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学濂,父兄都是忠烈之士,自己却投降了敌人

众妙之门 2023-06-26 16:07:12

魏学濂,父兄都是忠烈之士,自己却投降了敌人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魏学濂的故事。

这个官员的名字叫做魏学濂,而说起这个人,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和哥哥。魏学濂的父亲是魏大中,是天启年间,东林党的一员。天启年间,朝政大权,都掌握在魏忠贤手中。

而魏忠贤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他掌权期间,大肆残害反对他的人。而东林党作为魏忠贤的反对势力,就一直与魏忠贤作斗争。魏大中更是心系天下,他不愿看到魏忠贤肆意妄为,就多次上书阐述魏忠贤的罪状,然后多次争斗的后果,得到的却是魏忠贤的陷害。

公元1625年,魏忠贤的同党诬告魏大中收受熊廷弼的贿赂,并且假传圣旨,将魏大中逮捕入狱。魏大中被捕之后,在狱中受尽折磨,最终被害死在狱中。

在魏大中被俘的时候,他的长子魏学洢跟随父亲的囚车北上,他改换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随,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到达北京之后,魏学洢白天藏在客栈之中,晚上就出门找人相救,但是寻找多日,都一无所获。魏学洢也想让自己代替父亲责罚,但是并未能实现。

就在魏大中被人害死在大牢之中后,魏大中受贿的罪责就落到了魏学洢的头上。于是魏学洢也被抓进大牢,家庭遭受如此大的变故,魏学洢早已心灰意冷。魏学洢入狱之后,没过多久就病死在狱中。

后来,魏忠贤受到崇祯皇帝的清算,魏学濂就用鲜血写下《痛陈家难疏》,上书崇祯皇,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崇祯得知后,就为他们一家平冤昭雪,追赠魏大中为太常寺卿,谥忠节,予祭葬,魏学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

而魏学濂则是在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魏学濂高中进士,此时大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魏学濂就多次上书崇祯皇帝,提出许多建议,因此引起崇祯的注意,并且准备委以重任。

但是没有过多久,也就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祯自缢而亡,至于魏学濂则是投降了李自成。关于魏学濂的投降,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被迫投降,为了保留力量匡扶大明,但是看到大明复国无望,就选择自杀殉国。而另一种则是魏学濂主动投降,后来因为文人的气节,感觉愧对大明王朝就选择自杀。

不管魏学濂是主动投降还是被迫投降,因为他有投降这个行为,他的名声就远不如他的父兄那般忠烈了。

魏大中的轶事

史可法曾写过《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此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写到左光斗受酷刑而坚贞不屈的事,从中也可知魏大中的情况。
魏大中在家乡被逮捕,当时,数千乡亲不顾安危哭送。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哭着要随父同行,魏大中说:“覆巢焉有完卵耶?父子俱碎,无为也。”魏学洢泣血号呼,随牢车北上。诡称家童,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出求救。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魏忠贤矫旨下令,对6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3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51岁。魏大中被害死后,魏学洢“匍匐饮血,扶榇而归”。
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洢因此被下浙江监狱。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视死如归。这一年,病死狱中,死时29岁。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又上书弹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阉,罪大恶极。不久,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父子两人在文学等方面也很有造诣。
魏大中今存《藏密斋集》24卷,收其诗文。子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散文作家。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收入《四库全书》,中学课本中曾有《核舟记》一文,即是他的作品。
至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为魏大中平反昭雪,表彰父子忠孝节烈。魏大中的另一儿子魏学濂在父兄受冤而死后,承担事母养弟的重任,并为父兄伸冤,后在崇祯朝为官,李自成打进北京,他自缢而死。
魏氏一门,儒雅秀气而又忠烈激越,文质彬彬而又热烈如火,虚怀若谷而又博大精深,精致细腻而又大气豪迈。在文化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其子侄后代中,魏学洙、魏学渠、魏允枚、魏允木冉、魏允札、魏允桓等也都是诗人词人。可谓一门忠烈,一门儒雅。

