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玄武门之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气的话题。
在玄武门外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开了一条通往最高权力的通道,正式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天可汗时代。
诚然,李世民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诸位皇帝中,皆属翘楚之辈,在李渊诸子中,估计也没有能超过李世民的,但在玄武门外那个“风雨交加”的早上,李世民,其实只是一个杀红了眼的赌徒。
正如当前网上的某些历史“解密”所说,李建成从来都不是一个无脑弱者,反而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太子李建成早已占据了对李世民的压倒性优势。
首先,从开唐之功上来看,李世民并没有比李建成突出多少。
晋阳起兵前,李世民在晋阳辅助其父李渊,而李建成已被派往河东独立发展势力。
从晋阳起兵到攻下长安,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左一右各自统军齐头并进杀入关中的。
定都长安后,李渊没有丝毫的迟疑,就把李建成立为了继承人,经营后方;而李世民只是作为宗室统军出征,和李神通、李孝恭等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李世民很快脱颖而出而已。
其次,从军政才能来看,建成、世民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李世民出征关西、河东、关东,背后都有李建成在坐镇,安抚后方、供应粮草,从这点来看,当时只顾上打仗的李世民的政务能力是没法同太子建成相比的。
从军事角度看,李世民纵然功大,但前后也有薛举之败、刘黑闼之败等;反观李建成平河北之役,军政结合,甚为漂亮,的确比当时只知杀伐李世民强。
再次,从人才收拢角度看,李建成具有李世民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李建成周围有李元吉、李纲、窦轨、裴矩、郑善果、贺德仁、魏征、王皀、徐师谟、欧阳询、任璨、唐临、韦挺、庾抱、唐宪、荣九思、武士逸、裴宣俨、袁朗等人;
李世民周围也有房玄龄、高士廉、柴绍、唐俭、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刘师立、李孟常、王君廓、张亮、庞卿恽、樊兴、元仲文、秦行师、封伦、萧蠫、钱九陇、长孙无忌、杜如晦、长孙顺德、侯君集、刘弘基、公孙武达、屈突通、宇文士及、杜淹、尉迟敬德、李安远等人。
但显而易见,太子李建成招募宾客,是合法合理的,但作为藩王的李世民招募宾客,却需要皇帝李渊的特批,否则就是僭越。
秦王与太子争储以来,李渊曾说李世民典兵日久,已经不是他昔日的好儿子。这很明显,李渊是支持法统上合情合理,并且无特大过失的建成的。
失去支持和信任是很可怕的。
旋即,秦王府内谋臣、猛将被纷纷调离。
在秦王根据地洛阳苦心经营的屈突通、张亮被拿下、被问罪。
秦王李世民,空有天策上将之名,却只是一直被困在长安的笼中猛虎,且爪牙尽去。
反观李建成,有储君之名,在长安经营多年,上有皇帝、重臣的支持,下有名正言顺的东宫长林卫精兵三千多人,拿下此时的李世民,简直易如反掌。
所以,被逼红了眼的李世民,开启了一场豪赌,几乎胜算很小的豪赌。
他所有的宝,都压在了一旦皇室内部太子、秦王开战,手握重兵、威望甚高的李孝恭、李神通、李靖等人,肯定要观望,李世民要做的,就是在各方势力观望的一瞬间,勘定大局。
庆幸的是,他做到了。
长安城内,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的囚徒武装成功的吸引了京城驻军的注意,接应了玄武门。
玄武门外,段志玄、秦叔宝、程咬金的几百人成功的扛住了东宫长林军的进攻。
玄武门内,李世民带着尉迟恭们,以最快的速度结果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甚至在隐秘的战场,侯君集的小分队已经控制住了皇帝李渊。
就这样,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李世民已经控制了局势,实力强大的李建成在这场豪赌中输得一干二净。
虽然现在有人说李建成各方面才能不输于李世民,但从玄武门之变中的杀伐决断与其后的逼父要权、控制两都、对太子齐王两家斩草除根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更配得上一代雄主之称!
