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天下无贼》中葛优有句台词很经典:“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其实不光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非常重要。而在东汉末年、三国这样的乱世当中,人才自然更加重要。曹操之所以能够称雄天下,统一北方,我认为他最大的凭仗就是人才,就是曹操麾下的智囊团!
智囊团其实是一个现代名词,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顾问班子等。因为曹操手下谋士众多,所以姑且称谋士集团为智囊团。曹操的智囊团是在官渡之战前后逐渐形成的。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彧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郭嘉从操。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刘晔、贾诩从操。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干谋士团。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智囊队伍。巅峰时期,曹操的智囊团达到93人之多。曹操的智囊团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辅佐曹操南征北战,治理地方,称雄于乱世。
政治方面
主要有两大战略决策。其一是劝曹操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曹操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而且吸引了很多士人来投效。其二是广收名士以临州镇。曹操初临兖州,因言议杀边让,激起了陈宫、张邈的叛乱,差点失去唯一的根据地。后来曹操吸取教训,为司空、丞相后,以崔琰、毛玠、何夔、徐奕、邢颙、鲍勋、陈群等名士为东西曹掾,典选举,网罗了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名士为掾属,名士累世为地方望族,振臂一呼,士民影从。同时曹操派智囊名士出宰州郡,入为公卿,利用他们的声望和才干稳定纷乱的政治局势。曹操的掾属半数以上轮流到地方去做州牧、太守、县令、县长、都尉等职。
经济方面
智囊团提出“修耕植、兴屯田、储军资,深固根本,以成霸王之业”的经济方略,曹操以此“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汉末三国因为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急剧下降,生产大受影响,当时很多割据都缺军粮。建安元年,曹操在枣祗的建议开始试行屯田,结果当年得谷百万斛,大大缓解了曹操军队的缺粮问题。之后曹操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开始全面推行屯田政策,源源不断的供应军粮,这是曹操能够征伐四方最根本的保障。曹操还在智囊团的建议下,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减轻赋税,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民归附安定下来,在古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战阵之间
军事方面
我们对于谋士最直接的感官其实就来自军事方面,每次大战都是谋士临阵随机应变,根据形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各种奇谋计策,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曹操领兵三十余年,身经数十战,所向无敌。能战,善战,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曹操的胜利,同时也是智囊团的杰作。智囊团的作用第一是制定战略方针,第二是临阵画策。
从整个历史走向来看,智囊团为曹操的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官渡之战以前,荀彧与郭嘉定计,先南后北对抗袁绍。公元197年,袁绍与曹操书:“其辞悖漫”。曹操震怒,行动失常,恨不得立即与袁绍决战。荀彧、郭嘉冷静地替曹操分析了形势,认为四面皆强敌,若要攻克争天下的袁绍,宜先壮大自己。荀彧提出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兼并群雄的战略方针。第二阶段:官渡之战以后,荀彧、郭嘉画计改变战略,先扫河北而后南下,经过了七年的征战,平定了河朔。击败了乌桓,解除了南下的后顾之忧。第三阶段:赤壁战后,曹操避免两线作战而转为战略防御,挑动孙、刘内讧,坐收渔人之利。
智囊团临阵画计,使曹操多次避免了惨败,甚至覆灭的危机。最主要的有两次。第一次,公元194年,荀彧、程昱临阵应对陈宫、张邈的突然事变,替曹操保住了甄城、范县、东阿三城。接着袁绍使人说操迁家居邺,袁曹连和,所谓“连和”不过是”投靠”的外交语言。程昱谏劝曹操,岂可“临事而惧”为”韩、彭之事”,打消了曹操连和的念头。第二次是公元200年,荀彧、荀攸、贾诩,以及阵前投归曹操的谋士许攸等,共献奇策,赢得官渡之战。此外,公元198年,荀攸、郭嘉画计引泗、沂灌城灭吕布的下邳之战;公元208年上荀彧画计南下荆州之战;公元211年,贾诩画计离间马超、韩遂的渭水之战;公元215年,刘晔画计灭张鲁的汉中之战,都是智囊团的临阵谋划。
曹操自陈留起兵讨伐董卓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南征北战,在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中,一手创立了最为强大的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固然有曹操本身的因素,但曹操麾下的智囊团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曹操称雄乱世的最大凭仗!
