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昭宣帝退位,自己称帝建立后梁,辉煌的大唐王朝正式谢幕,我国从此进入了大混乱的五代十国,到赵匡胤建立宋朝(960年)为止,在这短短的53年的时间里,多个割据政权展开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表演。
在这各个割据政权中,南汉的开国皇帝刘岩在称帝后,与唐代的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新造那个“曌”[zhào]字一样,也为自己新造了一个字“䶮”[yǎn],并把自己改名为——刘䶮。
刘䶮(889年―942年),初名刘岩,又名刘陟,祖籍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后迁至岭南,后梁南海王、清海(今广州)节度使刘隐之弟。
911年,刘隐病逝,刘䶮继任其官位与军职,成为岭南地区的实际控制人物,随后,刘䶮又逐步荡平了岭南割据的诸寨。
915年,后梁末帝朱友贞宠信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这几人仗势弄权,卖官枉法,排挤旧臣,导致前线将士离心,后梁的军队与后唐的李存勖交战屡遭大败。
据此情形,刘䶮对他的臣僚说道:“如今中原大乱,谁为天子?我们又何必长途跋涉,历经艰辛去侍奉那个伪朝廷呢?”
于是,刘䶮从此便和后梁断绝了君臣关系,并于917年正式称帝,国号“大越”,定都广州。918年11月,刘䶮又将大越国号改为汉,史称“南汉”。
刘䶮在位初期,尚能保境安民,他重用那些从中原南迁避难的士人,并且接受兵部侍郎杨洞潜的建议,一改唐末以来以武人为刺史的弊端,主要任用士人为诸州刺史,“稗宣政教”,使“民受其福”,这一做法,使南汉地方吏治比较澄清。
同时,刘䶮还建立了学校,恢复了科举制度,每年也能录取进士十几人,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他在执政后期,贪图享受,穷极奢侈,大造宫室,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变态的爱好,那就是喜欢观看酷刑,他以杀人为乐,设置了诸多残忍的严刑,可谓是惨无人道。
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刘䶮建造南宫,王定保献上《南宫七奇赋》为其称颂。同年,改名为刘陟。
南汉乾亨九年(925年),据说有一条白龙出现在南宫三清殿上空,于是,刘䶮改年号为“白龙”,以印证白龙出现的祥瑞。
并且,刘䶮还采用《周易》“飞龙在天”之义,创造出一个“䶮”字,音发“俨”[yǎn],这一字不仅是指飞龙在天,也有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意思,看字面意思,也是一个十分霸气的字,他最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䶮”。
南汉大有十五年(942年),刘䶮去世,时年54岁,共在位25年,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祖,葬于康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走向,汉朝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相对于其他朝代,汉朝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皇帝。不过,对于汉朝有名的皇帝,比如刘邦、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等,主要来自于西汉。而东汉除了汉光武帝和汉献帝,其他皇帝几乎被忽视,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汉朝有名的皇帝主要出自西汉,直接原因就是西汉的皇帝确实不少都是大有作为。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项羽进行了楚汉战争,手下拥有张良、萧何、韩信等大将的辅佐,其本身传奇的经历,实在是几本书都写不完。在刘邦之后,汉文帝、汉景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刘彻的南征北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了以上四位皇帝,西汉还有汉宣帝、汉昭帝等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汉光武帝刘秀非常优秀,但是其后的皇帝大多比较平庸乃至昏庸。
二
其次,相对于西汉时期的皇帝,东汉皇帝很多是年幼登基,而且在位时间非常短,所以在影响力普遍较低。对于东汉这一历史阶段的10多位皇帝,汉殇帝、汉冲帝、汉质帝、汉少帝等皇帝的在位时间几乎都在一年以内。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在位时间不到1年的皇帝,显然不会有什么作为,更难有什么值得历史书写和记录的地方了。对于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因为外戚、宦官等势力的干预和影响,所以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和限制,也即成为了傀儡之君。
三
再者,对于东汉这一朝代,在制度上几乎缺乏开拓和创新之举。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汉朝的制度,基本都是由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这两位皇帝来奠定的。而就东汉这一朝代,自汉光武帝刘秀之后,其制度主要沿袭西汉的旧制。因为没有新的制度的建立,加上在开疆拓土上也没有什么比西汉更大的成就,所以其历史影响力自然想多较弱。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隋朝这一朝代,虽然时间较短,但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京杭大运河等事件的影响力,促使这一朝代的皇帝就非常出名。
四
