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元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现代年轻人找对象,通过一名中间人从中说合,名曰牵红线。据说,牵红线的典故来自于唐朝名将郭元振。他的事迹还收进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
据史载,郭元振不但文武双全,而且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他18岁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今四川射洪)县尉。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武则天本打算治他的罪,但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不仅没惩治他,反而对他网开一面,提拔他在朝中任职。
当朝宰相张嘉贞也对郭元振格外看重。听说郭元振尚无婚配,就想招纳他为女婿。聪明的郭元振也想攀龙附凤,成为宰相的乘龙快婿。但宰相有五个女儿,个个美若天仙,难分伯仲,不知选谁是好。“你和我哪个女儿有姻缘,让红线来说话。”宰相让五女各持丝线,在帐幔前让郭元振任意牵取,牵走的就许配给他。郭元振牵了一根红线,结果红线的另一头是张嘉贞第三女。天意如此,郭元振就娶第三女为妻。后来,在宰相老丈人的关照下,郭元振飞黄腾达,成了朝中的权贵。“牵红线”说法就是从这儿来的。
今天,书生要给大家讲的是郭元振少年时慷慨救难终得福报的故事。
据说郭元振年轻时慷慨大方,豪侠仗义。他16岁就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一天,郭元振的父母派家仆给他送来学习费用共四十万钱。这时,忽然有一个穿着丧服的人来敲门,那人对郭元振说:“家门不幸,祖宗五代分别在各地去世,棺柩寄存于天南地北,到现在尚未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我现在想要归葬亲人,却没有资费。听说您家里捎钱来,不知能否接济我成就大事?”
郭元振认真看着他,沉思片刻,随即唤来家仆,让他把所有的钱再帮忙搬出去,不留一文。来人用车载了钱,深施一礼,告辞而去。他的同学薛稷、赵彦昭嘲笑他,认为他太傻了。郭元振却坦然地说:“帮助他安葬祖宗,这是大事,有什么可笑的?”
由于郭元振仗义疏财,学费没交上,同时自己的生活也陷入困顿,以致当年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又过了一年,18岁郭元振一鸣惊人,考取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尉。他在任上本违了法,武则天不仅没治他罪,反而器重他的才华,留他在朝中做官。宰相张嘉贞通过牵红线的办法,将儿女许给他做妻子。后来,郭元振被朝廷派往西北边陲做镇将,功勋卓著。
多年后,皇帝召郭元振返京入朝为官。他在京城没有自己的住宅,暂时寄居在友人家里,等候入朝的日子。一天,他出门闲逛,忽然有人来到他的马前,呈递上一封信札,就转身走了。郭元振拆开信札,见是一张礼单,上面列着礼物的数量和地点,没有署名。郭元振想问来人缘由,送信人早已不见踪影。郭元振按照信中所指示的地点来到一棵树下,发现有20多匹骡马、3000匹绢帛。他思考良久,终于想明白了:“这就是太学中那个请我帮他安葬祖宗的人,其实,我当时帮他救急,也没指望他来回报我呀!”
郭元振少年时就慷慨解囊,连对方姓名也没问,如今对方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他的恩德。郭元振用这些财物在京城买了府宅,将家人安顿下来。当时嘲笑郭元振的薛稷、赵彦昭等,听说此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件事当时在长安城,传为美谈,大家将郭元振少年义侠施财救难和官运顺旺联系起来,说他从前行善积德,现在终得福报。
郭元振两次拜相,进代国公,为唐朝一代名将,后世景仰。唐宣宗择取功臣37人,将他们的画像挂在凌烟阁,郭元振名列其中。北宋宣和年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郭元振位列72名将中。
1. 古代武侠小说推荐 [宋以前作品] 干宝《王三墓》《干将莫邪》、《东越祭蛇记》、《李寄》牛僧儒《乌将军记》、《郭元振》、《郭代公》杜光庭《扶余国王》、《虬髯传》、《虬髯客传》、沈亚之《冯燕传》罗大经《秀州刺客》、《张魏公》张师正《张乖崖灭黑店》刘斧《王实传》、《王寂传》、《张齐贤》周密《王小官人》、《李全》皇甫枚《李龟寿》袁郊《红线》裴鲽《韦自东》、《昆仑奴》、《崔生》、《聂隐娘》、《蒋武》薛调《无双传》王定保《胡证》、《宣慈寺门子》冯翊《张祜》、《崔张自称侠》许茂佐《柳氏传》李公佐《谢小娥传》沈括《定远弓箭手》张齐贤《白万州遇剑客》、《向中令徙义》陈世隆《赵延嗣高行》段成式《卢生》、《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盗侠》、《僧侠》洪迈《花月新闻》、《侠妇人》、《陕西刘生》、《徐咬耳》、《郭伦观灯》《解洵娶妇》、《霍将军》陶潜《比邱尼》、《斫雷公》、《鬼设网》蔡倏《宋太宗杀人》戴祚《谢允》无名氏《杨温拦咱虎传》、《新刊大宋宣和遗事》、《燕丹子》刘义庆《周处》、《戴渊》、《魏武抢婚》孙光宪《丁秀才》、《许寂》、《荆十三娘》吴淑《李胜》、《张训妻》、《洪州书生》、《潘房》沈淑《我来也》张旌《柴绍第》、《稠禅师》欧阳修《桑怿传》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崔真思嘉兴绳技》费哀《盗智》康骈《田膨郎》、《张季弘逢新妇》、《管万敌》、《潘将军》薛用弱《贾 *** 》 [明清作品] 丁秉仁《瑶华传》王世贞《剑侠传》王猷定《义虎记》、《李一足传》天花藏主人编次《皆大欢喜》、《度世金绳》、《济公传》、《济公全传》、《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颠大师菩提全传》、《醉菩提》文康《儿女英雄传》、《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金玉缘》方汝浩《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禅真后史》、《禅真逸史》唐芸洲编次《七子十三生》、《七剑十三侠》陈忱《水浒后传》陈朗《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雪月梅传》、《第一奇书》花溪逸士《岭南逸史》宋懋澄《刘东山》、《侠客》、《葛道人传》海上剑痴《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寄生《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侠著《女侠客》钮秀《云娘》、《张羽军》、《雪遇》郑官应《续剑侠图传》俞万春《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名教中人《好逑传》、《侠义风月传》陈鼎《义牛传》、《欧阳绍熙》、《少林寺僧》许淑平《褚祚典》石玉昆《龙图公案》、《龙图耳案》、《包公案》、《忠烈侠义传》王韬《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俞樾《七侠五义》、《莆田僧》贪梦道人《永庆升平后传》、《彭公案》酉阳《女盗侠传》李渔《秦淮健儿传》 周清源: 位女散财殉节郑官应编辑 续剑侠图传赵道一: 李鉴夫胡应: 酒肆主人钮秀: 云娘、张羽军、雪遇秋星: 女侠翠云娘传须方岳: 窦小姑俞万春: 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俞樾: 七侠五义、莆田僧施耐庵: 水浒传、京本忠义传姜振名、郭广瑞: 永庆升平前传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 *** 情可诛 侠士心当宥姚伯祥: 名捕传袁枚: 三斗汉、卖蒜叟顾彩: 髯樵传钱希言: 李福达、青丘子、顶缸和尚息观: 鸳鸯剑徐士陵: 汪十四传徐芳: 雷州盗记徐珂: 教师女、戚某为力所苦高启: 书博鸡者事、南宫生传魏僖: 大铁椎传魏睿: 边城, 瞿佑, 申阳洞记海上剑痴: 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娥川主人编次: 世无匹寄生: 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清凉道人: 冯铁头、庄叟技力曾衍东: 平顶僧、齐无咎、折铁叉、周劈刀、铁腿韩昌、浣衣妇薄松龄: 丁前溪、王者、田七郎、老饕、伍秋月、向杲、红玉、佟客、妖术、武技、苗生、侠女、庚娘、妾击贼、崔猛、商三官新中国之废物: 刺客谈黎澄: 勇力神异寰镜庐主人: 新水浒高继衍: 高二爸、窦尔敦冯梦龙: 万秀娘仇报三亭儿、李秀才、李淇公穷邸遇侠客、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芬、杨大眼绝技、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神射凌淇初: 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李公佐七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钱、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 王韬: 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 无名氏: 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三门街、三合剑、大刀王。