第一百零四章曹操的智囊团下面的文字材料是由编译出版的。每个人的校易搜。让我们快速看看它们!
根据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据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关键谋士8人。曹操的智囊团是在官渡之战前夕逐步形成的,骨干谋士都是在这个阶段投奔曹操的。公元191年,曹操任董军太守,荀子回来了;公元192年,曹操到达兖州,程昱接受了征服。曹操出征,荀和程昱留守。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和郭嘉都在经营。公元1999年官渡之战前夕,柳椰和贾诩赴任。以上八人都是曹操的骨干谋士。此外,华歆、王朗、姜吉、毛、陈群、赵炎艳、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在这一阶段加入了曹操。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壮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曹操是如何聚集这些人才的?大致说来,有五个方面:>>第一,征用。这时,汉朝的正常选举方式。>>其次,它是有效的。荀鹤、郭嘉、桓阶、贾诩等人的意义最为典型。荀、郭是袁绍阵营中的佼佼者。桓阶说长沙太守张喜安反对刘表,贾诩说张绣投曹操,他们都在官渡之战中相持不下,曹在袁强势单力薄。他们的深刻见解远远高于当时的人们。>>三。建议。荀或称知人论世,他在曹操智囊团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前后荀,人生是一大才情,邦邑是荀攸,钟繇,陈群,而在沧海,司马王旋,以及举世闻名的吕赤,华歆,王朗,荀悦,杜,,辛毗,赵颜的尴尬,最终,带了十几个人。或者有演员,郭嘉和杜基,他们都是浪漫的一代。>>iv.投降。以许由、陈林、赵廉为代表。>>5。强制标志。比如司马懿和阮。>>智囊团的行政职能:>>第一,说服曹操与狄咸、许都会合,并以皇帝为诸侯。公元192年,毛第一次向曹操建议,他应该为田字服务,以避免成为一个部长。当时,田字远在长安,他不能提及议程。公元196年,天子回到洛阳,曹操要求群臣商议此事,而荀或坚定地主提出了皇城许。曹操采纳了这一计划,从此占据了政治制高点,获得了全局优势,处处占据主动。>>第二,收集名人来林州镇。曹操到了兖州,因为他说要杀名人,引起了陈宫、张淼的叛乱,几乎把船翻了个底朝天。曹操吸取了教训,在宰相之后,崔炎、毛、何魁、许仪、鲍逊、陈群等名人被选为东西方曹括,他们在选举中都是正直的人,并招募了一大批名人作为括属。名人以他们当地的家庭而闻名,他们用胳膊大喊大叫。曹操派贤士出了再州县,成为官员,利用他们的威望和才能稳定混乱的政治局势。何奎传引用舒威的话说:刘备造反后,东南变了。太子以陈群为阶,隗嚣为城之父。所有的县都用名人来帮助这个城镇,然后人们决定。>>智库经济战略:>>提出培育、开发荒地、储备军事资本,成为霸主产业的经济战略。枣传和其他人接管了它。后来,扬州的屯田、关中的魏屯田、禹州的贾逵屯田、淮南的邓艾屯田,还有军民合用的粮库,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前线军粮问题。曹操用这个不用运粮就能征服四方,然后消灭盗贼,征服世界智囊团军事战略:智囊团为曹操制定了适应形势的战略方针,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不同的战略。第一阶段,官渡之战之前,荀和郭嘉决定与袁绍作战。公元197年,袁绍和曹操言语矛盾,曹操勃然大怒,想立即与袁绍交战。荀或郭嘉仔细分析了形势,认为曹操是四面楚歌的大敌。如果你想征服袁绍,你应该先壮大自己。荀提出了先弱后强、一个接一个破、合群的战略方针。钟繇镇抚关中,是为远方的朋友。郭嘉说:如果你不先拿布,如果邵是一个懦夫,布会帮助它,这是非常有害的。198年,曹操攻破了张绣,在东方消灭了吕布,并在199年消灭了袁术。刘备从徐州开始。郭嘉和程昱劝曹操赶快把它扑灭,然后尽力对付袁绍。官渡之战前,曹操面对四大敌人,但从未陷入双线作战,而是逐一歼灭对手,显示了正确战略方针的威力。>>第二阶段,官渡之战结束后,浔河、郭嘉计划先横扫河北,再南下。曹操和他的将军们想利用官渡的胜利进攻南方的刘表,增强他们的实力。荀和郭都反对这个错误的决定。荀曰:袁绍若败,必以胜追之,如离江、韩甚远,绍收余烬,收其空,则可经商。。曹操恍然大悟。他把部队驻扎在河边,进行了不间断的攻击。经过七年的战斗,他平定了合朔,打败了吴湾,解除了南下的后顾之忧。曹操的北伐是吴湾,将军们害怕刘表,派刘备去攻击他。