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晚唐历史中,唐宪宗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雄主。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唐王朝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也一度呈现出了中兴的局面。以至于,历代史学家对唐宪宗也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其中尤以《新唐书》对唐宪宗的描述最为深刻,《新唐书》中记载唐宪宗“刚明果断”、“能用忠谋,不惑群议”等等。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衰败中的唐朝最终选择了唐宪宗来作为那个力挽狂澜的人。
唐宪宗所以成为了力挽狂澜的那个人,在于唐宪宗在位期间发动的削藩之战。实际上唐宪宗在位时期,藩镇势力的危害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以至于武力弹压藩镇成为了首要的选择。而唐宪宗也不负众望,其在位时期藩镇皆平,从而缔造了中晚唐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元和中兴”。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便能发现,元和年间对淮西藩镇的平定,对于唐王朝的复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唐宪宗平定淮西后,曾经近乎如铁板一块的“河朔三镇”选择归附唐王朝,这是中晚唐历史的第一次一统局面也是唯一的一次。
但是,“元和中兴”并非是百分百完美的,这次治世同样有很大的缺憾,这个缺憾就是,唐宪宗在平定淮西藩镇后,却没有趁势将对唐王朝威胁最大的“河朔三镇”连根拔起。以至于,在唐宪宗死后不久,三镇便相继发生军乱,刚刚统一的唐王朝又一次地陷入了同藩镇势力进行拉锯战的尴尬境地。那么,唐宪宗平定淮西后,“河朔三镇”的割据势力为何没有被连根拔起?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的是,唐宪宗时期对淮西平叛的胜利,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晚唐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以至于,李愬雪夜入蔡州的事迹,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历史片段。但是,唐宪宗的削藩之战在进行到了平定淮西之后,唐王朝的力量却也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虽然当时河北地区的藩镇势力摄于唐王朝的态势,最终选择归附唐王朝。但是,唐朝此时的力量已经完全不足以触及“河朔三镇”内部的牙兵集团,因为这意味着要在发动一场胜负未知的削藩之战。
并且,当时河朔的藩镇虽然选择归附了唐王朝,多半是迫不得已。除了当时魏博的田弘正外,其余卢龙、成德两镇则完全是迫于形势。如果这个时候选择触及藩镇势力的牙兵集团的话,无疑会招致更为强烈的反弹。虽然,三镇归附后不久宪宗便离世,但宪宗却并没有尝试触及牙兵集团。而后来的河朔复叛,便是触及三镇牙兵集团的一个结果。
当然,除了实力的原因外,唐宪宗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还同三镇归附后不久,唐宪宗的离世有很大的关系。整理下时间线我们能够发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平定的淮西藩镇,但到了元和十五年唐宪宗便撒手人寰。如果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彻底地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显然有一些不切实际。因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藩镇,“河朔三镇”割据时间较长,其中的各方势力也是盘根错节。
历史上的唐宪宗在位时期,可以说是最有可能彻底复唐朝国势的一个历史时期。而且,唐宪宗时期也是最有可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的时期。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平定淮西后虚弱的唐王朝,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去动摇河朔藩镇。并且,唐宪宗在平定藩镇后的离世,更是使得唐朝平定“河朔三镇”成为了幻影。
本文摘自:人民论坛2007年第16期,作者:王春南,原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
朝廷姑息养藩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
