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妥善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为什么要优待他们

众妙之门 2023-06-25 19:09:05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妥善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为什么要优待他们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与蒙古,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它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00余年,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妥善地处理与蒙古的关系,进而获得蒙古封建主的强力支持,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有人认为清朝是以“满蒙联合统治为主的政权”。从其统治利益出发,清朝以蒙古为其政权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希望它强大有力,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它对自己效忠。

清朝统治者花费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确立了对蒙古族的政策,并日益制度化。其中,核心政策是对蒙古采取一系列优待措施,使其成为可以信赖的力量。

第一,确立蒙古封建主的特殊地位。清朝将蒙古视为盟友,使其地位仅次于满洲,高于国内其他民族。清朝承认蒙古贵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在大部分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通过蒙古上层间接统治蒙古平民,蒙古地区不必担负国家赋税,经济上受到许多优待。

清朝仿照满洲爵制,规定了蒙古封建主的爵位制度,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或塔布囊,并在其上保留原来的汗。蒙古贵族授封王公者甚至多于满洲,而且一般都原格承袭,有别于满洲降级继承。顺治皇帝晓谕蒙古诸部:“我国家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不朽”(《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八月丙子朔)。据笔者统计,光绪末年全蒙古有汗5人,王42人,贝勒28人,贝子29人,公70人,扎萨克台吉或塔布囊71人,共计245人。

这些人参加“朝会燕飨”,班次紧随满洲同一爵级者之后,地位尊崇,礼遇优厚。清朝政府还实行年班、围班制度,使蒙古贵族每年轮流到北京和承德觐见皇帝,皇帝则给予丰厚的赏赐,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使彼此感情更趋融洽。

第二,建立“甥舅之亲”“世缔国姻”。满蒙联姻是一种大规模、多层次、持续的政治行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娶蒙古贵族之女为妻。清太宗皇太极同样娶蒙古贵族之女,并生福临即顺治皇帝。其他很多皇室子弟及贝勒大臣等也娶蒙古贵族之女。

另外,很多清朝皇帝及宗室成员招蒙古贵族为女婿。满洲皇室的女婿被称作“额驸”,虽然不是皇族,但是皇族外戚,封有爵位,握有大权。1612—1912年,嫁给蒙古贵族的公主、格格共432人(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而他们的子孙散居各部者为数更多。据史书记载,光绪末年,科尔沁达尔汉王旗的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有2000人,土谢图王旗522人,敖汉旗610余人,巴林旗170余人(《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还只是部分蒙旗情况,其他大部分地区尚不在内。因此,许多蒙古贵族都与满洲贵族有亲属关系,乾隆皇帝在招待蒙古王公的一次宴会时坦言:“其令入宴者,率皆儿孙行辈”(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蒙古贵族与满洲皇室关系之密切,是国内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实行封禁保护政策。清朝适度限制内地汉民迁入蒙古地区垦殖,以保护蒙古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生活。清朝还限制蒙古人与汉族之间的交往,目的是防止蒙古人由于摄取汉文化、蒙汉通婚而引起同化。当时,蒙古族的经济文化落后于汉族,难以承受来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汉族人口的冲击。

这种冲击容易造成蒙古族固有的经济文化走向衰退,进而引起蒙古社会的动荡,触及清王朝的边疆安全。清朝考虑自身统治利益而采取的封禁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对蒙古民族共同体起到保护作用,客观上也保护了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指出的是,清朝一方面实行封禁政策,限制蒙汉民族交往;另一方面,通过中原与蒙古地区的互市贸易,以及内地商人去蒙古地区经商等形式,互通有无,以此弥补单一游牧经济之不足,使蒙古社会得到中原经济的支援。

清朝时期的外蒙古与清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外蒙对于中央来说是藩属还是直辖?