郭嘉说:刘表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他的才华不如刘备,所以不敢重用。"虽然这个国家在徒劳地进行探险,但公众并不担心。"。>>第三阶段,赤壁战争后。曹操转而防御,以避免双线作战,挑起吴和蜀之间的内讧,并利用其他人。公元219年,孙权写了一封信,询问羽的自我效能。董昭建议用弩射孙权的信。关羽被打败了,他没有去追。他认为孙权是有害的。赵炎艳也劝曹仁不要在襄阳追。这非常有效,而且兀术交了坏朋友。>>智囊团的计划使曹操多次避免了惨败甚至崩溃的危机。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公元194年,荀鹤、程昱为了应对陈宫、张淼的突然变故,毅然投水,为曹操保住了兖州镇城、范县、东阿三城。袁绍让人说曹操搬到他家去了,曹苑甚至加入了他的行列。所谓的甚至只是一个外交术语的避难所。程昱劝诫曹操的时候,他会害怕吗?韩与彭之争,消解了曹操讲和的思想。第二次是在公元200年,荀鹤、荀攸、贾诩、谋士许由在战斗前投了曹操的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曹苑的战略决战中赢得了官渡的胜利。此外,在公元198年,荀攸和郭嘉计划领导司和沂水灌溉城市,并摧毁吕布的夏皮之战;公元208年,寻医打算南下攻打荆州;公元211年,贾诩打算把马超和韩遂从渭水分开。公元215年,刘桦摧毁张鲁汉中之战的计划显示了智囊团的巨大作用。曹操对智囊团的控制和影响:第一,人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袁绍可以招人而不用招人。他只是为了名声而创造才能。因此,少数能提问的人经常会回到他们身边;曹操集众善用人。"因此,世界上忠诚有效的人都愿意使用它们."。>>第二,引诱官员。建安十二年,20多位英雄被封为列侯,同时向将军们下达分封命令,他们孤独终老。建安十三年南下荆州,荆州臣服,十五人被封。被封锁后,杰出的智囊团继续扩大他们的城市。历史上说曹操有明确的赏罚。荣誉和劳动应该得到奖励,而金钱是不会失去的;没有成功就什么也做不了。>>第三,笼子使用政治。陈林为曹操骂了曹操,羞辱了三代人,并被俘虏了。曹操珍惜自己的才能并加以利用。张绣在战场上杀死了他的儿子曹昂。此后,他刺绣和铸造演习,并取得了功勋。官渡之战中,群辽与袁在郡县之间有许多书籍,曹操把邵的书打碎,并全部烧掉。宣言说:邵强大的时候,孤独无法保护自己,但每个人都是如此!非常开明。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曹操的哲学是我宁愿消极也不愿消极。陈寿评论说,他擅长感情用事、心计,他想杀谁,谁就要受法律制裁。裴在引用了赵炎艳传。曹操派人搜查嵇绍石,发现杨安郡的李通没有与袁绍联系,并断定这是赵炎艳劝说李通的结果。这一记录表明,曹操在公开烧书之前已经记录了黑名单。崔琰的死和毛的叹息都被通风报信,这表明曹操组织了一个间谍网和秘密监视官员。曹操也娶了智者,如荀子或安阳公主的妻子荀子。>>第四,它被确定为一个属。这个计划来自郭嘉。智囊团里有80多人,他们离开了再州县,成为了政府官员,但他们的身份都是从属于曹操的。智囊团既属于曹操,又属于主人和仆人。他们不认识这个国家,但是他们认识曹操。曹操通过扩大属的范围,称其为名义上的王,并将其置于朝廷和官员之上,建立了模拟魏国的丞相府。>>5。惩罚杀人。孔融因言罪被斩,崔炎因屈尊罪被斩,毛因诉苦入狱。曹操控制智囊团的手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胡萝卜加大棒。聚集在曹、魏的天下才子,都是曹氏的奴隶,只要他们表现出个人的意志,就会被杀死。他们可以说曹操,他们提出的伟大的军事计划,需要什么,但不敢说,如果他们不想听。刘桦有一个绝妙的计划,但他也提出曹操和曹丕没有采纳,他也没有坚持。像冻结这样的老部长们也害怕,闭门不出。如果智者是奴隶,他们的智力和智慧将不会得到充分发挥,智囊团的潜能将受到极大限制。不想当奴隶的诸葛亮、法正、张松、周瑜和鲁肃,都去了北方的兀术而不是曹,所以到了汉末,人才分成了三组。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M: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应该说曹方智囊团中最杰出的应当是荀令君
但是荀令君一生忠于汉室,是真正地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是曹操的“手下”不太合适
另外如果只以“谋士”来定义令君,有点太委屈了,呵呵。
个人更推崇荀攸吧
论二荀程郭
选自张大可《三国史研究》
