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庸孟达是什么人他的实力怎么样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03:53:09

庸孟达是什么人他的实力怎么样

大家好,说起庸孟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孟达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上庸太守,他在曹丕去世后一直在上庸拥兵自重,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夹在蜀国和魏国之间,摇摆于蜀国指挥官诸葛亮与魏国指挥官司马懿之间。

现代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孟达所占有的上庸,在当时势力很强大,他倾向于魏蜀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当时格局,更有甚者认为孟达当时所占据的上庸名义上是从属于魏国,实际他是游离于三国之外的第四个国家。

那么真实历史上孟达是这样吗?难道三国时代还真有孟达占据上庸的第四国吗?下面来分析一下真实历史上当时孟达的影响有多大。

孟达其实是历史上有名的叛将,他和刘备入蜀的谋主法正是非常好的朋友,最初就是和法正一起投靠割据巴蜀的刘璋,后来刘备入蜀,孟达与法正都背叛刘璋投降了刘备。

之后孟达被刘备安排去攻占上庸,在这期间刘备为了安抚义子刘封,又派了刘封帮助孟达攻占上庸,事成之后,刘封成为了上庸太守,孟达反而成为了刘封部下。

刘封在上庸期间多次欺辱孟达,外加关羽败亡之后,此时孟达在刘备集团的靠山兼至交好友法正也已经去世,在刘备面前无人为他说话,孟达担心刘备追究不救援关羽之责,所以他再度反叛刘备,率领亲军投降了曹操。

孟达投降曹操之后,曹操派遣大将徐晃和夏侯尚联合孟达围攻上庸,最终攻破上庸,刘封败逃成都,最终被刘备所杀。

孟达当初在围攻上庸劝降刘封时,给刘封写的劝降信,为刘封分析当时的局势分析的很透彻,孟达认为刘备亲生儿子刘禅已经逐渐长大,刘封作为当初为了继承刘备事业而收养的养子,势必身份地位都会很尴尬,刘备迟早会为了刘禅诛杀刘封。

所以孟达书: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确实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如孟达所预料,刘备为了保障刘禅的利益,诛杀了刘封。

从这些可以看出孟达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他对时局观察非常敏感,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可以根据时局变化做出任何事情。

曹丕篡汉称帝后,对孟达非常器重,曹丕会见孟达后,认为孟达言语不凡,是一位有将相之才的能人,所以曹丕非常器重孟达,加封孟达为上庸太守、建武将军,同时曹丕认为孟达只管理上庸一个城有些不够彰显他的能力,于是他又合并了上庸附近的其它两座城市,合称为新城郡,由孟达出任三座城市合并的太守。

孟达就这样成为了上庸一带的土皇帝,手握上庸一方雄兵,夹在魏国和蜀国之间。

其实看似孟达当时为三座城市总太守实力很强大,实际来说孟达远没有达到成为三国时代第四国的实力。

总体来说孟达虽然占据上庸,但是他的实力没有达到让蜀国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都很忌惮,甚至影响魏蜀两国之间实力平衡的地步。

上庸是现今湖北竹山县一带,这一带地理位置多是山区,虽然上庸人在当时很善战,战斗力很强,可是在三国时期交通很不便利,所以比较贫瘠。

孟达在上庸估计所能调动的兵马不足两万余人,并没有《三国演义》小说中那么夸张到有十万大军,按照小说中来看,孟达俨然是魏蜀吴之外的第四个中立国家了。

新城郡当时三座城市全部人口可能也不过十多万人左右,孟达手中怎么可能凭空出现十万大军,那岂不成了全民皆兵了。所以孟达当时在上庸能调遣的军队充其量不过在两万人左右,极有可能孟达的军队实际也就在一万人之间。

而且当时的蜀国全部兵力也只在十万左右,甚至都不足十万军队,所以孟达仅仅在上庸如何能拥兵十万余众呢?

