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个人物,素有西楚霸王之称。他跟虞姬之间的感情故事,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男少女们。不过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却跟项羽与虞姬的感情故事无关,而是跟他与刘邦之间发生的垓下战役有比较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刚开始的时候,刘邦的实力远没有项羽的实力大。按理来说,项羽打刘邦,应该是稳赢才对。可是实际上,在垓下战役中,项羽却惨败了——不仅没有如愿得到天下的掌控大权,而且还被迫自杀身亡。那么,本来很有胜算的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之战中惨败呢?快来了解下原因!
一、垓下战役发生的背景和经过。
要想搞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垓下战役发生的背景和经过才行。首先,我们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战役发生的背景。没发生这场战役之前,项羽跟刘邦还一直在成皋和荥阳这两个地方血拼。
原本项羽这方比较占优势,刘邦即便有胆子跟项羽起正面冲突,他也占不到多大便宜。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样拼着拼着,刘邦的优势反倒变得越来越明显。而项羽呢?可以说是被人耍的团团转。
其次,我们再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该战役发生的经过。公元202年八月的时候,项羽在怎么也搞不过刘邦的情况下,跟刘邦订立了鸿沟盟约。因为答应了跟刘邦均分地盘,所以项羽在订立完盟约后,便决定撤军。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刘邦竟然会在他撤军的时候跑过来攻打他。
于是垓下战役爆发,项羽在刘邦的围追堵截下率兵逃到了乌江这个地方。不过到此以后,他并未继续逃跑,而是选择了自杀。结果,垓下战役便以他的惨败为结局收了场。自此以后,天下再无西楚霸王。
二、项羽惨败的原因。
首先,太过于自负导致项羽惨败。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还得从鸿门宴说起:若是项羽在那个时候能够果断听劝,将刘邦给弄死,那之后即便天下依然要靠他亲自去打,起码他的对手中不会有刘邦这一号奸诈狡猾的人存在。
既如此,那他得到天下的困难程度肯定会自动下降很多。只可惜他当时表现得太过自负了,总觉得刘邦肯向自己示弱,就代表自己的实力已经强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在愚蠢得很。
其次,太过于急功近利导致项羽失败。垓下战役发生前,项羽所占的优势明显远大于刘邦。若项羽肯认真综合地去分析一下时局和形势,然后制定出一个攻守皆备的对抗策略出来,那即便刘邦再怎么狡猾,他也有较大的可能保存好实力。
而只要实力得保,那项羽的结局就未必会变得那么惨不忍睹。但是实际上,项羽并未这样做,而是非常急功近利地带着兵将们奔袭新的据点。
结果,他正好中了刘邦设下的陷阱。既如此,不被人家当成丧家之犬追着打那才叫奇怪呢!所以说,太过于急功近利也算得上是导致项羽失败的一大原因。
再次,对手过于厉害也是导致项羽惨败的一个原因。反观刘邦,我们也照样能够找到一个导致项羽惨败的原因,那便是刘邦这个对手简直太厉害了。首先,他非常会用人。什么样的手下该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确实都让相关人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他们本该发挥的作用;其次,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对手。
正因为他很了解项羽的为人,所以才能在垓下战役发生前,就将项羽耍的团团转,弄得项羽又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比如说,他在费力攻下一个新据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曾经占领的老地盘竟然已经被刘邦给霸占了),又是主动将自己的兵力送到敌人的虎口中。
总之,原本好好的一盘棋,让项羽给吓得走入了死局。所以项羽之所以会惨败,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在他自己身上找原因才对。毕竟身为对手,刘邦使用的手段再怎么下三滥,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
若是项羽因此而感愤愤不平,那他就表现得太过于幼稚了。要知道,战争向来是残酷的,对手也向来是无情的。在战争中跟对手讲道理,反倒容易惹来对方的嘲笑。倒不如尽可能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失败的原因,最起码还能赢得个善思己过的好名声。
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敌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纪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纪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在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力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饶道千里,断敌后路,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经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子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垓下之战,项羽毫无应战防备,而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请君入瓮,因此项羽必然会失败。
刘邦夺取彭城后,一改以往的假仁假义,早将入关时亲自制定的?约法三章?抛到了九霄云外,露出了贪婪的本性,他将项羽的财宝美人一并囊获,酒色沉迷,夜夜笙歌。刘邦自顾得意忘形,可他低估了项羽的实力。
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
项羽在得知彭城被刘邦占据后,立即进行周密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回彭城。
刘帮的队伍是诸侯联军,毫无凝聚力,而项羽的所率领的3万骑兵乃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不等开战,便阵营大乱,诸侯纷纷逃窜,彭城之战,即使韩信指挥战斗,也不可能取胜。
项羽率3万大军,仅半日之内便打败了刘邦56万联军,这样短平快的战斗,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二、项羽性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有勇无谋,错失了争夺天下的先机,最终导致英雄末路,惨败垓下。
1、刘邦先项羽一步入关,项羽违约自立为王(楚怀王约定,先入关者为王),项羽恢复了分封制,封刘邦为汉王,入主汉中,刘邦虽不服气,敢怒不敢言,实力不允许啊!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归乡彭城。楚汉割据,诸侯分封权益不均,心怀怨恨,刘邦当杀不杀,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项羽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所迷惑,对其放松了监管,刘邦的实力渐渐的壮大起来。项羽杀义帝谋皇位的行为,引起了诸侯们的不满,刘邦借机蛊惑煽动,促成诸侯联合反叛,项羽只好亲自率军平叛,刘帮趁机夺取了关中,赢得了天下大势。
项羽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自认为以己之神勇无所不能,因此身边缺少谋士,他错失韩信、彭越,英布也被刘邦?挖走?,最终都成了索他性命的帮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