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锦衣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该是所有古时为朝当官的臣子们该懂的道理。不仅仅是臣子如此,每到王超改朝换代的时候,皇帝们个个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要革除一些旧职,为了自己家的利益添加一些新职位。
明朝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在暗中执行任务的职业——锦衣卫。说白了锦衣卫就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对国家的掌控力度,监控手下的大臣必然会产生的一种职业,类似于特务。
不仅仅是中国明朝时期有“锦衣卫”,唐朝时期也有“不良人”,没错就是动画片《画江湖之不良人》里的那个“不良人”。除此之外,日本也有“忍者”。这些专门充当皇帝的的眼线的人都只能在黑暗中成长,只是明朝的锦衣卫更加凶名赫赫。
其实,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搜集军政情报,设立的是“拱卫司”,后来改叫“锦衣卫”,但是朱元璋认为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不好控制,1387年,又给废除了。直到朱棣即位,需要稳固政权,控制流言,才有把锦衣卫重新提上日程。
那么这些专为皇帝服务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呢?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找“开国第一文臣”宋濂谈话,宋濂一生小心谨慎,听皇帝问他昨晚在干嘛,顿时知晓了皇帝的意思。宋濂遍把自己宴请宾客,有多少人,说了些什么话全都一五一十地说了。
朱元璋听罢,非常高兴地拿出了一张画,画上描绘的正是昨晚宴会的场景。宋濂这位帝师也不由得后背冒冷汗,若是刚刚他稍微有所隐瞒,可能就要掉脑袋了。
不过锦衣卫的权力也是随着皇帝的政策一点一点上下起伏的。因为锦衣卫有直接抓人,而不用通过官府报备的权利,所以皇帝总要在安排一些机关在牵制它的,比如东厂和西厂。东西两厂和锦衣卫都是“特务”单位,只是分工不同。
西厂侦查臣民的言行,东厂负责审讯和监视,而锦衣卫则负责直接缉拿和刑狱。三者之间之间相互制衡,在不同的时期内有强有弱。不过说白了,都是皇帝独自一人的暗地里的爪牙。
明朝政府当然还有处在明里的司法行政机关,但是皇帝的爪牙可以略过这一切。而且百官们心中几乎都知道,朝廷的刑部没什么,但若是哪天锦衣卫站在自己门口了,就意味着要向家人交代后事了。由此可见,明朝臣子和百姓对锦衣卫的畏惧。
但是,锦衣卫再怎么厉害,也有覆灭之时。明朝最后一个锦衣卫的掌管人是骆养性,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得已让锦衣卫出马。但是骆养性却被李自成活捉了,他很没骨气的选择了投降,崇祯帝也在煤山自缢。
骆养性的手下有反抗到底,被杀害的,也有委曲求全跟着骆养性一起投降的。不过,骆养性是真正的软骨头,在清军消灭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后,骆养性又投降于清军,最后还被分了一个闲职。
清朝初年,还是延续了明朝的一些制度,锦衣卫也被延续了下来。但是,1638年顺治帝福临即位,于次年就将锦衣卫给废除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变成了皇帝的仪仗队,除了充当门面,完全没了任何实权,这也是中央集权制演变的必经之路。
锦衣卫是大明王朝一个神秘却又庞大的组织,他们的权利凌驾于王公贵族之上,直接受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成为了人人都惧怕的对象,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武百官见到锦衣卫都得退避三舍。他们作风彪悍只要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历史四大惨案其二就是由锦衣卫策划实施的,两案件株连四万人有余,四万多条人命如草芥一样被践踏。?
为何会有锦衣卫这一特殊职业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疑心病,朱元璋根本不信任朝堂众臣更别说有点实力的大家族。锦衣卫身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多为虎背熊腰,气势骇人之辈,组建锦衣卫的初衷只是为了随行在皇帝身边做震慑之用。但是后来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传统的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督查院过程繁冗,朱元璋觉得使用起来并不顺心。于是他将只是用来卤簿仪杖的锦衣卫转变为皇帝的私人眼线刑罚机构。?
