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旗下最为著名的谋士之一,更是被后世的人们加称为“帝王师”。汉朝建立后,刘邦对张良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句话用来评价张良,确实是实至名归。
从刘邦西征攻打秦国都城咸阳的路上,张良基本上就投靠了刘邦阵营,到项羽把韩王杀掉后,张良算是彻底投靠了刘邦。在刘邦灭秦灭楚的过程中,张良一路上都为刘邦出谋划策,为刘邦建立汉朝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作为帝王师的张良没有率领过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军功。但是他为刘邦所出的那些战略谋划,却是刘邦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抛开那些战略谋划不谈,刘邦的性命很大程度上都是张良救下来的。没有张良的话,刘邦早就在鸿门宴中被范增给杀掉了,甚至没有鸿门宴刘邦就被项羽联军击败杀掉了。
等到刘邦夺得天下大封功臣之时,很多功臣将领就纷纷议论自己的军功大小,是不是能够封侯?能够封个多少户的侯?而此时的张良确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似乎对自己封侯的事情不太关心。
毕竟张良功绩显著,又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在张良没有任何军功的情况下,刘邦张口就说:“张良可以自己选择齐地的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而这话一说,自然而然在群臣中炸开了锅。
三万户的侯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从后面的事实来看,封邑过刚刚过万的也就曹参(10600户)与萧何(8000+2000户),而且张良的封邑还可以自己在齐地选,要知道当时最富庶的两个地方就是关中地区和齐地,要是在齐地中选择最富裕的地方三万户,那就真富的不得了。
然而,张良说到:“臣来自下邳这个地方,又与陛下您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到陛下身边。陛下用臣之计,非常荣幸有所效果。只希望陛下能够把留县分封给臣,臣就心满意足了,不敢要三万户的封邑。”
当时的留县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人口最多也就两千户。张良却要求刘邦把这个不足两千户的留县封给他,而且还不要那三万户的封邑,在当时的大臣们看来,确实是有点想不通。
后来,刘邦虽然同意了张良的分封留县的请求,但还是将其封邑提高到了一万户,毕竟张良于公于私都有大功的汉朝、有大功于刘邦个人,封张良一个万户侯也算是理所当然。
那么,为什么刘邦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张良就是不同意呢?其实主要有三点原因。一、出生于韩国贵族,看淡荣华富贵
张良为什么会放弃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良本身就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自幼就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看淡了世间的荣华富贵。
张良的贵族身份,可谓是相当的强大。常用“五世相韩”这个词来表明张良的豪华贵族出身,这里的五世相韩不是指张良祖上有五代人都曾做过韩国国相,而是指张良的爷爷、父亲两人做过五代韩国国君的相国。
张良的爷爷张开地作为韩国国相,先后辅佐了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国君,张良的父亲张平作为韩国国相,先后辅佐了韩釐王与韩桓惠王两代国君。
公元前230年,韩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韩桓惠王之子韩王安被俘虏押送回了秦国,韩国就此灭亡。此时,出生于这样一个韩国五朝国相之家的张良,已经二十岁左右,国家灭亡后,张良就散尽了家族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一心投入到刺杀秦王、恢复韩国的事业中。
当韩国被秦国吞并后,自幼就享受家族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的青年张良,已经看淡了荣华富贵。从他的后半生可以看出,他主要干刺杀秦王、恢复韩国、辅佐韩王、推翻秦朝这几件事,等到项羽杀掉韩王后,张良彻底倒向了刘邦,帮助其争夺天下。
等到汉朝建立后,张良帮助韩王后裔建立韩国的梦想早已不可能实现了,对于本身就已经享尽荣华富贵的韩国贵族张良,早已看淡了刘邦封侯一事,荣华富贵早已看淡,刘邦所说的“自选齐地三万户”自然也是看的淡风轻云淡。
二、自选齐地三万户,路途凶险
虽然刘邦已经明确当着群臣之面,清清楚楚的说了:“张良可以自选齐地三万户”,并不代表着张良就可以毫无风险的去自己挑选齐地富庶的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这其中的凶险,看淡荣华富贵、饱读诗书的张良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齐地,也就是原来齐国境内的七郡七十多座城池,也是除秦朝大本营关中地区之外,总所周知最富裕的一片地方了。楚汉战争中,韩信就占领齐国全境,刘邦也被迫封韩信为齐王,等到项羽一死,刘邦就立马把韩信的兵权给夺了,并把他改封为了楚王。
刘邦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行了。汉朝建立后,富有天下的刘邦开始忌讳这一群功勋卓著的功臣将领了,最忌讳的就是分封在各地的异姓诸侯王,其次就是身边这群功勋显赫的文臣武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这其中的道理与精髓,身为帝王师的张良,怎么会不清楚其中的微妙之处?