因此孟达当时在上庸虽然有些土皇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让魏蜀两国都很忌惮或者影响两国战略平衡的地步。

司马懿急着杀孟达并非忌惮而是出于政治原因

魏国的统帅司马懿急于杀孟达,其实并非忌惮孟达实力强盛,而是出于政治原因。

上面说过孟达其人深受曹丕喜爱,而且孟达与曹魏中央的权贵桓阶和夏侯尚交情非常好,所以孟达才能在上庸逍遥自在的做土皇帝。

到了诸葛亮北伐时,这时曹丕去世,而桓阶和夏侯尚也相继去世,因此孟达在曹魏中央失去了靠山,这样一来孟达就有些不安了。

因为新君曹叡对手握兵权在上庸的孟达很不信任,他随时准备派人换掉孟达,而且孟达在上庸并不得人心,上庸当地的豪门大族申耽和申仪兄弟都被孟达得罪的死死地。

曹丕、桓阶和夏侯尚在世时,当时中央有能给孟达撑腰的人,所以孟达可以在上庸安安稳稳的逍遥快活。但是当孟达的靠山都死了,而且新君曹叡并不是很信任他,外加上庸当地的豪门大族还与孟达不和,所以孟达在上庸的既得利益随时都可能随着新君上任被夺取走。

而接替孟达的很有可能是申耽和申仪兄弟,因此孟达内心不自安,他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所以在曹叡继位后,他开始起了二心,打算重回蜀汉怀抱。

再说此时的司马懿,其实他和孟达情况差不多,此时也深受新君曹叡的猜忌。司马懿和孟达一样,与曹丕关系非常好,但是曹丕对司马懿有戒备之心,所以司马懿在曹丕时代没有掌握过兵权。

新君曹叡继位后,他是迫不得已起用司马懿在前线统兵,因为此时曹魏最为忠心耿耿且善战的曹真已经去世,曹魏边境没人能抵抗诸葛亮,所以曹叡迫不得已之下启用了司马懿,但是曹叡当时对司马懿并不放心。

因此司马懿急需向曹叡表忠心,而此时孟达有叛魏投蜀之心,正好给了司马懿机会,所以司马懿连上奏都不上奏,他算准攻杀孟达,就可向曹叡表忠心。

因为曹叡不是很在意这种先斩后奏细节的君主,他更注重的是曹丕留给他这些旧臣的忠心与否,所以司马懿风风火火不给孟达喘息之机,得到孟达想反叛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上庸攻杀孟达,就是为了取得新君曹叡的信任。

后来的事态发展也确实也是如此,这件事后曹叡对司马懿猜忌之心少了很多,甚至最后临终时都把司马懿变成了托孤之臣。

司马懿急于杀孟达一是为了向曹叡表忠心,这是出于一定的政治因素;二是孟达早年受宠于曹丕之时,确实也和司马懿存在政治分歧与矛盾;三是司马懿怕孟达有所防备,再与诸葛亮取得联系,那时候孟达在诸葛亮的支援之下可就不太好对付了。

所以说司马懿急于杀孟达,并不是出于对孟达实力的忌惮,而主要是因为孟达是司马懿向曹叡表忠心的一步棋子而已。

诸葛亮接受孟达是出于稳定后方的原因

诸葛亮接受孟达投降,主要在于为北伐肃清障碍,孟达所处的上庸距离诸葛亮的北伐基地汉中是非常近。如果诸葛亮全力北伐,孟达偷袭汉中也是有可能,虽然孟达上庸兵力不多,但是骚扰诸葛亮的后方基地汉中,对北伐也是障碍。

所以即使孟达曾经杀害过诸葛亮的亲姐夫蒯祺,他也不计前嫌愿意接受孟达投降。而且即使孟达投降失败,就像后来历史发展的那样,上庸经历过了这种动乱,一时半会也不会对汉中造成威胁。所以接受孟达投降对诸葛亮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虽然历史上的孟达能力很强也比较有才华,并且在上庸属于比较独立的土皇帝,但是孟达上庸的实力并不能对当时三国时代的局势构成很大影响,甚至左右魏蜀两国实力平衡,这绝对是现今网络谣传,因为很大一部分人以小说《三国演义》为正史,拿小说中虚构浮夸出来的孟达在上庸拥兵十万当真,然后想当然的以为孟达是可以影响魏蜀两国实力平衡,甚至把孟达称为三国时代的中立国第四个国家。

孟达所处的上庸地区在三国时代是相对落后和贫瘠,人口也不多,孟达在上庸不可能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上庸贫瘠,一旦战事开启,军需补给都成问题,孟达之所以能在上庸成为土皇帝,主要依靠的是他与曹丕时代的曹魏中央高官和皇帝曹丕关系非常好,算得上是中央有靠山,所以才能形成类似于独立王国之局面。

