,一直担惊受怕,最后在梦中被吓死。
李隆基失去爱妃,十分空虚寂寞,这时李林甫又来出馊主意:“听说寿王李瑁的老婆杨玉环十分水灵漂亮,陛下何不试试呢?”
本来就空虚的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兴奋起来,马上派人去接杨玉环,可怜的李瑁只能将自己老婆梳妆打扮送到骊山与李隆基泡温泉。
泡过几次温泉之后,李隆基索性决定把杨玉环占为己有,于是假借给母亲窦皇后祈福之名将杨玉环弄去寺庙,后来从寺庙弄到自己宫中成为杨贵妃。
有了杨贵妃之后,李隆基从此君王不早朝,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将整个朝政交给李林甫去处理。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已经完全失去自我意识,失去大局观,只在乎自己享乐,占着皇位不做事,这为后来安史之乱以及唐朝衰落埋下伏笔。
三、任用奸臣,放权过火
可以说李林甫为唐朝的朝廷班子做出了毁灭性的贡献,因为他在位19年,朝廷班子从以前的姚崇、宋璟时期的贤臣彻底沦为不办事的奸臣。
李林甫用人不用贤,更不用能力比自己强的,防止超过自己,可是李隆基不过问,都交给他。
安禄山就是李林甫推荐的,几次推荐之后,李隆基为了防止太子李亨夺权,就委以安禄山重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处节度使都给了安禄山,让安禄山彻底成为一方霸主。
仅此还不够,安禄山还认了杨玉环做干妈,杨玉环亲自按照胡人习俗为安禄山“洗三”,唐玄宗看得津津有味。
有权利的安禄山,在李林甫死后失去控制,再看看朝廷的涣散以及杨国忠等人的无能,安禄山心想不如直接推翻李隆基自己当皇帝。
于是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起安史之乱,将大唐彻底拉向衰落。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已经彻底昏庸,被安逸的生活以及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将大唐江山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衰败。
结语
李隆基就是被权利与安逸的生活所侵蚀,从而忘记了曾经艰苦奋斗的岁月,沉迷于享乐,最终作茧自缚。
我们应该从李隆基身上看到这些东西,并且引以为鉴,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都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辉煌,一定要时刻反省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也不至于让自己一手创造的事业毁灭!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1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