魏学濂的明季北略

魏学濂,字子一。浙江嘉兴嘉善人。忠节公大中之仲子,孝子学洢弟也。忠节公遭珰祸死,学洢以身殉。崇祯初元,公徒步入都,伏阚讼冤,又沥血上疏,劾阮大铖、傅櫆交通逆奄,实杀诸贤,请论如法,天子改容恤赠有加,并抵大铖、櫆罪,公念受国厚恩,又天下多事,思以功名显,益究心天文、地理、兵农、礼乐、刑律之要,冀一旦得效驰驱,为报塞地。壬午举于乡,癸未成进士,授庶吉士。时贼破秦晋,京师戒严,濂与同官吴尔埙、枢曹成德等,日夜涕泣,谋所以捍御策。时上日一召对,公力请东宫或二王往镇南服,又言当纠合畿辅义士,为勤王师。而编修陈名夏晓兵事,且习于山左右豪杰,宜假以事权,令出都号召。先帝韪之。会朝议未定,而贼势日迫。公乃遣间使走容城,与孝廉孙奇逢等,约联络勇忠赴难,计已定未报,而贼薄城下三日。城陷,公出遇陈名夏、吴尔埙、方以智于金水桥,且曰:我侪图一死,所以报先帝。公曰:死易尔,顾事有可为者,我不以有用之身轻一掷也。因言东宫、二王故在,而真保定间义旅,旦暮且至,独不能少忍须臾待之耶!既而东宫、二王为贼所廉得,挟之出,或传遇害于永平。先所约奇逢等,故迟迟失其期,同事者或拉之还南,公乃呜咽起立曰:昔以不死者欲以有为也。今已矣,濂义不惮一死,以报命九原。夫濂宁不知靡衣偷食之可以苟活乎?今其势非不能南,顾先帝业殉社稷,身为侍从之臣,而不获以身从,在天之灵,宁尔逭也。即不然,先父兄而有知,方谈笑俟于地下,濂所不能,以素棺白旐,祔厕先莹之侧者,又焉能冲颜腼息,重执爵而酬家庙之前也。且贼既肆为谋篡,则必将勒荐绅为朝贺,而忍复北面乎?行矣自爱,为谢故人。考叔有母,彦升有儿,固后死者责也。因为绝命诗曰:忠孝千古事,于我只家风。一死轻鸿毛,临难须从容。有血洒微躯,官卑非侍中。有舌且存之,亦逊常山公。因约同志友,延颈受霜锋。不能张空拳,与彼争雌雄。不能奉龙种,再造成奇功。死且有余罪,何敢言丹忠。所痛母垂白,七十仍尸饔。未葬凡五丧,留与子侄封。人生谁百年,寿夭死所同。我比兄与弟,我年为独丰。高堂无复悲,譬不生阿侬。辞母却就父,生死犹西东。骸骨虽不归,即瘗此诗筒。墓木有拱时,清韵入秋松。又曰:始闻天子且出亡,继云亡后放还乡,既望义旗起四方,三者于今皆已矣。当死不死真羞惶。几家阖门自焚死。几人投缳从天子。王章不屈磔城楼,金铉跃入御河水。街头男女不读书,西城井中何累累。耳闻眼见羡杀人,羡人不已还自嗔。死忠死孝家常事,我竟不死将谁臣。君亡国破虽易代,正统日月虚悬在。待彼篡位我死之,我死固晚免下拜。但恨有书报老亲,云儿不死休酸辛。儿今羞惶活不得,为娘爱此全归身。又贻书付子,谆谆以子孙非甲申以后生者,虽令读书,但期精通理义,不得仕宦为言。书毕自缢死。公为人豁达多大略,慷慨好义,性至孝,感忠节公诏狱之惨,终身布素,习以为常。母病几殆,为割臂肉和药以进乃瘳。谈次或及义烈事,辄为流涕,平生疾恶如仇,至不忍见。见亦不能容。居乡闭门扫轨,非公事不与闻,值荒岁倡议出粟减价平粜,赖以存活甚众。又为道殣给?,暑月躬至贫乏及疾者家慰问之。不以为惮也。子三,允枚、允札、允桓,皆负才英荦,无忝忠孝家风云。