中篇
武德五年之后,天下大抵平定,最大的忧患只剩下突厥人。李建成和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安,他们的冲突开始加剧。
当时,李渊住在长安城最北端的太极宫,李建成住在东宫,在太极宫的东面,李世民住在太极宫的承乾殿,李元吉住在太极宫的武德殿后院,相隔不远。他们兄弟三人去见李渊,都骑马带武器,不讲什么人臣之礼。他们三人的手令和皇帝的诏敕一样有效,谁先发出去,朝廷就听谁的。
他们之间的冲突从后宫的枕边吹风和挖墙角上升到了谋杀。有一次,李世民陪同李渊去李元吉的住处,李元吉在卧室内埋伏了禁军,打算刺杀李世民,李建成于心不忍,制止了李元吉。
这只是未能实施的小打小闹,他们之间的冲突引发过更大的政治地震。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到长安北面数十公里外的仁智宫避暑,命令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跟从。李建成让李元吉找个机会杀掉李世民,同时他派两个人送甲胄给庆州(如今甘肃省庆阳市)都督杨文干。杨文干曾经在东宫中担任警卫,与李建成私交不错,送甲胄大概是为了维系感情。这两个人到了豳州(如今陕西省咸阳北部)就不走了,上报说李建成让杨文干举兵,和他表里相应。宁州(如今甘肃省宁县)有人也上报太子要谋反。李渊非常愤怒,找了个借口让李建成立刻到仁智宫。李建成也很恐惧,不敢去,他的手下有人劝他占据长安城造反,有人劝他降低规格,不带随从,亲自去谢罪。李建成听从了后者的建议。
他到了仁智宫六十里外把随从都留下来,只带了十余个骑兵去见皇帝。李建成见了李渊,叩头谢罪,用力撞倒地上,几乎要晕过去。李渊的愤怒仍然没有消解,当晚,让李建成住在帐篷里,吃麦饭,对他严加防守,同时派人去召来杨文干。杨文干见到使者之后,知道认怂也没用,横竖是死,就干脆真的起兵造反了。
李渊和李世民讨论对策,李世民说:“杨文干这小子,居然敢狂妄谋逆,估计庆州的官员已经把他捉住杀了;如果没有,派一员大将征讨就行了。”李渊说:“不是你说的这样。杨文干事情牵连到李建成,我担心响应的人会很多。你最好亲自去,回来之后,立你为太子。我不能像隋文帝一样杀自己的儿子,应该封李建成为蜀王。蜀兵战斗力差,如果将来他能服从你,你要留他性命;不能服从你,你攻打他也容易。”
仁智宫地处山区,李渊担心会有兵乱,夜里带着警卫从南面出山,走了几十里住下。李建成东宫的官员和士兵陆续赶到,李渊命令他们三十人为一队,派兵围起来看守。第二天,他又重返仁智宫。
李世民出发之后,李元吉和妃嫔们轮流为李建成说情,大臣封德彝也以外臣的身份替他说情,于是李渊的想法就改变了,他让李建成回到长安,只是责备他兄弟不和睦,处罚了东宫一部分官员,其中也牵涉到李世民的亲信。
此人名叫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颇有才干,在王世充手下做到吏部尚书,后来归降唐朝,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打算投奔李建成,房玄龄知道此人有歪才,恐怕会对李世民不利,于是聘入天策府。
到了七月,杨文干被手下所杀,这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就算结束了。
据学者研究,这个事件可能是李世民策划的,他收买李建成的下属,让他们诬告李建成和杨文干联手谋反。然而这并没有丝毫撼动李建成的地位,也没有给李世民增加什么筹码,两人的斗争更为加剧,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也越来越重。
突厥人的入侵非常频繁,唐朝疲于防御,有人说突厥是贪图长安的子女玉帛,劝李渊烧掉长安,迁都他处。李渊听了之后颇为心动,李建成、李元吉和裴寂都很支持,只有李世民坚持反对,成功说服了李渊。李建成和嫔妃们借着这事也去诋毁李世民:“突厥虽然屡为边患,但得到财物贿赂就退回去了。秦王对外假托抵御侵略之名,实际上是为了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皇位的阴谋。”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李渊在长安城南打猎,把三个儿子都带上了,李渊命令他们比赛骑马打猎。李建成有一匹西域品种的马,肥壮而且脾气暴躁,喜欢用后腿向后踢,一般人难以驾驭。李建成把这匹马交给李世民,说:“这是匹好马,能够跳跃过几丈宽的溪涧。你擅长骑马,来试一试。”李世民骑着去追逐鹿,这匹马就开始向后踢,李世民从马上跳下来,站立在几步之外,再次去骑马,马又开始踢,如此反复好多次。李世民对亲信宇文士及说:“他想用这匹马来杀我,死生有命,这奈何不了我。”
李建成听了之后,找嫔妃在李渊跟前说:“秦王自己说‘我有天命,肯定能当天子,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死掉’。”李渊大怒,先召来李建成、李元吉,然后召来李世民,责备他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凭着智慧和力量就能求到的。你何必这么着急追求皇位!”李世民摘了冠带叩头,请求按司法程序审讯。李渊依旧愤怒,正好有人入奏突厥入侵,李渊才平复情绪,安慰李世民,命他戴上冠带,讨论怎么对付突厥。李渊命令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带兵从幽州抵御突厥。此后,每当有盗贼之类,李渊就会任命李世民征讨,但事情过去之后,就会多一份猜忌。
