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一个案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无论古今,要说管理一个国家必须得有法治,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的话,那么整个社会必然会乱成一锅粥。到时候,民间到处都是冤假错案,贼患四起,朝廷内部贪腐严重,最后的结果只能以灭国的惨重代价来交换。要想杜绝这种现象的根本法身,唯有依法治国最为有效。既然有法,必然众人平等,每个人只要在违法的情况下都会受到统一的惩罚,无论社会的高低贵贱,在法律面前绝对平等。
其中有一位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清朝时期的咸丰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的科场中。在这场考试当中,其实并不算是全国性的考试,仅仅是在北京地区的乡试考试,但也就是在这场考试揭榜的时刻,所有的考生一看全都沸腾了。就是因为里面又一位原来的唱戏的小兄弟居然进了前十。要知道在当时的所有考生基本都是十年苦读,所以每个人的水平都是非常的高,前十这样的水平,可是了不得,这就让人起了疑心。
最后官府调查之后才知道这人名叫平龄,在当时的北京城内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然怎么可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波。如果是普通的考生,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响。但是此人在当时只是一个靠唱戏为生的一个小兄弟,平时更不用说学习了,他这样的结果肯定会引起众多考生的不满和疑惑。
当时的咸丰皇帝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尤其科举又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大事,所以下命令要彻查此事。当时的主考官是一名一品的大学士。调查之后发现这人的试卷在当时根本没有做完,于是他因此下狱,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最后的结果是,在当时考生抄试卷的情况后,肯定是有人在背后做了手脚,调查过后居然发现有上百分的试卷存在着问题。
随后负责监察的人将结果禀告皇帝之上,上面顿时大发雷霆,将所有的主考官全部打入大牢之内。其中的有一位大员当时仅仅因为贪污了十六两银子结果最后被处死,确实是有点可惜。其实当时的这些上层官员的所有行为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所以在朝堂之上经常有人通过走后门的行为得到自己的目的。当然皇上在这时的所作所为只是当时的一种措施,起到对朝内大臣的警示作用。而这位大臣其实在当时算是一种牺牲品,当时并没有体现出当时法律的公正性,反而体现出人们漠视法律的一种态度。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中国的皇帝约有五百人。其中有一位皇帝当政31年发起过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15万人,他就是朱元璋。他极其痛恨贪官污吏,几乎是见一个杀一个,他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就格杀勿论,那么60两银子在现在是多少钱呢?
公元1328年10月29日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当时是元朝,元朝的统治者们是蒙古人,等级观念极其严重,他们把全国的人分为了四等,而汉人属于低等人,南方汉人地位则是最低的。朱元璋一家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得很艰难,沉重的赋税已经让他们艰难度日,不幸的是还有天灾。
1343年,朱元璋所在的濠州发生旱灾。第二年又接着发生了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亲与母亲还有大哥在这次的灾难中先后去世。而他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埋葬亲人的地也没有,还是邻居给的坟地,朱元璋和二哥只得草草用一些破衣服裹着父母和大哥下葬。
与二哥分散之后,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去当了和尚。但因为饥荒,和尚们只能外出云游化缘,朱元璋因此开始了乞讨之路,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带领红巾军起义为明王,接着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第二年朱元璋二十五岁,郭子仪攻下濠州自称元帅,同时朱元璋的儿时伙伴汤和邀请他加入郭子义的起义军。
朱元璋入伍之后,作战勇敢,很快就得到郭子仪的信任并把养女马氏也就是以后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在一一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消灭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率军北进中原。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他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减免税负,严惩贪官。因为幼时的经历他比其它皇帝都要痛恨贪官,登基后就开始了“反贪官”运动,不管是哪个等级的贪官都不能幸免。据他发布的《大诰》来看,惩处贪污的罪案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其中郭恒案更是死者达数万人。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六部除了处理了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工部侍郎几位高官之外,所有侍郎于以下的官员都被干掉了。朱元璋为了惩罚贪官,发明了许多的剥皮、灌铅、凌迟这样的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像因为太过严酷后被取消的《大诰》。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规定:“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就是只要贪污60两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那么明朝的60两是现在的多少钱呢?
根据明史记载:“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当时的一石大概是现在的94.4公斤,一两约等于188.8公斤大米,按一两190公斤、现在3元一斤的米计算60两约等于现在的68400元人民币。所以,明朝朱元璋时期只要贪污超过68400元以上人民币的官员就要格杀勿论,可见朱元璋有多么痛恨贪官了。他统治的时期应该是明朝贪官最少的时期了,也给大明奠定了好的基础。
这件事情就是日照人民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将德国士兵从水中背到岸上,最终被一小批德国士兵血刃日照县城,占领了日照海岸。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1897年11月13日,这个事件呀,又被人们称为胶州湾事件。当时的德国比较强大,他想占领胶州湾,于是就派了一小批士兵乘着小船来到了日照的海岸。
但是日照人民做出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当时的日照海岸上面有一堵非常高的石墙,如果利用地理优势日照人民坚守阵地,德国士兵是攻打不上来的。当时的德国士兵十分的焦虑,因为他们害怕日照人民会反击他们,让他们就此沉在海底。但是德国士兵里面有会中国话的,于是就说如果有人能够把德国士兵背上岸的话就给他们金钱,那么这些日照人民一个二个两眼冒金光,很快就下去把德国士兵背上来了。
但是这些日照人民万万没有想到,把德国士兵背上来就是一个错误。很快德国士兵就开始进行血刃日照县城,就连他们德国士兵都没有预料到,他们会在敌方国家迈着悠闲的步伐,那样高兴和无忧无虑。从这里我们都可以联想到这些日照人民为了一点点的小利益,就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又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昏庸无能。
清政府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让这些人民长期处在贫穷之中,见了一点小利益就开始做出了有悖伦理的事。这也是加速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这是当时清政府统治的结果,因为一个小小的温饱问题就可以让一个县城丢失了。它的灭亡自然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