★论曰:论人于死生之际,亦难矣哉。甲申之难,有欲死而即死者,范文贞、倪文正数先生。名垂日月,节炳丹青。允矣。至已死而不死者,方太史密之、龚给谏孝升、吕中翰霖生、杨修撰静山、熊文选雪堂、陈编修百史,之数公者,君子犹当谅其志焉。若夫迟死而竟死,后先无间,忠孝同揆者,惟庶常公一人而已。假令庶常不死,则忠节精灵,骑箕乘尾,往来于霓旌霞葆间者,庶常不得追随其间,其负家乘而辱清流者,何可道也?乃好事者犹以后死为口实,善乎文学曹君尔坊之论庶常曰:结连豪杰,意在报韩。隐忍图存,冀翼皇嗣。至必死而未死,可归而不归,人臣处此,亦极难耳。卒以立孤勿克,感愤自经,虽不成程婴存赵之功,庶无忝姜维复汉之节。其言切而痛矣。余故特表之,为能死者劝,而并以见吴儿好诋,舌剑唇枪,不顾人祸天刑之随其后也。
忠逆史云:学濂忠臣魏大中子,其兄学洢事父于狱中,负尸以出,有孝名,早卒。学濂初闻贼急,有老仆经事大中,劝主人尽忠,勿负先老爷一生名节。学濂即遣仆归,遂投款(人传学濂降贼,其母云:吾子必死难,姑待之)。
嘉兴公讨檄云:伪官魏学濂,破犁狂犊,食母逆枭,虮肝小技,繄籍名流,牛耳要盟,广招丑类。当逆闯上犯都城,痛先帝身徇社稷,阁部如范、倪、施、李等,绝脰烈于杲真,词林若刘、马、周、汪等,湛族媲乎张许。而学濂见六官之溅血,逞快云霓;听百辟之哀号,忻当鼓吹。趋跄于晋贼韩霖之闼,鸣吠于伪相金星之阶,与吴尔埙等众议,敢言一统无疑。偕陈名夏等授官,私喜独膺优擢。疏衔为闯父避讳,拜爵颂天命攸归。持钦授户正名刺,通谒狐群。比各门保识钱粮,效忠孽幕。于逆闯定君臣之分,于嶙然联堂属之交。合周钟、朱积之辈,庆复社之同心。对之祺、企郊之俦,羡高官之捷足。刊修仪注,抵掌而驰说莽巢。草定诏书,攘臂而斥言杞宋。心惭父绂,绯衣不觉朝褫。魂绕贼廷,带玉于焉梦锡。改名拟于子骏,图贵迫于王皮。罪深长脚,逆甚山头。彼王敦之与茂宏,尚云群从。若朱浚之溯元晦,亦第孙枝。胡遗爱复出房乔,乃士雅竟逢祖约。慨姬且之不作,鲜畔谁诛。使石厚之就刑,碏图莫遂。然而三纲未灭,六等犹存。张得一之降王则,首授西曹。达奚珣之事羯胡,腰分东市。今乱臣贼子,合为一人,即畀虎投豺,难舒众怒。所应牛五裂尸,宁止鼠十同穴。然或谱兰金,或缔姻娅,或畏其负众而不僵,或虑其党繁而复逞。缘情面之顾惜,甘狡窟之包藏。中兴伊始,法令维严。虽吴玠保川,不以曦诛连坐,而李陵降虏,须知迁腐无逃。先鸣义鼓,肃听王章。
★称人可过也,毁人不可过,此等文字,后生家不看也罢。然予录之者,不取其尖利,取其胸中有少许古书耳。所惜者止欲自逞其笔锋,全不顾他人之死活也。善读者知之。
1644年,明亡,先降李自成,而后不久又自缢。

