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侂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权臣、外戚,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侄孙女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侂胄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宰相。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太上皇宋孝宗病逝。宋光宗与父亲素来不和,以患病为由,拒绝主持丧礼。朝野内外对此议论纷纷。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与韩侂胄、殿帅郭杲等人谋议,决定发动宫廷政变,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赵扩为皇帝。当时,太皇太后吴氏尚在,住在慈福宫中。韩侂胄因是吴太后的外甥,被遣往慈福宫,密告谋议。他通过慈福宫内侍张宗尹、重华宫提举关礼,先后向吴太后进言,终于取得吴太后的支持。赵汝愚又命郭杲率殿前司进驻大内,进行军事布置,控制皇宫。是年七月,吴太后在孝宗灵前垂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宋光宗退位(史称绍熙内禅),由太子赵扩继位,是为宋宁宗。
宋宁宗即位之初,具有从龙之功的赵汝愚,开端架空同样有功的韩侂胄,而理由即是“外戚不可言功”。这时候,从前协助韩侂胄不断升官的外戚身份,这会儿就变成了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但是,毕竟是敢于发动政变的人物,韩侂胄的反击也是非常果断。当时韩侂胄还兼任枢密都承旨,负责传达诏旨。他逐渐获取宋宁宗的信任,便开始伺机打击赵汝愚。
韩侂胄遂通过内批,将监察御史吴猎免职,任命亲信刘德秀、杨大法、刘三杰为御史,逐渐控制了言路。他还将参知政事京镗引为同党,共同对抗赵汝愚。当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好以后,韩侂胄开端发力,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废掉了赵汝愚的相位——“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不利于社稷安靖。”从这一点上说,韩侂胄其人丝毫不是正人君子,甚至可以说精于算计,好使手段。
纵观宋史,韩侂胄作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奸臣,他的“劣迹”主要有三,一是禁止理学,二是崇岳贬秦,三是开禧北伐。
先说禁止理学。朱熹是南宋时理学代表人物。面对国土沦陷、朝廷偏安的现状,作为宋宁宗赵扩“帝师”,朱熹向宋宁宗灌输“天理人欲”的陈腐之说,“正心诚意”的空泛之论,并借讲学之机,几番干预朝政,且欲排挤韩侂胄于外廷。当时赵汝愚的支持者多为理学人士,如朱熹、彭龟年等当世大儒。为了肃清赵汝愚的影响,韩侂胄制造了庆元党禁案,宣布理学为“伪学”。庆元党禁实施了6年之久,期间理学经典书籍被封杀焚毁,被列入“伪学逆党籍”的理学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甚至连与他们有关的人士都不能做官或者参加科举。
再说崇岳贬秦。对岳飞、秦桧的评价,一直是南宋战、和两派争论的焦点。岳飞被赵构、秦桧迫害冤死狱中后直到宋孝宗时期,才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加谥武穆,但在当时太上皇赵构的主导下,并未清算秦桧的罪行。公元1204年,韩侂胄主政,南宋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从政治上予其高度褒奖。秦桧是在害死岳飞十四年后才寿终正寝的,宋高宗赵构加封他为申王,谥忠献。公元1206年(宁宗开禧二年),在韩侂胄的主持下,朝廷正式作出决定,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贬秦的制词说:“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传诵,大快人心。韩侂胄的崇岳贬秦,实为其北伐抗金做了舆论准备。
最后说开禧北伐。韩侂胄主政后,朝廷中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如爱国志士辛弃疾、陆游等重新进入朝廷视野。为了建立北伐“统一战线”,朝廷对遭到整肃的道学人士采取了驰禁政策。韩侂胄更是置生死于度外,并“输家财二十万以助军”。应当说,在北伐决策过程中,韩侂胄在政治上的准备是充分的。赵宋朝廷南渡以来,由于长期偏安,文恬武嬉,不思恢复,以致武备不整、人才尽失,因此,此次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努力,终于功亏一篑。北伐兵败后,韩侂胄很快被宁宗和主和派大臣史弥远阴谋暗杀,并将其头颅送给敌国“函首传边”以邀“和议”。史弥远掌控朝廷大权后,不仅对外推行投降乞和政策,而且恢复了秦桧的申王、忠献“待遇”,并与金国订立了更加屈辱的“嘉定和议”。
