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财神陶朱公范蠡生平简介,司马迁是如何总结评价范蠡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03:05:14

财神陶朱公范蠡生平简介,司马迁是如何总结评价范蠡的

公元前536年8月5日(农历-536年9月1日),中国商界第一圣人:财神陶朱公范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迁这样总结评价他的一生:“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定陶是他三次迁徙的最后一站,也是他取得辉煌商业成就的地方。

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商业理论家。范蠡出身寒微,未发迹前生活困窘,但志存高远,卓而不群。因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就披发佯狂,倜傥负俗,乡人谓其痴狂。当时文种担任宛令,独具慧眼,料定范蠡必有超凡之才,遂多次亲往拜访,成为至交。他们分析天下大势,认为东南地区的吴、越二国具有“地户”之象,有条件成就霸王之业。

文种范蠡相继来到越国,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双双被任命为大夫,开始了追逐霸业的政治生涯。他们两人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富国强兵,屡出奇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帮助越王实现了灭吴复国、称霸诸侯的宏伟大业。范蠡功高位重,勾践委以上将军、相国,其政治生涯也走到了辉煌的顶点。“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于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于处安”。便辞官去越,急流勇退,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陶朱公居陶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他三聚三散,将财富“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最后“卒于陶”,在这里划上他人生辉煌圆满的句号。

商圣范蠡的人物评价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司马迁还在《史记》中专门辟《货殖列传》,将范蠡等经济人物列入其中,记叙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和当时各地的经济情况。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范蠡的故事150字尽可能的说白话

从商经历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
灭吴之后,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给勾践上书说:我听说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年大王受辱于会稽,我之所以没死,只是为了今日。现在是我该为会稽之辱死的时候了。勾践对他说:我刚要把越国分一部分给你来酬答你的功劳,你如果不服从,我就杀了你。范蠡知道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他喟然叹息说:我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富强了,我再用在我自己的家上吧。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携带金银细软、带领家属和手下,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开始了经商致富之路。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范蠡跳出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看到书信后,便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要造反,勾践便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勾践赐死的命令也堪称经典,他给文种下令说:当年你献给我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便灭掉了强吴,还有四条在你那里,你到地下我先王那里去试试那四条吧。文种便自杀了。

传奇商圣——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48年,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中国商人的鼻祖,也是中国最早的慈善家。他三次经商三次皆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去家财遍济穷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范蠡出身贫寒,天资聪慧,胸藏雄韬大略,当时一般人并不了解他。《越绝书》这样描述他“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被发佯狂不与于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他“佯狂倜傥负俗”。但当时的县令文种却对范蠡非常认可,也同样有远大抱负,亲自登门请范蠡出山。两人“抵掌而谈”、“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胡越相从”。由此可知,文种是范蠡的“伯乐”。

范蠡在辅佐越王时也不是一帆风顺,先是大败吴王阖闾,后是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谏,遭遇会稽山惨败。之后范随勾践进入吴国为奴,暗中配合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成功灭亡吴国后,范蠡非常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深知越王勾践“长颈鸟啄”,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激流勇退之前,力劝文种也一起退出官场,文种不听,结果被越王赐剑自尽。

范蠡离开官场后,带着家眷遍游山水名胜,后来在齐国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商业,不几年就至家财万贯。范蠡仗义疏财,遍济乡梓。后为齐王常识,官拜相国,三年后再次辞官,散尽家财。一身布衣的范蠡举家迁至陶(传为今山东肥城陶山,又有说山东定陶),戮力耕种,经商有道,几年后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被当地民众尊为财神,成为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范蠡在经商时总结出“薄利多销、不敢居贵,贵贱复反、贱买贵卖,完物上种、质高货真,预测行情、窥其先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加速周转、行如流水”的经商思想,以及“经商十八则”等,时至今日,仍然是商界视如珍宝的圣典。

后世对范蠡的评价也是颇高的。司马迁:“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李斯:“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特别是范蠡诚信经商、仗义疏财的做法,永远是商界的典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