李世民在长安的势力不敌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他利用经略山东的机会把洛阳发展为基地,如果一旦发生重大变故,他就逃到洛阳自保,徐图将来。他任命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坐镇洛阳,温大雅就是在前一篇提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派遣张亮带领一千多人到洛阳,不惜金钱,广泛结纳山东豪杰。张亮本人就是山东人,早年务农为生,后来参加了瓦岗军,是李世勣的部下,是一个典型的山东豪杰,由他来做这个工作非常合适。
李建成没有坐视不管,李元吉告发张亮要谋反,张亮被关押审讯,但始终一句话也没说,有关部门只好释放他回洛阳。
李建成除了在李渊那里不停诋毁李世民外,还积极采取其他方式试图解决掉李世民。
时间到了武德九年,这是李渊在位的最后一年。有一天,李建成召李世民前去饮酒,他给李世民喝了毒酒,导致李世民突发心痛,吐了好几升血,在淮南王李神通的搀扶下才回到住处。李渊去探望李世民,回来后告诉李建成:“秦王向来不能喝酒,从今以后不要再夜里喝酒了。”他对李世民说:“首先提出创业大计、平定天下都是你的功劳,我想立你为太子,你坚持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比你大,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剥夺。看你们兄弟之间必不能相容,一同呆在长安,必然出现纷争,应当让你去洛阳的行台,关东归你统治,仪仗规格都和天子相同,如同汉代梁孝王一样。”李世民听了之后开始哭泣,以不能远离父亲为由推辞。李渊说:“天下一家,长安和洛阳也很近。我想你的话过去就行了,不要悲伤。”于是李世民听从安排准备去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秦王如果去洛阳,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军队,就很难制约了。不如把他留在长安,留在长安他就是一介匹夫,很容易制服。”他们命令人上书,说:“秦王身边的人听说要去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他们的样子,恐怕不会再回来。”又找李渊身边的近臣劝说李渊。李渊的想法又变了,李世民没能去洛阳。
在当时实力悬殊,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世民肯定想去洛阳躲避锋芒,积蓄力量和李建成进行正面的军事对抗,可惜被李建成阻挠了。李建成如果地下有知,肯定非常后悔这个决定。
【权力的逻辑03】通往皇帝之路:劣势之下,李世民为何能成功?(上篇)
【权力的逻辑05】通往皇帝之路:劣势之下,李世民为何能成功?(下篇)
大凡是研究历史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二个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和唐太子李建成。他们很有代表性。一真一假,一辱一荣,一败一成,功罪两分。
大唐太子李建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千百年来,他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以一个不光彩的失败者的形象留在历史的长卷宗里。
我们只能依据《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这类书去认识唐初的历史。可是这个所谓的“英明”君王的英明之处,不在施政的独特,而在于修改历史和整理他的语录。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为史官婉言拒绝。第三次,他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表白自己的动机。房玄龄、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人于是将删改成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各20卷呈上。经过李世民授意改定的这“两朝实录”中,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十分丑恶,他们在反隋战争中的功绩也被一笔抹煞了。
从宋朝至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如:北宋吴缜的《新唐书纠缪》,清人的《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等,特别是近代世界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胡如雷、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胡戟等研究著作中,可以清楚看到,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
但墨写的谎言依然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我们翻开唐初的各种版本的《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资治通鉴》等书册,从那些自相矛盾的史料中,特别是《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清楚地看到李建成真实的一面:
一. 论军事才能:
李建成率先攻入长安城,为大唐号令天下,打下有利的军事基础。
建唐初期,晋阳起兵,定西河、下绛县、驻永丰、入长安等军事活动中,李建成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战功卓著。李建成率先攻破长安,奠定了唐都号令天下的军事基础。史学者何木风说:“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
在李世民、李元吉、李瑗、罗成镇压河北、山东刘黑闼叛军相继败退之后,李建成于危难中主动请旨,领军出征刘黑闼,恩威并进,平定山东、河北一带多年的反叛势力。充分展现了李建成的军事才能.。也印证了李建成的军功与唐初一系列的军事活动是相一致的。
诚然,李建成的军事才干也许稍逊李世民。但做皇帝首要的乃是政治家的才能,而非军事家的本事.。更不必说李建成手下也网罗了魏征、王珪等人才,这些人后来也成了贞观年间的一代名臣。可见李建成也是擅长招贤纳俊的。他在第二次对刘黑闼作战中,采纳魏征的建议,以怀柔为主,武力为辅,迅速而彻底地平定了叛乱,更显示出他的政治和军事完美结合的才能。
二.政治才能:
李建成积极推行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政策。为大唐日后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李渊作为一代开国之君,决非平庸之辈。大唐新建,危机四伏,李建成立为太子之后,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内政,也一切办得中规中矩,并未发生什么大错,可见他是有很强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在制定大唐律法,恢复经济,稳定局势,安定国内,镇守边陲,平定内乱,还要铲除高丽国、突厥等奸细的颠覆和破坏,助理朝政,文治斐然。推行有名的《武德律》、《唐律疏议》等空前完备的法典和“均田令”“租庸调制”等颁布、实施,以及发展农业,恢复生产,繁荣经济,富民强国,李建成为大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人品修养:
李建成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培养出来的谦谦君子。
古代史书为了粉饰李世民夺位的合理性,将李建成丑化成“喜酒色游畋”之徒。在诸史书中,倒以“资治通鉴”的记载最为平实可靠,肯定了李建成“性仁厚”。而至于说他喜欢饮酒、女色、游猎,作为封建统治者,这样的小毛病也实在不足为诟。更何况李世民又何尝没有这些毛病呢?
据史书所载,李元吉曾多次在李建成面前激情表态,愿亲刃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暗伏刺客欲于席间击杀李世民。反而是李建成心地仁厚,念及兄弟骨肉,怕因此而惊骇了李渊,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在后来激烈的争权斗争中,李建成数次阻止了李元吉对李世民人身性命的攻击,这就更能反映出他性情宽厚的一面。
在“杨文干事件”中,李建成受到李世民的诬陷时,东宫文武僚属劝他据城起兵,而他却选择了遵旨前往拜谒李渊,一方面说明了他的明智,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他的确没有造反之心,所以胸怀朗朗,有信心李渊会明察是非,查出他是无辜的。果然,李渊清醒镇静下来回心一想,自然马上意识到李建成作乱之事太过于不近情理,十有八九是李世民诬陷所致。
总而言之,李建成决非史书上所载的那种心胸狭隘、无德无才之人。若他能继位,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相信其政绩至少可以媲美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以李建成的仁慈贤德和对经济建设的才能,史学者何木风说:“建成太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可创造出另一模样的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在史学家的眼里,李建成的文武双全、军功政绩和他仁慈宽厚的悲剧人生,令人痛惜而同情!
谈到李世民,只要你认真地研究史书,从那些自相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被一道道“赞美”的“英雄” 的光环笼罩着李世民,被千百世人歌功颂德誉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假像:
一.军事上屡打打败仗。推过于人,夸功于已
史学家评李建成静若止水;李世民性烈如火。象火一样焦躁的李世民在军事上一败于薜举二败于李密三败于宋金刚四败于刘黑闼。据史书所载,第一次出战薛举时,李世民患了疟疾,卧病军营,将兵权交托于刘文静和殷开山,并嘱托他二人不可轻易出兵。.但二人不听嘱托,私自出兵,结果在浅水原被薛举偷袭而大败,士卒死亡竟高达十分之五六,许多大将被俘。李世民只得率残兵退回长安,以致“京师骚动” ……李世民在此次大败中,不管他是真病假病,骄兵致败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再说,以李世民治军之严,刘文静又长期做他副手,岂有不听将令而擅自出兵之理?
