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中探花到底有多好呢,为何中探花的人比状元郎还要神气呢

以史为鉴 2023-06-27 07:34:21

古代中探花到底有多好呢,为何中探花的人比状元郎还要神气呢

还不知道:为何中探花比状元神气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一直到清代还在沿用,很多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的科举是很伟大的发明,要知道无论什么社会,一个公平的,大家都认同的晋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就连现代的考试制度也还是在那基础上改进来的。

不过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把现在的高考认为是以前的科举,事实上两者有很大差别,光是两者的含金量都大不相同,因为古代的文盲率是非常之高的,所以一旦通过科举那就是直接平步青云,不管以前的身份地位,只要中了状元最起码就是七品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远不是现代的高考状元能够比得上的。

而且还有一句话叫穷文富武,读书只要识字,然后就剩下买书的开销了,是一些穷人也能负担得起的,而习武就不同了,又得买兵器练习,而且营养也得跟上,就像现在培养运动员一样,不是一般人家能玩得起的,相对而言,还是学文比较经济。

然后再说科举的等级,分别以受试者的水平不同,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个等级,而且等级之间的差距非常大,首先童生就非常难考,很多人五六十都考不上,而进一步的秀才,一旦考中就与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别了,比如可以不跪官,不服徭役,审问不能用刑之类的,这时候就可以称为真正的读书人了。

至于我们在课本上就学过的范进中举,现在你们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乐疯了吧,考中举人就可以进入官家任职,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一样。至于最高的进士,也有细分,前三甲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不过有意思的是,里面有个小规矩,考中状元固然是好事,但是考中探花的人甚至比状元还高兴,就是因为状元可能文章被考官所认同,但是探花必须要颜值也高。在现在的京剧中,探花也一定是最英俊的,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皇帝曾经年轻时候偷偷去参加了殿试,结果中了探花,现在你知道皇帝中了探花为什么还这么高兴了吧。

还有一个就是,状元是很容易被皇帝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而选取当做驸马的,驸马是不允许再娶的,每天回家对着老婆还得行礼,而探花,既证明了文采,也证明了颜值,当然是朝上官员拉拢的对象,还不争着把女儿嫁给他。

在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在科举中金榜题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科举考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更是能够得到得到朝廷重用。而中“探花”比中“状元”更让人高兴的原因,却源于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相传只有长相最为帅气的男子,才能获得探花之名。

在科举制度建立之初,是没有探花这一称号的,一直到唐朝才出现“探花”。但当时的探花并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而是皇上在同年考试的进士中,选取的两个长相俊逸的人。这两个人负责在考试后的庆典上,采集鲜花迎接当年的状元郎,因探花有采花之意,故被称为“探花使”。这两个人的成绩如何不作考究,只要长相帅气,可以撑起门面就能担此一任。

直到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成熟,朝廷将历年殿试的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到这时,探花郎从曾经的采花人变成了科举一甲第三名。在古代,如果能够中三鼎甲,不仅意味着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还会被当时朝廷各方势力拉拢,而拉拢的手段,很多时候要通过联姻来维系。

说到联姻,长辈看重的是利益关系,而那些待字闺中的大家千金们,自然是比较看重样貌才气的。如果有了探花之名,意味着这个人的颜值得到了皇帝的肯定,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也更容易被女孩子喜欢,成为乘龙快婿就顺理成章了。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因为探花选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仅要有文采,更要颜值出众,所以探花往往比状元风头更盛,具体分析如下:

一.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中开始出现探花郎。在阶级分明的古代封建社会,社会主要依次分为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士也就是做官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而对于普通百姓,要想走向仕途之路,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行。

起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发展成熟,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为止,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之久。主要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阶段,每通过一级考试,所获得的身份就不同,由低到高依次为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其中进士的前三名为别为探花、榜眼和状元,通常由历代皇帝亲自选出。

状元自然是所有考生中才能最出众的那一个,但也是最难考取的,据有关史料记载,从科举制度实行以来,共计仅七百多名状元。榜眼最初是两个名额,作为状元的陪衬位列第二和第三。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某些习俗的发展变化,探花应运而生。

二.规定探花不仅才情名列前茅,样貌也是数一数二。首先从探花这个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花朵般的美貌。当用它来形容男生时,则表达的是该男子的英俊潇洒和气宇不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貌似潘安。探花刚出现时,被称为探花使,主要因一种习俗而产生。

在皇帝钦点完状元和榜眼等人后,需要进行一场隆重的宴会,一是表达群臣百官对于皇帝招纳到贤才的祝贺,二是对所有中举学子的庆祝。而在宴会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是,需要在这些进士中,先挑选出颜值爆表的男子,再由他采摘鲜花来布置庆典,并向此次拔得头筹的状元献上鲜花,以表庆贺之意。

这个被选出来的人就是探花使,在宴会中可谓是赚足了风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甚至有时比状元还要抢眼。因此随着后来不断的发展,在古代要想成为古代的探花,除了可以与状元相媲美的出众学识外,容貌也得跟得上大众的审美,说明白点就是还得看脸。

三.历史上和小说中的探花,待遇和仕途都较好。虽然取得状元名头,确实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好事,但成为探花也不会比它逊色太多,都是仕途一片光明。被选为探花后,不仅有机会在朝廷和皇帝身边担任要职,还有很大几率被王公贵族家的女性和公主们看中。在庆贺大典上,为公主挑选佳婿,也是较为常见的事情。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贪官和珅,就是因才能和样貌皆很出众,被皇帝封为探花,并留在自己的身边,才有了他后来的平步青云。还有明朝时期的探花钱谦益,德才与样貌兼备,让小了他三十六岁的才女柳如是,甘心嫁他为妻。其次,在一些小说中也将探花描述的很是优秀,比如以风流倜傥和帅气迷人著称的李寻欢,当初就是探花出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