2. 求古代武侠小说 宋以前作品]干宝《王三墓》《干将莫邪》、《东越祭蛇记》、《李寄》牛僧儒《乌将军记》、《郭元振》、《郭代公》杜光庭《扶余国王》、《虬髯传》、《虬髯客传》、沈亚之《冯燕传》罗大经《秀州刺客》、《张魏公》张师正《张乖崖灭黑店》刘斧《王实传》、《王寂传》、《张齐贤》周密《王小官人》、《李全》皇甫枚《李龟寿》袁郊《红线》裴鲽《韦自东》、《昆仑奴》、《崔生》、《聂隐娘》、《蒋武》薛调《无双传》王定保《胡证》、《宣慈寺门子》冯翊《张祜》、《崔张自称侠》许茂佐《柳氏传》李公佐《谢小娥传》沈括《定远弓箭手》张齐贤《白万州遇剑客》、《向中令徙义》陈世隆《赵延嗣高行》段成式《卢生》、《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盗侠》、《僧侠》洪迈《花月新闻》、《侠妇人》、《陕西刘生》、《徐咬耳》、《郭伦观灯》《解洵娶妇》、《霍将军》陶潜《比邱尼》、《斫雷公》、《鬼设网》蔡倏《宋太宗杀人》戴祚《谢允》无名氏《杨温拦咱虎传》、《新刊大宋宣和遗事》、《燕丹子》刘义庆《周处》、《戴渊》、《魏武抢婚》孙光宪《丁秀才》、《许寂》、《荆十三娘》吴淑《李胜》、《张训妻》、《洪州书生》、《潘房》沈淑《我来也》张旌《柴绍第》、《稠禅师》欧阳修《桑怿传》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崔真思嘉兴绳技》费哀《盗智》康骈《田膨郎》、《张季弘逢新妇》、《管万敌》、《潘将军》薛用弱《贾 *** 》[明清作品]丁秉仁《瑶华传》王世贞《剑侠传》王猷定《义虎记》、《李一足传》天花藏主人编次《皆大欢喜》、《度世金绳》、《济公传》、《济公全传》、《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颠大师菩提全传》、《醉菩提》文康《儿女英雄传》、《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金玉缘》方汝浩《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禅真后史》、《禅真逸史》唐芸洲编次《七子十三生》、《七剑十三侠》陈忱《水浒后传》陈朗《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雪月梅传》、《第一奇书》花溪逸士《岭南逸史》宋懋澄《刘东山》、《侠客》、《葛道人传》海上剑痴《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寄生《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侠著《女侠客》钮秀《云娘》、《张羽军》、《雪遇》郑官应《续剑侠图传》俞万春《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名教中人《好逑传》、《侠义风月传》陈鼎《义牛传》、《欧阳绍熙》、《少林寺僧》许淑平《褚祚典》石玉昆《龙图公案》、《龙图耳案》、《包公案》、《忠烈侠义传》王韬《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俞樾《七侠五义》、《莆田僧》贪梦道人《永庆升平后传》、《彭公案》酉阳《女盗侠传》李渔《秦淮健儿传》周清源: 位女散财殉节郑官应编辑 续剑侠图传赵道一: 李鉴夫胡应: 酒肆主人钮秀: 云娘、张羽军、雪遇秋星: 女侠翠云娘传须方岳: 窦小姑俞万春: 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俞樾: 七侠五义、莆田僧施耐庵: 水浒传、京本忠义传姜振名、郭广瑞: 永庆升平前传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 *** 情可诛 侠士心当宥姚伯祥: 名捕传袁枚: 三斗汉、卖蒜叟顾彩: 髯樵传钱希言: 李福达、青丘子、顶缸和尚息观: 鸳鸯剑徐士陵: 汪十四传徐芳: 雷州盗记徐珂: 教师女、戚某为力所苦高启: 书博鸡者事、南宫生传魏僖: 大铁椎传魏睿: 边城, 瞿佑, 申阳洞记海上剑痴: 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娥川主人编次: 世无匹寄生: 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清凉道人: 冯铁头、庄叟技力曾衍东: 平顶僧、齐无咎、折铁叉、周劈刀、铁腿韩昌、浣衣妇薄松龄: 丁前溪、王者、田七郎、老饕、伍秋月、向杲、红玉、佟客、妖术、武技、苗生、侠女、庚娘、妾击贼、崔猛、商三官新中国之废物: 刺客谈黎澄: 勇力神异寰镜庐主人: 新水浒高继衍: 高二爸、窦尔敦冯梦龙: 万秀娘仇报三亭儿、李秀才、李淇公穷邸遇侠客、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芬、杨大眼绝技、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神射凌淇初: 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李公佐七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钱、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王韬: 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无名氏: 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三门街、三合剑、大刀王五、。
3. 推荐几本古典武侠小说 [宋以前作品]干宝《王三墓》《干将莫邪》、《东越祭蛇记》、《李寄》牛僧儒《乌将军记》、《郭元振》、《郭代公》杜光庭《扶余国王》、《虬髯传》、《虬髯客传》、沈亚之《冯燕传》罗大经《秀州刺客》、《张魏公》张师正《张乖崖灭黑店》刘斧《王实传》、《王寂传》、《张齐贤》周密《王小官人》、《李全》皇甫枚《李龟寿》袁郊《红线》裴鲽《韦自东》、《昆仑奴》、《崔生》、《聂隐娘》、《蒋武》薛调《无双传》王定保《胡证》、《宣慈寺门子》冯翊《张祜》、《崔张自称侠》许茂佐《柳氏传》李公佐《谢小娥传》沈括《定远弓箭手》张齐贤《白万州遇剑客》、《向中令徙义》陈世隆《赵延嗣高行》段成式《卢生》、《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盗侠》、《僧侠》洪迈《花月新闻》、《侠妇人》、《陕西刘生》、《徐咬耳》、《郭伦观灯》《解洵娶妇》、《霍将军》陶潜《比邱尼》、《斫雷公》、《鬼设网》蔡倏《宋太宗杀人》戴祚《谢允》无名氏《杨温拦咱虎传》、《新刊大宋宣和遗事》、《燕丹子》刘义庆《周处》、《戴渊》、《魏武抢婚》孙光宪《丁秀才》、《许寂》、《荆十三娘》吴淑《李胜》、《张训妻》、《洪州书生》、《潘房》沈淑《我来也》张旌《柴绍第》、《稠禅师》欧阳修《桑怿传》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崔真思嘉兴绳技》费哀《盗智》康骈《田膨郎》、《张季弘逢新妇》、《管万敌》、《潘将军》薛用弱《贾 *** 》[明清作品]丁秉仁《瑶华传》王世贞《剑侠传》王猷定《义虎记》、《李一足传》天花藏主人编次《皆大欢喜》、《度世金绳》、《济公传》、《济公全传》、《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颠大师菩提全传》、《醉菩提》文康《儿女英雄传》、《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金玉缘》方汝浩《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禅真后史》、《禅真逸史》唐芸洲编次《七子十三生》、《七剑十三侠》陈忱《水浒后传》陈朗《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雪月梅传》、《第一奇书》花溪逸士《岭南逸史》宋懋澄《刘东山》、《侠客》、《葛道人传》海上剑痴《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寄生《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侠著《女侠客》钮秀《云娘》、《张羽军》、《雪遇》郑官应《续剑侠图传》俞万春《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名教中人《好逑传》、《侠义风月传》陈鼎《义牛传》、《欧阳绍熙》、《少林寺僧》许淑平《褚祚典》石玉昆《龙图公案》、《龙图耳案》、《包公案》、《忠烈侠义传》王韬《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俞樾《七侠五义》、《莆田僧》贪梦道人《永庆升平后传》、《彭公案》酉阳《女盗侠传》李渔《秦淮健儿传》周清源: 位女散财殉节郑官应编辑 续剑侠图传赵道一: 李鉴夫胡应: 酒肆主人钮秀: 云娘、张羽军、雪遇秋星: 女侠翠云娘传须方岳: 窦小姑俞万春: 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俞樾: 七侠五义、莆田僧施耐庵: 水浒传、京本忠义传姜振名、郭广瑞: 永庆升平前传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 *** 情可诛 侠士心当宥姚伯祥: 名捕传袁枚: 三斗汉、卖蒜叟顾彩: 髯樵传钱希言: 李福达、青丘子、顶缸和尚息观: 鸳鸯剑徐士陵: 汪十四传徐芳: 雷州盗记徐珂: 教师女、戚某为力所苦高启: 书博鸡者事、南宫生传魏僖: 大铁椎传魏睿: 边城, 瞿佑, 申阳洞记海上剑痴: 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娥川主人编次: 世无匹寄生: 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清凉道人: 冯铁头、庄叟技力曾衍东: 平顶僧、齐无咎、折铁叉、周劈刀、铁腿韩昌、浣衣妇薄松龄: 丁前溪、王者、田七郎、老饕、伍秋月、向杲、红玉、佟客、妖术、武技、苗生、侠女、庚娘、妾击贼、崔猛、商三官新中国之废物: 刺客谈黎澄: 勇力神异寰镜庐主人: 新水浒高继衍: 高二爸、窦尔敦冯梦龙: 万秀娘仇报三亭儿、李秀才、李淇公穷邸遇侠客、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芬、杨大眼绝技、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神射凌淇初: 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李公佐七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钱、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王韬: 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无名氏: 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三门街、三合剑、大刀王五。
