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文天祥说自己投降有个条件,忽必烈最终没有答应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12:09:17

文天祥说自己投降有个条件,忽必烈最终没有答应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文天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的时候,曾经给忽必烈提过一个投降的条件:“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让他以道士的身份回故乡,他就投降。而且,他不但可以投降,还可以方外之人的身份,给忽必烈当顾问。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忽必烈也曾把宋恭帝送到西藏去出家当和尚。既然可以把宋恭帝送去当和尚,为什么不可以把文天祥送去当道士呢?不过,忽必烈最终没有答应文天祥。他没有答应,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留梦炎等投降元朝的大臣反对。

留梦炎等投降元朝的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呢?他们的担心主要有几点:

一是文天祥会是一个揭留梦炎等人伤疤的人。只要文天祥活着一天,留梦炎等人的日子就会难受一天。

二是忽必烈重视文天祥,肯定文天祥的价值,就是否定留梦炎等投降派的价值。忽必烈重视文天祥这样忠诚的“纯臣”,肯定就不会容忍留梦炎这样的“贰臣”。当年李世民非常重视徐茂公,而要杀掉单雄信,就是李世民重视“纯臣”,厌恶“贰臣”的表现。

三是文天祥在江南东山再起,如果成不了气候倒也罢了,成了气候,他们最恨的肯定还不是蒙古人,而是留梦炎这样的无耻投降派。实际上,就算他们不能成气候,他们也有可能成立“锄奸队”,暗杀留梦炎等人。那样的话,留梦炎这种“汉奸”,将随时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所以,留梦炎一定要在忽必烈面前说文天祥的坏话,夸大文天祥的危害性。这也使得忽必烈担心不已。

其二,忽必烈担心文天祥会搞事。

忽必烈最希望的,当然是文天祥能够投降他。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虽然是蒙古族取代汉族入主中原,但是他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他和中原那些改朝换代的新朝代一样,之所以能取代宋朝,是“天命所归”,是其“德行”使然。既然他入主中原,是“天命所归”,因此,南宋的大臣们就应该顺应天意,投降他。

文天祥本来是极为忠诚于南宋的,是一面堂堂正正、忠君爱国的旗帜。如果文天祥能够投降忽必烈,不是文天祥变节了,而是文天祥“顺应天意”了。这也证明了忽必烈的朝廷,确实是“天命所归”的。

但是文天祥怎么也不愿意投降,因此,这条路就断了。忽必烈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文天祥不反抗。就算文天祥不投降,只要他不反抗,其意义还是挺大的。这意味着文天祥放弃了。他为什么放弃呢?因为知道忽必烈是“天命所归”,凡人怎么能够“逆天”呢,自然就要放弃。

因此,对于忽必烈来说,留着文天祥,绝对是比杀掉文天祥更好的。

忽必烈要留着文天祥,把他留在故乡当道士,肯定比送到西藏之类偏僻的地方好。当然了,前提是文天祥不反抗。

但是,忽必烈又实在担心。因为文天祥是个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炸了。只要文天祥一声吆喝,那些反对者们,必然会云集到文天祥的麾下,举起反元的大旗。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取代宋朝,毕竟和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改朝换代都是不一样的,人们的反抗情绪,要猛烈得多。崖山之战中,十万宋人跳海都不愿意投降元朝,就是一个证明。

当忽必烈在反复权衡之后,他最终明白,留下文天祥有可能产生的危害,要比杀了文天祥所产生的危害大得多,所以他最后选择杀掉文天祥。

三、文天祥只是说说而已。

文天祥说想回去当道士,其实只是说说而已。

对于文天祥来说,他其实明白,南宋确实已经彻底完了,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了。毕竟之前他和张世杰、陆秀夫、江万载等人经过了多年的奋战,那时候手中有南宋皇帝,有几十万军队,依然被元朝消灭。现在他一无所有,想要重新组建军队与元朝对抗,谈何容易。

