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的白波军是如何崛起的?白波军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汉末时分,华夏大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三支著名的叛军武装:黑山军、青州兵和白波军。对于黑山军和青州兵,历来论述颇多,人们对于其起源及兴衰的过程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对白波军的认识却缺乏认识。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白波军的起源及崛起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关于白波军的事迹,散见于各种史料,例如《三国志张燕传》注引《九州春秋》中就曾经提到:“张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
这段记载中的“白波”究竟是叛军武装的名称还是其首脑的名字呢?《后汉书灵帝纪》载:“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后汉书董卓传》亦称:“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复起于西河北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元和郡县图志》亦云:“白波垒,在县东南十二里。后汉末黄巾贼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于此筑垒。”从这三段记载可以得知,白波军是因为起源于西河的白波谷而得名。除了“白波贼”之外,也有史料将这支武装称为“西河白波贼”。
结合其他相关史料来看,白波军的建立与黄巾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郭太作为黄巾军的一员将领,亲身经历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席卷中原大部地区。经过九个多月的鏖战,黄巾起义在汉末朝廷的绞杀下失败,郭太随即流亡到并州白波谷一带。到了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博陵人张牛角与常山真定人褚燕合兵一处再度揭竿而起,打起了对抗汉末朝廷的大旗。不久后,张牛角在与朝廷大军交战时重伤而亡,褚燕被拥戴为首领。后来褚燕改姓为张,被称为张燕。
在张燕的领导下,并州地区的起义队伍日益壮大。也就在这个时期,白波军正式创建,其创始人名为郭太。在郭太的领导下,白波军不断壮大,鼎盛时期达到十余万众,称为与并州起义军中与张燕所领导的黑山军齐名的武装。
白波军建立后,郭太率领这支队伍与汉末朝廷发生多次激烈的较量。上面引用的《灵帝纪》及《董卓传》的记载可以得知,白波军曾先后向太原及河东地区发动进攻,令朝廷难以招架。等到了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白波军又与匈奴於夫罗组成联盟。《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於夫罗,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於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通过与於夫罗的结盟,白波军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据《后汉书灵帝纪》载:“九月,南单于叛,与白波贼寇河东。”《后汉书南匈奴传》亦称:“(於夫罗)与西河白波将数千骑与白波贼寇河内诸郡。”从这段记载可知,与於夫罗结盟后,白波军与汉末朝廷的战斗有蔓延之势,双方的交战地点也由并州地区扩展至司隶及关中一带。
白波军攻势迅猛,令汉末朝廷非常恐慌。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派遣女婿牛辅出兵平叛。《后汉书献帝纪》载:“波贼寇河东,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不过,牛辅的这次征讨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次战斗不仅大涨了白波军的士气,也为后来董卓在关东诸侯讨董之战伊始便放弃洛阳迁往长安奠定了基础。当时,董卓以少量兵力占据洛阳,取得了对汉末朝廷的控制权,但对付关东诸侯仍显兵力不足。而白波军的活动地区又对董卓与老巢——凉州之间的交通要道构成巨大威胁。
一旦白波军趁乱东进,截断董卓西撤道路,并从四面威胁洛阳,董卓将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因此,董卓不得不放弃洛阳,挟持汉末朝廷迁往长安。从这个意义上说,白波军在关中地区的发展对汉末中原局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白波军并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最终导致董卓平安迁往长安,汉末局势也因此再度陷入混乱。
与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打算歼灭董卓、恢复皇权的目标不同,此时白波军的首要目标是向中原地区发展,并与该地区的黄巾余部及黑山军会合。在取得河东之战的胜利后,白波军随即向中原地区挺进。《后汉书献帝纪》载:“(初平元年)白波贼寇东郡。”至此,白波军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白波军在中原地区的迅速扩张,不仅令把持汉末朝廷的董卓非常恐慌,关东诸侯也调集军力,向白波军发动进攻。据《后汉书赵谦传》载:“(赵谦)转为前将军,遣击白波贼,有功,封郫侯。”
《三国志武帝纪》载,当时寄寓袁绍门下的曹操也奉命出兵进入东郡,与进入该地区的白波军及黑山军进行打击。经过一番激战,白波军及黑山军战败。不久之后,白波军创始人郭太去世,白波军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不得不离开中原,回到并州一带重整旗鼓,另谋出路。至此,白波军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关于白波军在这一阶段的表现,笔者将专文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山西白波谷。
汉末有这么一支军队,建立之初的宗旨是推翻刘姓江山,可最后却成了一支守护汉献帝刘协的军队,这个过程十分匪夷所思,这支军队就是白波军。白波军属于黄巾军的余部,黄巾起义失败后,残部郭太等人在山西白波谷聚拢兵士,再次造反,人称这支军队为白波军,这支起义军就成了皇帝的御林军。
御林军,是民间对皇帝禁卫军的俗称,指古代护卫皇帝及京城的军队,古代小说中多用,但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这一军号。
汉献帝出逃长安(汉献帝怎么从长安逃到洛阳的)
西江月·(杨慎)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汉献帝是一个比较悲惨的皇帝,事实上大多数末代皇帝都挺悲惨。汉献帝本来不是皇帝,由于董卓要显示权威,也是为了避免何太后参政争权,于是废掉了少帝刘辩,扶植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汉献帝从此成为别人手中的傀儡,从董卓到李傕、郭汜;从李傕、郭汜到董承、杨奉、韩暹;最后到曹操。汉朝的政治中心也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回到长安。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董卓西迁与李傕、郭汜乱政
董卓废立皇帝当然不是陈留王贤于少帝这种搞笑理由,他的目的是要把控朝政,树立一个完全依附于自己的傀儡皇帝。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不过这个时候汉朝对地方几乎是失去了控制。除了关中之外,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不计其数。董卓把控了汉朝廷,其实也跟其中一个军阀差不了太多,不过这个军阀是由凉州武人把控的汉朝廷,这是最不能让那些士人接受的。于是很多朝中的士人比如曹操、袁绍逃出洛阳,在地方起兵,号召其他军阀共同讨伐董卓。
面对乌泱泱十几路的诸侯联军,董卓也感到很头疼。而且在洛阳西北方还存在一直声势浩大的黄巾余部——白波军,怎么都解决不掉。如果诸侯联军西进,白波军南下,董卓所在的洛阳就成了夹心饼干。于是董卓把都城迁到长安;虽然在诸侯联军中孙坚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整体尤其是酸枣的诸侯联军主力非常拉胯,所以也就不了了之,还得朝廷自己想办法。
王允用反间计拉拢吕布,干掉了董卓。但他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干掉董卓就完事了,不懂得安抚董卓余部收为己用。王允坚持不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李傕、郭汜也没惯王允的毛病,直接杀入长安,驱逐吕布,杀死王允,重新控制了东汉朝廷。
汉天子东归,汉献帝启程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李傕、郭汜、樊稠等人都是公的,慢慢的矛盾也就产生出来。先是李傕因为忌惮樊稠干掉了樊稠;后来因为郭汜的老婆挑拨离间(本来李傕、郭汜关系还行,郭汜的老婆害怕李傕送给郭汜小妾,导致自己失宠,于是一个劲给郭汜吹风),李傕和郭汜也闹起矛盾,互相进攻。到后来竟然到了李傕挟持汉献帝;郭汜胁迫公卿百官的闹剧。
这个时候在弘农郡陕县驻军的董卓余部张济来长安为二人调停,并且要求将汉天子迁回洛阳。李傕把控朝廷还在接受范围内,挟持天子的事情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马上要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这种压力也一度让李傕放弃汉天子,同意放汉献帝东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9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