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妃的封号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我们所了解的清代长寿之人,有那么几个:雍正裕妃耿氏,年过94岁,《甄嬛传》那个病怏怏的端妃就是以此为原型;孝圣宪太后钮祜禄氏,活了86岁;乾隆自己活到89。但以上这些人,都不能称之为“冠”,清朝活最久的是今天要介绍的定妃,她活到97岁。
定妃出生在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家族:万琉哈氏,也称瓦刘哈氏。清朝初年,后公主位们几乎被所谓的“满洲八大姓氏”以及蒙古博尔济吉特垄断,所以定妃并没有那么高贵。根据考证,瓦刘哈氏的祖先居住在清河一代,刚刚开国举部落归附,其后人世代为包衣。所谓的包衣,即八旗的下人。
公元1662年,清朝迎来一件大事:新皇帝、也是小皇帝玄烨登基。这意味着铁血手腕的皇太极时期结束,多尔衮和豪格之争也暂且压制,全国上下都在期待着康熙皇帝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同。而就在这之前一年,定妃悄无声息地出生了。如此看来,俩人还真有点缘分呢。
史料没有详细记载,她何时入宫,不过包衣之身多半是以宫女身份选拔嫔妃。康熙二十四年,万琉哈氏给玄烨生下了皇子:爱新觉罗·允祹。允祹是康熙实质的第二十一个儿子,但若以序齿排属于第十二位,是故当时宫中上下都称他十二阿哥。对于一个出身不高,父兄不没有要职,自己也不是特别受宠的嫔妃,“生育”几乎就是她唯一的进阶路径,这个孩子使万琉哈氏被封“定嫔”。(侧面证明了,在此以前她只能是贵人及以下封号)
只是有一点挺奇怪的,“定”之一字代表了什么?因何而来?该字本身有稳定、固定之意,只不过皇室册封大多会用“端”来代替,康熙以前还没有谁是定妃,所以一直引人疑惑。
讲到这,定嫔的事迹几乎就没有了,那她又是怎么成为妃的呢?别急,十二阿哥还引出来不少故事呢,细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与我们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以串通起来:
对于康熙而言,有一个女子的意义非常重大,那就是苏麻拉姑。玄烨幼年得过天花,为不蔓延给别人被移出宫廷养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隔离”,那段时间是苏麻拉姑每天往返,十分辛苦。顺治死后,很快玄烨的生母佟妃也死了,虽然有孝庄和嫡母在,但衣不解带、亲力亲为的也总是苏麻拉姑,在康熙心中,她早就不是下人了。
苏麻老来寂寞,玄烨为了安慰她,特意将定嫔刚生下不久的十二阿哥带到她身边让其养育,多少带去了欢乐。只不过,没人理解生母与儿子分离的悲情。
爱新觉罗·允祹和母亲一样长寿,活了将近80岁,康熙时期很受重用,雍正登基后却遭受弹劾,被降级为贝子,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方去世。据《清史稿》记录,允祹有六子六女,但是六个儿子大多早亡,最后陷入一个窘境:没有孙子继承爵位了!没关系,乾隆自有一套。
乾隆特别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亲王郡王们,一来帮助家人延续爱新觉罗血脉,二来也是不断地把储君竞争者们剥离出权力核心。来看看这个倒霉蛋儿是谁吧,还真是我们的大熟人——嘉妃所生的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
记不记得,《如懿传》有这么一段,永珹争储太明显,被乾隆忌惮,刚好叔叔没有孙子,于是就把他给送人了,嘉妃那个伤心,少了一个盼头。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永珹表现如何我们并不知道。
康熙去世后,雍正按照惯例,加封先皇后妃,于是定嫔就成了皇考定妃。同时,由于对皇室子嗣有所贡献,十二阿哥本身非常能干,万琉哈氏一族被抬旗,脱离包衣之身。虽然,早年间定妃一家没什么地位,但是随着和爱新觉罗不断融合,也逐渐脱离了曾经阶级,甚至开始进入中枢团体:
十二阿哥允祹的福晋,乃大学士富察马齐之女。马齐是谁呢?乾隆富察皇后、大将军傅恒的亲叔叔。你看,这就和我们熟悉的再次串联起来了。
康熙帝有名分的后妃有39人。其中皇后4人,皇贵妃3人,贵妃1人,妃11人,嫔10人,贵人6人,庶妃4人:
皇后(4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3年12月17日—1674年6月6日),首辅索尼的孙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53年—1678年3月18日),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佟国维之女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护军参领威武之女。雍正之母。
皇贵妃(3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参领海宽之女。章佳氏是唯一一个陪葬康熙的妃子。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1683—1768)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1668—1743),孝懿仁皇后的妹妹。
