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柴荣和赵匡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赵匡胤夺得后周的天下,给人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
柴荣在生了重病的时候,感觉自己好不了了,担心幼小的儿子将来坐不稳皇位,于是剥夺了朝中两位重要大臣张永德和李重进的权力,把赵匡胤提拔起来。但是让柴荣想不到的是,恰恰是赵匡胤夺了他儿子的皇位。
(柴荣画像)
于是有人就想到,如果当初柴荣没有剥夺张永德和李重进的权力,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之后的“陈桥兵变”发生了呢?
张永德和李重进都是柴荣的亲戚。张永德是柴荣的妹夫,李重进是柴荣的表弟。这两个人,在柴荣活着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争权夺利。当时张永德和李重进都管理禁军。其中张永德是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是侍卫亲军都虞侯。后来,柴荣提拔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都指挥室,张永德没有得到提拔,因此他很不高兴,就在柴荣面前说李重进的坏话。柴荣知道他为啥不满,于是就又提拔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
也就是说,柴荣知道张永德和李重进一直在争斗,但是他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对他们进行提拔照顾。柴荣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两个:一是柴荣正在打江山,他需要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帮助;二是柴荣觉得他年富力强,完全可以镇住张永德和李重进,根本就不害怕他们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
后来,柴荣在北伐的途中,捡到了一块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字的牌子。“点检做”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就是“点检做天子”。当时的“点检”是张永德。当柴荣得到这块牌子的时候,他虽然明白这块牌子上字的意思,但是依然没有当回事,依然认为,这不过是张永德和李重进在明争暗斗的时候,李重进陷害张永德的一个做法。所以也就一笑了之。
总之,由于柴荣当时观察的重点,都在张永德和李重进身上,因此,从来没有想过,这块有字的牌子,可能是别人搞出来的。
(陈桥兵变)
后来,当柴荣得了重病,而且感觉自己可能活不了的时候,他觉得张永德和李重进是个麻烦,因此才把张永德和李重进的禁军职务给罢免了,让张永德和李重进都到地方上担任节度使。
张永德和李重进本来是禁军中的两个主要头领,一个掌管殿前司,一个掌管侍卫亲军司。把他们罢免了,必然要选拔新的人担任禁军这两个部门的头领。于是,他把赵匡胤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把韩通提拔为侍卫亲军都虞侯。
而最终的结果,恰恰是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赵匡胤发动兵变后,韩通想反抗,最后被赵匡胤的部下给砍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确实是因为柴荣把张永德和李重进禁军首领的官职给罢免了,才给了赵匡胤的机会。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的。
事实上,并非这样。
可以说,赵匡胤最终能够夺得皇位,是一个长期经营的结果。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赵匡胤打仗非常勇猛,同时为人非常低调。
他能够最终被柴荣选为张永德的接班人,正是他打仗勇猛,建立了不小的战功,同时又为人低调,不显山露水的表现。
这样的表现让他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了殿前都点检这样的高位,为他夺取皇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赵匡胤画像)
二是赵匡胤暗中在网罗自己的势力。
赵匡胤在打仗的过程中,结交了非常多的朋友,网罗了非常多的兄弟。著名的“义社十兄弟”,就是赵匡胤的铁哥们。
对于赵匡胤结交兄弟这件事,柴荣是没有当回事的。毕竟赵匡胤为人豪爽,又爱喝酒。在柴荣眼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几乎从来没想过,这是赵匡胤在网罗自己的实力,是为了将来夺取自己江山做准备。
而恰恰是赵匡胤有一帮铁哥们儿,所以,“黄袍加身”这样的剧本才会产生,这场戏,才会演得那么精彩。
三是刻有“点检做”的木牌子,很有可能与赵匡胤有关。
这块牌子,肯定不是张永德自己干的。也不可能是李重进干的。李重进虽然不满张永德,但他就算把张永德搞下去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殿前司”不可能到他手里。
根据对谁有帮助就与谁相关的原则来看,这件事肯定与赵匡胤密切相关。因为赵匡胤因此可得两个好处。既可以由此扳倒张永德,让他上位;又可以为他将来夺位的时候,寻找“天命所归”的证据。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实际上赵匡胤早就已经在谋划了,时间早于柴荣罢免张永德和李重进之前。由此可见,就算柴荣没有做过罢免张永德、李重进的事情,赵匡胤也是已经打算了要夺取后周天下的。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等)