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在平叛过程中立有战功的将领需要封赏,于是朝廷任命了一批节度使。这样委任的节度使很多,以致方镇相望于内地。同时一些已经归顺的安史旧将需要安置。朝廷担心他们降而复叛、战端重开,因而对他们采取了姑息政策,拿出河朔三镇安置他们,任其为节度使。将这些反覆乱臣、悍将安插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河朔三镇,并委以节度使重任,后患无穷,种下了日后长期动乱的祸根。
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制约,朝廷失控。唐初藩镇仅仅掌管所属地区军队。朝廷另委刺史掌管行政,兼管一部分军队;同时委派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分别负责考察官吏,视察战乱或受灾地区,管理财政,主持屯田,调运粮食等。不久,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都由节度使兼任;不但如此,节度使还管辖所属各州刺史。于是,境内全部军队都归节度使掌握,并握有政权、财权等各项权力。他们在境内任意扩充军队,任命官吏,征收赋税。不向朝廷报户口,不让朝廷在其辖区委派官吏,征收赋税。河朔三镇迅速坐大,拥有跟朝廷抗衡的实力。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召募军人子弟,作为卫兵、亲兵,称牙兵或牙军,待遇优厚,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袭,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牙兵本是藩镇用以护卫自己及冲锋陷阵的私人部队,后来因势力扩张,变为挟制藩镇的可怕力量,他们变易主帅,事同儿戏。成德、幽州两镇及其他一些方镇也无不如此。牙兵逐帅、杀帅之风沿习200年之久。至五代,此风依然很盛。
牙军废立节度使,始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部将李怀玉杀王玄志之子,推其亲戚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委曲求全,承认既成事实,以侯希逸为节度副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此事评论说:任命节度使这样的国家大事,朝廷仅派一名宦官,前往有关方镇,名为考察军士情绪,实是迁就纵容,军士想立谁为节度使,朝廷就立谁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始息
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
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平卢牙军立侯希逸,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朝廷不加制止,其他藩镇的牙军乃有恃无恐,群起效尤。
河朔三镇历任节度使共计57人,由朝廷所委任的,不过4人。其余或世袭,或自立,或牙军拥立。
唐宪宗曾与宰相杜黄裳讨论藩镇问题,杜黄裳说: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
大意是说,唐德宗对藩镇一意姑息,节度使活着时,不敢将其免职。节度使死了以后,才敢派宦官前往考察军情。宦官受人贿赂,回到朝廷,就专说此人好话,朝廷于是将代表节度使权力的标志节铖授予他。当时朝廷根本就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任命节度使。
唐德宗等帝王对藩镇实行姑息政策,将包袱和矛盾留给后代,以致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朝廷对叛乱藩镇的短暂胜利
公元805年即位的唐宪宗是唐朝后期难得的一位刚明果断的皇帝。甫登基,即发愤削平反叛的藩镇。他重用和依靠杜黄裳、李吉甫、裴_、李绛、裴度等大臣和谋士,不为各种反对意见所动,凭藉稍稍充裕的财力,讨伐反叛的藩镇。
宪宗元和二年,天下方镇共有48个,其中15个不向朝廷报户口,不上缴税收。朝廷控制的税户仅144万户,比玄宗天宝年间减少3/4。天下军队由朝廷提供给养的,计有83万多,比天宝时增加1/3。每两户人家得供养一个士兵。在唐朝中后期,朝廷能控制这么多税户,还算是好的。唐宪宗就是凭藉这点财力,开始平叛。
元和四年,朝廷调动各路军队共20万,并派出守卫京城的禁军,讨伐反叛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这20多万大军由宪宗宠信的宦官吐突承璀统领。此人显然不是帅才,到了行营,威令不行。战争旷日持久,疲弊天下,卒无成功。
也许宪宗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平淮西叛乱时,他就不用宦官为帅。
淮西叛将吴元济,是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的儿子。元和九年,少阳死,吴元济不经朝廷任命自领军务。他派兵焚烧、攻掠舞阳、襄城等地,震动洛阳。起先,朝廷各路军队讨伐吴元济盘踞的淮、蔡,合天下之兵攻之,三年才克一二县。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请自往督战,朝廷任命他为宣慰处置使,行元帅职权。他发誓,不平息叛乱,不回来见天子。农历八月,裴度从京城出发。此前,平叛的各路军队按照惯例,都有宦官作监军,军中重大决策,都不是主将作出,而是由宦官作出。这些宦官将最精锐的部队调作自己的卫队,让战斗力稍弱的部队去前线打仗。仗打胜了,他们抢先报捷;打败了,则凌辱将领们。裴度上奏宪宗,将宦官监军全部撤走。于是军中号令统一,诸将得以各展其才,战争进展顺利。当年农历十月,名将李_奇袭蔡州,俘获吴元济,淮西叛乱平息。