所以,功成名就的张良自然是深知“自选齐地三万户”的凶险,他尽自己之所能的放低自己的姿态,向刘邦仅仅要一个小小的留县作为自己的封邑,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三、与世无争,明哲保身
在帮助刘邦灭秦灭楚,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张良已经拒绝了刘邦的好意,已经不再汉朝的中央政府担任任何官职了。除了偶然还会帮助刘邦、吕后出一点主意,张良已经不再过问政事。
汉朝建立后的张良从来就不看重权势地位、荣华富贵一类东西,这些东西在贵族出身张良看来本来就不值一提。当年,年轻的张良就曾散尽家族几代人积累的万金财富,一心刺杀秦始皇,一锤子下去差一点就杀掉了秦始皇。如今,已经步入晚年的张良怎么可能会看重权势地位、荣华富贵一类东西。
“自选齐地三万户”对于晚年的张良的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了。与世无争,明哲保身,才是最为高明的选择。
在世人看来,放弃自选齐地三万户机会有点可惜,但这也是张良最为高明的地方,也是张良最为真实情感表达。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欲对追随自己多年的臣子们论功行赏,群臣开始亮伤疤、数功绩,争相邀功的场面极其壮观,而萧何、张良都是文臣谋士,没有战功,也不屑与群臣争功。
可他们却是最早追随刘邦的,效力最多,也是刘邦最信任的臣子,两人功劳所差不多,为何封爵赏赐封邑时差距较大呢?
简单来说,萧何第一的位置是刘邦硬给的,而张良的封邑只有留县是他自己选择的。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异。今萧何未常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其实在提出论功欣赏时,刘邦心中功劳最高者就是萧何,两人同在沛县为官吏时,刘邦就欣赏萧何的才华与人品,刘邦反秦,萧何是最早的追随者,多年同甘共苦,萧何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发掘人才、出谋划策,还多次从后方运粮送兵救前线的刘邦于危难。
后来刘邦带兵出征,大本营都交给萧何留守,在刘邦心中萧何是最值得信任、可以托付身家的人。
可是众将因为萧何没有战功,只是出谋划策、舞文弄墨,并不服气,遂质问刘邦。
刘邦说“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抓到兔子的是猎狗,可是发现兔子踪迹,发出追捕指令的是猎人,难道说抓兔子功劳最大的是猎狗不是猎人吗?你们如今能找到兔子,功劳如猎狗,而萧何才是那发现兔子踪迹,指挥狩猎的猎人啊,再说你们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人,而萧何让他族亲几十人都追随我,他的功劳是谁也比不了的”
就这样,刘邦力排众议,将萧何推上了功臣榜第一人,封酂侯,封邑最多。
封赏张良时又是什么境况呢?
汉六年正月,刘邦封赏功臣,张良没有战功,刘邦说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三万户作为封邑。
而张良却说“我与陛下合兵,就是上天将我交给了您,陛下采用我的计策,有幸能够有效,实在不敢接受三万户封邑,我与陛下都与留县有缘,就把留县赏给我做封地吧!”于是张良被封为留侯。
纵横一直觉得张良是个有风骨的清流,并不那么看中钱财地位,当年刘邦称汉王时,赏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随即就全都送给项伯了,为刘邦争取关中王做准备。
淡薄功名,居功不傲,张良就是这样一位臣子,也正因为如此才逃过君王的猜忌,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中得以保全。
呵呵,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没错,那绝对是借口。张良是个聪明人。早有范蠡和文种的榜样在前面,而刘邦有不适什么君子,他当然不想让自己和后代冒太大的风险了,所以受赏的时候不要太重的。如果不信,就看看韩信和萧何吧,韩信不得好死,而萧何那。“伴君如伴虎”战战兢兢,刘邦在讨伐叛乱的时候还不放心他还监视他,要不是萧何够聪明恐怕和韩信的下场一样了吧。
再看张良,建国后一直很低调,尽量不去碰触国事和皇族事务,终得善终,死后还有哀荣,可以说是识时务者的典范了,安享晚年,没有麻烦。
还有,留城不适那样重要的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猜疑和非分之想,刘邦绝不是那样好相处的皇帝,他和勾践、朱元璋差不多,都是可以同甘苦不能共享乐的
在举个例子,战国时候楚国宰相孙叔敖的故事,他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临终前和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以后,楚王一定会赏你,你是不可能推掉的。不过一点,赏你的时候,你一定只要那最坏的一块。”而且,一定要以缅怀祖先和供奉先祖祠堂的名义。后来果然,楚国后来改革的时候,把以前王公贵族的封地大量收回,对其中有罪过和有谋逆嫌疑的人全收拾了一遍,只有孙叔敖的儿子因为他的封地没什么价值而留下,张良和孙叔敖一样是多么智慧和有远见那。
不过,张良死后他的后代还是出了问题,封地被回收,这是没办法的,他管得了生前顾不了死后。真是让人叹息啊,当初这些功臣为了刘家出生入死却少有善终。封建社会,什么都是皇帝的,皇帝是最大的独裁者和最高人物,他的利益不容侵犯,想象都不行,张良那个有什么办法,只能独善其身了。
这就是之封为留侯的原因,看他的级别比韩信‘萧何、都低得多,比其他大量功臣都低得多,但是,他的结局也比其他人好得多。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4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