在曹操的智囊团中,应当特别提出的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四大谋士。他们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殊勋,既替曹氏奠定了基业,也成就了自己的英名。荀或、郭嘉离袁绍而投曹操,程昱不受刘岱之辟而从曹操,可谓明于择主。司马子长有言:“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二荀程郭正是这样的智士。本文略论四人的功绩和他们的历史地位。
一、二荀奇计
曹操倚重二荀,视为腹心和左右手,二荀视曹操为明主,尽心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操称喻荀或为“吾之子房”,盛推荀攸为“非常人也”。曹操也认为得二荀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曹操出征,荀攸为扈从军师,不离左右,荀或则留守后方,“常居中持重”。二荀经常与曹操纵论时局,制定战略,起谋善计,无不言中,使得曹操的事业迅速发展。
荀彧七出奇计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县(在今河南许昌)人,家世族。汉末,颖川四战之地,荀或率宗人避乱依袁绍。公元191年,荀或去绍从操,第一个投归曹操麾下,所谋甚多。单是《三国志·荀或传》中就记载了七次大的献策,均被曹操采纳,使曹军连获大胜,成为天下无敌的强手。
第一次,公元194年陶谦死后,曹操打算再次兴兵东征,夺取徐州。荀彧谏说曹操要“深根固本”,保有兖州,避免吕布再次偷袭,腹背受敌。
第二次,公元196年,汉献帝东还洛阳,荀彧建议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着高棋。从此,曹操在政治上居高临下,天下无敌。
第三次,曹操迎献帝都许后,袁绍不服,写信恐吓曹操要与之决战,荀彧劝曹操忍让,把大将军让绍,避免了过早地与袁绍决战,保存了实力。荀彧还把曹操与袁绍做了一番对比,指出袁绍外强中干,外宽内忌,优柔寡断,军法不严,曹操恰与之相反,明达不拘,刚毅果断,信赏必罚。曹操在度、谋、武、德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曹操的紧迫任务是先灭吕布,安定河南,然后等待时机,平定河北。曹操豁然开朗,并采纳荀彧的谋划,派钟繇出镇关中,打破袁绍侵扰关中可能施于曹操的战略包围。
第四次,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处于僵持状态。曹军乏粮,使得曹操失去了信心,打算退军。荀彧写信与曹操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荀彧还在信中指出,曹操以十分之一之众扼制在官渡,阻挡了袁绍的进攻,相持已半年,袁军意志已经沮丧,不久会发生内讧,正是“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深然其计,奇袭乌巢袁军屯粮,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的谋士许攸家犯法,审配收其妻子,许攸怒而叛绍,促成了袁军的崩溃。袁绍兵败,无颜回邺,冤杀田丰,一一为荀或所言中。
第五次,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欲南下袭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于是重新屯兵黄河,趁袁绍病死,绍二子袁谭,袁尚不睦之机,扫荡河北,统一了北方。
第六次,公元204年曹操打破邺城,领冀州牧。趋炎附势之徒建言曹操恢复古代九州制度,扩大冀州地域,使天下臣服。荀彧劝谏曹操,如实行古制,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州,并州等都包括在冀州境内,夺人之地众多,将引起关西诸将的疑心,恰好让袁谭、袁尚钻空子,刘表更稳坐荆州,恐怕天下要纷乱了。荀彧建议曹操乘胜“先定河北”,然后“南临荆州”,待到天下安定,再议古制也不晚。曹操因此改变了主意。
第七次,公元208年,曹操已平定塞外乌桓,灭了袁尚,高干,再无后顾之忧,决定大举南下,问计于荀彧。荀彧说:“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就是大造声势,从宛城,叶县进兵,而实际上用奇兵从空虚之处迅速插入,迫降荆州。曹操从其计,果然兵不血刃下荆州。