淮西荡定,黄河南北的藩镇大受震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敛手削地,献德、棣二州。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大为忧惧,献沂、密、海三州。于是,中央威权,为之一振。
元和十四年,朝廷平定淄青十三州。唐代宗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唐宪宗所以能取得平叛的胜利,是因为他自己下了平叛的决心,任用了裴度、李_等优秀的统帅和将领,改变了用宦官监军的腐朽做法,同时又有一定的财力支持这场战争。
在取得这些胜利后,宪宗变得骄奢起来,不再有根本解决藩镇割据的抱负。他宠信宦官和方士,并服用方士炼的金丹,不久暴卒。有人说是被宦官毒死。
强藩结束唐朝统治
宪宗之后的穆宗和敬宗都是酒色之徒,无心处理政务。从此,朝政江河日下。专权的宦官随意一次次废立皇帝,甚至毒杀皇帝。朝廷听任几个宦官胡作非为,既没有心思又没有力量跟越来越强大的藩镇相抗衡。朝廷平定淮西等镇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很快就丢失了。
穆宗时,宰相们没有远见,处置藩镇失策。当时,幽州节度使刘总打算归朝,出发前,将军中素有异志者朱克融等,遣送至朝廷,请朝廷妥为处置,以绝后患。朝廷本宜宠以虚位,不给实权,或移于他方,控制起来,总之不要放虎归山。宰相崔植、杜元颖等均为庸才,对朱克融等人不能妥善处理,反而让其回到幽州,导致幽州再失。
也是在穆宗时,亲近朝廷的田弘正由魏博节度使调任成德节度使,考虑到以前跟成德人打过仗,结下了怨仇,故带了2000名魏博军人到成德上任,用以保护自己。他要求朝廷同意让这些魏博军人留驻成德,衣粮由朝廷发给。度支使崔_拒绝了田弘正的多次请求,无奈,田弘正只得将这些魏博士兵打发回魏博。魏博兵刚走,将领王庭_即发动叛乱,杀死田弘正。从此,成德遂非朝廷所有。
至昭宗时,朱全忠、李茂贞等藩镇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朝廷
南司、北司分别依附于强有力的藩镇,他们不再听命于皇帝,而是唯强藩马首是瞻。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藩之间还演出了抢夺天子的闹剧。
朱全忠兼并了徐州、兖州等地,并以武力迫使河北诸镇皆服从自己。昭宗天复三年,以朱全忠判元帅府事,至此,天下兵权尽归朱全忠。公元907年,势倾天下的朱全忠顺理成章地逼唐哀帝禅位,自己做起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结束唐朝近300年统治的,正是藩镇。
唐朝藩镇割据留给后代的教训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认为,藩镇日趋强大,唐王朝日益衰败,并终于被灭亡,是朝廷决策重大失误的必然结果,也是唐朝军事制度败坏的必然结果。新唐书兵志曰:唐朝中期以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男子20岁以上,60岁以下,都要服兵役,称为府兵。平时在家务农,暇时训练。官府征发时,府兵须自备兵器及资粮,分批轮流宿卫京师,守卫边境。统领府兵的折冲府,贞观十年时共有634个,大多分布于京师附近的关内、河东、河南等道,仅关内道就有261个。用意在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以确保中央政权的安全与稳固。当时朝廷兵源充足,兵多将广,军队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调动、指挥自如。个别有野心的地方军事将领即使反叛,凭其实力也是无法颠覆强大的中央政权的。
从高宗时起,农民因不堪自备兵器及资粮的重负,纷纷逃避兵役,府兵制逐渐废驰。至玄宗天宝八载,这项制度实际已归于消亡,募兵制很快取代了府兵制。宿卫京师的士兵,也是招募来的,都是市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商贾子弟及市井无赖。入伍以后,很少训练,富有者忙着经商牟利,强壮者忙着玩耍: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_、食粱肉,壮者为角_、拔河、翘木、扛铁之戏。这是一群乌合之众。由他们充当天子的禁卫军,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天子直接掌握的军队之脆弱,与藩镇掌握的军队之剽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当时朝廷几乎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精兵强将都在藩镇的手里,形成了外重内轻、弱干强枝的极不正常的局面。一旦藩镇作乱,朝廷派有限的、素质很差的禁卫军去平叛,无异于羊入虎口。若是调动别的藩镇去镇压,他们则阳奉阴违,根本就不会卖力。他们不会帮助朝廷去消灭其同类,但会乘机向朝廷额外索要军队给养。朝廷白白送了巨额的钱粮、物资给他们,却没有达到平息叛乱的目的。新唐书说:夫置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适足为乱,又其甚也,至困天下以养乱,而遂至于亡焉