在世人眼中,锦衣卫多为武功盖世,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之辈,他们制度严厉且冷酷无情。锦衣卫采用世袭制度,故其规模随着时间日益扩大,人数最多时达到十五万人有余。明朝历史300年,除去朱元璋期间短暂取消锦衣卫,可以说锦衣卫一直活跃在明朝统治时期。而当1644年崇祯皇帝梅山自挂而亡,其身边却空无一人,这些与明朝共存亡的锦衣卫,究竟去了哪里??
锦衣卫之首指挥使骆养性投靠清朝
指挥使是锦衣卫的首领,官位仅次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明朝最后一位指挥使叫骆养性,官位已至正二品左都督。在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城之时,他被起义的农民军抓获,而后清军入关,多尔衮击败李自成入驻京城,骆养性索性向清军投降。投降后的骆养性并没有成为阶下囚反而被任命为天津总督。
锦衣卫次首指挥同知李若琏自杀殉国
锦衣卫的副首领称为指挥同知,官位居正三品,一般设置两人。李若琏为人正直,从不经手冤案,属于锦衣卫中的一个出彩之人。他曾奉旨承办袁崇焕案件,审判一位被认为是奸细的木工,对于此案件李若琏心生蹊跷。
他之后反复追问木匠,才得知是屈打成招,李若琏将冤案如实上报,可崇祯帝对此十分怀疑。皇帝另派刘侨审讯,刘侨并没有细心了解其中冤屈直言木工就是袁崇焕的奸细,皇帝大怒立即将袁崇焕处死,还将李若琏连降二级。1644年,李自成大军逼压京城,李若琏坚守崇文门,失守之后自杀殉国。
锦衣卫机构被清朝廷收编整改
其他锦衣卫主要成员,有官职的便同骆养性一样投靠清朝廷谋得一官半职,有的被李自成的军队残杀迫害,有的逃出京城,混入百姓中成为平常人。清朝廷入关后,将锦衣卫这一特殊机构收编,取消了其侦查缉拿的职能,还原为最初的?仪仗队?,在之后清皇帝将其更名为?銮仪卫?,自此,在清朝存在了300多年的锦衣卫彻底消耗在历史舞台上。而崇祯皇帝上吊时,为何周围空无一人?原来是众多锦衣卫围护皇帝出逃之后,就等着崇祯皇帝的下一步指示,然而崇祯皇帝深知再无翻盘之机会,就遣散了周围所有的人,自己选择与明朝生死与共。
明朝前两代皇帝,由于其出身特殊性为了巩固皇权,对明代官吏的清廉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锦衣卫作为皇帝的眼线,不再只执行?巡查缉捕?的基本功能,成为了一个集机密、督查、施刑为一体特殊机构。而这种机制也给予一些野心大的指挥使机会,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铲除异己,为自己谋求好处。明成祖时,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 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只要对锦衣卫稍有不敬就会获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全国上下由于这种机制处于恐慌的氛围之中,生怕自己言语不慎就被关押进北镇抚司大牢。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逮捕行为,使得皇帝与各机构乃至大臣之间的关系十分脆弱,百姓、军队不再忠于皇帝,与皇帝离心离德。然而皇帝对于这种行为并不加制止,导致很多正直之人蒙冤而亡,很多无辜的人被屈打成招。 也难怪有人说,明朝并不是亡于朝政,而是亡于厂卫。
十几万锦衣卫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他们中,有的战死,有的殉国,但更多的则是降了李自成,降了清朝,做了叛徒。这就是末世的悲哀,更是崇祯帝的悲哀,文臣武将不忠于他,最终,连曾经最忠实的锦衣卫也纷纷背弃了他。
明朝亡国前的“十五万锦衣卫”,高层基本就是“白吃饭”的纨绔子弟,底层就是一群“买堂贴”的地痞无赖。
到了明朝亡国前夜,统帅锦衣卫这群“乌合之众”的,是崇祯帝朱由检这么一位糊涂领导,那就更是堕落加速度了。
介绍: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说起明朝的锦衣卫,还可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角色。锦衣卫明朝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是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的。
但其实锦衣卫也属于皇帝的侍卫亲军,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随着皇帝的信任,可以说锦衣卫当时的权力非常大,朝野上下对其也是敢怒不敢言。