综上而言,如果说利用权势制造庆元党禁案,是韩侂胄的道德档案上一个难以洗清的污点外,那么崇岳贬秦和开禧北伐都是值得肯定,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少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争议。尤其是在开禧北伐中,韩侂胄起用了辛弃疾、陆游等人,让众多主战派人士有了用武之地。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他废除了庆元党禁,让理学人士重新回到权力核心。为了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韩侂胄不惜倾囊而出,“输家财二十万以助军”。韩侂胄对当时战略局势的判定也是准确的。经过金宣宗时期的黄金时代,金国每况愈下,国力逐年衰退,曾经英勇善战的女真战士已经变得贪生怕死。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侵,迫使金国在北方边境修筑壕沟堡垒,走上了汉族王朝的老路。可以说,为了开禧北伐,韩侂胄从政治和军事上,都做好了力所能及的准备。如果能如韩侂胄所愿,将北伐坚持到底,其时打败金朝、一雪“靖康耻”可能会指日可待。史载金国之主在听说韩侂胄被杀后,曾大喜曰:“除掉韩侂胄之流,金不足忧也!”(与岳飞当年被杀何其相似)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宋史》中,卖国求荣、追捧秦桧的史弥远不是奸臣,而志在恢复、举兵抗金的韩侂胄倒成了奸臣。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宋史》的修撰者,若非抄袭史弥远改篡的史料,就是元代理学信徒的所为。
回过头来,再看韩侂胄“被奸臣”化的复杂过程:韩侂胄被杀之时,南宋朝野上下(主要是朝廷)主张对金妥协、维持“和平”现状的政治力量正占据上风。尤其是南宋历任皇帝都安于南北割据的偏安现状。而承平日久之后,朝野上下更是痛恨主战派:因为战争使他们丧失了平静快乐的生活。所以,杀掉韩侂胄,其实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心态,更反映了那个时代南宋皇帝和臣民的怯懦、卑劣和邪恶。
相比之下,敌国金国人对韩侂胄的态度却令人尊重,他们将韩侂胄的首级给予厚葬,并给了一个恰当的谥号“忠谬侯”,说他“忠于谋国,谬于谋身”。忠缪意思是说,忠心为自己的国家,但对自己考虑得太少。敌国这么评价,不知道南宋的朝野心里是一番什么滋味。与之相比,南宋那些谋杀了韩侂胄的皇帝和大臣为了掩饰他们的卑劣行径,不惜大肆篡改史官“实录”,将韩侂胄打造成十恶不赦的奸臣,这些经过恶意篡改的史料,被元人修《宋史》时不加分析地采用,于是将韩侂胄永远地定格于“奸臣”的行列之中,致使一代忠臣沦为奸臣传里的“奸佞之人”。
韩陀胄本来就被列入奸臣传,民国的小说《两宋演义》对他的评价也相当差。
我记得是把韩侂胄作为奸臣,勾结金人的角色来处理的!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在光宗去世后,拥立宁宗,掌权后,将与自己政见不和的赵汝愚排挤出朝廷。作为权臣排斥异己他是有的,但绝非奸臣,卖国贼!韩侂胄反对禁止朱熹的理学也为自己的污名埋下了伏笔!韩侂胄北伐,因为失利而遣使议和,韩侂胄的后台宁宗皇后韩后去世,新皇后杨后因韩曾经反对立其为后,便于史弥远勾结在上朝之前谋杀韩,后报告宁宗,宁宗并未怪罪,史弥远大权在握,与金人议和。以后修史的人以韩侂胄专权,禁理学,草草北伐失败误国为由将其打为奸臣。
忠臣,韩侂胄一直被诬为奸臣而入正史。
历史上外戚参政者比比皆是,甚至不少成为朝廷勋臣。客观地讲,韩侂胄参与废掉有间歇性精神病且极为不孝的光宗,进而禅位给理宗,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坏事情。同时,在废立之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赵汝愚,而非韩侂胄,以此来指责其为奸臣自然不公平。
关于韩侂胄专权一事,如果他真的乾纲独断,也不至于出现尾大不掉,以致吴曦叛变、丘崈谋和,最终四面楚歌的局面。相反,在进行“开禧北伐”时,他有意开放“庆元党禁”以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讲,韩侂胄不够专权,或者说专权无术才导致悲剧的发生。至于小人溜须拍马,善于迎逢,而韩侂胄安于接受,似乎也是历来官场的通病,自然不能将其视为奸臣所为。
扩展资料:
韩侂胄力图恢复的“开禧北伐”: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军政大权独揽,开始筹划北伐事宜。他首先从思想上进行动员,要求朝廷追封含冤而死的抗金名将岳飞为鄂王,并削去投降派秦桧的王爵,改其谥号为“谬丑”(即荒谬、丑恶)。