回顾中国古代史,写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朝代(唐朝除外)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威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曾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还有一点,汉朝、唐朝、包括后来的清廷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送于蒙古、满洲去换回和平!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清宣统帝溥仪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参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我想这就是我中华民族原有的精神与民族气节。

明末英雄志士的气节更是可嘉,摘抄几句明朝义士语录:

"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

--卫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

--马世奇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

"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吴麟征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当年崇祯皇帝抱怨百官都不来上朝,绝望的钟声在紫禁城响起的时候,拼命抵抗的守备太监纷纷惨死在义军的刀下。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们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杀的浪潮,因为北京外城已经在头一天就被攻破了。

现仅摘录其中一小部分明朝自杀殉国官员名单:东阁大学士,曾在大明崇祯二年任河南巡抚,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经连续四天未吃饭,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

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庶吉士魏学濂自杀;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杀;

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吏部许直投水自杀;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杀;户部吴甘中全家自杀;

兵部主事金铉全家自杀;留名者有吴征,王章,于腾蛟夫妇总计不下百人,尚有无法统计者,全家自杀有马世奇,刘理顺,周凤翔,汪伟不下百家,太监自杀者以百计,大部分连名字也没留下,北京保卫战守备太监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皇亲属于外戚家族全家自杀超过一百家。另有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另外后宫周皇后带头自杀,崇祯帝嫔妃并不多,基本自杀。

在此前,有明末权臣杨嗣昌死湖北沙市,孙传庭死潼关,傅宗龙,杨文岳,邵春捷,这一些都可以算当朝重臣。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孙承宗全家七十口于河北高阳县,比较出名,有明末岳少保之称的卢象升死河北嵩桥。后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扬州,刘宗周死杭州,还有官员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员独自到南京死,为的就是留名证明自己节气。由于自杀官员者众,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难以统计。

读《剑桥明朝史》,看到了这样几句评价:“中国的明朝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极大活力的时代,明朝刻印的文化典籍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任何书籍加起来都多得多,对于明朝的历史,现代研究还不足文献资料的百分之三。”“明朝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也最先进的国家”这跟清朝的极度禁锢思想以及猥琐挨打完全不同。葡萄牙人对明朝的评价有这么几句:“全欧洲加起来也搞不赢明朝。”“把明朝的船队加起来可以从马六甲到明朝搭起一座海上之桥”“明朝帝国的皇帝可以用黄金和白银为自己造一座宫殿。”等等。美国人研究郑和的舰队时说,“15世纪中国的舰队比同时期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强大,甚至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强大。”继承李约瑟事业的美国研究科技史的人研究出的结果是:“中国一个国家从秦代到明代的科技发明占全球发明史的三分之二,清代却几乎没什么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加拿大人的《白银资本》上面写“1568到1644年这段时间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明朝经济占世界经济份额的60%”“很明显,明朝时的中国主导和控制着全球的经济”,“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等欧洲人不惜一切代价去中国和印度寻求贸易的原因可以看出来”等等。

外国人不太理解这一种现象,任何一朝能够象明末这样忠死者多,崇祯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还是算痛苦。明末忠臣、清官、义士自杀殉国人数之多是令人惊讶的!不过明王朝依旧还是灭亡了。

明朝都给事中魏大中简介,为官时清廉正直,敢与权臣作斗争

简介 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自幼家贫,读书砥行,师事谢应祥、高攀龙。登第后仍敝衣冠,夫人织素如故。举发贿赂,馈者无敢及门。奉敕封代藩,拒收馈金,说:“此番须令知中原有不受金钱之人。”又拒福王处赠银500两,并书谏福王资助边饷。返故里,闻士民苦于“兑运法”,上书浙江巡抚,痛陈其中奸弊,致调整漕税,民稍苏一二。为人狷介刚毅,有澄清天下之志。天启元年(1621)疏奏杨镐等罪“宜置重辟”;上两疏劾大学士沈,语侵魏忠贤和客氏。及议“红丸案”,力请诛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并追论郑国泰陷害东宫太子罪。杨涟疏劾魏忠贤,大中亦上《击逆疏》;大学士魏广微与魏忠贤表里为奸,魏大中屡次参劾。持议峻切, *** 侧目,奸人谗嫉。

天启四年(1624),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弹劾魏大中,遂被贬三级外放。后于十月南返故里,未及半载,阉党又矫旨逮捕汪文言,刑逼汪文言诬陷魏大中受杨镐等人贿金3000两。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魏大中蒙冤被逮,数千士民一路号泣追随,大中与士民从容告别。舟过锡山,业师高攀龙来别,叮咛当不辱臣节。六月入北镇抚司监,惨遭酷刑,自知难免一死,留《临危遗书》,嘱家人安贫、勤读、积德、患难相守。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子嗣 长子魏学,字子敬,嘉善县有名的秀才,七岁能诗。