周世宗不是没有给儿子周恭帝留下一些心腹,而是他看走了眼!周世宗虽然是英年早逝、年不满四十就挂了,却不是像后来宋太祖那样猝死。在临终之前,周世宗还是有大把时间安排身后事的,而且他也的确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但是,周世宗彼时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了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张永德和李重进身上,以至于忽略了宋太祖可能存在的威胁。
张永德是周太祖的女婿、李重进是周太祖的亲外甥,而周世宗虽然名为养子,实际上却只是周太祖的内侄(柴皇后的亲侄子)而已,这两个人与周太祖的关系实际上比周世宗要近得多,李重进与周太祖甚至还有血缘关系!单就前面说到的这些,已经足以让周世宗如芒在背、寝食难安了。但是,二人对周世宗的威胁远不止如于此!张永德手里握着禁军殿前司,担任着殿前都点检,也就是后来宋太祖干的那活儿!而另一支禁军侍卫亲军司则掌握在李重进手里,李重进担任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换言之,周世宗虽然坐在皇位上,但身家性命却掌握在两个对皇位有着直接威胁的对手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周世宗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防这两个人上。加之宋太祖在周世宗面前一直摆出了一副?忠臣?的嘴脸,以至于周世宗如此精明之人,居然忽略了野心勃勃的宋太祖!周世宗晚年为了防患于未然,利用?点检做天子?的小木牌发难,免去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职务。有很多人认为,那块小木牌很可能是宋太祖为了搞掉张永德上位而玩出的把戏。但是,个人倒是觉得未必。即便搞掉了张永德,宋太祖凭什么就那么肯定周世宗会让他出任殿前都点检?个人认为,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周世宗为了拿下张永德而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至于李重进,周世宗则上演了一出明升暗降,将其晋升为了归德军节度使兼同平章事,即所谓?使相?。职务高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虽然李重进仍然兼任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主要精力却被分散了。于是,周世宗主动为其?分忧?,派出自己的亲信韩通出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间接控制了侍卫亲军司,逐步架空了李重进。
在暂时?摆平?张永德和李重进之后,周世宗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不得不开始为身后之事作出相应安排。首先是将禁军交给了自己认为可以信任的宋太祖和韩通,让二人相互牵制,不至于一家独大。之后又对宰相进行了分权,让范质、王溥、魏仁浦分权,相互牵制。同时,又以宰相节制禁军,企图让文臣与武将相互牵制,形成权力平衡。除此之外,便是周世宗的岳父符彦卿了。符彦卿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曾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天雄军节度使、守太师等职,爵封魏王。不仅位高,而且在军中颇具影响力。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御驾亲征,他的这次出征非常顺利——四十二天时间内便克复三州十七县。然而,在这次出征途中,他遇到了一个离奇的事件——来自四方的公文之中竟然藏着一块题有“点检作天子”五个大字的木板,这着实给生性多疑的他增添了一桩心病。而就在他挥斥方遒准备攻克北方重镇幽州之时,他不幸身患重病,只得班师回朝。班师途中,占据他内心的不是对未能统一天下的遗憾,而是对大周王朝前途的担忧。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曾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确,凭兵权夺取皇位的事例在那个动乱时期实在是太常见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周的皇位平稳过渡到年仅七岁的梁王柴宗训手中呢?重病之中的柴荣布下了一个局:
柴荣推测,如果后周的元老重臣之中有人怀有篡逆之心,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人。所以,柴荣对他们俩进行了重点防范:
第一、将张永德调离京城
张永德因为在后周的建立过程中立功而深受后周太祖郭威的器重,而迎娶郭威的第四女寿安公主后,他更是成为后周最有权势的官员之一,并且在朝野中有很高的威望。而最让柴荣不放心的,则是因为张永德此时的官职正是殿前都点检,“点检作天子”的谶语会不会就是在说他呢?出于这个考虑,柴荣决定将张永德调离京城,改为出镇澶州。
第二、以赵匡胤牵制李重进