以上七计,仅举其大要。荀彧从公元191年到213年,前后23年在曹操营垒中出谋划策,主持防务,举荐贤才,所立功勋,卓越无比。曹操曾高度评价荀或的功劳,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又说:“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
荀攸画奇策十二 荀攸字公达,荀彧侄儿,长彧六岁。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都许,由荀彧推荐,曹操征荀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恨相见之晚,委为军师。《三国志·荀攸传》载,“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裴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取冀州,荀攸姑子辛韬曾问荀攸计谋何出,荀攸严肃地说:“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荀攸不肯说出他的谋划。从此没有人再敢问荀攸,因此十二奇计鲜为人知。《三国志》荀攸的本传载有六策。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荀攸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合力成为强敌,张绣为客依赖刘表供食,表不能供,“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张绣,刘表果然合力对抗,曹操打了败仗。曹操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于是设奇兵复战,在安众大败张刘联军。
第二次,公元198年,曹操征刘表,张绣还,荀攸建言曹操立即东进攻灭吕布。曹操依计亲征,连败吕布,俘获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并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坚守,曹操久攻不下,军队乏食,打算退军。这时荀攸与郭嘉同时进言,趁吕布连吃败仗锐气消沉,陈宫未定谋之际,“进急攻之,布可拔也”。荀郭二人又献计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吕布。此役胜利,使曹操赶在袁绍破公孙瓒之前灭了吕布,赢得了时间部署官渡之战,意义无比重大。
第三次至第五次是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荀攸连出奇计。其一是解刘延白马之围,画策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二荐徐晃截击袁绍粮饷,烧其辎重;其三与贾诩两人向曹操画计袭乌巢,大破袁绍军。曹操在官渡赢得胜利,荀攸为前线第一谋主,功在郭嘉,贾诩之右。
第六次,公元203年,荀攸劝曹操接受袁谭请降,趁袁谭与袁尚争冀州内扛的机会,消灭二袁,认为“此时不可失也”。当时曹操左右都主张先平刘表,利用二袁相攻之机南下。荀攸认为,刘表坐保江汉并无四方之志,而二袁相斗,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曹操采纳荀攸的建策,先北后南,假意与袁谭和亲,挑动二袁加剧混斗,坐收渔人之利平定了冀州。曹操表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并在嘉奖封令中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善谋,更善于自防,他深知曹操忌疑,故谋谟帷幄而从不自矜,这和许攸恰成鲜明对比。许攸与曹操少小相知,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许攸投归曹操,出卖袁绍军中虚实,加速了曹军的胜利。曹操平冀州,许攸也参与谋划。于是许攸自恃勋劳,在曹操面前也妄自尊大,戏呼曹操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一脸奸笑,回答说:“汝言是也。”而心实不平,借故杀了许攸。荀攸则大智若愚,把自己的谋划的奇计都推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视荀攸为社稷之臣,对世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荀攸也与曹丕深相结纳。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独拜床下。