贵妃(1位):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孝昭仁皇后的妹妹
妃(11位):
顺懿密妃,王氏。
纯裕勤妃,陈氏。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
宜妃,郭络罗氏(?—1733),佐领三官保之女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
成妃,戴佳氏(?—1740),司库卓奇之女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薨时九十七岁,她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良妃(1665—1711),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
嫔(10位):
熙嫔(1670年—1736年)陈氏,陈玉卿之女,
僖嫔,赫舍里氏 (?—1702),赉(lai)山之女。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
安嫔,李氏,李永芳孙女,
敬嫔,王佳氏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
谨嫔,色赫图氏(?—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
贵人(6位):
郭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易贵人,易氏(?—1728)
布贵人,兆佳氏(?—1717),
陈贵人,陈氏(?—?)
贵人,纳喇氏。骁骑校昭格之女
贵人,纳喇氏,那丹珠之女。
贵人,袁氏
庶妃(4位):
庶妃,钮祜禄氏,
庶妃,张氏
庶妃,王氏
庶妃,刘氏
王政君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太后!
王政君(前70—13年),享年84岁,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波,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冖。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鳌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风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淫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
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秦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还给,明日还能还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丧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宠妃未必长寿,不得宠也不见得命短。由于古代生活条件限制,加上宫闱倾轧,能够在后宫中长寿平安的后妃并不多见。清朝康熙帝玄烨的定妃万琉哈氏却是个例外,她生于顺治朝,于乾隆年间离世,享寿97岁,是清朝后妃中最长寿者。定妃之子胤裪也是康熙帝诸子里最高寿的一个。
定妃万琉哈氏能够长寿,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定妃不受宠,独子胤裪也没有乱入九王夺嫡,母子躲开了宫闱倾轧;第二,定妃是唯一出宫生活的太妃,远离宫禁得享天伦。
万琉哈氏出身满洲上三旗中的正黄旗,祖上多在辛者库任职,而万琉哈氏本身也是上三旗包衣宫女出身。如此出身的万琉哈氏与康熙帝的德妃乌雅氏、良妃卫氏都差不多,然而万琉哈氏却并不如德妃与良妃受宠。
清朝宫女一般25岁离宫,而万琉哈氏26岁生育了皇十二子胤裪,应该早就被康熙看中成为了庶妃。不过万琉哈氏并不受宠,直到58岁才得以册封为嫔位,居于康熙诸妃嫔之末。
众所周知,清初康熙年间发生了惨烈的“九王夺嫡”,诸皇子为争储君之位明争暗斗,后宫很多皇子的生母都被卷入纷争之中。然而万琉哈氏却幸运躲过一劫——她的独子胤裪并没有卷入。
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祖母孝庄太后离世,其侍女苏麻喇姑悲痛万分。苏麻喇姑虽是婢女,但在宫廷之中地位极高,也很受康熙帝玄烨敬重。为了排解苏麻喇姑心中的忧伤与孤独,康熙帝将胤裪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照顾。如此,胤裪被苏麻喇姑抚养长大,同时也很幸运地躲开了兄弟们之间的争斗冲突。
由于万琉哈氏不受宠,胤裪也没站错队,胤禛登基后对于他们母子也不错,尊奉万琉哈氏为皇考定妃,并且允许万琉哈氏离开紫禁城,出宫到王府与自己的亲儿子胤裪一起生活。
古代“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妃一旦入宫就几乎再也没有离开的机会,而万琉哈氏却又有幸能离开紫禁城,还可以与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远离宫闱尽享天伦。如此一来,优越的生活条件加上愉悦的心境,都是定妃“超长待机”的极大助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