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贿赂门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贪污索贿,这一种陋习可谓是古今未曾变过。人有贪欲自然就有了索贿的想法,至于说古人和现代人谁更贪污索贿,这个完全要因人而异。在古代也有那些巨贪,在现代也有那些小官大贪。但不管怎么说,贪污受贿也是个技术活,送礼也讲究个文艺范。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受贿的那些门道,都有哪些讲究。
在古代官场中,想要贿赂一个官员,那么在贿赂者在通门子时递的礼贴那都是大有讲究的。你在礼贴上写的文字,要是太直白了,人家不一定会要。你要是写得太隐晦不明,人家也不知道你想要干嘛。为了避免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一些能人就开发研究出了一套用于贿赂的换算公式,这种公式一经推出,逐渐的成为了古代贪污受贿的一个潜规则。
在贿赂的词语中,冰敬,炭敬,节敬这三个词,是属于贿赂入门级的黑话。冰敬,炭敬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天冷的时候,给官员们送点御寒之物,吃点大补之物。天一变冷或变热,下级官员就去给老领导安个空调啊,送个冰箱啊,送点白酒啊,再给家属弄个大貂皮衣啊什么的。这种方式美其名曰为“心意“,明面上就是怕上级领导冷着热着照顾不好自己。你说身为子侄辈的,送这点心意那算得上是贿赂,其实说白了就是贿赂的一种雅称。搁到现在的意思来说就是逢年过节送礼,天气变化送礼。你还不能推脱,一推脱就说明你没把我当亲人。
到了后来,为了能够送礼送的心安理得,受贿受的理所当然,于是就演变出了更多“专业”的贿赂词汇。如过在礼贴上写着【五子登科】,那就说明送了纹银五两。如果礼贴上写着【强仕】,那说明送了纹银四十两(这强仕二字是取自《礼记》中的四十强而仕的词语)。还有【大衍】,送了纹银五十两(这是取自《周易》大衍之数五十的意思)。【耳顺】,送了纹银六十两(取自《论语》六十而耳顺的意思)。这些还只能算是中级贿赂词语,接下来,看高级的贿赂专用词语。
如果上级官员在礼贴上看见上面写这【梅花诗八韵】,顿时就会眉开眼笑。因为着代表着对方给他送了八十两的银票。要是看见【四十贤人】,那就是送了四十两白花花的纹银。还有更牛逼的是【百寿图一轴、两轴、三轴】,看字面的意思,你肯定不知道是什么。其实这句话指的是我给你送了银子一百两、二百两、三百两。还有什么【双柏图一座】,那是送了二百两纹银。【秦关一座】,是送了一百二十两纹银,这句话的典故是出自“函谷关高一百二十丈“。【毛诗一部】,就等于送了纹银三百两,蕴意来自毛注《诗经》有三百零五首诗(取了个整,那五两没算上)。还有【孟津一渡】,则是送了八百两纹银,取自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的意思。至于【千佛名经】,那可就算得上是下了血本了。直接就送了纹银一千两。
综上所述,贪污受贿不可取,送礼贿赂有门道。但要记住一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人在做,天在看!
孟德斯鸠: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在古时候有一种刑法,就是把犯罪既不是特别严重,又不是很轻的罪犯给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关于流放的起源,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迭代,到了唐朝,流放成为重要五种刑罚之一。既然是流放,那就需要官府派官兵押送,这些官兵们不仅要将这些犯人押送到千里之外,还要再重新返回。应该说很多人不会愿意干这个差事,但是为何很多衙役争相抢这个差事呢?
要知道,流放的地方一般都是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要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上千里。且不论要走很远,而且押送犯人的衙役们在未来几个月要远离自己的亲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路上艰辛不说了,还有可能会遇见猛兽,可以说是一件苦差事。为何衙役们却都争抢着去?在古代,押送流放的女犯人,要走数千里这样的差事,衙役们更喜欢,这其中是有什么门道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以下三个。第一个理由是古代的俸禄制度。在古时候,每一个差事的俸禄是不同的。对于这种要押送犯人去很远的地方的差事,干这份差事的衙役的俸禄可能会比在衙内的俸禄高很多。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出差补贴高。古时候的衙役,别看穿着管家的衣服,在百姓面前耀武耀威的,其实他们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仅仅只能保证温饱。如果能有押送犯人的差事,自然会有很多人争抢,在押送的路上难免不能搜刮点油水出来,说不定还会有犯人的家属送来钱财让他们的家人过的舒服点呢,这样的美差谁不想做呢。
关于衙役押送犯人,在野史上还有一段奇妙的故事。说是一位衙役奉命押送一个女犯人,在路途上,这个女犯人和衙役们有说有笑,好像这是一段愉快的旅途。甚至在漫长的押送路途中,衙役爱上了囚犯。为了能和囚犯生活在一起,那位衙役杀害了另外一名衙役,和那名女囚犯隐姓埋名,过起了幸福的日子。或许会问,这样不会被官府追捕吗?在古时候,信息交流非常慢再加上押送犯人本就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等知道衙役和犯人都失踪的消息,估计都要好久好久了,过了那么久,官府也没有再去追求的必要了。
衙役们喜欢押送女犯人的第2个理由是自在。押送犯人的路途上,最大的官就是这些押送犯人的衙役了,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每天自由自由,不用听领导的吩咐全凭自己做主,每天想走哪里走哪里,想走多远就走多远。而且因为押送犯人又累又哭,回到衙门后也会安排一些轻松的活计,让他们享享清福,顺便和朋友们吹嘘一下路上的新鲜见闻。
第3个理由可能是押送的是女囚犯。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被判流放的女囚犯有一些家境还是比较殷实的大户人家,这些人家的女人都是娇生贵养的,怎么吃得了流放路上的苦。不想吃苦就会让家人为自己打点,比如说提供马车,提供沿途的吃喝住等等。作为押送的衙役自然也跟着享受这样的福利待遇。一路好吃好喝的打到目的地,再坐着马车慢悠悠的返回,还有拿着高额的出差补贴,这样的差事哪里是苦差,根本就是美差。
相信我们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看到古人拜堂成亲这一场景,而新人们在拜堂成亲之后的一项仪式就是送入洞房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入洞房的过程,来看一下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习俗。
古代入洞房包含了很多仪式,第一个就是叫做“牵巾”的仪式,顾名思义,在这个仪式中丝巾是有很大用途的,这个丝巾多是红色的绸缎,那时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牵着这条丝巾的两头。这条丝巾又叫做合欢梁,寓意着这对新人能够心意相通。
新娘从离开自己的父母家一直到拜堂的过程中都是盖着红盖头的。在入洞房之后会有一个叫做“坐福”的习俗,在这个习俗中,新郎要用自己的衣襟压住新娘的衣襟,寓意着男方的地位。在这个习俗之后,新郎就可以掀掉新娘的红盖头了。
在洞房之中,新郎和新娘还要喝交杯酒,而这个风俗是从宋朝开始的。新郎与新娘对饮交杯酒,这两个杯子一般用彩线连在一起,喝完之后新人还要一同将杯子掷于地上,如果两个杯子一仰一俯,就寓意着这对新人大吉大利。
洞房的最后习俗就是闹洞房了。而这个习俗是两汉时期在民间逐渐形成的。闹洞房的过程中会增加当时欢乐热闹的气氛,为新人增添了喜气,而新人常常用喜糖抛洒闹洞房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来驱赶闹洞房的人。闹洞房结束后还要让新娘做面条,寓意白头偕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