4. 请推荐几本好的武侠小说 时未寒-明将军系列!!!有《偷天弓》、《破浪锥》、《窃魂影》、《换日箭》、《绝顶》、《碎空刀》、《山河》 等几部。
加在一起至少是二十MB宋以前作品]干宝《王三墓》《干将莫邪》、《东越祭蛇记》、《李寄》牛僧儒《乌将军记》、《郭元振》、《郭代公》杜光庭《扶余国王》、《虬髯传》、《虬髯客传》、沈亚之《冯燕传》罗大经《秀州刺客》、《张魏公》张师正《张乖崖灭黑店》刘斧《王实传》、《王寂传》、《张齐贤》周密《王小官人》、《李全》皇甫枚《李龟寿》袁郊《红线》裴鲽《韦自东》、《昆仑奴》、《崔生》、《聂隐娘》、《蒋武》薛调《无双传》王定保《胡证》、《宣慈寺门子》冯翊《张祜》、《崔张自称侠》许茂佐《柳氏传》李公佐《谢小娥传》沈括《定远弓箭手》张齐贤《白万州遇剑客》、《向中令徙义》陈世隆《赵延嗣高行》段成式《卢生》、《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盗侠》、《僧侠》洪迈《花月新闻》、《侠妇人》、《陕西刘生》、《徐咬耳》、《郭伦观灯》《解洵娶妇》、《霍将军》陶潜《比邱尼》、《斫雷公》、《鬼设网》蔡倏《宋太宗杀人》戴祚《谢允》无名氏《杨温拦咱虎传》、《新刊大宋宣和遗事》、《燕丹子》刘义庆《周处》、《戴渊》、《魏武抢婚》孙光宪《丁秀才》、《许寂》、《荆十三娘》吴淑《李胜》、《张训妻》、《洪州书生》、《潘房》沈淑《我来也》张旌《柴绍第》、《稠禅师》欧阳修《桑怿传》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崔真思嘉兴绳技》费哀《盗智》康骈《田膨郎》、《张季弘逢新妇》、《管万敌》、《潘将军》薛用弱《贾 *** 》[明清作品]丁秉仁《瑶华传》王世贞《剑侠传》王猷定《义虎记》、《李一足传》天花藏主人编次《皆大欢喜》、《度世金绳》、《济公传》、《济公全传》、《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颠大师菩提全传》、《醉菩提》文康《儿女英雄传》、《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金玉缘》方汝浩《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禅真后史》、《禅真逸史》唐芸洲编次《七子十三生》、《七剑十三侠》陈忱《水浒后传》陈朗《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雪月梅传》、《第一奇书》花溪逸士《岭南逸史》宋懋澄《刘东山》、《侠客》、《葛道人传》海上剑痴《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寄生《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侠著《女侠客》钮秀《云娘》、《张羽军》、《雪遇》郑官应《续剑侠图传》俞万春《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名教中人《好逑传》、《侠义风月传》陈鼎《义牛传》、《欧阳绍熙》、《少林寺僧》许淑平《褚祚典》石玉昆《龙图公案》、《龙图耳案》、《包公案》、《忠烈侠义传》王韬《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云》、《姚云纤》、《骆蓉初》、《倩云》、《徐笠云》、《徐麟士》、《粉城公主》、《盗女》、《廖剑仙》、《燕剑秋》俞樾《七侠五义》、《莆田僧》贪梦道人《永庆升平后传》、《彭公案》酉阳《女盗侠传》李渔《秦淮健儿传》周清源: 位女散财殉节郑官应编辑 续剑侠图传赵道一: 李鉴夫胡应: 酒肆主人钮秀: 云娘、张羽军、雪遇秋星: 女侠翠云娘传须方岳: 窦小姑俞万春: 结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冠志俞樾: 七侠五义、莆田僧施耐庵: 水浒传、京本忠义传姜振名、郭广瑞: 永庆升平前传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 *** 情可诛 侠士心当宥姚伯祥: 名捕传袁枚: 三斗汉、卖蒜叟顾彩: 髯樵传钱希言: 李福达、青丘子、顶缸和尚息观: 鸳鸯剑徐士陵: 汪十四传徐芳: 雷州盗记徐珂: 教师女、戚某为力所苦高启: 书博鸡者事、南宫生传魏僖: 大铁椎传魏睿: 边城, 瞿佑, 申阳洞记海上剑痴: 飞仙侠奇缘、仙侠五花剑娥川主人编次: 世无匹寄生: 三侠记新编、争春园、剑侠奇中奇、剑侠佩凤缘全传清凉道人: 冯铁头、庄叟技力曾衍东: 平顶僧、齐无咎、折铁叉、周劈刀、铁腿韩昌、浣衣妇薄松龄: 丁前溪、王者、田七郎、老饕、伍秋月、向杲、红玉、佟客、妖术、武技、苗生、侠女、庚娘、妾击贼、崔猛、商三官新中国之废物: 刺客谈黎澄: 勇力神异寰镜庐主人: 新水浒高继衍: 高二爸、窦尔敦冯梦龙: 万秀娘仇报三亭儿、李秀才、李淇公穷邸遇侠客、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芬、杨大眼绝技、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神射凌淇初: 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李公佐七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钱、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王韬: 三怪、女侠、飞剑将军、少林绝技、四奇人合传、老僧、任香初、刘淑芬、许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侠女子、相士、柳南、剑气珠光传、剑仙聂碧。
5. 推荐几本武侠小说 1.《雁飞残月天》,时下难得一见的传统武侠小说,作者文笔老练,情节跌宕起伏,强烈推荐。
2.如果楼主对一些新武侠作家也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关注一下下面这些作家和作品:(1)沧月(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女性作家,文笔细腻) 《七夜雪》 《大漠荒颜》 《帝都赋》 《夜船吹笛雨潇潇》(2)小椴(作品气势恢宏,慷慨壮烈)《杯雪》 《洛阳女儿行》(3)江南(擅长描写人与人之间细微的情感,不过人称“坑王”,慎入慎入)《光明皇帝》 《九州缥缈录》 《此间的少年》(不是武侠,描写大学生活,看后很有感触,所以也推荐)(4)杨叛(角度独特的武侠作家,关注小人物命运)《鬼缠铃》 《死香煞》 《小兵物语》(5)九把刀(台湾作家,语言风趣幽默,他的作品或许不能完全界定为武侠)《杀手》 《功夫》。
6. 女管家里何明翰演的谁 下面是演员表,你确定有他?东方靖琪扮演者:张钧甯杜明海扮演者:刘欢肖若云扮演者:端木崇慧马致远扮演者:郭冬冬杜远山扮演者:谢园王富贵扮演者:谢君豪杜明江扮演者:周铁马万年扮演者:王全有杜明溪扮演者:谢闻轩何家宝扮演者:刘韦伯周山口扮演者:黄垲翔何大莲扮演者:荣蓉刘三金扮演者:张野肖金水扮演者:张瑞涵孙妙菡扮演者:何佳怡吴啸天扮演者:景岗山李歪脖扮演者:邱士鉴春儿扮演者:黄迪冯铁头扮演者:谭学亮长寿扮演者:欧阳培龙曹多嘴扮演者:刘伟陈守礼扮演者:张智伟石友琴扮演者:宋珊美杨马老太爷扮演者:白锦程斯雅贞扮演者:杨燕仓桥扮演者:齐欣秋田扮演者:李俊贤李文廷扮演者:陆欢何秘书扮演者:倪明金马三胖扮演者:王建大朱哥扮演者:魏继文刘叔扮演者:刘备张大壮扮演者:张帅旗。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
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年。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①。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
①《史记》以前,历史著作都带有资料汇编和整理的性质,作者大都不明,难以说是由某个个人独力完成的:诸子书实际也是各个学派文献的汇编,并非由学派的开创者单独完成,而且其中的文章大多是独立成篇的。
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在这个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涵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如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安书》中所言,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不能够把《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但是,《史记》的情况同后代正史又有很大不同。《史记》以后的历代正史,除极个别例外,都是由朝廷主持、按照君主的意志修撰的,是名副其实的官史。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史记》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据说武帝读《史记》后,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下令加以删削,这也是有可能的(今传《史记》中一部分是后人补缀的)。那么,司马迁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写作《史记》的?这也是理解《史记》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注意到,在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确立君主个人绝对权威前,君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整个贵族集团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史官不仅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有“秉笔直书”的义务和权利。司马迁的祖上世代为史官,他虽然意识到在自己的时代,史官已经跌落到“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的地位,但他有意识地继承了古老的史官传统,并不想把自己的笔变成为君主唱赞歌的工具。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司马迁对孔子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他并不是完全服膺孔子的学说,对当代的儒士更鄙视有加,但他钦佩孔子的人格,尤其是孔子以普通士人的身份,而有为天下确立文化准则的宏大理想。司马迁把自己写作《史记》的工作视为孔子修《春秋》事业的继承,这就在精神上自居于很高的地位。扩大地说,这也是继承了先秦诸子的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
