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说冯胜难逃一死,他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元璋惦记上了

众妙之门 2023-06-27 04:19:51

为什么说冯胜难逃一死,他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元璋惦记上了

还不知道:冯胜为何难逃一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明朝初期的大将中,刘胜这个人是十分厉害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极高。但这不是他的原名,他原来的名字叫做冯国胜,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为了不冒犯皇帝,所以在登基之后为了去除嫌疑,所以才去掉了“国”这个字。

冯胜和自己的兄长冯博都喜欢读书,而且十分的知晓兵法,这俩兄弟在1354年一同前去归降在了朱元璋的名下,他的兄长冯博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并且多次立下了战功。只不过,可惜的是在1359年的4月份,他的兄长在参与绍兴战役的时候,抱病归天,据说年龄也很小,只有三十来岁。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难过,痛哭不已。在鸡笼山祭祀并且让他的弟弟继承了他的官职。慢慢的,他发现,冯胜好像比自己的兄弟冯博还要优秀,经常一有战争,他便率军在石灰山展开激烈的战斗。

冯胜更是一马当先,先是攻打了敌人的中间,然后再慢慢的瓦解了敌人的军队,一举收复太平,在此之后,他在打仗的过程中更是屡建战功,不过在平定张士诚的时候却犯下了错误,只因为他太贪功。

在当时,敌人抓住了冯胜争强好胜的心理,实施了诈骗。而冯胜对徐达不服气,迫切的想要拿下高邮,便欣然接受,结果康泰等人一去不回头,全被城内守军在关中杀害了,朱元璋听完之后十分的愤怒,令他步行回高邮。

受到了这样的羞辱,他既惭愧又愤怒,便从宜兴返回,最终攻克了高邮,然后取得了淮安,他的功劳仅仅次于平章,常遇春。

在洪武二年的9月,朱元璋为天下初定变招大将,回京定功臣,并且参加常遇春的葬礼。而这些人一走,冯胜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喜好别人的夸奖,二话不说自己就前去支援兰州,而他只有七千来士兵。

徐达要求冯胜的部队要埋伏在他们退走时的必经之路,并且对敌人进行拦截,而此次,是由具备高机动能力的傅友德担任偷袭任务。可是冯胜担心被别人抢了风头,轰轰烈烈的前行,结果惊动了敌军。

虽然说最后这一场战争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但是朱元璋却对此不屑一顾,反倒把赏赐分给了博友德,冯胜当然心中不忿,但也无可奈何。也正是因此,为后来朱元璋将他赐死埋下了隐患。

冯胜伐北元大胜而归,朱元璋为何最后杀了他?

元1368年1月4日,当朱元璋健步迈向南京南郊的祭台,穿上皇帝的新装,宣布改国号为明的时候,在他脚下山呼万岁的王公大臣们万万也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某一天,自己及自己的亲戚、朋友,会莫名其妙地被抓起来,然后血溅家门,突然从人间消失。


历史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早在汉朝就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和活生生的先例。然而明朝的功臣们或许会认为,朱元璋乃和尚及叫化子出身,和尚者,慈悲为怀也;叫化子者,社会之底层也!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过这条古训,只知道自己“当年万里觅封侯”,而今功成名就,只想安度晚年,享受江山,荫庇子孙罢了。然而不管忠臣也好,逆臣也好,马屁臣也好,只要他们中不是在开国之前战死或病死,或者是在朱元璋还未开杀戒之前病死,几乎无一漏网地得到被宰杀的命运和结局。

先说首任宰相李善长,他是朱元璋最早认识的得力谋臣,人说他是汉之萧何。想当初朱元璋在二十六岁时,不过是农民起义军郭子兴手下一名“镇抚”,虽然朱是郭的养女婿,然在军中并无名势,也未想过自己要干一番大事。后来,朱元璋“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见《明史·本纪第一》)。从此李便成为朱的首辅谋臣,主持粮饷,协调人事,功勋赫赫。朱也就是在此之后才渐渐做大,成为称霸一方的起义军领袖。是他,这位比朱元璋大十四岁的李善长,在朱想称王而又假惺惺不称王时,“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

又是他,在朱元璋想当皇帝而又不敢提时,“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可以这样说,没有李善长,便没有朱氏王朝,说他是汉之萧何,决不为过。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善待的呢?

