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身经百战的南明君王,朱以海最后是怎么死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9:41:40

身经百战的南明君王,朱以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朱以海的故事。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兵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紧接清军进入山海关,北方陷入战乱当中,明朝的皇室以及王公大臣纷纷难逃,而后建立南明政权。在南明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君王,他们要么登基为皇帝,要么成为监国王爷。

不过说实话,这些朱家子孙,除了鲁王朱以海意志坚定,其他都是草包,不信咱们来看看。

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在位时间不如一年,基本不理朝政,一心扑在吃喝玩乐上面,修宫殿,选美女,人们评价他——““痴如刘禅 , 淫过隋杨”。清军兵临城下时只知道逃跑,最后沦为清军俘虏,在北京被杀。

潞王朱常淓:在浙江巡抚张秉贞的支持下监国,结果监国不到五天就主动开城投降,最后和弘光帝一起被杀于北京。

唐王朱聿键(隆武帝):这个人还算比较有能力,也登基做了皇帝,但是他的朝廷一直被郑芝龙控制 ,后来郑芝龙投降,继位不到一年的他就被清军杀了。

桂王朱由榔(永历帝):南明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控制地区最多,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逃跑皇帝”,只要听到说清军来了,拔腿就跑,对军心影响极大,南明节节败退,加之重用奸佞之人,以至于南明最后将所有土地丢失,他还在继续逃跑,从滇西逃往缅北,最后在缅甸被吴三桂抓了,不久后被绞死。

相比于前面四个南明的君王,鲁王朱以海显得那样耀眼。福王朱由崧(弘光帝)、潞王朱常淓等人败亡后,江浙一带的明朝诸王纷纷投降,只有朱以海拒不投降,更以监国身份招兵买马,虽然他也喜欢过安稳的日子,也有自己的宠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抗清的意志。他多次亲上前线慰问一线将士,更是身经百战,多次上战场与清军血战。鲁王抗清经历异常艰难,常常生活在海岛上,有人直接将他称为“海上天子”,只可惜,鲁王最后败于内讧之中。

小佛说的内讧不仅有鲁王属下们之间的内讧,更有南明几股势力之间的内讧。

鲁王政权内讧

鲁王政权并不是一帆风顺,鲁王在绍兴监国之后,曾遭到一次重创,他被自己部下方安国抓了,准备送给清朝,作为投降的见面礼。方安国之所以有机会下手,皆是因为当时鲁王手下忙于内讧,为了争钱争地盘,一个个拥兵自重 、不听鲁王号令,让方安国有了可乘之机。

从方安国手中逃走之后,鲁王到了福建,这次他又得到人拥戴,其中势力最大的是郑芝龙的族人郑彩,郑彩的独断专权 、滥杀大臣,文武官员之间也是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鲁王抗清的力量。

南明内讧

鲁王抗清期间,可谓是内忧不断,而永历帝与郑成功两支友军同样也不让他省心。原本鲁王的势力范围以浙江为主,隆武帝则是福建,隆武帝已经登基,鲁王只是监国王爷,故而隆武帝让鲁王做皇太侄,别要监国的名号,这样有利于南明的统一,但是鲁王部下门所求不同,未能达成统一意见,于是隆武帝和鲁王闹翻了,鲁王又和郑彩闹翻,隆武帝被杀,郑成功取代郑彩,于是南明在东南形成了鲁王集团和郑成功集团两支抗清力量。

一开始两支势力的范围没有重合,但是随着清军的继续南下,以及郑成功势力的壮大,鲁王的势力就显得越来越小,鲁王监国三年(1648年),清军到了福建境内,鲁王与清军血战,并向郑成功求援,但是郑成功见死不救,鲁王失去了福建所有领土。鲁王被迫转会浙江附近海域,在舟山群岛一带继续抗清。

鲁王监国六年(1651年),鲁王在舟山兵败,郑成功趁机招揽鲁王旧部,次年,朱以海心灰意冷,自去监国称号,到金门度日。十年后,朱以海在金门病逝,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16帝,那最后一位帝王是谁?