起初,锦衣卫的人数并不多,充其量也就数千人,活动范围也仅限在京城之内,就算是外出,也是执行任务罢了,任务完成还会返回。
但是后来锦衣卫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在地方上也要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按照当时锦衣卫官员的设置,十五万没有那么多,不过十万人是有的。
虽然锦衣卫随着东厂、西厂等其他特务机构的建立而失宠了,但是锦衣卫的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
也有皇帝觉得锦衣卫人数太多,也曾裁减过,但是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是我们客观地说,锦衣卫和大明正规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数十万军队都丢了,如果依靠着锦衣卫维护大明的统治,那么未免有点戏谑。
再说了,锦衣卫和明朝正规军还不是太一样,从锦衣卫的功能来看,分布全国各地,并没有集中。
所以锦衣卫是不可能作为抵抗八旗兵的力量出现的。再说了,当时,锦衣卫的很多头头们都投降了,虽然也有反抗的,但是人数毕竟是少的,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
不过锦衣卫并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南明朝廷虽然频繁更迭,但是锦衣卫倒是还一直有,一直到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算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从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明太祖为维护统治而大开杀戒。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并称的“胡蓝之狱”为起点,之后还有“郭恒案”、“空印案”等。朝中的开国元勋皆以死尽忠,其中受胡惟庸和蓝玉株连的就多达四万五千人。
而促成这些案件幕后机构就是明太祖亲设的锦衣卫,据《明史》所记:“子骧,从定中原,进指挥使,尝掌锦衣卫事,召典狱。”除了毛骧以外,还有明成祖时的纪纲,明英宗时的刘勉等等都曾是著名的锦衣卫指挥使,为帝王们立下过汗马功劳,而锦衣卫也借恩宠在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那么,明朝灭亡时,他们都去哪儿了?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锦衣卫最开始的名称为“拱卫司”,主要为皇帝收集军政情报,后来改为掌管君王仪仗和侍卫的“亲军都尉府”。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正式命名为锦衣卫,他们的工作内容逐渐丰富,不仅是收取他国的军事情报,同时也能监察百官动向,包括暗地里的侦查、逮捕和审讯等活动,不受除了皇帝以外得其他任何人限制。
锦衣卫内人员共分为十个等级,从官位至正三品的指挥使,到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再到千户、百户、小旗,除千户及以上有人数规定外,其他都没有限制。许多的将军、校尉、翻译都是他们的下属,真可算是独享无限风光了。
1.大江东去浪淘净,千古风流人物
公元一三八零年,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一职,相应之下提高原本中书门下的六部权力,并形成了完全对称的内廷和外廷机构。比如:外设内阁大学士以帮助皇帝协理繁杂的政务文书,内设司礼监以管理皇城内大小琐事。
如此便形成各部同时为皇帝所用,朝堂内外权力则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和不可侵犯。锦衣卫与其它亲信部门同样,在前期发展中的兴衰与落寞,全都仰仗着皇帝的喜与忧。
在洪武二十年前,锦衣卫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朱元璋一张诏书就将锦衣卫直接废除,并且焚毁了锦衣卫的所有刑具。直到明成祖继位才又重设了锦衣卫,但有东厂分化了它的权力,所以这也为后来锦衣卫们谋求自保而不去救国抗敌埋下了种子。
2.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万历后期,神宗常远离朝政,不理政务,而原本为与锦衣卫互利互惠而相互勾结的东厂,乘机得到了大力发展。因为有了接触朝中大臣奏折的机会,其权势远远超过作为皇帝护卫的锦衣卫,甚至让锦衣卫沦为了它的附庸。