李重进同样也是后周的皇亲国戚,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在太祖一朝担任马步军都虞候,掌管禁军的侍卫司。柴荣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他很清楚张永德与李重进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所以故意让他们分别掌握禁军,以互相监视和制衡。既然已经决定将张永德调出京城,则必须要有另一个人来顶替张永德,制衡李重进,柴荣认为,最佳人选就是张永德的老部下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
第三、以韩通制约赵匡胤
而柴荣对赵匡胤也并非完全信任,他当然清楚赵匡胤暗地里拉帮结派,组织了以“义社十兄弟”为首的势力集团。所以,柴荣在提拔赵匡胤的同时,也提拔了与赵匡胤不和的韩通(此人后来成为“陈桥兵变”中唯一的牺牲者),并且规定,赵匡胤所下达的军令,必须经过韩通的裁决。
很明显,柴荣临终还是对握有实权的武将最不放心,所以让他们之间互相制衡。除此之外,柴荣还命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共同行使宰相权力,辅佐幼主,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
显德六年六月十九日,在这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安排妥当之后,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驾崩,时年三十九岁。
上回《防权贵世宗布局》说到周世宗柴荣临终之时曾经对后周的政局做出调整:在武将方面,他将张永德调离京城,又提拔了赵匡胤以牵制李重进。张永德和李重进都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戚,同时又是开国重臣,手中掌握了后周禁军,所以是柴荣的重点防范对象。在文臣方面,他令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时为相,除了辅佐幼主柴宗训之外,还能互相监督。
在禁军将领中,虽然柴荣为了防范李重进专权而提拔了赵匡胤,但作为外戚的李重进也有监督赵匡胤的作用,另外,柴荣还提拔了与赵匡胤不和的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也可以与赵匡胤互相牵制。
但是柴荣忽视了赵匡胤的庞大势力——他是“义社十兄弟”中的领头人物,而他的九个兄弟现在都已经是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在柴荣驾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后周禁军的侍卫司和殿前司中,包括李重进在内的多位高级官员被调任外地,接任的则是高怀德、张令铎、石守信、王审琦等赵匡胤的心腹,柴荣精心安排的权力制衡被打破。
现在,后周可以说是“义社十兄弟”的天下了。他们随便找个契机,便可以推戴大哥赵匡胤为皇帝,而自己则可以成为立下拥立之功的开国功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进宫给皇帝拜贺新年,但与百官同时到达的,还有一封来自镇州和定州的紧急军报——“北汉结契丹入寇”!宰相范质、王溥等人旋即命赵匡胤出师抵御。
经过一天多的休整,赵匡胤在正月初三率兵北上,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两件怪事:
一、就在初一到初三的这两天的时间内,京城内却已经广泛流传这一句谣言:“将以出军之日,册点检为天子”。
二、出征的大军中有一位精通天问的军官说他看见“日下复有一日”,即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他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并直言:“此天命也”。
正月初三当晚,大军驻扎在陈桥驿,军中将士共同商议,拥立赵匡胤为天子,理由是现在的天子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根本不会把将士们的出生入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赵匡胤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黄袍加身了。随后,“被逼上皇位”的赵匡胤与拥戴他的部下约法三章:“第一、不得伤害当今太后和皇帝;第二、不得伤害朝廷百官;第三、不得掠夺财产,惊扰百姓。”在得到部下的允诺之后,赵匡胤派楚昭辅安抚家人,并派潘美火速赶往皇宫,将事变经过传达给太后和小皇帝。
潘美正好在早朝之时抵达皇宫,文武百官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惊出一身冷汗,宰相范质掐住王溥的手说:“派军出征的决策太仓促了,这件事是我们的责任”。除了范质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外,对“陈桥兵变”做出反应的另一个人就是被周世宗提拔,用来监视赵匡胤的韩通,他匆忙出宫,准备发动部队抵抗赵匡胤,却在半路上被王彦升所杀。
韩通成了唯一一个出于忠诚而给后周殉国的大臣。
当天,小皇帝柴宗训颁布诏书,禅位给赵匡胤。至此,立国十年的后周宣告灭亡。那么,赵匡胤称帝之后到底有没有兑现承诺善待柴家人呢?《水浒传》中说柴家被宋朝赐予丹书铁券的事是真的吗?欲知后事如何,烦请关注下一讲《宋十八帝简编》之“赐铁券柴氏不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庸孟达是什么人他的实力怎么样
下一篇: 三国曹魏最大的老虎是谁是司马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