弘光皇帝
姓名 朱由嵩
庙号 安宗(昭宗上)、质宗(明义宗上)
谥号 安皇帝(明昭宗初谥)、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明昭宗谥)、续天继道庄愍敬肃昭文康武惠悼懿孝赧皇帝(明义宗鲁王朱以海谥)
陵墓 无
政权 大明
在世 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
在位 1644年6月19日——1645年6月18日
年号 弘光:1645年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封德昌郡王,天启六年(1626年)封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洛阳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朱常洵因体胖,行动不便,为起义军俘获,不久被杀。世子由崧在大臣的护卫下越城逃亡。不久袭封福王。次年(1644年)三月,崇祯帝自缢于北京。五月,他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年号“弘光”,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朱由崧称为弘光帝。在位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在与清军作战中为叛将田维乘所获,献于清军。朱由崧遂被押送至北京。次年六月,被杀于北京。与朱由崧一起被杀的,还有朱常淓、朱常润等十一人。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村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现出来。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但内中隐情却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藩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许多不明内情的人还以为憾事。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历史上司马睿能偏安东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而已。关键在于臣下齐心协力。方能维持危局。现在以立贤为名抛开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贤名及野心才具的龙子龙孙,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们自然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来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据《南渡录》记载:“时王(朱由崧)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朱由崧竟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 朱由崧称帝后发行的钱币
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消息传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正是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随而来的满洲重兵压迫下,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策谋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黄得功被暗箭射中,随即自刎而死。弘光帝则被田雄活捉,献给清军邀功,解至北京,弘光政权覆灭。据郑达《野史无文》记载: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紧紧抱着朱由崧的双脚,生怕这个活宝贝飞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两人,却毫无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满衣。当时朱由崧的痛悔愤恨之情,可见一斑。但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谋为不轨的罪名凌迟处死,年仅四十岁。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南明弘光政权时的重要大臣的官职和事迹

我很喜欢弘光政权发行的货币 弘光通宝 所以略微了解他们的历史 现在告诉你
清顺治元年(1644年)在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五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 总兵刘泽清 总兵高杰 总兵刘良 靖南伯黄得功 左良玉
现将我喜欢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感人事迹告诉你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清乾隆追谥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祠 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 不知所终的史可法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大举南下,明督师史可法与军民固守扬州孤城,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十天。关于明将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有的说,史可法于城破时出城逃生。具体出逃过程又有异辞。一为缒城出走,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日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诈称明总兵黄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令开西门放行,清兵进城,即攻击明军。史可法于城上见此状况,知无可挽回,即拔剑自刎,左右相救,遂与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二是跨骡出城,乾隆《江都志》载扬州故老言,城被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有人还就此赋诗相公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 一般认为,史可法于扬州之役被俘遇害。清代官修史籍大多如此记载,《清实录》云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明史》说,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将拥至小东门,为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遂遇难。还有史可法嗣子史德威著《维扬殉节纪略》记述道,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多锋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于是被杀。此外,史可法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写过五份遗书以及给其母亲、夫人的绝笔,其中有一死以报国家”之语,可见他早就抱定一死之心,说他得以逃生似不可信,且其部将刘肇基在扬州城陷前已中流矢而亡,不可能与史可法一同缒城潜去”。 有传说史可法是沉江而死。史可法出城后,骑马渡河,因马蹶落水溺死。或说他出东门遇清兵堵截,自觉无望,即赴水自尽。康熙年间孔尚任《桃花扇》,就是这样描述的。 还有说清兵破扬州时,史可法便销声匿迹,不知所终。计六奇于顺治六年(1649)外出,途中坐船遇一嘉兴人,自称是当年扬州抗清失败后逃出来的,他说城破时,史可法下落不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