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刘禅留一虎将是谁攻不输姜维,守不亚王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22:58:16

诸葛亮为刘禅留一虎将是谁攻不输姜维,守不亚王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诸葛亮的文章。

东汉末年起三国,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当中,论述的都是自刘备夷陵大败之后,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皆死,后期名将青黄不接,才会让诸葛瞻率兵抵抗偷渡阴平的邓艾,最终导致蜀汉在三国之中率先灭亡。

但蜀汉的后期真的是武将缺失吗?其实不然,只不过失去荆州之后,蜀国成为了三国之中领土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整体的综合国力要小于曹魏和孙吴。再加上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姜维又没有能力制衡黄皓,致使很多有能力的将领遭受打压,未能得到重用。

在五虎上将凋零之时,蜀汉也曾冒出了后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王平,马忠,张嶷 ,张翼,廖化。王平自不用说曾驻守汉中抵挡曹魏十万大军,马忠深受刘备赞誉,后被成为南中屏障。张嶷是蜀汉特种兵第二任指挥官,实力不容小觑,张翼是大将军姜维副手,多次和姜维参与北伐。廖化最有名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其实先锋的作用很大,若刘备关羽组合,那关羽必定为先锋。

然而这几个人毕竟是已经算是已经堪当大任了,其实蜀汉还有很多名将派往南方镇守,没有参与到与曹魏对峙的战场,否则也不至于姜维在剑阁抵挡了钟会的数万大军,却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干掉邓艾几千偷渡阴平的残军。其实诸葛亮为刘禅留下过一员猛将,若刘禅能合理利用起码蜀汉不至于这么早就灭亡了。

诸葛亮临终留遗言令姜维守阴平,这个阴平对蜀汉有多重要?

由于蜀国的国力有限,加上皇帝刘禅似乎智商长期不在线,因此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国还是没能摆脱被强魏吞并的结局。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诸葛亮为刘备、刘禅以及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刘备能够从小手工业者翻身成了蜀国皇帝,诸葛亮当为首位功臣;而刘禅能够成功坐稳龙椅40多年,卧龙先生也算居功至伟。

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到帮助刘备夺取西川,再至把主公刘备推向了龙椅,诸葛亮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第一次北伐之时,百忙之中的诸葛亮还特地收服了魏国青年才俊姜维,并将其培养成了蜀国的后期名将。姜维能够横空出世,可以说主要得益于诸葛亮的有心栽培,而姜维也不负众望地成了他的接班人。



姜维能够吸引到诸葛亮,自然有很多的优点。

诸葛亮首次伐魏,这位20左右岁的姜维就曾多次计败诸葛军师,同时还可以硬扛赵云不输。此外,小姜维还表现出了出色的统兵能力。姜伯约的这些不俗表现,均打动了诸葛亮,更激发了孔明想要收服小姜维的决心。

姜维不但有智谋,武艺高,能够领兵打仗,而且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年轻。要知道,诸葛亮与姜维初次打交道时为公元228年,当时姜维才26岁。



26岁的小姜维可以用计策赢诸葛亮,这已经算得上是奇迹了。想当年庞统、周瑜、陆逊等个个才华出众,但他们都赢不了聪明的卧龙先生。这样一看,越发显得年轻的姜维聪明过人。

再者,诸葛亮北伐之际,蜀国已人才凋零。当时蜀国拿得出手的一流大将只有赵云、魏延,其中常山赵子龙已过了60岁,已英雄迟暮,而姜维就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所以,怎么看诸葛亮栽培姜维都没有毛病。




诸葛亮死后,姜维独撑蜀国20多年,最终弱蜀才被强魏所灭。其实,诸葛亮在临死前曾留下27个字可以保蜀国不灭,只可惜姜维没能记住,后来忘了,这才导致蜀国灭亡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死前向众人交代后事,并且特地对姜维说了27个字:“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简单来说,诸葛亮在临死前特地叮嘱姜维一定要守好阴平,并且还强调这地方虽然地势险要,但难保以后没有魏国人来偷袭,所以必须小心防守才行。

然而,诸葛亮在人生最后时刻所嘱咐的27字遗言没有得到姜维的重视,最后果然成了魏国成功的捷径。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进攻蜀国,并且一战成功。钟会走的是正面进攻路线,并且与姜维主力蜀军在剑阁死耗。而邓艾则是不走寻常路,悄悄地从阴平偷袭成都,并且一下子就成功逼得刘禅投了降。

这阴平古道是一条通往成都的捷径,并且足有700里长的距离。阴平起至甘肃鸪衣坝,最终可以到达江油城。江油一过就是成都的门户绵竹,绵竹一破就是成都。邓艾就是从阴平古道一路连奔700里路,最后夺了江油,破了绵竹,这才逼得刘禅被迫投降。

可惜,姜维忘记了当年诸葛亮的叮嘱,忽略了阴平的防守,这才导致了邓艾偷袭成功得手。如果姜维牢记老师诸葛亮的27字遗言,那么蜀国就不会灭亡了。

不得已降蜀后。效忠36年,甚至攻打自己母国的人是谁?