二、程郭筹策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在今山东阳谷县)人,公元192年从曹操为寿张令。程昱是继荀彧之后最早投归曹操的谋士,他与荀彧共谋保全兖州三城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之臣;他又劝曹操据三城,绝袁绍,自图霸业而功著群僚。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县(在今河南禹县)人,公元196年与荀攸同时为荀彧所荐为曹操司空祭酒。曹郭两人一见如故,论天下大事心灵相通。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高兴,称赞曹操:“真吾主也。”计破吕刘,剿除二袁,荡平乌桓,多有郭嘉之谋。曹操对程郭二人的依重,不亚于二荀。曹操出征,程昱留守为荀彧之副,郭嘉随从参谋与荀攸并为左右手。程郭与二荀在曹操势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曾起过关键作用。
程昱的最大功绩是佐助荀或在曹操的危急时刻,保住了兖州三城。公元194年,曹操二次东征徐州陶谦倾巢出动,兖州空虚,遇到吕布偷袭,因张邈、陈宫等内应,兖州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东阿、范三县未动。这时,陈宫领兵攻东阿,派汜嶷取范城,豫州刺史郭贡率众数万兵临鄄城。吏民震恐,三县危在旦夕。荀或与程昱计议,要恢复兖州,必须保有三城。荀或亲自深入虎穴,游说郭贡中立,保全了鄄城。东阿和范两城,荀或交给了程昱。荀或对程昱说:“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贻可。程昱受令,身入危城,说范令斳允认清形势,选择良主而依。程昱为斳允剖析利害,分辨曹操与吕布之高下,称曹操为“命世”之才,说吕布不过为“匹夫之雄”,劝斳允固守范,立田单之功。斳允依从,计杀汜嶷,保住了范县。程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吏民,拒城坚守。曹操回军,幸有三城为根基,避免了覆亡。曹操紧握程昱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曹操虽有三城,但兵少粮缺,与吕布数战不利,陷于困境。袁绍想趁机吞并曹操,他派朱灵救援曹操,并以“连和”为名,要曹操“迁家于邺”,接受控制。曹操进退维谷,答应了袁绍的要求。程昱得知此事,进谏曹操,说:“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曹操听后,如梦方醒,拒绝了与袁绍连和,同时还争取朱灵投靠了自己。
程昱认定曹操是一代明主,以身相许,尽心辅佐,故能在曹操处境困难,意志沮丧之时,清醒地替他分析形势,保持独立,建王霸之业。曹操统一北方后,追忆这段历程,拍着程昱的背说:“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程昱本名程立,少时曾做梦上泰山,两手捧日。兖州反叛,兖州助荀或保有三城,并把少时之梦告诉荀或,荀或转告曹操。曹操听后,知道程昱如此忠心,于是亲切地对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曹操就在“立”字上加一个“日”字,更名为昱。从此程立就改名程昱。
官渡之战,程昱领七百兵守鄄城,独当一面,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曹操曾打算给程昱增兵二千,程昱推辞了。他对曹操说:“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于是曹操没有给程昱增兵,袁绍也果然不攻鄄城。曹操对程昱的见识胆气佩服不已,曾对贾诩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郭嘉足智多谋,屡出奇计,替曹操规划灭吕布,破刘备,斗二袁,讨乌恒,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198年,曹操灭吕布,郭嘉与荀攸参决谋议,已如前述。吕布灭后,又是郭嘉献策,曹操进兵河内杀眭固,建立了对抗袁绍的河上基地。建安四年冬十二月(公元200年1月),曹操亲率大军屯驻官渡迎击即将南下的袁绍。这时刘备在徐州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反曹,宣布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曹操避免两线作战,打算趁袁绍大军还未南下之时,迅速出兵击败刘备,但又担心袁绍从背后杀来,犹豫不决。