所以,文天祥那时候想要做的,就是牺牲,存正气于天地,留清白在人间。他这种想法,和后世谭嗣同的想法是一脉相存的,都是仁人志士高洁情怀的表现。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天祥回故乡当道士,无论留梦炎、忽必烈,还是文天祥本人,都是不同意的,自然也就没能成行了。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因为忽必烈恐惧文天祥的影响力,文天祥不死,抗军难以平复。

文天祥率领军队抗元,与元军激战数日,米水未进。结果在休息吃饭的时候,被张弘范的手下给擒住,做了俘虏。在关押期间,文天祥想到了自杀,保住自己的名节。他服用毒药,但是万万没想到却没有死成。

这期间张弘范前来劝降,张洪范对待文天祥非常客气,把他带到崖山,让他写信劝降张世杰。结果文天祥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发现以后,就明白文天祥是个忠臣,就劝他说“南宋已经亡了,你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报效元朝你必受重用”。文天祥说道“国家已经亡了,那么我身为宋朝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张弘范只有把他押解起来,准备送往元朝首都,交由元朝皇帝处置。在送往元朝首都途中,文天祥又想到了自杀,他开始不吃不喝,但是七天也没有死掉。当再次关押到大牢的时候,已经投降元朝的官员过来劝他。让他效忠元朝,必定可以荣华富贵,飞黄腾达。

文天祥终于松口说道“希望忽必烈放了我,我愿意去做道士,从此不理尘世,忽必烈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问题,我会给出意见“。但忽必烈害怕如果把文天祥放了,他再起兵抗元就不好处理。所以依旧把他关在大牢,一关就是三年。忽必烈畏惧他在抗元军队心中的地位,于是就把他杀了。

文天祥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过零丁洋》这首诗只要上过学的都会学到,至于你们忘没忘就两说了。这首诗中深深透露着文天祥的无奈,另外也包含了他看透生死的决心,其实文天祥在死之前只跟忽必烈提了一个要求,如果忽必烈同意了他这个要求, 那么文天祥就会投降,但是为何忽必烈就是不同意,还非要杀了文天祥呢?

文天祥原本是个道人,道号叫浮林,南宋末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原名臣、民族英雄,是?宋末三杰?中的一杰。

在公元1279年的时候,忽必烈领军占领了襄阳,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在变卖自己的家产以此来对抗元兵,这个变卖家产的人就是文天祥,文天祥被元军抓去以后是由张弘范押送的,在押送文天祥去厓山的时候因为惜才,所以一直在劝文天祥能够归顺元朝,但是都被文天祥拒绝了。

不过张弘范并没有没有放弃,一直劝说文天祥,最后文天祥说出来的话,让后人钦佩,主要意思就是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死,但一定要死得有意义,若能为国家尽忠,将来名垂千史也不算白死。这种气节很多人都说在此之后除了谭嗣同再无他人,后来文天祥就被压到了燕京,在监狱当中待了三年,在这三年内也有许多人来劝文天祥投降。最后迫于无奈的文天祥说只要忽必烈答应自己一个要求便同意归顺元朝。

在历史中有记载,文天祥的大体要求就是让自己回到家乡,做个自由自在的道士,如果元朝有事要让自己上朝那么直接召见就可以了。其实文天祥的主要意思就是大宋刚灭亡,就让我归顺元朝有些不妥当,如果能够让自己退隐几年以后,再当元朝的官员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忽必烈来说,文天祥提的要求完全没有必要,你要是想投降,那就投,不想投就死,这种模棱两可的决定不是忽必烈的风格,他也不喜欢这种决定,最后忽必烈还是将文天祥杀了。

不过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大家都觉得对于文天祥这样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于这段话更多的说法是认为元朝的人修改了《宋史?文天祥传》,因为元朝的人不是汉人,所以大家觉得这是元朝的人故意抹黑我们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其实真正的历史是文天祥并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做这种模棱两可的决定,而且挺胸抬头、毫不胆怯的走向了断头台。在被砍头之前,文天祥对身边的人说:?我没有任何的牵挂了?。后来还朝南方磕头跪拜,文天祥妻子在为文天祥收尸之时,在文天祥衣服上看见了他写的一些话,主要意思就是自己无愧于心。