唐朝中期以后养了那么多兵,不但没有能防止动乱,相反却成为动乱的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的历史,留给后代的教训起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军队应由中央政权直接地、牢牢地控制,不能变成将领的私人军队,不能变成将领的亲兵。
第二,将领的权力不能过大,不能大到朝廷失去控制的地步。不能把军权以外的行政、财政等权都交给将领,让他们私自任免文武官吏、征收赋税,任意扩充军队。若把这些权力都交给他们,他们便有了搞独立王国的资本。到时朝廷想制约他们,也无能为力了。新唐书说得好: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朝廷举措失当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
第三,将领跟军队,应有合有分。不要一支军队始终归一位将领统领,一位将领始终掌握那一支军队。将领在一地也不能呆得过久。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将帅,将领应按一定年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队之间流动。使其无法拥兵自重,无法为了自己的私利跟军队结合起来,将其变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第四,要慎择将帅。在委任将帅问题上,就是要实行疑人不用。不能委派不可靠的人镇守一方,独挡一面。唐朝用安史旧将担任节度使,以致河北三镇不再为朝廷所有,教训太惨痛了。
第五,朝廷要掌握军事将领的任免权,此权不能假人,不能旁落。要做到不管什么人,不管他是节度使还是经略使,一纸命令就能将其调动,或将其免职。
第六,军事将领也要有监督。但唐朝中后期用宦官作监军,却是大大的失策。作为监军的宦官,很快就为藩镇所收买,为藩镇割据推波助澜。文武官员参用,以文制武,或者不失为古代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吸取了藩镇乱唐、亡唐,以及五代藩镇割据为害国家的教训,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终于结束了中唐以来2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天宝衰微
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大唐天下由盛转衰。
叛军来势汹汹,唐军由于天下承平已久,素日里疏于训练而节节败退,直逼得玄宗仓皇西逃蜀境。
太子李亨趁机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并改天宝十五年为至德元年,开始了艰苦的平叛之战。
这一战,便是数载光阴。
从肃宗灵武即位到玄宗、肃宗同年双双驾崩,代宗即位,大唐在熬走了两位皇帝后,才在代宗广德元年结束了这场绵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叛乱是结束了,但大唐盛世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是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大唐以及另一个更大的麻烦。
天下裂于藩镇
永泰元年,回纥、吐蕃、党项等数十万大军同时入寇。
趁这个机会,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相卫节度使薛蒿以“西蕃入寇,朝臣多故”的名义,招安史余党,征百姓为兵,各拥精兵数万。
他们所辖郡县,官吏由节度使任命,赋税户籍皆不入朝廷。
名为唐臣,但节度使们尾大不掉之势己成,从此这大麻烦便一直困扰着大唐朝廷。
面对日渐跋扈的节度使们,皇帝并非没有考虑过削藩自救。
大历十年,代宗皇帝下诏,禁止诸道随意募兵并设置各镇兵员常数,用意自然是限制节度使们的权力。
代宗驾崩,德宗皇帝即位,继续着与藩镇之间的明争暗斗。
一直到二十七岁的宪宗李纯即位,这位雄才大略颇似太宗的皇帝,一度几乎逆转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河朔三镇
宪宗元和四年,天下强藩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逝,其子副大史王承宗自为节度留后。
这里稍稍解释一下,河朔三镇范阳镇,魏博镇,成德镇,都设置了副大使,通常以节度使嫡长子为之,节度使死后,副大使便自称留后,待朝廷任命后便正式成为新一任节度使。
但宪宗早就看不惯这帮节度使的玩法:真把天下当成自家的了?搞搞明白,这天下姓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汝可为节度使雄视一方,前提是,须经过朕同意。
天地万物,我给你才是你的,我不给你,你不能抢。
恢复大唐盛世,乃是此时宪宗皇帝最大的心愿!
