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其实也离不开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和贤臣良将们的辅佐。
战国中后期,托商鞅变法的福,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而不少名将也纷纷涌现,他们帮助秦国攻城略地,为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提到秦国名将,相信人们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白起、王翦这样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当中,前者曾指挥秦军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并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留下了"杀神"的威名;后者在秦始皇攻取六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他们之外,秦国其实还有北击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蒙恬、在秦朝末年屡胜起义军,为王朝续命的章邯等名将。在秦始皇手下,其实还有这样一位虎将,他战斗力堪比白起,但最后的结局却也如同白起一般令人惋惜。
李信,生年不详,其家乡在槐里县,也就是今天陕西咸阳的兴平市以东一带。据《史记》记载,李信年轻的时候就强壮而勇敢,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了秦王嬴政的欣赏与信任,最终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得到了扬名立万的机会。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国消灭了六国中实力最弱的韩,并将目光放到了赵国的身上,于是,嬴政将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翦统帅,进攻漳水、邺城,一路则是李信率领,出兵太原、云中。
在王翦、李信的夹击之下,赵国很快就被攻破,在战争中发挥出色的李信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第二年,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爆发,勃然大怒的秦始皇挥师北上,誓要消灭燕国。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作为先遣部队的李信率领轻骑兵率先到达了燕国境内,他指挥若定,轻而易举便击败了燕太子丹的部队,将其逼得死守首都蓟城,不久后王翦率主力部队赶到,燕王喜、太子丹等人只得仓皇逃往辽东。
敌军重要目标逃跑,擅长奔袭作战的李信自然是承担了追击的任务,他带着数千轻骑一直追到了位于今辽宁辽阳市东北的衍水。眼看山穷水尽,燕王喜为了保全燕国、保全自己,选择了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献上。帮助嬴政成功报仇后,李信自然是立下大功,史书记载,此战过后,"始皇以为贤勇。"
燕国灭亡后,秦国已经将六国中的三个都纳入了领土范围,此时神州大地上只剩燕国、楚国、齐国还在苟延残喘,其中燕国更是已经名存实亡。当时,秦国秉承着"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对于齐国采取交好的态度,防止它与别国联手抵抗自己,因此,秦军的兵锋自然而然指向了位于南方,相爱相杀多年的楚国。
当时,刚立下献上太子丹首级之功的李信炙手可热,秦王准备让他独当一面,作为主将讨伐楚国,于是问道:"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针对当时楚国衰败不堪的状况,年轻气盛的李信自信地回答道:"不过用二十万人。"嬴政闻言大喜,又询问老将王翦,后者回答道:"非六十万人不可。"
听完两人的答复,嬴政认为王翦是因为年事已高所以变得胆怯,李信则果断而勇敢,更加值得任用。一番整顿后,嬴政大袖一挥,李信便和蒙恬一起带着二十万秦军南下伐楚了。战争初期,李信、蒙恬这两位名将都是屡战屡胜,接连攻取了楚国的大片土地,但李信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顾后勤保障和士兵的休息问题执意前进,慢慢地,他进入了楚将项燕的圈套当中。
项燕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名将,也是后来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祖先,他精通用兵,又善待士卒,很受楚人的尊敬。当李信率领秦军刚入楚境时,项燕知道硬碰硬绝对难有胜算,便靠着楚国幅员辽阔的优势,让李信四处占领土地,自己则率军在其后尾随,等到秦军疲惫不堪,又十分松懈时,他就突然袭击,将其大败。
李信兵败逃回秦国,嬴政只好亲自请王翦出山,在王翦的率领下,秦军成功消灭了楚国,而李信则是被派去与王翦之子王贲一同灭燕、攻齐。
尽管败于楚将项燕之手,李信的军事才华和贡献还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关于李信的结局,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大体有三种说法,即自然死亡、自杀、战死。据说,李信一直活到了秦朝末年,还在耄耋之年披挂上阵平定义军,被击败后,他选择了自杀以示对秦的忠诚。
你好,我是「挥墨君」,很高兴为您解答。要想弄清楚秦国四大权臣有没有得到善终全身而退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点,何为权臣。
何为权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今有车百乘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
通过《晏子春秋》可知,一国之权臣,往往拥有多数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和权力,而这部分人,既可以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大臣,也可以是权倾朝野的宦官。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权臣之中,有忠于君王的社稷之臣,也有欲取而代之的祸乱之臣。因此,权臣与皇帝的关系,可能会平缓温和,但也可能会激烈爆发。
君与臣,就如同一辆马车的两个轱辘,推动着历史不断前进。关于秦国权臣,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秦国四大权臣秦国孝公变法前,秦国大臣最高职位便是国庶长,又称驷车庶长、大庶长等,孝公变法后,最高职位又成了大良造,惠文王时期开始,秦国总领朝政的最高官职就成了今日我们熟悉的相国。
秦武王后,相国之权一分为二,改设左右丞相,之后便一直沿用到秦朝,虽称谓在特定时期有所不同,但大抵如此。也正如此,在秦国历史中,总领朝政的大臣就有数位,而要想从中选出四大权臣,在挥墨君看来,从“使秦业帝”这个角度来评判,则相对客观公正。