次子魏学濂,字子一,号内斋,一作容斋,崇祯十六年进士,擢庶吉士,明亡后先降李自成,不久又羞愧自缢。平生擅画山水,兼工花鸟。

记载 生性狷介刚毅,《静志居诗话》称其为“骨鲠之臣”。从小家贫,《明史》列传中说他“自为诸生,读书砥行”,“家酷贫,意豁如也”。为官后清廉正直,不计个人安危多次谏诤,与权臣斗争。

功绩 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与杨链、左光斗等一起坚持揭露魏忠贤的罪恶。

魏忠贤恨之入骨,伪造皇帝旨意,污蔑魏大中等“受贿”,把他们抓起来,“酷刑拷审,血肉狼藉”,又指使狱卒将他们击死。

轶事 史可法曾写过《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此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写到左光斗受酷刑而坚贞不屈的事,从中也可知魏大中的情况。

魏大中在家乡被逮捕,当时,数千乡亲不顾安危哭送。魏大中的儿子魏学哭着要随父同行,魏大中说:“覆巢焉有完卵耶?父子俱碎,无为也。”魏学泣血号呼,随牢车北上。诡称家童,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出求救。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魏忠贤矫旨下令,对6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3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51岁。魏大中被害死后,魏学“匍匐饮血,扶榇而归”。

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因此被下浙江监狱。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视死如归。这一年,病死狱中,死时29岁。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又上书弹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阉,罪大恶极。不久,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父子两人在文学等方面也很有造诣。

魏大中今存《藏密斋集》24卷,收其诗文。子魏学(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散文作家。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收入《四库全书》,中学课本中曾有《核舟记》一文,即是他的作品。

至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为魏大中 *** 昭雪,表彰父子忠孝节烈。魏大中的另一儿子魏学濂在父兄受冤而死后,承担事母养弟的重任,并为父兄伸冤,后在崇祯朝为官,李自成打进北京,他自缢而死。

魏氏一门,儒雅秀气而又忠烈激越,文质彬彬而又热烈如火,虚怀若谷而又博大精深,精致细腻而又大气豪迈。在文化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其子侄后代中,魏学洙、魏学渠、魏允枚、魏允木冉、魏允札、魏允桓等也都是诗人词人。可谓一门忠烈,一门儒雅。

史载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天启元年,擢工科给事中。杨镐、李如桢既论大辟,以佥都御史王德完言,大学士韩遽拟旨减死。大中愤,抗疏力争,诋德完晚节不振,尽丧典型,语并侵。帝为诘责大中,而德完恚甚,言曩不举李三才为大中所怒。两人互诋讦,疏屡上,亦引咎辞位。御史周宗建、徐扬先、张捷、徐景濂、温皋谟,给事中朱钦相右德完,交章论大中,久而后定。

明年偕同官周朝瑞等两疏劾大学士沈,语侵魏进忠、客氏。及议“红丸”事,力请诛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且追论郑国泰倾害东宫罪。持议峻切,大为 *** 所仄目。太常少卿王绍徽素与东林为难,营求巡抚,大中恶其人,特疏请斥绍徽,绍徽卒自引去。再迁礼科左给事中。是时恤典冒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要路以请,无不如志。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

四年迁吏科都给事中。大中居官不以家自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朝士不能得南星意,率怨大中。而是时排东林者多屏废,方恨南星辈次骨。东林中,又各以地分左右。大中尝驳苏松巡抚王象恒恤典,山东人居言路者咸怒。及驳浙江巡抚刘一,江西人亦大怒。给事中章允儒,江西人也,性尤忮,嗾其同官傅假汪文言发难。