时代赋予司马迁以宏大的眼界,和全面总结历史的任务,广泛的游历使他对社会得到前人所未有的了解,残酷的命运促使他深刻地思考人生,继承先秦的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司马迁又确立了不屈服于君主淫威的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正是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和特殊的个人遭遇中,产生了伟大的《史记》;在这部伟大的《史记》中,又表现出司马迁对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多方面的独特理解。
首先,正如上面所说,《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他在肯定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历史功绩的前提下,毫不容情地、活生生地描绘出刘邦的乡村无赖相和自私、刻薄的心理。对一代雄主汉武帝,司马迁也大胆揭露了他任用酷吏、残害人民、任人唯亲、压抑人才以及迷信求仙、滥用民力等种种行径。至于官僚阶层中种种勾心斗角、厚颜无耻的现象,更是纷呈毕现于他的尖锐的笔下。这些揭露与批判,并不带有丑化的倾向,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具体可信的、体现人物的真实性格的史实记录。从中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怀疑和思考: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正在掌握权势的人物,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因为拥有高贵品质和道德正义,才得到他们的地位。有时恰恰相反,品质高贵和信守道义的人物,倒往往是遭遇不幸和失败的,就像与刘邦相比远为坦率和自尊的项羽,与武帝的宠臣相比远为正直和勇敢的李广,都不免以自杀结局。虽然司马迁不曾从理论上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但足以启发人们作一种深入的反省。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过去的历史著作都记载了人的历史活动,但这些记载都是以时间或事件为本位的,人的主体地位未能被充分地意识到和表现出来,而且,这些历史著作中的人物总体说来,一是局限于社会上层,至多包括了游士策士,二是局限于政治性人物,范围有限。《史记》所记述的人物,虽然仍以上层政治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我们看到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各各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在这以前及以后的史书中,很少看见如此众多类型的人物,尤其是社会中下层的人物。这表明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一种认识,尤其是对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态度,在一般“官史”中是几乎看不到的。
司马迁还进一步注意到: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他并不否定道义的力量,也表彰了许多信守“仁义”的君子,甚至在这方面具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但是作为一个忠于生活的观察者和深刻的思想家,他也确实认识到并且公然提出:是人的物质欲望、追求生活满足的要求,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在《货殖列传》中,他不厌其烦地列举多方面事实,证明“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不“好利”。他把壮士勇于战斗、闾巷少年劫财盗墓、歌妓舞女出卖色相、渔夫猎人冲风冒雪、赌徒彼此争胜、医师方技之人苦心钻研、农工商贾的各项经营,乃至吏人舞文弄法以求贿赂,各种不畏苦不惧死的行为,全部归结为是追求财富、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尽管这样并列的叙述使很多人难以接受(因为其中终究有善恩顺逆之别),但在那个时代,司马迁就认识到是物质利益的追求而不是抽象的道德原则才是人的历史活动的潜在动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项羽未尝称帝,但一段时期中实为天下之主,《史记》中便立了《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之后,是《吕太后本纪》,而没有“孝惠本纪”,因为惠帝虽有皇帝的名义,其实只是傀儡。在这里,司马迁丝毫没有孔子“正名分”的热情。《史记·太史公自序》宣称,作《史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得以垂名后世。所以,他也很赞赏为了求取不凡的成就而甘受一时屈辱的人。譬如韩信不耻过胯,曾经勇冠三军的季布甘为奴隶,在司马迁看来,都是“烈丈夫”才能有的壮举。这里面,也包涵着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忍辱不死的人生体验吧。
在《史记》中,是存在一定的伦理评价标准和褒贬意识的。但它的标准并不完全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则或世俗的道德意识,也不是狭隘单一的。甚至,前后之间不妨有些矛盾。如《伯夷叔齐列传》歌颂了二位贤君子“不食周粟”的忠节,《管仲列传》却又赞美起先帮助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失败后不肯殉节、从囚牢里出来又做了桓公重臣的管仲,说他“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游侠对社会统治秩序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司马迁是明白指出了的,却不妨赞扬他们重然诺轻生死的义风。甚至,《酷吏列传》激烈抨击了酷吏的残忍,《太史公自序》又说“民皆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故酷吏也有存在的理由。这些并不是因为司马迁观念混乱,而是他看到社会本身的复杂性,需要广泛而多视角地理解各种人的生存方式。即使是他所反感的人物,也尽可能如实地描写,不简单地一笔抹杀之。
东汉班固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汉书·司马迁传》)。然而,这些恰恰是司马迁远比班固之辈高明的地方。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的、极其深刻的理解,对各种人物的生存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受正在建立起来的儒家统治思想的束缚,敢于蔑视世俗道德教条,也不从某种单一的学说出发来理解人和描写人,《史记》方能成其丰富和博大,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而区别于后代所有其他正史。
人物生平
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闻名。伯父韦祖征屡次作郡太守,总是带上韦睿赴任,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当时韦睿的妻兄王~、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祖征问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比~、恽二人如何?”韦睿谦逊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或许稍差点儿,学识应该说超过他们。然而要说为国效力,成就功业,那谁也比不上你。”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请他一块去。梁州地方富饶,去那里作官的大多因为受贿栽跟头,韦睿虽然年轻,却以廉洁闻名。
