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雍正宠臣为何只有李卫活下来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雍正身边有8位宠臣,为何李卫身份低下得到善终?其他人都被处死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历史是再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也无法自己一个人处理好繁杂又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忠臣良将在他的身边进行辅佐。
就拿清朝时期的雍正皇帝来说,他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优秀的好皇帝,当然,他的龙椅旁边自然也就会有几个有能力的大臣了,有了这些人,才会有大家喜欢的好皇帝。根据一些资料的说明,他的身边一共有八个这样的大臣,虽然都有着一段时间的风光,但是最后的结局却都不大好,只有李卫一个人有着好的结果。
这位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皇帝,只要是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便不会留他,同时也因为他比较多疑,所以也就容不得自己的身边有一点点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存在。年羹尧是一位雍正极其重视的大臣,他也一度成为了国舅爷,但是在后来的时候,这位大臣由于自己的权势的越来越大,便也就变得越来越狂妄了。
有时候在皇帝的身边也不会收敛,雍正的性格自然也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放肆了,最后这位大臣就被皇宫处死了。还有就是隆科多,他是皇帝的舅舅,但是也是在后期的时候有点不安分,所以结局也不是很好。
还有一个红的透顶的大臣从头到尾并没有仗着自己的本事就干这干那的,但是却在不经意间激怒了皇帝,也落得了一个被皇帝弄死的结局。另外一个大红人是一个非常勤俭朴素的人,他本不该有那么不好的结局的,在乾隆当了皇帝的时候,他却脑子糊涂做错了事情,被这个皇帝连他的墓穴都弄成了一片平地。
这些大臣们基本上都是被雍正亲手处死的,即使不是雍正,那也是乾隆。但是却有一个奇迹的人物李卫,好好的活了下去,结局还算得上的是非常好的。李卫是学习武术才当了官的,再加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确实是挺出众的,最后一步步的成为了雍正所信任的人,这样看来,他身上还是有些有点值得皇帝所看重的。
李卫本来的身份地位是很低下的,和其他的几位大臣比起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普通老百姓的出身,他在朝廷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皇帝一个人,所以,他对皇帝的忠心是不用有一点点的怀疑的。除了这个以外,李卫的人品也是挺好的,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说了为老百姓做事情,就不会来虚的。
所以皇帝对他的能力和品行还是十分的肯定的,有的大臣在自己的名誉和所拥有的权利越来越大了以后,便开始走自大的路线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卫也没有迷失自己,还是在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们谋利益。这样的一个的好官不得到人们的喜爱,那还有谁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或者自满,只有虚心才是永恒的发展道理。
雍正三大宠臣只有李卫善终是因为李卫十分忠心,一切都是为雍正着想,而其他两位都是手握重兵,雍正怕威胁自己的地位,最后赐死。
雍正三大宠臣分别是李卫,年羹尧和科隆多。在历史中,应该都对他们三个很熟悉。他们三个也是雍正的得力手下,为雍正统一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因此清朝统一之后,雍正对他们都十分的喜欢和宠爱。而李卫却在雍正国家统一之后,主动请辞皇帝远离京城这个地方。而是在当了一个小官,发展当地经济,而且很踏实认真,所以雍正对他更为喜欢。
而年羹尧和科隆多则不一样,因为两个人中都是握有重兵,而且也是深受皇帝宠爱,还是皇帝的亲戚,所以两人处事待人更是目中无人。因此就这种事情雍正已经警告了他们很多次,但是屡次再犯,怎么说都不听,慢慢雍正已经把他们帮助他统一清朝的恩情已经消耗殆尽。而且因为两人手中的兵权,对于雍正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在多次警告年羹尧和科隆多并没有太大作用后,雍正最后下令赐死他们。
李卫最后善终,主要是因为他聪明识时务,一心一意为雍正着想,而且他的手中没有兵权对雍正也造不成威胁。所以聪明的人更要知时务而识时务,知进退更懂进退。李卫就是懂得了这点,所以深得雍正的喜欢,也深得雍正的信任,最后得以善终。
先说雍正早期的两个——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个人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提及,因为他们同是雍正即位的大功臣,缺一不可。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以后,依靠战功与皇帝的优宠,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突破了皇帝能够容忍的极限,被削职下狱,落得了个被赐自尽的悲惨结局。
