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朝大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元大都是元朝时候的首都,也可以被叫做大都。在蒙古的语言中称为dayidu,在突厥的语言中被叫做汗八里,这个汗八里的意思就是蒙古的大汗居住的地方。大都是元代的一个科学家刘秉忠奉命规划并且建造的,从忽必烈那个时期一直到元顺帝二十八年的时间内都作为首都,也就是一二六七年到一三六八年这段时间。元大都的名称,除了在汉语中有这个意思之外,畏兀儿语中这个词也有这个意思,叫做khanbaliq,不过这里要注意在蒙古人的说法中,只有大都或者是上都这两个叫法,并没有畏兀儿语中的这个词。但是后来元朝向北边撤退之后,蒙古人还是对大都存在着很深的记忆。所以就继续用了大都合托这个词来称呼以前元朝的都城。
蒙古族在还没有建立元朝之前,就一直实行这分封的制度。在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之后,一直非常的统一。但是在一二六零年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位置后,因为很多的原因,导致了蒙古帝国慢慢的分裂了,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了元朝和四大汉国。在一二六零年的时候,忽必烈建立元朝并且登基,就把元上都设立为元朝的都城,但是由于上都的位置在北边。离着中原地区这边很远,忽必烈害怕不利于管理中原地区,但是当时也没有办法,只好先把上都当作元朝的首都。但是在一二六四忽必烈在处理掉了阿里不哥之后,接着就下定决心要把元朝得都城迁到燕京这片地方。
在当时,燕京地区里面有以前金朝的都城,但是这座城市经历了很多场战争,而且在成吉思汗攻破了这座城市之后,把城里面宫殿之类的东西都给烧了。而且在这座城中供水也是个问题。在1215年的时候,蒙古部队占领了金中都,并且把金中都改名叫做燕京。在一二六四年的八月份,忽必烈下旨把燕京设置为元朝的中都。并且在一二六七年的时候,忽必烈就决定把都城迁到了中都去,并且在一二七二年的时候,把中都改名叫做了大都。
在忽必烈迁到了燕京之后,就先住在了城外面的一座宫殿内,叫做大宁宫。在一二六七年,就下旨在燕京城内建造新的宫殿。当时派中书省的官员刘秉忠管理者大都的建设。到了一二八五年的时候,大都里面的宫殿和宫墙,以及各个部门的官府等机构都一个一个的完工了。忽必烈在至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下令让以前都城里面的人都搬到了新城里面去。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的时候,就有好几十万的百姓从以前的都城搬到了刚建的这个大都内。在这段时间内,还继续把城里面其他的很多建筑和工程都给完成了。元朝大都的改建到了这里就差不多完成了,在随后元朝的各个皇帝中,还有很多人在大都内修建了孔庙,佛堂等建筑。但是在后来,元朝大都的基本布局没有很大的改变。
元朝修建的这个大都内,还建着一个中心台,这个建筑是整座城市各个方向的中心点,这个建筑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面第一个创建的。在马可波罗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元朝新建立的都城中央,有一座很高的高楼,在这高楼上面挂着一个大钟,并且有专门的人在每天晚上敲响钟声来给城里面的人报时。但是在第三次钟声降了之后,就不让百姓在街上面行走了,除非是遇到了很急的事,而且出来也必须要提着灯。而且每天晚上路上都会有巡逻的部队,在第三次钟声敲响后如果在路上走被巡逻的部队抓获了之后,就会立刻抓起监狱里面去。
到了元惠宗二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让徐达,常遇春两人带着军队北上去攻打元朝,在同一年的七月份到达了通州。元惠帝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然跟当时的帖木儿不花管理着朝政,而自己带着妃子、太子还有公主一起逃走了,因为南边都是朱元璋的人,就只好向北边逃去,逃去了上都。到了一三六八年的九月十四日,朱元璋的部队把大都的城门给攻破了,就带领这部队攻了进去。朱元璋就把元朝的大都改为了明朝的北平。
但是元大都里面城北方向的很少有百姓居住,而且非常的空旷。当军人在城墙上面防守敌人进攻的时候后方没有补给。徐达一进城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一三六八年的时候,派人在城中靠北一点的位置建了一个用土推起来的城墙,并且用日字的形状来排列。这就让北边的城墙可以更加的靠近百姓居住的地方了,在打起仗来士兵的补给也就有所保障了。
但是因为刚修筑的这一段城墙正巧建在了河床上面,所以导致了德胜门是斜着的,明清北京城西北有处缺角的地方就是那时候给造成的。在一三七一年的时候,以这个后来建的城墙为界限,把这段城墙北边的东西都给废掉了,像以前在北城墙上面的安贞门和健德门这两个门,还有东边和西边城墙上面的光熙门和肃清门一共四个城门都一块给废了。在过了不长时间就给拆除了。
虽然大都里面的城墙被朱元璋给废弃了,但是却没有拆除,对拱卫城池依然有很大的作用。这段城墙一直到俺答之变的时候,在这一段城墙上面还依旧助手着明朝的军队。北平从这时候开始就成了燕王朱棣的根据地了,这座城市的整体布局在明朝刚建国之后五十多年内都没有变化,但是到了永乐四年,当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之后,就下令把北京城的南墙再向南边移动二里地,而以前元朝大都时修建的城墙并没有下令把它拆除,而是让它自己消失在时间的岁月中。一直到了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元朝时期修建的南城墙已经被风雨侵蚀的只剩下了几座土堆了,被人们称作为下岗、上岗这两个名字。这个南城墙一直到了清朝的时候才完全的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建立时间是1271年,都城在上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元朝的历史: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1、元大都遗址,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
2、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
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