不久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起兵反齐东昏侯,屡次逼近建邺,人心惶恐。西部人士和韦睿商讨,韦睿说:“陈显达虽然是旧将,却不是成气候的人物,崔慧景很有经验,但懦弱不能作战。天下能成就大业的人,怕是出现在我们这里了。”于是派遣自己两个儿子与萧衍联络。等萧衍起兵,文告传到,韦睿率领本郡人伐竹造筏,兼程赶来会合,共有人二千,马二百匹。萧衍见到韦睿很高兴,抚着几案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大事成功了。”军队打下郢州、鲁,平定加湖,韦睿出过很多主意,都被采纳。
大军从郢州出发,萧衍考虑安排将领留守,却难找到人选,为难了很长时间,回头看到韦睿说:“丢弃好马而不骑,还急急忙忙到哪儿去找呢。”当天委任韦睿为江夏太守,管理郢州事务。当初,郢州城守卫抗拒萧衍时,城中男女将近十万,闭门固守一年,染瘟疫死的有十之七八,都把尸体堆在床下,活着的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里都堆满了死尸。韦睿着手清理抚恤,全都为他们安排处理停当,百姓们靠他得以安居。
萧衍在受封梁王后,征召他为大理寺卿。萧衍即帝位,改任廷尉,封为都梁子。
天监二年(503年),改封永昌县,再改任豫州刺史,兼任历阳太守。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北伐北魏,下诏派韦睿统率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北魏小岘城,没能打下来。韦睿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门外布阵,韦睿要攻击他们,诸将都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请回去穿上盔甲再战。”韦睿说:“魏军城中有两千多人,只要闭门坚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现在无缘无故把人开出来,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击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指着他的节杖说:“朝廷授我这东西,不是拿来作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于是挥兵出击,魏军战败,韦睿趁势加紧攻城,第二天夜里城就被攻克。遂即向合肥进军。
在此以前右军司马胡景略到合肥,但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就和这一样。”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到。魏军开初分筑东西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这二城。不久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众人害怕抵挡不住,请韦睿奏请增兵。韦睿说:“贼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么来得及,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军队致胜在于齐心协力’,这就是古人的道理。”于是和魏援军接战,战败了他们,军心稍加安定。
当初,肥水堤堰筑成后,韦睿派军官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它,魏军攻陷了这城,乘胜杀到韦睿堤下。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韦睿发怒说:“军败将死,有进无退。”于是命令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决无退却的打算。韦睿历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魏兵来破堤,韦睿亲自率军和他们争夺,魏军后退,于是韦睿在堤旁筑垒来守卫。又造战舰与合肥城墙一样高,四面进攻。城被攻破,俘虏万余人,所缴获的战利品,没有一点据为己有。
起初,胡景略和前军赵祖悦一同参战而关系恶劣,相互陷害,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解胡景略说:“希望两位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他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也都标准规范。
合肥攻克后,萧衍下诏让他班师,因为离魏军太近,怕被他们跟踪追击。韦睿令辎重都作前队,自己坐小车殿后,魏人慑于他的威名,只是远望着不敢逼近,军队得以完整无损地退回。从此就把豫州州治迁到合肥。
元英大惊,用棍子敲着地说:“怎么这样神速呢!”曹景宗怕钟离城中因危急而恐惧,就召募军士言文达、洪骐等带敕令入城,让他们固守城防。军士们从河底潜水,才到达东城。城里守卫一天比一天艰苦,这时才知道有了援兵,于是人人勇气百倍。
魏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杨大眼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大眼会合骑兵包围。韦睿指挥强弩二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一箭贯穿大眼右臂,丧胆而逃。第二天早上,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次,元英很有点儿惧怕他的顽强。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应。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
魏人先前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围栅数百步,截断淮河通道。韦睿打造大舰,命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碰上淮水暴涨,韦睿立刻派他们出战,一时战舰齐发,全都逼近魏军营垒。梁军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放船来烧魏军桥梁。风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栅,砍断桥梁,水流又急,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军士们奋勇作战,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魏军大败,元英脱身逃走。魏军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几万,被杀的也有这么多,其余脱甲叩头求为俘虏的也有五万人(《南史·韦睿传》作数十万)。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舍观看后,对韦睿说:“将军缴获的真和熊耳山一样高了啊!”韦睿因功晋爵为侯。
天监十三年(514年),作丹阳尹,因公事被免职。
天监十四年(515年),作雍州刺史。起初,韦睿在家乡起兵,有个叫阴双光的客人哭着劝阻他。韦睿还乡作刺史,双光在路边迎接。韦睿笑着对他说:“要是听了你的话,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饭了。”赏给他十头耕牛。韦睿对旧友从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多授予假板县令之职,家乡人对他十分感怀。
天监十五年(516年),韦睿上表请求辞官,朝廷下诏不准以示优待。又征召他入京封为护军。赐给鼓吹一部,到宫廷内值班。韦睿在朝廷内待人恭谨,甚至从未和别人怒目对视过,萧衍也很尊敬他。
韦睿生性慈爱,抚养兄长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经心,历次作官所得的赏赐,都分送给亲朋故友,家无余财。后来作护军,在家闲居无事,仰慕汉代石建、陆贾的为人,于是把他们的像画在墙上供自己观赏。当时虽已年老,有空闲了还教儿孙们读书。三儿子韦棱尤其通晓经史,当世人都称赞他的博闻。韦睿经常坐着让韦棱讲说书中内容,韦睿有时对书中的发现与解说,韦棱也赶不上。
萧衍当时醉心于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这种风习。韦睿自以为信守恬淡寡欲,又位居大臣,不愿与世人随波逐流,行事全与平时相同。
普通元年(520年),改任侍中、车骑将军。朝廷还未正式任命,韦睿便于八月二十三日(9月20日)在家里病逝,享年七十九岁。遗言薄葬,以时服装殓。萧衍当天亲临吊唁,哭得很悲痛,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为严。
个人特征 韦睿常有稀世的风度,待人以仁爱恩惠为本,到哪儿任职必定有政绩。带兵仁爱,士兵的营帐没搭好,他就不去睡觉,井灶没有挖成,他也不肯自己先吃饭。穿戴像个儒生,即使是临阵交锋,也经常穿宽松的官服乘车而行,手执竹如意来指挥进退。他和裴邃同为梁代名将,别人谁也比不上。
轶事典故 钟离之战结束后,昌义之很感激韦睿,请曹景宗一起和韦睿聚会,并出钱二十万让大家赌着玩。景宗掷子得“雉”赢采,韦睿慢掷也得一个“卢”的赢采,可他立即取一子翻过来,这叫违反规则,于是变成了“塞”这个输采。这次打胜仗以后,景宗与各将帅争先入朝报捷,只有韦睿跟在后面,他不爱争强好胜大都像这样,当时人特别因此而称赞他。
历史评价 韦祖征: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萧衍:①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②君此获复与熊耳山等矣。
元英:①萧临川虽I,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②是何神也!