崇岳贬秦的做法大大鼓舞了主战派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投降、妥协势力,一时大快人心,上下抗金情绪极度高涨。同时,主战派也得到提拔重用,如闲居在家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宁宗也不堪在金人面前的屈辱地位而赞同北伐,任命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兼陕西、河东路招抚使,郭倪兼山东、京、洛招抚使,赵淳、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抚使、副使,进行战前的军事部署。在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朝廷正式下诏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韩侂胄:被误读的抗金名相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被朝廷起用,担任镇江知府,总揽军政大权。职位得到升迁的诗人却高兴不起来,他忧心忡忡地登上北固亭,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可以说是千古名篇,被后世广为传唱,现在更是中学生的必背诗目之一。
但在八百多年前,辛弃疾写这首词,只是想说给一个人听:
韩太傅呀,你可记得南朝的刘义隆,当年他“封狼居胥”,执意北伐,却落得一个“仓皇北顾”,惨败收场。千万不要草率行事,重蹈覆辙啊。
辛弃疾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被他寄予厚望的人,南宋当时的太傅和宰相韩侂(tuō)胄却对诗人的进言不以为意。
01
韩侂胄出身名门,他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母亲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
在他看来,辛弃疾不过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归化人,起用他也只是权宜之计。辛弃疾的进言,他自然不会听。
更何况,从韩侂胄执掌大权那一刻起,就在为北伐抗金做准备了。
三年前(1202年),韩侂胄下令减免各地的租税、商税,建造战船,并令各地官员举荐武将,起用主张北伐的主战派人士。
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朝廷在镇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建庙。一个月后,宋宁宗又下诏追封岳飞为鄂王。
在此之前,宋宁宗的祖父孝宗已经为岳飞平反过一次。当时孝宗追复岳飞原官,并加谥号武穆,但仍然保留了秦桧“申王”的爵位和“忠献”的谥号。
多年来,南宋军民对岳飞的死耿耿于怀,追封岳飞,就是竖起一面抗金的大旗。全国上下,为此振奋不已。
两年后,韩侂胄削去了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缪丑,就是荒谬、丑恶的意思,崇岳贬秦的立场非常明确了。当时贬秦的制词广为传诵,大振民心。韩侂胄的地位和声誉也达到了顶峰。
02
辛弃疾在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年前,曾作诗赞颂韩侂胄:“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韩侂胄继承先祖功业,抗金复国的殷切期望。
陆游也写诗称颂韩氏家族:“三朝巍巍韩侍中,灿然彝鼎书元功,西戎北狄问安否? 九州万里涵春风。子孙继踵皆将相,我犹及拜两枢公。”
他们虽然不赞同韩侂胄的用兵政策,但对于北伐还是充满期许的。辛弃疾赴任时,年近八旬的陆游曾写诗劝慰,希望他能以大业为重,抛开与韩侂胄的私人恩怨:“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开禧二年(1206年),宋军兵分三路,从四川到两淮地区全面部署,主动出击。很快,前线就传来了好消息。毕再遇大败金军,收复泗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一带。之后宋军又陆续攻下虹县、新息县、褒信县,收复安徽、河南部分地区。
眼看胜讯连连,韩侂胄大喜,请宁宗正式下诏,向金国宣战:“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这样的豪言壮语,让南宋上下,举国振奋。
然而,出师檄文下发后,韩侂胄的运气仿佛用尽了,宋军频频失利,再也没能将战线向北推进一寸。
朝中那些畏于韩侂胄权势而暂时隐忍的政敌,再也按耐不住了,他们势要置韩侂胄于死地。
03
韩侂胄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是踏着许多人的前程甚至性命才走到今天,坐上宰相的宝座的。
韩侂胄的出身让他不用寒窗苦读,就能恩荫入仕。但是在极为看重科举的宋朝,外戚的身份也让他很难掌握实权。一直到四十多岁,韩侂胄还只是知阁门事,正五品官职,负责朝会、游幸、宴享以及外国藩邦朝见等礼仪事务。
这个职位虽然让他能经常见到皇上,但是朝臣们个个进士出身,对于他这样的外戚和近臣,是从来不拿正眼瞧的。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逝后,当时的宰相赵汝愚密谋发动政变,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赵扩为皇帝。韩侂胄作为吴太后的外甥,能够出入后宫,因此被派去向太后进言,获取支持。
当年七月,赵汝愚控制了皇宫,光宗被逼退位,太子赵扩继位,就是宁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