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名将,也是蜀汉后期唯一的擎天之柱。

可如你所知,姜维原本不是蜀国将领,而是魏国臣子。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北伐时,姜维投降了诸葛亮,因而成为蜀汉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姜维原本不想投降,他是被迫向蜀汉称臣。

诸葛亮兵临天水郡时,姜维和上级天水太守马遵正在巡查途中,他本想率军攻打蜀军,可是,马遵怀疑他心怀不轨,撇下他撒腿而逃。姜维本打算投奔附近县城,然而这些县城大多投降了蜀军,没投降的也不愿接纳他。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姜维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既然是被迫投降,按说,姜维应该一有机会,就会逃回魏国,继续与蜀军对抗。

可事实却是,姜维投降诸葛亮后,便像变了个人似的,从此对蜀国死心塌地,忠心不二。

姜维降蜀时,其母尚在魏国冀县,没有跟随姜维一起投奔蜀国。后来,母亲思念姜维,给姜维修书一封,希望他回归魏国,没想到却被姜维拒绝。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更令人费解的是,姜维还多次跟随诸葛亮攻打魏国——自己的母国。诸葛亮去世后,他更是挑起了北伐的大梁,力排众议伐魏,其对魏国的攻击性与诸葛亮一般无二,仿佛魏国与他有深仇大恨。

甚至于,在蜀国灭亡后,姜维仍然忠心不减,冀图助蜀国复国。

当时,他已经六十二岁高龄,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而且,他只要心悦诚服地降魏,并不会遭到魏国清算,也完全能够颐养天年。可是,当他得知钟会有反魏之心时,便立刻联系钟会,企图借钟会的力量光复蜀汉。



最后计划败露,“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那么,姜维到底为何对蜀国如此忠心耿耿,为了复国甚至不惜赌上全家人的性命?个人认为,有如下三点重要原因:

其一:为蜀效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姜维的矢志北伐来看,他应该是个比较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够战胜魏国。这样的人,自然希望遇到伯乐,一展大才。然而,魏国并没有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他在魏国,不过是个中郎、天水参军。

投降蜀汉后,姜维的境遇大大改善,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很快便提拔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一下子就走上了封侯拜将的人生小巅峰。

关键还在于,姜维在魏国前途渺茫,而在蜀国未来清晰可见。诸葛亮多次公开称赞姜维,并曾向蒋琬表示,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又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俨然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

史称“维为人好立功名”,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姜维只能死心塌地为蜀国效力。

其二,士为知己者死,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姜维一个降臣,而且在魏国官职也不高,诸葛亮却丝毫没有歧视他、轻视他,反而苦心孤诣培养他,力排众议重用他,这难道不让姜维感动吗?



诸葛亮如此器重和培养姜维的目的为何?不正是希望姜维继承他的志向,为蜀汉尽忠,北伐中原吗?姜维是个重感情、有道义的人,他难道不能出于对诸葛亮报恩,而死心塌地效忠蜀汉吗?

何况,除了诸葛亮,刘禅对他也不错,如果没有刘禅的许可,姜维能接诸葛亮北伐中原的班吗?所以,即使只为刘禅,姜维也没有不忠于王事的理由。

其三,姜维是被迫降蜀,与魏国已经恩断义绝。没错,在我看来,被迫降蜀非但不会成为影响姜维对蜀汉忠心的不利因素,恰恰相反,它是促成姜维对蜀国死心塌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姜维不是被迫降蜀,而是主动投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姜维是个贪生怕死,或者见利忘义的人,至少给人的印象便是如此。



这样的人,岂能不被蜀汉群臣轻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如此,姜维降蜀后,必然难以立足,即使能立足,也不可能受到重用。不被重用,姜维就不可能对蜀汉怀感恩之心,也不会发誓对蜀国效忠。

关键还在于,姜维不是被蜀汉逼迫投降,而恰恰是被他的母国魏国的太守。如此一来,姜维难免对魏国有情绪,虽然他内心深处也明白,魏国太守不能代表魏国天子,但人都是感性的,既然是被魏国人逼到绝路而降,我又何必再效忠魏国?

姜维的忠诚和抱负,都让人由衷敬佩,只可惜,他未免有些志大才疏,而蜀国又人才凋零,国力衰弱,这便注定了他不能完成诸葛亮的遗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