所以说,文天祥感觉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对人对己都无愧于心,为何要投降?更何况文天祥也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所以说在《宋史?文天祥传》内记载的那一部分话可能真的被人改过了。

明明文天祥提出条件投降,怎么还是被忽必烈杀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都特别讲究忠义。一些忠义爱国之士总能被各种赞扬。有了前人的榜样,后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随之效仿,久而久之,历史上讲究忠义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

时至今天,我们仍然十分敬佩那些忠义之士。然而忠义之士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心怀忠义的人都很少有好下场的。一般都是忠于自己的国君,忠于自己的国家,不肯就范,最终惨死。他们越是这样,越容易得到后人极大的赞扬,文天祥就是这一类人。

关于文天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忠义的代表,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宁死也不肯就范。然而文天祥的下场我们都知道,最终在元朝建立之后,被忽必烈杀死。可是有件事很奇怪,文天祥在死之前,也曾想向忽必烈投降,愿意成为元朝的一份子,可是最后忽必烈还是将他杀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心中无法撼动的忠义

文天祥自幼就产生了很浓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一直陪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自小就非常敬重忠义之士,所以暗下决心,以后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受百姓铭记,受历史赞颂。文天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20岁的时候,他就凭着一篇上万字的策论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正式进入了仕途,开始了为官之路。可是为官之路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朝堂上有很多奸佞小人,文天祥斗不过他们,多次被贬,流放在外。

1274年,元军正攻打南宋的江山,临安岌岌可危。这个时候文天祥已经被外放到了赣州,可是他依旧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当,组建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打算进临安勤王。当时也有人劝他,这样去无疑就是送死,可是文天祥却不在乎,他觉得就算自己和这上万人全都死了,也会有其他的爱国人士,继续踏上他的路,抵抗元军。然而,就在文天祥信誓旦旦地要与元军抗争到底的时候,皇城中已经有人开始投降了。

二、被俘三年后松口


后来因为小人与元军勾结,文天祥也很快被俘虏。文天祥是个人才,这一点忽必烈也是知道的,而且他深知自己的王朝要想建立起来,必须有像文天祥这样的有才之士。另外他也深知文天祥在南宋的地位,如果文天祥能向他投降,那么其他的抗元队伍也就散了。所以忽必烈一直想让文天祥投到元朝的朝廷中,为元朝效力。可是文天祥誓死不从,忽必烈派各种人前去劝说文天祥,三年之后文天祥终于松口了。

但是他有个条件,他不会进入元朝的朝堂,但是他希望忽必烈可以放了他,让他去当个道士,如果忽必烈和明朝有什么需要他做的,他也会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帮助他们。见文天祥终于松口了,不少人尤其是向元朝投降的朝臣,都向忽必烈上书,希望他能答应文天祥。这样一来,文天祥既保住了自己的名节,同时元朝也算招揽了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忽必烈一想,确实如此,所以也有了放过文天祥的想法。

二、出狱后抗元的可能

可是朝堂上最少不了的就是奸佞之臣。南宋降臣留梦炎与文天祥有私仇,他坚决不同意将文天祥放回去。所以他跟忽必烈说,文天祥那么有号召力,万一把他放了,他再到南方招兵买马,反抗元朝怎么办?就在忽必烈犹豫不定的时候,江南居然有人打着文天祥的旗号来抗元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忽必烈再也不肯松口,直接将文天祥杀了。

其实留梦炎说的大概是真的,文天祥被关押了三年都没有投降,如果他真的想死的话,在这三年中早就死了,怎么会再向忽必烈提出放他回去的要求?况且在文天祥心中,把忠义看得比什么都大,为了忠义,牺牲生命也不算什么,这在他的《过零丁洋》中就能看出来了。所以他很有可能会是在找机会离开,等忽必烈放他回去之后,再组织力量反抗元军。

文天祥忠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因忠义而死,但是让人欣慰的是,他也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今已经过去几百年,文天祥仍然是忠义的代表。他的这种民族气节,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并发扬光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5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