于是,宪宗想借王士真之死,革除河朔三镇世袭之弊。
博弈天下
宪宗想打,但是宰相裴垍、翰林学士李绛不同意。
李绛首先说道:“河北不遵声教,谁不愤叹”。
但话锋一转,成德镇王氏父子相继统治数十年,“人情惯习,不以为非”,再则王承宗羽翼已丰,足以抗衡唐室,“一旦易之,恐未必奉诏”。
而河朔三镇的其他两镇,范阳镇和魏博镇皆是父死子替已成惯例,贸然出兵万一河朔三镇同气连枝,朝廷将如何自处?
一句话,朝廷打不起这场战争,至少目前情况就是如此!
宪宗对此事犹豫不决,于是大臣们继续劝诫:太平之业非朝夕可致,愿陛下审处之!
而此时王承宗这边,由于迟迟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怂了。
王承宗虽是一方霸主,但唐室目下还不是纸老虎,于是上表自述。
元和四年八月,宪宗遣使宣慰,王承宗表示自称留后乃三军所迫,愿割地以明心志。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朝廷得到了面子和实惠,王承宗则可继任成德节度使,大权在握。
两全其美,可惜,终究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
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孙子田继安的劝说下,王承宗翻脸不认人,扣留了朝廷使臣,不奉诏命。
这等于是直接打了宪宗皇帝的脸,叔可忍婶也不可忍,谈不妥,那就打吧!
新的一场战争开始了,同为河朔三镇的魏博镇游走于朝廷和成德镇之间,暗暗相助王承宗。
唐军久战无功,但是王承宗这时候也回过神来,敢情魏博镇是把我豁出去当箭靶子,他在一旁看热闹。
打不下去,还是接着谈吧,至少咱们保持表面上的平静。
最终的结果,王承宗表示愿意输贡赋请官吏,宪宗皇帝顺水推舟下令赦免王承宗,依旧由他担任成德军节度使。
这场打了一年多的仗,换回来的就是这么个稀里糊涂啼笑皆非的结果。
威服河朔强藩
元和九年,朝廷爆发了和淮西彰义镇的战争,不甘寂寞的王承宗犯了老毛病,暗中帮助彰义镇。
宪宗这次没惯着他,下诏六大藩镇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分兵讨伐淮西和王承宗。
不是要打嘛,那我就打你个毕生难忘!
战争进行了四年,双方都师老财竭陷入困境,这时候赌的就是最后一口气。
很幸运,宪宗赌赢了,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军夜袭蔡州,生擒彰义节度使吴元济,从此大唐朝廷收复淮西之地。
早在元和七年魏博镇就已经归朝,如今又平定了淮西,眼见大唐朝廷声势重振,各地强藩便纷纷上表归附。
到了元和末年,河朔三镇最终实现了朝廷任命,尽管长庆年间后河朔复叛,但是大部分藩镇大抵由朝廷控制,已不复天下裂于藩镇的局势。
宪宗大业未终
元和末年,世人欢呼重见四海生平,刘禹锡作诗“忽闻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可唐室的中兴大臣们,却感到了阵阵忧虑。
此时的宪宗皇帝志得意满,早年间追求的天下太平似乎已经实现,于是开始迷恋起神仙方术。
谁都不想死,作为君临天下的大唐皇帝更是如此。
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五百年?五十年都不给你!
在服用了所谓的丹药之后,宪宗脾气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并且宠幸宦官大兴土木,以至于不顾天下百姓生死。
一代中兴之主唐宪宗,开始走向他悲剧性的人生终点。
元和十五年正月,宦官陈弘志,王守澄潜入大明宫,弑杀了雄才伟略的宪宗皇帝,终年四十三岁。
这位平定藩镇的中兴之主,大业未成却死于太监之手,徒叹千古唏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7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