孟达之所以能在上庸立足,依靠的完全就是曹丕、夏侯尚、桓阶等曹魏中央核心权力阶层,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些靠山一倒,他很快就完蛋了。

东吴大帝孙权曾经很不客气的评价孟达为:孟达反复之人,竖子而已,不足与谋。

魏国的重臣刘晔曾经也对曹叡评价过孟达: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蜀国的重臣费诗也曾劝阻诸葛亮不要接纳孟达,作为巴蜀地区士族代表人物的费诗对孟达评价更不高:孟达小子,昔事振威(即刘璋)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从这些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对孟达评价来看,孟达就是一个有些小聪明,善于投机的人,作为出身自刘璋巴蜀集团的孟达,连巴蜀士族出身的费诗都瞧不起他,可见孟达在巴蜀名声很差。

因此孟达对于三国时代的格局和魏蜀两国之间的实力平衡没有太大影响,孟达能被现在的网络传为三国时代的第四个国家,完全是托了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小说夸大了历史上孟达的作用,实际孟达在历史上远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孟达虽然头脑比较精明,对局势洞察很敏锐,总得来说个人能力还是可以,但是他并没有在三国局势之中掀起一番可以左右局势的作为,他只是诸葛亮与司马懿博弈前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三国名将孟达是如何一战斩杀徐晃的?历史上的孟达最终结局如何?

虽然很多人都贬低孟达,但是不可否认,孟达在三国之中,尤其是魏蜀争霸的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他虽然没什么战绩,但是在《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孟达的戏份都不少。不过他跟徐晃之间的联系其实并不多,更不可能射杀一代名将徐晃了。
?


孟达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孟达本身是刘璋手下大将,可是因为能力很一般的原因,导致孟达本人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不过这不是他投降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刘备入川以后,不仅收买人心,而且军力强盛,除了孟达以外,绝大多数益州的官员都选择了投降。这个时候还不能说孟达是个小人,因为他只是望风而降。能力出众的法正、李严、黄权不也都投降了嘛!所以说孟达在这个时候投降,算得上是明确之举。

在投靠刘备以后,帮助刘备攻打上三郡。刘备本身也是用人不疑,但是他看人飞常准,预料到孟达这个人有些不可靠。所以刘备选择派遣自己的义子刘封前往上庸,帮助孟达一起镇守上三郡。在等级上,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的干儿子,自然是要比孟达高一些,所以孟达在刘封手底下没少受气。
?


关羽兵败荆州以后,孟达怂恿刘封拒不发兵。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在刘备攻打汉中有了成绩以后,他也想在荆州有一番作为。所以关羽选择从荆州北伐,结果在攻打樊城的时候,遭到徐晃援军的拼死抵抗。一时间樊城打不下来,这个时候孙权又在背后偷袭了荆州。万分危急之刻,关羽只能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上三郡求援。如果刘封可以前来助阵的话,那关羽至少不会败那么惨。

可是孟达却要在这个时候害刘封一把,他告诉刘封,当年刘备本打算立刘封为世子,结果关羽却告诉刘备,刘备有亲儿子,干嘛要立假儿子?于是刘备就没了这个打算。刘封听了以后,十分恼怒,于是就拒不发兵。这件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可以说,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改变三国历史命运的第一人那就是孟达。在孟达的怂恿下,刘封拒绝相助关羽,结果导致荆州丢失,关羽被杀。整个蜀汉开始走下坡路。
?


孟达投靠曹魏,刘封被刘备赐死。孟达是个脑子十分灵活的家伙,他知道荆州丢失以后,上三郡也会处于比较危急的地位。因为上三郡和荆州其实是互为犄角之势的。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投靠曹魏的打算,再说刘封对自己一向都十分糟糕,仗着自己是汉中王的儿子,就敢如此颐指气使。孟达实在是受不了这种鸟气,所以他带兵投靠了曹魏。

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带着曹魏的人马,前来攻打上三郡。孤立无援的刘封,在曹魏大军的威逼利诱之下,拒绝投降曹魏,只身逃回了成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 在攻打上三郡的时候,徐晃和孟达有过一次合作,这可能就是他们这辈子唯一的交集。

孟达帮助曹魏打下上三郡以后,曹丕十分高兴,将这里设立新城,而孟达便被封为新城太守,降将之中,地位之高前所未有。而刘封逃回成都以后,却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被刘备狠心毒死,可怜刘封如果当时投靠了曹魏,说不定新城太守就是他的了。
?