东厂有权更替和选拔锦衣卫的指挥及其他成员,比如:魏忠贤就在熹宗初年时将锦衣卫的指挥使刘侨免职,转而提拔投靠自己的田尔。在公元一四七七年时,当朝皇帝又设立了西厂,其权力甚至超过东厂。锦衣卫的大好光阴就在这厂卫争斗中逐渐逝去,与皇帝的关系也就随之由近变疏,当大敌当前时,皇帝的生死与自己的生死相衡量之下,也就只好选择静观其变。
3.子胥既然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一朝天子一朝臣,锦衣卫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大多也就只能为一位皇帝效劳,当下一位皇帝登基时,前朝的锦衣卫就需要被迫以死表忠。比如王振在继承皇位后,提拔了自己的亲信马顺成为锦衣卫指挥使,而将明英宗时的刘勉和徐恭皆死在朝堂的棍棒之下,明景泰时的卢忠则是被曹钦发现其身份后惨遭砍死,几乎每朝每代都是如此,兢兢业业为君效忠却因君离去而遭无妄之灾,这不得不让从事这个职业的他们时时生活在不安之中,随时为自己找好出路。
二:暮回首,江山如画,残阳如血
明朝历经二百六十七个春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期间有著名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嘉靖中兴等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的时代,但最终在东林党争、天灾外患,以及不断地农民起义中,由金国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崇祯皇帝煤场自缢殉国结束了又一代王朝神话。
然而那些曾被帝王信任和宠爱,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队伍,却没能够帮助帝王力挽狂澜,重正山河,竟是在悄无声息中消失于茫茫人海之,只留下后世人为之悲叹。
1.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
虽然在明末时锦衣卫与皇帝之间,不如从前那般相互信任和依赖,但仍然有愿意为国捐躯的烈士,比如:李若琏,在京城被攻破时,作为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的他,带部下死守崇文门,杀敌无望后选择自缢效国。只留下了一句:“死矣!即为今日之事;悲哉!何必后人知。”提督孙光、堂上指挥刘应袭、北镇抚司梁清宏等则纷纷死在了李自成的刑下。
2.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将壮志竟蹉跎:
“昨年京师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这是崇祯时所信任并亲自提拔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崇祯皇帝要求他带军回京防守时,他因京城瘟疫四起而不愿入城便所给的回报。
在崇祯十一年,骆养性以隔岸观火之态,看京城的大门被李自成率军攻破,而他则带领大部分人献白银三万两投降,在清朝大将多尔衮带兵攻入京城取代李自成后再次投降,之后便成为清朝官员,于顺治六年逝去。
与他同样的有他的锦衣卫同僚,比如:王鹏翀、乔可用,也有著名的将军吴三桂、将领李永芳、部将孔有德等等,正可谓树倒猢狲撒,大抵就是如此了。
3.今此不十一,余日多凄凉
据《南疆逸史》所写:“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马吉翔,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在一六四五年时曾因为隆武帝送军饷而被升为锦衣卫佥事,后来协助永历帝有功而成为指挥使。
他的一生都跟随着明朝的帝王,因锦衣卫而荣华富贵,也因锦衣卫而客死他乡。当李自成攻占京城后,他就随着其他王室迁往南方,也就是后来的南明。在永历十三,他随永历一同前往缅甸,三年后,缅甸因国内战事而将永历帝献给清军,南明灭亡,马吉翔也在这之前就被囚禁后杀死。
三:总结
锦衣卫的兴衰起落与明朝本身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从明初的为巩固江山而刺探敌情,到后来的为维护政权而监审百官。锦衣卫在不受部门限制的情况下,从几十人的小组织,一步步发展到上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强悍队伍。虽然在东厂、西厂相互制约又相互抗衡之下有过几经起伏兴衰,但最终还是陪着明朝走到了最后。
可惜到了崇祯帝时,锦衣卫早已不是那个唯皇帝命令是从的组织了,而是为名、为利而存活。所以当农民军四起、李自成入攻皇城时,锦衣卫却不再守护疆土,奋勇杀敌,除了寥寥几人死在战场外,大多数则选择了旁观自保,或逃之夭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