李世民大肆吹嘘的河东道打败刘武周、宋金刚,其实都是高祖李渊亲征的结果。当时李世民不但没有功绩还打了败仗,被撤去太尉之职。李世民纵兵四出抄掠血腥屠城使他名声极臭。
在镇压河北、山东刘黑闼叛军时,差点被刘黑闼叛军活捉。最后还是在太子李建成的恩威并进,太子“悉解囚俘,放其家属,慰谕遣之,人心始定”。一举平定山东、河北一带多年的反叛势力。武德七年,高祖令李建成出秦州,李世民出并州击突厥。结果,李建成大胜,而李世民败于突厥,丢了并州,张谨战死,被高祖一顿臭骂,以李元吉取代李世民陕道行台之职权。
很多人不了解史实,胡乱吹捧“秦王李世民打下了大唐天下……”其实,有史料证实:大唐的半壁江山是赵郡王李孝恭打下来,李孝恭横扫江南如卷席。玄武门事变后,军事天才赵郡王李孝恭也被李世民软禁了起来。
二.人格卑劣,品德下流.
李世民得国不正,逼父、弑兄、屠弟、夺妻、血腥篡权。李世民自知“以臣谋君是不忠;以子逼父是不孝,血洗两宫是不仁;以弟杀兄是不义”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为了给玄武门阴谋制造合理依据,就对父皇、兄弟和武德年间的多数功臣大泼污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罪过归于别人,竭力为自己贴金。
据史载: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有史学者对此事提出四个疑点:一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此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
另一桩公案是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史载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引用史学者的话说: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即可的地步?又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一箭穿心,射杀了长兄李建成!
李世民设计杨文干兵变来嫁祸李建成。.李建成虽无作乱之心,但已陷于嫌疑之地。当时李世民在李渊身边,李建成自然会害怕自己孤身前往,一旦李渊听信李世民的唆摆,他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所以当时东宫僚属中有人提议李建成据长安起兵,但李建成若听从了这一建议,可就正中李世民下怀了。.因为这样一来,不管李建成最初是否有心作乱,他已造成了反叛的事实,李世民若领兵前往镇压,乘乱将之诛杀,那是名正言顺,不仅不存在“手刃亲兄”的诟责,反而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就成了大义灭亲的功臣。.李建成受到李世民的诬陷时,他选择了遵旨前往拜谒李渊,一方面说明了他的明智,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他的确没有造反之心,所以胸怀朗朗,他有信心李渊会明察是非,查出他是无辜的。.
李世民中伤李建成跟父皇的妃子私通,却没有什么事实来证明。倒是李世民把弟弟李元吉的妃子占为己有,并跟那个杨氏生了个儿子李明。.以后长孙无忌怕李明抢了他外甥的班,把李明给栽赃杀了。李世民还杀了堂兄庐江王李瑗,杀夫夺妻,把堂嫂弄在自己的身边。
最能说明李世民品德低下的,也令大唐军民伤痛的一件事:李世民平刘黑闼兵败之后,他竟丧心病狂以大水淹冲洺州城。乘敌我两军交战时,决堤放水冲淹,洺水波涛汹涌,不仅淹死双方兵将无数;还冲毁农田民房,祸及无辜百姓。李世民这种“只达目的,不计后果”的作法,与玄武门血案是一脉相承的。玄武门血案更加卑劣残忍!李建成、李元吉何罪当诛?太子府、齐王府上下三千多人何罪当诛?妇婴何罪,必欲杀之而后快?!本来是约好到老皇帝面前对质的,李世民心虚胆怯不敢对质,恰恰说明李世民作的卑鄙事情见不得天日?!