魏军歌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惧合肥有韦虎。
李延寿:韦、裴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于戎马。观睿制胜之道,谓为魁梧之杰,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板舆指麾,隐如敌国,其器分有在,隆名岂虚得乎?邃自效边疆,盛绩克举,其志不遂,良可悲夫!二门子弟,各著名节,与梁终始,克荷隆构。“将门有将”,斯言岂曰妄乎?
姚察:昔窦融以河右归汉,终为盛族;柳淳倌现O齑樱而家声弗B,时哉!忱之谋画,亦用有成,智矣。韦睿起上庸以附义,其地比丛虮。及合肥、邵阳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G,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蕖⑴嵝屑蟆⒐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张预:孙子曰:“兵之情主速。”本旬日而至邵阳。又曰:“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北认立营而元英大惊。又曰:“不若则能避之。”蔽轿将当有怯时。又曰:“视卒如爱子。”庇幕未立,不肯就舍是也。
胡三省:①此确斗也。两军营垒相逼,旦暮接战,勇而无刚者不能支久,韦睿于此,是难能也。比年襄阳之守,使诸将连营而前,如韦睿之略,城犹可全,不至误国矣。呜呼,痛哉!②史言韦睿于事佛之朝,矫之以正,几于以道事君者。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黄道周:韦睿忠良,自结于粱。奉命伐魏,即拥油幢。众请缓战,睿怒不扬。既而城拔,方识其强。再攻淝水,魏救忽猖。请兵不及,即以寡当。力战不却,守死不慌。筑垒自固,起舰以张。战胜俘获,多不可量。淝水既定,威名愈扬。元英攻徐,众将战伤。召睿急救,飞桥以行。兵不旬日,即至邵阳。元英惊异,我兵更刚。非水灌敌,即火烧强。大小百战,英方败亡。功成进爵,儒将名香。
王夫之:曹景宗,骁将也,韦敝窗捉侨缫狻⒊税逵咭憎饩,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曰:“韦保卿之乡望,宜善敬之。”得将将之术矣。敕币匀菥白谝祝敕景宗以下蹦选H欢非然也,蹦苤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敝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敝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一韦保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币跃白谥下己,而让使先己告捷,景宗乃以敝不伐,而变卢雉以自抑。如其不然,庇下而景宗愈亢,币制衲苤瘴人屈乎?武帝曰:“二将和,师必济。”自信其御之之道得也。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
王士俊:齐梁迄陈,刺史皆掌军事,如崔慧景、蔡道恭、曹景宗、韦薄⒙硐涩V之属,皆着有战功。
秦笃辉:杨升庵于南朝人物,首推韦保挥栌诒背,首推高允。庇桃皇敝杰,允则千古之英也。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葛亮、谢安、韦睿、岳飞等,儒将也。
蔡东藩:①梁室诸将,莫如韦睿,次为裴邃。当时欲出师北伐,何不用睿为帅,邃为将,专阃得人,奏功自易事耳。不此之审,乃独用一无才无勇之临川王宏,宏虽介弟,未足统军,不战而逃,原意中事。假令当日无韦、裴二将,为敌所忌,魏中山王英等,直迫洛口,吾恐宏且南走之不暇,而全军且尽覆没矣!②梁有一韦睿而不能重用,何怪其屡出无功乎!
*** 嗜读《南史·韦睿传》,批注处竟有二十五次之多,他在批阅时对韦睿称赞有加,如“仁者必有勇”,“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并且详细地勾出韦睿的优秀之处,如“躬自调查研究”、“机不可失”、“决心”、“以众击少”、“以少击众”、“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善守”、“不贪财”等等,并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个人作品 《全梁文》录有一篇《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亲属成员
祖父:韦玄
伯父:韦祖征
父:韦祖归
姨弟:杜恽
郭元振
郭元振(656—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诗人。
郭元振所在的时期,科举之风已经盛行。唐延主要通过科举选拔官吏。有钱的人家都供养子弟读书,以此步入仕途,捞取功名。由于出身于地主家庭,家财万贯,所以郭元振自幼便进私塾读书。郭元振少有大志,身“长七尺,美须髯”(《新唐书·郭元振列传》),生得风流倜傥。郭元振性格也非常豪爽,从不吝惜钱财。在十六岁时,郭元振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一次家中曾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人自称:“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新唐书·郭元振列传》)。郭元振遂“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以至“稷等叹骇。”(《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由于郭元振聪明好学,十八岁参加科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举进士。不久便出任通泉(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尉,从此走上了仕途。“尉”是统兵的武吏,官职一般为八品。郭元振便从“尉”的职位上开始了军事生涯。郭元振在任期间,“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听说郭元振的事情后,便召其入京,准备责罚他。但武则天与郭元振交谈后,发现他才华横溢,便向他索取文章。郭元振遂将自己所作的《宝剑篇》呈上,武则天览后,赞赏不已,还让学士李峤等人进行传阅。武则天爱惜他的才能,遂授郭元振为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武则天执政时,西部的吐蕃对唐朝威胁极大。为此,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十月,令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及巴尔喀什湖南)。延载元年(694年)二月,王孝杰率唐军又在冷泉(今青海西宁西)等地击破吐蕃军。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吐蕃大论噶尔·钦陵率军反攻,于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大败唐军。经此大败,唐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吐蕃方面也因赞普有意裁抑噶尔·钦陵之势,不再令其出战,双方即重开会盟。
同年(696年)九月,噶尔·钦陵遣使请求和亲。武则天遂令郭元振出使吐蕃,便宜行事。谈判时钦陵对郭元振提出:罢安西四镇唐兵,分十姓突厥之地等条件。面对钦陵这些无理的要求,郭元振质问道:“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回答说:“吐蕃茍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由于双方谈判未成,所以钦陵又遣使随郭元振入朝请之。
武则天召集众臣商议,但都迟疑不决。郭元振深知钦陵的话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蒙蔽视听而已。于是上疏道: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若图之不审,则害必随之。今钦陵欲分裂十姓,去四镇兵,此诚动静之机,不可轻举措也。今若直塞其善意,恐边患之起,必甚于前,若以镇不可拔,兵不可抽,则宜为计以缓之,藉事以诱之,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
且四镇之患远,甘、凉之患近,取舍之计,实宜深图。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患者,甘、凉、瓜、肃是也。关、陇之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如钦陵云“四镇诸部接界,惧汉侵窃,故有是请”,此则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浑密迩兰、鄯,比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要者。