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分析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曹操拍手称“善”,坚定了信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从官渡出发东征刘备,出其不意一举击败刘备,获其妻子,生擒关羽。刘备全军覆没,曹操稳固了后方。正如郭嘉所料,曹操胜利回军官渡,袁绍才慢腾腾地杀来。
官渡战后,曹操乘胜进兵河北,连战皆捷。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诸将劝曹操大举进兵,企图一口吞掉袁谭,袁尚。郭嘉力排众议,独建奇谋。他分析二袁之间的矛盾,认为二袁兄弟各拥重兵,各有谋臣,二人争为冀州牧而互不相容,急则相助,缓则相争,“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大军南进至西平(今河南西平西),做出了一副南下荆州的样子。二袁果然为争冀州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抓住战机立即北进,各个击破,灭了袁谭,袁尚败逃走入乌桓。曹军轻而易举取得了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袁尚逃入乌桓是曹操南下的隐患。曹操打算乘胜追击袁尚,讨平乌桓,诸将不从,怕刘表派刘备袭击许昌,曹操再一次沉吟难决,问计于郭嘉。郭嘉冷静地分析了全国形势,指出讨平乌桓对于巩固河北地区的重大意义。郭嘉说:“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袁尚,袁熙)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郭嘉又从军事上分析,远征乌桓虽险,但出其不意必能获胜。刘表平庸无能,不敢把重兵交给刘备北犯。郭嘉对曹操说:“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这才宽心地北征乌桓。战事的发展,完全如郭嘉所料,曹军大获全胜,斩了乌桓大君长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尚兄弟逃往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袁氏残余势力被彻底清除,曹操统一了北方。
郭嘉的多次神机妙算,使得曹操倾心折服。公元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在回军途中不幸患病,不久病死,年仅三十八岁。曹操亲自到灵堂吊祭,悲痛万分,上表朝廷追赠郭嘉的封邑。表文全面回顾了郭嘉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表文说:“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公元208年,曹操赤壁败还,无限感慨地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连声叹惜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由此可见,郭嘉之早丧,对曹操的统一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三 二荀程郭与曹操的关系
二荀程郭是曹操智囊团的骨干,他们都是北方士人中第一流的智士。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就是因为有二荀程郭等一大批智士相辅。曹操在艰难创业中,每走一步都有众多智士的合谋。二荀程郭是曹操的心腹,不仅参决机要,而且患难与共。因此,分析二荀程郭与曹操的关系,对于评价曹操和他们本人的历史地位,都有重要意义。
二荀程郭,个性各异,年龄参差,为前后相交的三代人,他们在曹操的统领下同僚共事,相处得十分和谐。若把四人作为一个集体来看,恰似曹操庞大智囊团的一个缩影。