孟达再反曹魏,却遭到司马懿奇袭。孟达在曹魏混得不错,相当于封疆大吏,职位地位都不比张辽徐晃这些将领低。很多人都奉劝曹丕,给孟达的官职太高,而且新城是魏蜀交界之地,一旦孟达反叛的话,对曹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可是曹丕对孟达似乎十分自信,他说孟达是绝对不会反叛的。可能曹丕对人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背叛过蜀汉的孟达,其实依旧可以重新回到蜀汉。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晋书》 这一年诸葛亮带兵北伐,声势浩大,而且打了很多胜仗,曹魏全国震动。这件事对孟达的影响不小,这个时候诸葛亮写信给孟达,希望孟达能够反叛曹魏,那封侯拜将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这件事被孟达在朝中的死党们知道以后,他们开始采取措施压制孟达。孟达本以为从洛阳到上三郡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他慢慢部署自己的兵力,丝毫不担心有人会攻打自己。结果司马懿日夜兼程,只用了8天时间,就赶到了新城,将孟达杀掉,并且斩杀一万多名,随同孟达造反的将士。这场兵祸才算是在摇篮中被扼杀。
?


?总结:孟达能力一般,但是地位却不一般。纵观孟达一生,其实我们发现,他压根就没什么出人意料的本事,也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是他在三国历史上是永远都抹不去的一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任何一个选择,几乎都足以改变三国格局。如果当初他奉劝刘封发兵荆州,那荆州就不会丢失,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夷陵之战。

那蜀汉的实力将保存下来,为后续北伐积累力量。如果他没有投降曹魏政权,那上三郡也不会丢,至少可以保证蜀汉多了一条可以出川的道路。而且上三郡虎视荆州,这对东吴来说也是一种威慑力。如果他叛逃曹魏成功了,那诸葛亮北伐的声威将会更大,曹魏内部乱成一团。这个时候诸葛亮极有可能一次北伐就能胜利。所以说孟达虽然武力值不咋地,可是所充当的角色却不一般。在《三国演义》中,孟达甚至将老牌名将徐晃给一箭射杀了,可见在罗贯中先生心目中,孟达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孟达倒戈多次,不管是蜀汉还是曹魏,他为什么依然为一方大员?

孟达这厮,我一向瞧不起他,不过这家伙确实是有点真本事的,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孟达的脑袋瓜子实在是灵光得很。

在三国时代,能领兵打仗、独当一面的将才不少,但同时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的人就很罕见了。

比如说魏国的张郃、蜀汉的魏延,这两位即能冲锋陷阵,又擅长领兵作战,军事才能都杠杠滴,但就是缺少政治头脑,后来就吃了大亏。

孟达可不同,这厮很懂军事,还精通政治,善于趋利避害,不是个简单人物。

孟达最初是刘璋的部下,和法正是同乡,张松和他们交好。张松与刘备议取西川,放出风去,说张鲁要攻打川蜀,建议刘璋请刘备来帮着防守。孟达懂军事,刘璋就派他去配合刘备。给了孟达五千兵马,孟达就掌握了军权。

利用手中的兵力和权力,孟达配合刘备取下西川。大家注意,别的部队打得热火朝天,而孟达掌握这支部队却没有参与攻战,只是虚张声势,所以保存得很完整。刘备平定益州,孟达立下了功劳,却没有什么损失。蜀平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成为一方大员。

刘备收服益州后,继续扩张,战略目标指向汉中,大军北进,派孟达率偏师北进,从秭归进攻房陵,做为呼应和牵制。

别的战区是死拼硬打,孟达却很狡猾,他没有举兵硬攻,而是设下毒计,派人潜入房陵,把太守蒯祺给害死了,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房陵。然后又率兵继续进攻上庸。

刘备找了个借口,说担心孟达独自攻打上庸恐难以胜任,就把刘封派去帮助他。刘封去了以后,就夺取了孟达的统兵权。

孟达仍然坚持能不打就不打的原则,一边大军压境进行威慑,一边努力劝降,终于说服了守将申耽、申仪,不动刀兵又取下了上庸。入城后,又把申家的家人老小都控制起来,送到成都去扣为人质。