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委之于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亦还吐蕃。”如此,则足塞钦陵之口,而事未全绝也。如钦陵小有乖,则曲在彼矣。又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遥有分裂,亦恐伤彼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旧唐书·郭元振列传》)武则天接受了郭元振的建议,遂使吐蕃企图利用和亲侵占西域的幻想落空。
郭元振又说:“臣揣吐蕃百姓倦徭戍久矣,咸愿早和。其大将论钦陵欲分四镇境,统兵专制,故不欲归款。若国家每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丑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必可使其上下俱怀情阻。”武则天又接受了建议。
此后数年间,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发生内乱。执掌大权的钦陵被赞普器弩悉弄所杀,其弟赞婆无路可走,遂率部降唐。武则天闻讯后,诏令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兵迎接,封赞婆为特进、归德王。
郭元振所献之策,对唐朝在稳定西部边疆,避免战乱起了重要作用。这是郭震初显其才能。
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二十一日,吐蕃赞普亲自率大军出征。他驻兵河州(治袍罕,今甘肃临夏)为援,令大将曲莽布支率数万兵马进攻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并围昌松(今甘肃武威东南)。唐军在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指挥下,双方于港源谷展开激战,唐军六战六捷,大获全胜。郭元振因“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
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迁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郭元振初到凉州时,凉州境内南北界相距仅400余里,吐蕃、突厥常来侵扰,州内军民常年苦无宁日。凉州城池虽固,但一日之内敌军便能被攻至城下。郭元振到任之后,分析形势,制定对策。为了巩固了凉州防务,他在凉州城南部边境硖口设置了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在北部碛口设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控制交通要道,一举为唐朝拓地一千五百里。此后敌军来玫,唐军可凭险据守,从此敌军不敢再攻至城下,凉州遂安。
同时郭元振又遣甘州(治张掖,今属甘肃)刺史李汉通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区实行屯田,作为战备储粮。还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推广蚕桑养植等。以往凉州地区的谷子和小麦每斛值数千钱,实行屯田之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积存在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武周时期其所以能够取得平定契丹叛乱等军事胜利,与此不无关系。
郭元振在凉州五年,对凉州地区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仅拓地千里,而且谷物充盈,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加上郭元振风神伟壮,善于抚御,令行禁止,以至“夷夏畏慕”,“河西诸郡置生祠,揭碑颂德”。(《旧唐书·郭元振列传》)
神龙二年(706年),郭元振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时突骑施首领乌质勒部落强盛,表示愿意与唐朝通和。十二月,唐中宗派郭元振突骑施牙帐商议军事事宜。当时天降大雪,郭元振立于帐外,与乌质勒会谈。大雪愈积愈厚,郭元振足不移地,而乌质勒因年老体弱,不胜严寒,会谈结束后竟被冻死。其子娑葛误以为郭元振是故意害死乌质勒,图谋起兵攻打唐军。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副使、御史中丞解琬闻讯,劝郭元振连夜逃走。但元振却说:“吾以诚信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遁将安适?”(《旧唐书·郭元振列传》)遂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亲自到突骑施牙帐行吊唁之礼,哭之甚哀。吊唁之后,愿留下与娑葛共办丧事,一连数十日。娑葛终被郭元振的诚心所感动,与唐军和好如初。并遣使进贡5000匹马、200头骆驼、10余万头牛羊。二十八日,唐中宗以娑葛袭爵怀德王、嗢鹿州都督。郭元振因功被授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景龙二年(708年),娑葛与其父乌质勒时的部将阿史那阙啜忠节不和,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阙啜忠节由于兵少将微,渐不能支。郭元振遂奏请将阙啜忠节召入京师宿卫,移其部落于瓜(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治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等州,此举得到中宗应允。
阙啜忠节奉命率部东撤,行至播仙城(今新疆且末西南)时,与唐西域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对对阙啜忠节说:“国家有以高班厚秩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讷,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往拔汗那征甲马以助军用。既得报仇,又得存其部落。如此,与入朝受制于人,岂复同也!”(《旧唐书·郭元振列传》)阙啜忠节听从了以悌的建议,遣使厚贿宗楚客、纪处讷,请求唐廷出兵攻打娑葛。
郭元振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上疏,极力劝阻:
“往者吐蕃所争,唯论十姓、四镇,国家不能舍与,所以不得通和。今吐蕃不相侵扰者,不是顾国家和信不来,直是其国中诸豪及泥婆罗门等属国自有携贰。故赞普躬往南征,身殒寇庭,国中大乱,嫡庶竞立,将相争权,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财力困穷,人事天时,俱未称惬。所以屈志,且共汉和,非是本心能忘情于十姓、四镇也。如国力殷足之后,则必争小事,方便绝和,纵其丑徒,来相吞扰,此必然之计也。
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直欲为吐蕃作乡导主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缘默啜凭陵,所应处兼四镇兵士,岁久贫羸,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怜突骑施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于国非有恩有力,犹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知欲以何理抑之?又其国中诸蛮及婆罗门等国见今携背,忽请汉兵助其除讨,亦不知欲以何词拒之?是以古之贤人,皆不愿夷狄妄惠,非是不欲其力,惧后求请无厌,益生中国之事。故臣愚以为用吐蕃之力,实为非便。
又请阿史那献者,岂不以献等并可汗子孙,来即可以招胁十姓?但献父元庆、叔仆罗、兄俀子并斛瑟罗及怀道,岂不俱是可汗子孙?往四镇以他匐十姓不安,请册元庆为可汗,竟不能招胁得十姓,却令元庆没贼,四镇尽沦。顷年,忠节请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数年被围,兵士饥馁。又,吐蕃顷年亦册俀子及仆罗并拔布相次为可汗,亦不能招得十姓,皆自磨灭。何则?此等子孙非有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故人心不归,来者既不能招携,唯与四镇却生疮磐,则知册可汗子孙,亦未获招胁十姓之算也。今料献之恩义,又隔远于其父兄,向来既未树立威恩,亦何由即遣人心悬附。若自举兵,力势能取,则可招胁十姓,不必要须得可汗子孙也。又,欲令郭虔瓘入拔汗那税甲税马以充军用者,但往年虔瓘已曾与忠节擅入拔汗那税甲税马,臣在疏勒其访,不闻得一甲入军,拔汗那胡不胜侵扰,南勾吐蕃,即将俀子重扰四镇。
又虔瓘往入之际,拔汗那四面无贼可勾,恣意侵吞,如独行无人之境,犹引俀子为蔽。今此有娑葛强寇,知虔瓘等西行,必请相救。胡人则内坚城垒,突厥则外伺邀遮。必知虔瓘等不能更如往年得恣其吞噬,内外受敌,自陷危道,徒与贼结隙,令四镇不安。臣愚揣之,亦为非计。”(《旧唐书·郭元振列传》)
郭元振在奏疏中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将吐蕃引入西域,“四镇危机,恐从此启”。而阙啜忠节所求立的阿史那献同他的父兄阿史那元庆和阿史那斛瑟罗一样,都无过人之才。但疏奏不纳。