此图是大清帝国及其藩属国地图,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外蒙古是属于大清帝国的版图的。

外蒙古(西里尔蒙古文:Ар Монгол)是一个历史名称,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包括今日的蒙古国(占地156.65万平方公里)和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占地16.8604万平方公里)等地区。

清廷根据其对蒙古地区统治政策的需要,将蒙古地区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指以世袭札萨克为旗长的蒙古各旗,与内属蒙古相对。外藩蒙古又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外札萨克蒙古又称外札萨克,狭义的外札萨克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尔喀四部;广义的外札萨克蒙古还包括西套蒙古、科布多蒙古、青海蒙古、新疆蒙古。根据《大清一统志》称呼漠北为“乌里雅苏台统部”,清末开始称其为外蒙古,但实际上乌里雅苏台统部还有一些旗属于内属蒙古,故此称并不准确。

满清怎么想的,为何要同蒙古世代联姻?

满蒙联姻其实是满清建国初期的国策之一,根据记载:?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北不断亲说的就是满蒙联姻。而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努尔哈赤吸取了大明和内蒙不和的前车之鉴,所以要联合蒙古,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联姻。满清从努尔哈赤开始就实行满蒙联姻,皇太极,顺治也照例,但是自从康熙开始,满蒙联姻的步伐也变慢了,这也是满清更加强大的原因,所以不需要蒙古了,自然联姻也就变少了。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同时,还要同时面对大明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及虎视眈眈的蒙古察哈尔的势力。于是努尔哈赤就想到了联合蒙古科尔沁,第一位和满清联姻的女子就是科尔沁的明安女,在明安女之后,努尔哈赤又进一步推动了满蒙联姻。他不仅仅是自己迎娶蒙古贵女,他还让自己的子侄以及女真贵族都迎娶蒙古贵女。努尔哈赤仅仅通过联姻,还把蒙古的众多子弟编入了八旗军,这样就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满清建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皇太极继位以后,仍旧是推行满蒙联姻,他后宫中蒙古族女子比满族女子还要多。最为著名的就是科尔沁的三个女子,也就是皇后哲哲,宸妃,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极不仅仅是自己迎娶蒙古女子,他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以及养女都嫁到蒙古,但是主要是嫁到科尔沁。

顺治继位以后,他的两位皇后都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这两个女子也都分别是多尔衮和孝庄为他挑选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时期因为政局不稳定,所以满蒙联姻也就比较多,但是自从康熙之后,满蒙联姻也就放慢了步伐,这也是满清国力强大的体现。

蒙古人为什么效忠满清

蒙古当时已经不再强大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实力大减,明朝大将李成梁几次讨伐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而建州女真八旗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倍增,软硬兼施,迫使蒙古结盟自然不在话下。

清朝建立以后,更是拥有了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巨大人力物力,而作为盟友的蒙古各部仍然是各自为战,所以虽有反抗,也成不了气候。

一、清朝初年,蒙古仍然处于各部分裂状态
二、畜牧业为蒙古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以葛尔丹为代表的草场争夺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牧民的战斗力
三、葛尔丹的草场争夺排挤了大量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就投靠了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细致地了解蒙古内部的利害关系,并各个击破

你对明清两朝处理与蒙古族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明朝初期朱元璋采取防御的政策,即先巩固住收复的河山,防止北元势力的卷土重来,集中时间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同时,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攻措施,频繁的向漠北进攻,双方互有胜负。此时双方处于俩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因此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还是正确的。后来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捷可以说是彻底宣告了北元政权的覆灭。从此,明朝面对的将不再是蒙元政权,而是分崩离析的蒙古部落,虽然后来明朝势力衰微,但是无论是瓦刺还是鞑靼,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进犯中原,而是要用军事手段,要求明朝对他们的册封,仍然奉明朝为正朔。这都表明明朝在处理蒙古族的关系上是成功的。
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推行的总政策是怀柔和武力相结合的政策,并以怀柔为主。通过满蒙贵族联姻,以血缘关系加强政治联系。笼络王公贵族,给蒙古王公贵族高官厚禄。对蒙古族采用的是减丁政策和喇嘛政策,对各部进行分化瓦解,对于人口比较多和凝聚力比较强的蒙古各部,进行人口控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