三.治国无能,好大喜功
后世的人们总爱吹捧李世民“贞观之治”。其实,“贞观之治”是空洞无物的虚词。史学家王仲荤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历史家把贞观时期当作理想的太平盛世,和实际情况是有很大距离的。‘贞观之治’是渲染得有点过分的,其户口不足隋极盛1/2,部分地区仍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那些号称“正统”的史学者不断地为李世民歌功颂德,把没有事实的空洞无物的所谓“贞观之治”当金子一样装贴于李世民。殊不知,历经战乱的社会一旦稳定下来,就会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大凡处于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阶段的任何一个帝王,无论是王世民、张世民、赵世民,或者是你、我、他上台执政,只要不是混蛋当皇帝,都会坐收经济复苏之盛世和“XX之治”的美誉。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完全不能算作是李世民的功绩。
事实上,由于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一贯实施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关中农业大丰收。但是,在贞观初李世民上台不久,关东农业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人相食,丰裕的关中严重饥荒,李世民不得不率百姓到洛阳就食。
贞观政治进入中期,租庸调制实际上也废弃了。.农民劳役极其繁重,兄去弟还,道路相继,营缮不休,民安得息,虽加恩诏,使之裁损,徒有文书,曾无事实......甚而有春耕前服役至秋收仍未回家的......可他竟还提出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逼得有些农民自断手足以避重役。可李世民比隋炀帝还冷酷,竟下令凡自残者罪之,并继续服役,日益奢纵、大兴土木,徒起边衅,灭高昌,置西州、不听魏征言致使劳民伤财,以后更见骄纵。对谏言虚心接受,一犯再犯。正象魏征所说:“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
李世民治国无能,还表现在任用奸相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生操纵了三代太子废立,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又失信于薛延陀, 耀武于高丽,西部屡屡征讨,以至兵祸连结。收容野心家贺鲁并吞西突厥各部,结果却是唐军替贺鲁扩张势力,为以后贺鲁叛乱,唐与西突厥大战留下了祸患。加上大兴土木,竞为奢侈,百姓水深火热。在四川、湘鄂西为李世民入侵高丽造船州,百姓死亡十分之七,其余大量逃散。重庆、阆中几乎成了无人区,历一百多年都未恢复。隋炀帝唯一未及残破的地区被李世民残破了。李世民实在不比隋炀帝好。论功绩他还在隋炀帝之下。历代名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可略见一斑:
欧阳修:“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朱熹:“(唐太宗)一切假仁借意以行其私。”
吕思勉:“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
综上所述,两下对比,李建成的仁德君子与李世民的卑鄙小人,泾渭分明。可是,中国作为儒教大国,具有儒家思想和观念的人民,竟然能容忍李世民这种“以臣谋君,以子逼父、屠弟杀兄、血洗两宫”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行为,并且还无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去美化李世民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奇怪的现象——本来,早就应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李世民,却被人们不断地罩上“英明神武”的虚伪光环!本来,早就应该从中国历史“明君”史册上抹去的千古罪人李世民,却依然被人恬不知耻地肉麻的吹捧。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二条最主要的原因:
一, 是强权理论。就是“成者王侯,败则寇”。 李世民不择手段推行血腥强权统治,并且三次令史官修改历史。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就难免有歪曲、粉饰之处。往前推,司马迁拒绝修改历史,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最终汉武帝也没修改得历史。李世民首开伪史之先河,影响到后代修史的公正和真实。李世民对中华民族的文明犯有不可饶恕的大罪。
二, 是无耻的吹捧。历代许多所谓的文史学者,无耻地为李世民歌功颂德,把没有事实的
空洞无物的所谓“贞观之治”当金子一样装贴李世民。这些无耻的吹捧者难道是想鼓励有更多的小人“祸国殃民”、“欺世盗名”吗?! 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代只顾成功不讲道德,像李世民那样毫无道德底线,阴贼良善,谋杀仁人君子,竟然还被千百代的人歌颂,那么,这个社会的奸诈小人就会越来越多,充满我们的社会,正人君子就无法生存。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李建成这样的道德君子,不需要李世民那样的卑鄙小人。一个民族不在于他一时之强大,而在于他是否有道德有灵魂。一个没有道德底限的民族,是不耻于人类的。道德缺失,是教育的失败。如果一个民族教育出来的人,个个都是虚伪、狡诈之徒,你能说,这教育是成功的吗?你能说这民族是优秀的吗?不管多么伟大的民族,都有深刻反思的地方。《大唐太子李建成》(天津人民出版社)带给中华民族每个人的思考是非常沉重的!
历史已经发生的,是不可能改变的。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我们应当从胜利者写的史卷的字里行间,却解读、去深思,这才是现代人成熟的表现!作为史学研究者,我认为应当改变“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直线思维。应该坚持真实的原则和正义的原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抛弃道德、正义和法制这些个大前提,而枉谈什么历史功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