文言者,歙人。初为县吏,智巧任术,负侠气。于玉立遣入京刺事,输赀为监生,用计破齐、楚、浙三党。察东宫伴读王安贤而知书,倾心结纳,与谈当世流品。光、熹之际,外廷倚刘一,而安居中以次行诸善政,文言交关力为多。魏忠贤既杀安,府丞邵辅忠遂劾文言,褫其监生。既出都,复逮下吏,得末减。益游公卿间,舆马尝填溢户外。大学士叶向高用为内阁中书,大中及韩、赵南星、杨涟、左光斗与往来,颇有迹。

会给事中阮大铖与光斗、大中有隙,遂与允儒定计,嘱劾文言,并劾大中貌陋心险,色取行违,与光斗等交通文言,肆为奸利。疏入,忠贤大喜,立下文言诏狱。大中时方迁吏科,上疏力辩,诏许履任。御史袁化中、给事中甄淑等相继为大中、光斗辨。大学士叶向高以举用文言,亦引罪求罢。狱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曰:“文言无足惜,不可使绅祸由此起。”侨颔之,狱辞无所连。文言廷杖褫职,牵及者获免。大中乃遵旨履任。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故事,鸿胪报名状无批谕旨者,举朝骇愕。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

未几,杨涟疏劾忠贤,大中亦率同官上言:“从古君侧之奸,非遂能祸人国也。有忠臣不惜其身以告之君,而其君不悟,乃至于不可救。今忠贤擅威福,结党与,首杀王安以树威于内,继逐刘一、周嘉谟、王纪以树威于外,近且毙三戚畹家人以树威于三宫。深结保姆客氏,伺陛下起居;广布傅应星、陈居恭、傅继教辈,通朝中声息。人怨于下,天怒于上,故涟不惜粉身碎首为陛下陈。今忠贤种种罪状,陛下悉引为亲裁,代之任咎。恐忠贤所以得温旨,即出忠贤手,而涟之疏,陛下且未及省览也。陛下贵为天子,致三宫列嫔尽寄性命于忠贤、客氏,能不寒心?陛下谓宫禁严密,外廷安知,枚乘有言‘欲人弗知,莫若弗为’,未有为其事而他人不知者。又谓左右屏而圣躬将孤立。夫陛下一身,大小臣工所拥卫,何藉于忠贤?若忠贤、客氏一日不去,恐禁廷左右悉忠贤、客氏之人,非陛下之人,陛下真孤立于上耳。”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会孟冬时享,广微偃蹇后至,大中遂抗疏劾之。广微愠,益与忠贤合。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迨吏部推谢应祥巡抚山西,广微遂嗾所亲陈九畴劾大中出应祥门,推举不公,贬三秩,出之外,尽逐诸正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天下大权一归于忠贤。

明年,逆党梁梦环复劾文言,再下诏狱。镇抚许显纯自削牍以上,南星、涟、光斗、大中及李若星、毛士龙、袁化中、缪昌期、邹维琏、邓、卢化、钱士晋、夏之令、王之、徐良彦、熊明遇、周朝瑞、黄龙光、顾大章、李三才、惠世扬、施天德、黄正宾辈,无所不牵引,而以涟、光斗、大中、化中、朝瑞、大章为受杨镐、熊廷弼贿,大中坐三千,矫旨俱逮下诏狱。乡人闻大中逮去,号泣送者数千人。比入镇抚司,显纯酷刑拷讯,血肉狼籍。其年七月,狱卒受指,与涟、光斗同夕毙之,故迟数日始报。大中尸溃败,至不可识。庄烈帝嗣位,忠贤被诛,广微、、九畴、梦环并丽逆案。大中赠太常卿,谥忠节,录其一子。

魏墓 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倒台,谢应祥及嘉善县父老乡亲陪魏大中之子魏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崇祯皇帝为魏大中 *** 昭雪,表彰父子忠孝节烈,魏大中被追赠为太常寺卿,谥“忠节”,予祭葬;大中长子魏学配祭附葬,私谥“孝烈”。在县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恩师谢应祥及二子谢琛一、谢元一和其他东林党人士均题记,后又于祠前沿街建“忠臣孝子”牌坊,邑人称为魏家祠堂、魏家牌楼。魏家祠坊屡经修葺,在明清两代嘉善县境内68个坊中建筑最为考究。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魏塘中山路嘉善影剧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