景龙二年十一月,唐廷遣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各州之兵,并征吐蕃兵进击娑葛。这时娑葛所遣向唐献马的使者娑腊正在长安,闻讯后立即驰回碎叶,通报娑葛。娑葛即自立为可汗。又发精骑2万,在其弟遮弩等统领下,以5000骑攻安西,5000骑攻拔换(今新疆阿克苏)、5000骑攻焉耆、5000骑攻疏勒,分四路对西域唐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由于娑葛兵势甚盛,郭元振屯兵疏勒,设栅于疏勒赤河(今克孜勒河)河口,不敢出击。阙啜忠节率本部兵马在计舒河口(位于今新疆库车东南)迎接安抚大使冯嘉宾,娑葛派兵偷袭,生擒阙啜忠节,杀冯嘉宾,侍御史吕守素亦在僻城(今新疆库车附近)被缚于驿柱而杀。不久,安西副都护牛师奖所率甘、凉诸州兵继至,与娑葛战于火烧城(今新疆库车东南),唐军大败,牛师奖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断四镇路,安西的形势变得骤然紧张起来。随后娑葛遣使上表,请求唐廷处死楚客、处讷。但宗、纪二人依仗韦后之势,又奏请以周以悌代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征郭元振入朝。并以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派军进驻焉耆,讨伐娑葛。
娑葛在唐军将要抵达焉耆时,上书安西大都护郭元振:“与汉本来无恶,只仇于阙啜。而宗尚书取阙啜金,枉拟破奴部落,冯中丞、牛都护相次而来,奴等岂坐受死!又闻史献欲来,徒扰乱军州,恐未有宁日,乞大使商量处置。”(《旧唐书·郭元振列传》)书中揭露了宗楚客和纪处讷接受阙啜忠节贿赂的罪恶,希望郭元振设法阻止唐军。
郭元振对娑葛的处境非常同情,知其是情非得已,遂将事情俱实上奏朝廷。这使宗楚客大为恼怒,竟诬陷郭元振“有异图”,令其回京治罪。郭元振知道回京肯定凶多吉少,只好称“西土未宁,事资安抚”,暂时不能回京,然后再让儿子郭鸿携带娑葛书信走间道入京,通过太平公主上奏唐中宗,最终扭转了朝议。引发此事的周以悌被流放白州(治今广西博白),郭元振再次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娑葛也被赦罪。不久,咽面、葛逻禄、车鼻施和弓月四姓部落又归附娑葛,娑葛自立为贺腊毗伽十四姓可汗。
景龙三年(709年)七月,娑葛遣使降唐,唐中宗册拜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名守忠,其弟遮弩赐名守节。突骑施汗国正式建立,西域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重新安定下来,郭元振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元振在其中力挽狂澜,安西都护恐怕已不复存在了。
唐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一举诛灭韦后集团。宗楚客因是韦氏党羽,也被诛杀。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为睿宗。
由于郭元振在治军和理政上均有大才,因此深得唐睿宗的赏识,遂征拜为太仆卿,加银青光禄大夫。郭元振离任时,安西各部族的酋长掩面哭送。离凉州还有800里时,凉州城中的百姓就已经准备好壶浆欢迎。从各部族首领及当地百姓的感情之中,足可以看出郭元振治理西部边疆诸事的成功之处。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十三日,郭元振与中书侍郎张说并为同平章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月初三,唐睿宗将郭元振等几位宰相召至承天门,责备他们“政教多阙,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日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随后将免去几位宰相职务,另任职务,其中郭元振取代宋璟为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先天元年(712年),皇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郭元振出任朔方军大都督,筑丰安(今宁夏中卫西)、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使戍守军队得以有屯驻之所。
先天二年(713年)六月二十四日,郭元振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玄宗即位以后,太平公主仍手握大权,她将当时的7个宰相中的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浞等4人拉为自己私党,朝中文武大臣,多数附之。她又控制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等将领,掌握了部分军权。她企图驾空唐玄宗,进而达到称帝的目的。
经过准备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决定在七月四日举事。其部署是先派常元楷和李慈率羽林军进攻唐玄宗所在的武德殿,再由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和岑羲等于南衙举兵响应。但还未等动手,即被宰相魏知古所侦知,立即向唐玄宗作了报告。唐玄宗觉得事情紧急,遂与其弟、岐王隆范和薛王隆业以及身为宰相的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等密议对策。最后众人一致决定提前动手,先发制人。
七月三日,唐玄宗令王毛仲领闲厩马及兵士300余人,从武德殿入虔化门,收斩了常元楷和李慈,并在内侍省捕杀了散骑常侍贾鹰福和中书舍人李猷,在朝堂捕杀了宰相萧至忠和岑羲。窦怀贞闻讯,自缢而死。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后出首,被赐死于家。时 太上皇唐睿宗闻宫中大乱,遂登承天门,诸宰相都求自保,唯独郭元振亲自率兵保护 太上皇,并安慰道:“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
初八,唐玄宗论功,郭元振进封代国公,实封四百户,赐一子为官,赐物千段。不久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
十一月,唐玄宗出巡边境,巡视的地区西自河、陇,东到燕、蓟,巡行中选拔将帅、训练士卒。二十九日,唐玄宗任命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宋璟为左军大总管,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
此时内患平息,帝权已固。玄宗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契丹与奚、北方之东突厥、西方之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玄宗采取了设置节度,增强边兵;大兴马政,扩充骑兵;严格军法,训练士卒等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军事实力。唐玄宗十分重视军容、军纪等军法的贯彻执行,认为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初九,唐玄宗到新丰(今潼关东北)视察边情。十三日,唐玄宗与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共调集20多万大军,旌旗连绵达五十余里 。三令后,玄宗亲自擂鼓,郭元振却突然出班奏事,致使演练中止,至使唐军军容不整。唐玄宗打算借此树立声威,下令让郭元振跪在军中的大旗之下,准备将其斩首。大臣刘幽求、张说急忙劝谏:“元振有翊赞大功,虽有罪,当从原宥。”(《新唐书·郭元振列传》)唐玄宗 遂将郭元振免死流放新州(治新兴,今属广东)。
不久,唐玄宗思其旧功,又被起用为饶州(治饶州,今江西鄱阳)司马。郭元振自恃功勋,遭此挫折怏怏不得志,于赴任途中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有文集二十卷。 并著有兵书《定远安边策》三卷。今佚。
郭元振虽少年得志,但为官后,生活非常俭朴,手不置书,人莫见其喜怒。“从国初仕至宰相而亲具者,唯元振云。”(《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点评:郭元振身为名将,守边多年,但与众不同的是很少出兵作战,所以也无显赫武功。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经营、安抚,故能使唐朝与边疆各族能相安自守,同时,他还拓展了疆域,巩固了边防。 同时他“武纬文经”,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对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直到了重要作用。
附1: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附2: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