刘备进位汉中王,刘禅被立为太子,刘封的地位就尴尬起来。

为了配合刘备的汉中计划,同年,关羽假节钺,率兵北征襄樊。数次向刘封发来调令,要求他出兵配合作战。

假如刘封和孟达率兵前往与关羽汇合,那么统兵权就会落到关羽手中,立下战功也主要是关羽一系的。刘封和孟达就找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调动。

关羽北伐失败后,刘封和孟达也没有去及时救援,关羽兵败身死。

这样一来,就把刘备陷入到不尴不尬的境地中。因为刘封在名义上还是刘备的儿子,所作所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刘备的意志。坐视关羽败亡而见死不救,刘备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必须要有人为荆州之失而负责,刘备要想保刘封,就必须拿孟达开刀。

发现形势不妙的孟达立即勾结申仪,背叛了刘备,转投向曹丕。刘备下令刘封自证清白,去攻打孟达,但被孟达联络曹军击败。

战场上,孟达想说服刘封投降,被刘封拒绝,孟达骂他是个蠢货:“汝死已临头上,还自执迷不省?”

刘封败回成都,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而孟达有地盘,有兵,有功劳,被曹丕重用,任命为新城太守,仍然独镇一方。

曹丕死后,曹魏国内政治势力重新洗牌,孟达的地位岌岌可危,但他利用自己身居要地、独霸一方的资本,在魏蜀两方玩起了跷跷板游戏,还想自抬身位,待价而沽。

但这一次不同,他面对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大政治家,大阴谋家和大军事家。他这点水水就明显不够看了。

对于诸葛亮来说,孟达不过是他北伐战略棋盘中吸引敌方兵力的一枚弃子;对于司马懿来说,孟达不过是其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块跳板。一弃一取之间,诸葛亮暗弃,司马懿急取,两位大师的角逐下,夹在轮盘中的孟达如同蝼蚁一般被碾得粉碎。

所以说,孟达确实是个人才,头脑非常精明,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但他终归只是一枚棋子,最终逃脱不了被摆布、利用和抛弃的命运。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这么说吧,一场赤壁之战就死了多少曹兵?你认为佣兵十万能挡得住魏蜀吴哪个国家?不是不敢动,而是不想动,在三足鼎立的态势下,这样一个号称十万兵力级别的上庸,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也不能单纯地从那时候的国家角度来看待他,毕竟你要知道,上庸那个地方也真的可以算“鸟不拉屎”了。

一.?孟达驻守谎称佣兵十万,上庸贫瘠毫无吸引力上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如果我们把三国时期当作一张三角形的地图来看,那么魏蜀吴分别占有三分之一,那么上庸就在这三个领地的交界中心处。可能有人会说,那这个位置如此重要,魏蜀吴应该争先恐后地先拿下它再说。此言差矣,上庸这个缺德地方不像各位想得那么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属于贫困山区,三国时期可不像咱们现在,又是杂交水稻又是粮食进口的,那个时候你一个地方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情况就是决定了当地老百姓到底能不能吃饱饭的唯二因素。

而显然,上庸的老百姓可能吃得不是很饱。这也就使得无论是魏蜀吴任意一家得到上庸,可能都会出现需要运送粮草的状况,要知道,三国时期最忌讳的就是领兵打仗吃不饱饭,尤其是驻守军队,这要是吃不饱可毁了。所以,三家都不选择出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不想打破平衡,另一方面是真的没有意义。

当然,孟达所谓的佣兵十万你就当个笑话听就好了,以上庸的情况来看,四五万兵力都算孟达是个老实人,十万兵力估计是他梦里梦到的。

二.?孟达不是老实人事实上,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去搜索一下孟达这个人你会发现,其实吕布的三姓家奴用在他身上好像也没什么不妥,他从蜀国叛逃到魏国,后又在曹丕死后想要回归蜀国,结果被司马懿给弄死了,而在欺骗诛杀孟达前,司马懿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大概的意思是说孟达是一个光明磊落且极其坦诚的人,以此骗取了孟达的信任,最终死于司马懿之手。

怎么说呢,在这段历史当中,上庸并非没有过归属地,但却经常因孟达的反复无常而易主,所以很多人认为上庸是魏蜀吴都不敢触碰的禁地,但事实上,这小地方说句实在话,要不是真的还算位置不错,可能放在边角旮旯都没人在乎。更有人说,司马懿拿下上庸,才是他统一的开始,但这句话未必就是正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