比起年羹尧,隆科多与雍正的关系更亲近,他被雍正公开称呼为“舅舅”,官职做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同样是因为到了位高权重以后,就张狂得开始目无法纪了,因此最后也落得了个和年羹尧近乎相同的下场,被软禁到死,家族也是彻底败了。
在后来的几位宠臣中,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雍正的弟弟允祥了。这位雍正口中的“柱石贤弟”才华横溢,为兴旺大清竭尽了心力,赢得了很多人的肯定。可惜他因为身体原因,在雍正八年时就积劳成疾离世了,令人惋惜。
其他的,就是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这三位了。张廷玉从康熙朝就开始发迹了,到了雍正时代,张凭借自己的才干已经位极人臣,在满族做统治者的朝代,一个汉臣能够配享太庙,他是唯一一个。而鄂尔泰对雍正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土归流,安定大西南了。张廷玉和鄂尔泰在朝廷里做了十几年的老搭档,兢兢业业地为朝廷奉献了一生。也许是活得太久了吧,晚年都生出不少枝节。张廷玉在晚年跟乾隆闹了相当大的不愉快,而鄂尔泰更是死后被从贤良祠里撤了出来。
田文镜这个人是雍正口中的“模范疆吏”,他既是一名清官,又是一个酷吏。但是他在河南治水灾时,隐匿灾情,惹起不少民怨,不久他就病逝了。乾隆一即位,就剥夺了雍正赐予他的诸多荣誉,连陵墓都给夷平了。
只有一个李卫最幸运。他是个技术型官吏中的代表人物,在地方上,无论是修海塘还是管盐务,甚至是署理刑狱,他都做得有声有色。他靠捐官入仕途,因为没有那些一般的官宦之家的政治背景,他比别的官员都更接地气一些。接地气的官员老百姓是最欢迎的,老百姓喜欢的官自然政绩不会少,李卫官当得出色,乾隆也很喜欢他。他生病时,乾隆还专门派自己御用的太医去给他治病。
李卫很能干,还是清官,还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有了这三样,所以,无论从上到下,他的口碑都不错。因此,李卫才成了雍正这些重臣中唯一一个活到了乾隆年还能善终的特例。
雍正的四大宠臣分别是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和李卫。要知道为什么李卫能善终,我们就要对比其他三人的表现了。
年羹尧
一、年羹尧官位显赫,功高震主,这时候更应该急流勇退,而他不懂得君臣相处之道,正用的着你的时候,皇帝给你的恩宠都会是以后致你死地的利刃,这正是福兮祸所依的道理。
二、年羹尧不懂得低调,做事张扬,为人桀骜不驯,不懂得官场生存之道,为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有可能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恃宠而骄。
四、越礼。据说年羹尧吃饭叫“用膳”,见人叫“引见”,睡觉叫“翻牌子”,这些都是皇帝常用的词语,这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王权社会,是要杀头的。
隆科多
他恃宠而骄,自己不仅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而且对家人娇惯放纵,最后被定四十一条罪状,逮捕抄家,幽禁于畅春园,最后死在园中。
田文镜
田文静办事认真,铁面无私,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为官也很清廉。雍正十年(1732年),他再次因病而上疏请求退休,雍正帝准许了他。不久田文镜就逝世了,雍正帝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又因为河道总督王士俊上疏请求,将其入祀河南贤良祠。后阴差阳错,在乾隆中后期其墓被当地守陵大臣夷平。虽得善终,死后却也难得安宁。
李卫
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的时候老爹花钱给他买了个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相当于是买了个文凭)。
30岁的时候,又花钱买了个兵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的一个官员),之后又买了个户部郎中(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的司局级),从这里不难看出李卫家里还是很有钱的,因为这一点,也造就了李卫不贪财的性格。
他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聪明伶俐,很得雍正的喜欢,并且这个人办事细心牢靠,更难得的是他知道怎么与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地低调。
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后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上面写某亲王盈余。这时候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就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雍正当皇帝后,李卫是平步青云,成为雍正的心腹。
雍正生性多疑,但是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平安无事,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所谓知足者常乐。这就是与李卫结局不一样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1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