程昱是最年长,寿最高,他生于公元142年死于公元221年,目睹了魏国之建立,享年八十岁;次荀攸,他生于公元157年,死于公元214年,享年五十八岁;再次为荀彧,他生于公元163年,死于公元214年,享年五十一岁;郭嘉最少,而又早夭,他生于公元170年,死于公元207年,年仅三十八岁。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享年六十五岁。二荀程郭与曹操相较,程昱长操十三岁,荀攸小操两岁,荀彧小操八岁,郭嘉小操十五岁。二荀与曹操为同辈人,程昱为长辈,郭嘉为晚辈。程昱比郭嘉长二十八岁。二荀程郭的年龄结构,可以说是老中青三结合。从个性来看,二荀持重内向,荀彧“清秀通雅”,荀攸“外愚内智”,二人有君子之风,王佐之才。程郭刚直外向,程昱“与人多迕”,郭嘉“不治行检”,二人与同僚不睦,常受人抨击。曹操把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才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一个运转自如的参谋班子,这正是曹操雄才大略的表现。袁绍、刘表也聚合了一些人才,但矛盾重重,互相内讧,围绕诸子各有彼此,消减了力量。曹操的智囊团却团结一致,凡军国大事,均共谋心通,形成一股力量。曹操驾驭人才,确实胜人一筹。
但是二荀程郭在曹操手下并未人尽其才。他们替曹操出谋献计都处于被动地位,曹操听与不听,他们很少谏诤。曹操没有把他们敬为王者之师,而是君临其上,隶皂使之,荀彧的悲剧结局,十分典型。
荀彧替曹操出谋献策,共事二十余年,亲密无间,具有智囊领袖的地位,经常与曹操一起讲论治乱之道。荀彧不仅在曹操微时投归,而且竭诚相辅,还给曹操推荐了大批人才。史称“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钟繇比荀彧为颜渊,司马懿推重荀彧是几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奇才。荀彧少时就被何颙称赞为“王佐才也”。曹操也十分倚重荀彧,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曹操女安阳公主是荀彧长子荀恽的妻子。如此特殊的关系,只因荀彧表示了一点真正的反对意见,曹操就毫不迟疑地逼迫荀彧致死。
关于荀彧之死,史料记载有许多歧异。《三国志》荀彧本传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讽喻董昭等建言进爵为魏公,加九锡。荀彧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由是心不能平”,很不满意。于是曹操就在第二年借出征孙权之机,让荀彧参丞相军事,上表要他出都劳军。以往曹操出征,荀彧便留守许都,这次要他出都劳军,觉得十分意外,感到了曹操对他的不信任。荀彧怀着不安的心情出许,到了寿春,曹操又不让他到前线濡须去劳军。荀彧恐慌,不知所措,忧愁而死。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说,曹操赠送点心给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示意一场空,荀彧吞药自杀。裴注引《献帝春秋》曾记载了当时的民间传说。据说伏后与其父伏完书,指责曹操杀董承,要伏完除掉曹操。荀彧知情不举,后事败露,曹操深恨之。就命荀彧去杀伏后,彧不从,于是自杀。这些不同的记载都说明荀彧死得突然,内情隐秘。荀彧51岁,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怎么会突然死去呢?无论是忧愁而死,还是吞药自杀,荀彧被逼而死是事实。荀彧有如许大功,仅表示了一点反对意见,就招来杀身之祸,这深刻反映了曹操的忌疑之心,他对智囊只是利用,而不是尊重。
荀彧死后一年,荀攸相继谢世。郭嘉早夭。程昱德高望重,他是在曹操遭吕布袭夺兖州而面临绝境之时,立有大功的人,仍是战战兢兢立于庙堂。他效留侯张良引退。一天,他召集族人,大摆酒宴,对众说:“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于是上表致仕,归还兵权,闭门不出,以避猜忌。
曹操如此忌防智囊,这是因为蒙受了汉家四百年基业之恩泽的士人,很多人不愿称臣于曹氏,荀彧就是一个代表人物。随着曹操逼宫步骤的加紧,荀曹之间就逐渐加深了裂痕,最后演出了逼杀事件。荀彧之死,没有改变曹操进逼汉室的野心。但是,荀彧不同于孔融。孔融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而荀彧却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因此荀彧之死给曹操代汉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所以曹操只好做周文王,而让其子曹丕来登基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