如果按照挥墨君所提出的评判标准,秦国四大权臣应为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
商鞅活跃在秦孝公时期,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发展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从政治上来说,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和军功爵制度、行政区划等,从经济上来说,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从军事上来说,他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大地,获封商于十五邑,因此也被号为商君。在商鞅的思想和政策影响下,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开启了称霸之路。
张仪早年拜入鬼谷子门下,学习鬼谷子的纵横之术,后来他出山后 ,利用连横的外交手段游说六国入秦,深得秦惠文王的赏识,并封他为秦国相邦。秦国有了张仪,可谓是如虎添翼,在他三寸不烂之舌的猛烈攻势下,各国合纵之术不仅被瓦解,还主动亲善秦国,其中以楚国被戏弄得最惨。
在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受封为武信君,地位之尊崇,无人可撼动。
关于范雎,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但因被诬陷险些丢掉性命,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他出逃秦国,见秦昭王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此举使得范雎被拜为客卿。
后来范雎又提出加强王权的建议,又被秦昭王采纳,因此拜相。拜相后,范雎依旧保持原有的“远交近攻”策略方针,使得白起、王龁等人能够从容应对赵、魏、韩等国。
吕不韦,本是卫国人,早年在阳翟从商,后来因为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并扶持他成为秦庄襄王后,官拜相国。再之后,他又率军攻打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对后来秦始皇兼并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他又迎立太子嬴政即位,继续拜相,被尊称仲父,权倾朝野。
关于善终问题以上的秦国四大权臣中,商鞅因其变法得罪了贵族势力,在秦孝公去世后,他被诸位贵族罗织罪名,诬其谋反。在秦惠文王的追捕下,商鞅无处可逃,最终被迫起兵反抗,在彤地战死,死后遭到车裂之刑,同时全家也被株连。
张仪在秦惠文王死后,因为失去秦王宠信,所以出逃魏国为相,没曾想在魏国才当了一年相邦,便死在了魏国。
至于范雎,在任期间深受秦昭王喜爱,但盛衰无常,他在郑安平攻赵投降这件事情上深感恐惧,最终听燕国人蔡泽之言,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就病死了。
关于吕不韦之死,他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但是却因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的牵连,于是被罢免相国之位,全家流放蜀郡,途中,吕不韦饮鸩自尽,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总结秦国拜相者,在特定的时期总是备受宠信,但当他们的时代过去,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最残酷的现实,来自新任君王的忌惮,往往会让他们难以善终。毕竟王权与相权,本就是矛盾的关系。
秦国四大权臣,商鞅、张仪、吕不韦都不算善终,唯有范雎一人,勉强算是善终,最终全身而退。
相信没有几个人会选择用王翦,六十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可以拥兵自重了,即便没有那个心,但光这六十万大军一开动,所需要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况且这还不是近距离短时间作战,因此,六十万大军在大部分皇帝心中,都是一个相当让人肉疼的数字。
对秦始皇来说也如是,所以秦始皇选择让李信为将去攻打楚国。相比于屡立战功的王翦,秦始皇实际上更信任李信,这种信任也并非没有道理。
李信在攻打燕国的过程中立下了头等功,当初,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始皇大怒,提前发动了攻打燕国的战争,他派出的主帅就是名将王翦。王翦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善终的大将。
如果说白起为秦昭襄王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则王翦为秦始皇扫平天下立下了最强战功,还有他的儿子王贲。
有意思的是,史书中所有关于李信的记载都离不开王翦父子。比如攻打燕国之时,李信是跟着王翦去攻打燕国的,李信率领数千士兵作为先锋部队追击燕太子丹,一直追到了衍水,逼的燕王喜不得不派人杀死了燕太子丹献给秦国,而王翦攻下了燕蓟,秦军大胜而归。
秦始皇对李信在战场上的表现很是满意。当时可用的大将实际上并不多,最厉害的就是王翦父子,但秦始皇又不愿意让王翦做大,因此,他需要新生力量,李信无疑就是他选中的得力干将。
因此,这一战之后,秦始皇对李信很是信任,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了未有败绩的王翦。所以当秦始皇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信,然后才是王翦,问了同一个问题,得到了差距如此之大的回答。
综合两人的答案,秦始皇决定完全可以用二十万的兵力来攻下楚国,他以李信和蒙恬为将,分两路攻打楚国,而王翦在知道秦始皇的选择后坚持告老还乡,回到了频阳老家。
李信这是第一次独当一面,开始的战争非常顺利。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丘,双双大破楚军,然后李信乘胜追击,向北攻打鄢都,再往东南攻打郢都,又一路向西与蒙恬会师于城父。他们想着接下来直接进攻寿春,然后攻灭楚国。
但就在这个时候,志得意满的李信不知道,他的背后始终有楚人跟随追击,三天三夜不曾停歇,大败李信,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昌平君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的后路,致使李信大败。
事实究竟如何,已经很难说清,但这一次攻打楚国,李信的大军败了,至少损失了七名都尉,最后狼狈回到了秦国。
秦始皇知道后大为震惊,他想过这次攻打楚国的结果,但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这个时候的他,突然就想起了王翦,看来只有王翦能够改变战争的结局。
秦始皇这会也顾不得打脸了,赶紧跑到了频阳去请王翦,对于王翦非六十万不可的兵力也不计较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