最后,对于东汉来说,前有开疆拓土的西汉王朝,后有魏蜀吴激烈竞争的三国时代,因为司马迁《史记》等史料的影响,西汉王朝的人物、事件等得到极大的流传。而就三国时代来说,《三国志》、《三国演义》促使该时期的皇帝人物家喻户晓。由此,比较尴尬的是,东汉处在西汉和三国这两个历史阶段之间,其历史影响和传播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连带着该时期的皇帝也几乎总被忽视。
文/情怀历史
都说现在的人太浮躁,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的工作。这种心情其实都能理解,毕竟建功立业,名垂千古,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可是光有梦想不行,做不到还是一场空。今天咱们来研究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看看他们能成功的开疆扩土、立宏伟大业是因为什么,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咱来谈谈这些人身上的特质。 从自身来讲,他们都拥有高自尊的人格。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有着高度的肯定,表现的状态非常自信,自小就有非常远大的理想,不容易被外界打倒,有胆略,不怕失败。
注意,我上面说的是高自尊人格,而不是外向的性格。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一种感觉,现在社会对于内向性格的人并不友好,认为内向者难成大事,其实这是对内向的误解。历史上性格内向的的开国皇帝并不少,比如秦始皇嬴政、曹丕、刘备、孙权、杨坚,但是他们对自己都非常肯定,不轻易的认输,也不轻易的附和。所以,不要把性格的内外向当做判断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再说能力,能力包含很多方面,但有一个能力至关重要,那就是眼光,或者说判断力。作为一个领导者,眼光直接决定了他的决断是否正确,他的征程能走多远。眼光分两种,而且各需要不同的能力来与之匹配,缺少任意一项,都难以完成大业。
第一种是看势的眼光,就是对时局发展的了解,俯瞰全局的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躲避锋芒还是亮剑而上,这影响到对于时机的把握,时机对了事情才会顺利。很多人看不清形势,该躲的时候硬上,该打的时候反而蔫了,这样怎么能走到最后?
与这个像匹配的能力有三种,一是决断力,敢想还要敢做。落到实处,得到结果了,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是错。关于决断力,还得继续多说两句,很多人认为,这些开国皇帝大都心狠手辣,自己的亲人、功臣说杀就杀,不留情面。其实这也是对于他们判断的一种执行,因为这些人的能力或者是行为让他们感到了威胁,历史上这种教训给的太多了,一时心软放过去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拱手让人了,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鸿门宴放过了刘邦,结果如何?
与看势眼光匹配的能力其二是忍耐,看清大局还要有走下去的耐心,大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耐性,受不了屈辱和磨难,就没有获得至高荣耀的资格。三是营销能力,看准现在的局势下百姓需要什么,然后神话自己的出身经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明君圣主的形象,广而告之,拉拢民心,得到更多的认可。
第二种是识人的眼光,慧眼识英雄,聚拢贤人,历朝历代的开拓者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团队和政治团队,像刘备的“五虎上将”“卧龙凤雏”,朱元璋的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等等。
光能辨别贤人不行,还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这其中包含着一部分上面我们说的营销能力,让贤才能够信服自己,心甘情愿的跟随。
打造好团队,想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就得有有虚心纳谏的意识。唐太宗不就说了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时也说,“我能干成大业,都是依靠张良、萧何、韩信。而项羽有一个能力那么强的范增,却不听范增的意见。”
当然,除了开拓者本身的能力品质之外,时局也非常重要。开国帝王所生活的时期多逢乱世,奸臣当道,叛逆不断,朝廷乌烟瘴气,正是需要改革的时候。而朝廷本身因为它的混乱,根本无法完成改革的任务,所以就需要一个人来推翻旧制,建立新规。有人能抓住时机,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改革者,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机会,这个是求之不得的,像我们现在的这些引领科技的改革者们,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恐怕他们也没有如今的成就。
总结来看,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们的共同点:他们生在了一个恰当的时代,选择一个需要自己的方向。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实现的信心,对于时局的现状和发展有着清晰的了解和判断,能够坚决执行并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拉拢能人异士组建团队,能汇集众人的智慧做出正确的决断。其实你仔细想,把这些特质套在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身上都是一致的。那么,如果你想获得足够的成功,这些特质和能力你都具备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苻坚是什么人/雄霸九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