1391年,朱元璋已称帝23年了,李善长也七十七岁了,本来十年前他已经“离休”在家,只因相位一职空缺,他被重新起用,且他的儿子还娶了临安公主,与朱元璋是亲家了。倒霉的是:“时帝大杀京民之怨言者,李善长请免其亲戚数人,上大怒,遂赐死(据清人吕安世《二十四史演义》)。”一个简单的借口,朱元璋就可以把李善长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一大家共七十余口,除附马一家外,一个不留地通杀。可怜这位皇亲国戚、有丹书铁券可免二死的老功臣,终究不得好死,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一代开国功臣冯胜,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毒死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  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
  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过他呢?
  1冯胜
  传说,冯胜出生时满屋黑气,很多天没有散去。
  他还有个哥哥叫冯国用。他们两兄弟出身于地主家庭,家中也有几百亩良田。
  两人都喜欢读书,同样精通兵法,哥哥深沉稳重、有计谋,弟弟则彪悍勇猛、多智略。兄弟两个在当地也很有名气。
  元末大乱,于是冯国用和冯胜兄弟两人,带着队伍投奔了朱元璋的起义军。
  在军中,冯氏兄弟始终跟随在朱元璋的左右,策划军国大计,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亲信。
  一次,朱元璋为了收服降兵的心,让五百名降兵做自己的亲兵,宿在大帐周围,而把平时所用的卫士全都换掉,只留冯国用一个人在床旁服侍,可见朱元璋对这兄弟两个的信任。
  但是不幸的是,冯国用死在军中,朱元璋亲自祭奠痛哭,后来还追封他为郢国公。
  从这之后,冯胜接任了冯国用的职位,替朱元璋统领亲军,出生入死。
  起初,冯胜始终跟在朱元璋身边,经常为朱元璋谋划战事,机智勇敢,和哥哥一样,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
  后来,冯胜又被派去辅助大将军徐达,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
  2谣言四起
  冯胜因为深受太祖信任,在担任军事将领的同时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
  当时,虽然江南、中原等地已经并入明王朝的版图,但周边地区还没有归附,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
  冯胜几次跟随大将军徐达渡过黄河,平定山西、陕西地区,每战必胜,朱元璋为此十分喜悦。
  于是,朱元璋按照他的功劳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同参军国事,又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之后,冯胜又奉命带领二十万大军去征讨元将纳哈出。
  他精心筹划,谨慎运兵,并亲自观察地形,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分析,节节胜利,到最后更是兵不血刃地降服了纳哈出,并把二十万降军带人关内。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又异常高兴,于是马上派出使者迎接慰问冯胜。
  但是冯胜的这次大胜利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和猜疑,一些谣言不时传出。
  有的说冯胜藏匿了战争中俘获的许多好马,有的说他乘机骗取了很多财宝,又有人说他强娶蒙古王子的女儿。
  这样一来二去,本来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也相信了这些谣言,他不但没有奖赏冯胜的大功,反而下令收回冯胜的大将军印,让他到凤阳去居住。
  冯胜立了大功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还时刻受到监视,再也没有带兵打仗,每日为此非常地愤懑。
  3监视
  朱元璋基本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南方的割据势力和北元的残余力量都先后平息下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再也没有一支外部力量能和明王朝相抗衡了。
  于是,闲下来的朱元璋一直对外的目光,转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大将们,总是猜疑他们有一天会夺他的皇帝宝座。
  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有着这么大的疑心呢?
  原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中,不免会有一两个武将叛变,朱元璋因此更是小心翼翼,对诸将更加不放心了。
  他不断编一些劝人做忠臣孝子的书籍,要求人们对自己忠诚,花费了许多心思。
  但是最终,这个强权皇帝还是觉得说教远不如斩尽杀绝的效果好,只有杀光了那些威胁他地位的人,他才能把皇位坐稳。
  从这时起,朱元璋就把诛杀功臣当成最急待解决的事情了。
  而恰巧,这时的官僚集团也形成了各种小集团,有文武之间的矛盾,也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官员们互相攻击倾轧,排斥异己,这正好为朱元璋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利用官员之间的矛盾,个个击破。
  宰相胡惟庸死了,开国功臣李善长死了,朱元璋又怎能允许冯胜独活呢?
  就这样在洪武二十六年,冯胜被朱元璋召进京居住,便于就近监视他。
  4暴毙而死
  后来,冯胜因为闭门独居实在无聊,他很怀念以前那些跃马疆场的日子。
  这位寂寞的老将就在自家门前修了一个稻场,把瓶子埋在地下,又架起木板做走廊,整日在稻场上骑马追逐,发出轰隆隆的响声,仿佛自己仍在战场上纵马飞驰一样,自娱自乐。
  这本是一个无意的举动,但是这种天真的做法,给了心怀不轨的人一个口实。
  有人向皇帝密奏说,冯胜怀有异谋,他家的稻场下面藏有武器,他每天都在训练兵士。
  朱元璋听了这种诬告,根本就不查问事情的真相,乐得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借口,更是暗自在心中下了杀害冯胜的决心。
  一天,朱元璋把冯胜召进宫里,摆了酒席与他对饮。
  他一边饮酒还一边安慰冯胜说:“我知道现在外面有些人一直在说你的坏话。你径自放心好了,我是信任你的,绝不会相信那些流言。”
  冯胜听了不禁感激涕零,直称赞皇帝的圣明,也放下心来和朱元璋开怀畅饮。
  饮至正欢,君臣二人好像回到了许多年前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日子,当日冯胜久久抑郁的心情也得到了很大的舒缓。
  然而,冯胜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从宫中回到家后,还为皇帝的厚待而满心欢喜,不想当夜就七窍流血,暴病而死。
  这一代功臣,没有如愿地死在沙场之上,反而死在了他始终尊敬信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毒酒之下。
  他死了以后,朱元璋不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官职,也不得录用为官,冯家这功勋之家很快就在太祖的有意压制下衰落下去了。
  为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最后竟然落得这般下场,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在的人听了都不禁为之惋惜、叹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5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