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夷陵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述夷陵之战的相关话题。公元221年,已经年满60岁的刘备最终还是登上的帝位,成为蜀汉王朝的开国之君。这位开国之君,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要血洗东吴,好让孙权小儿知道自己的厉害。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60岁的刘备,在荆州夷陵碰到了40多少岁的陆逊,进行一场长达几个月的大PK。结果就是刘备惨败,输得一塌糊涂。
刘备输得究竟有多惨呢?夷陵之战,刘备统帅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差点让刘备到回到解放前。在夷陵之战中,因为刘备错误的战术指导,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三国志》:汉主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刘备兵败逃入了白帝城,为什么就停止不动了,甚至就在白帝城附近的永安驻扎起来。你或许有点疑惑,刘备怎么不回成都,干嘛驻留在永安白帝城呢?
话说,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并在此屯兵积粮。而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于建武元年(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老城。白帝城地处瞿塘峡(夔门)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成为古代历朝兵家必争之地,汉末东吴西进蜀汉的唯一道路。刘备兵败之后,从夔门退至白帝城,将巴东郡的县治鱼腹县,改为永安县,修筑永安宫。刘备之后的时间就一直在永安宫,直到病逝,都没有再回成都。
没有回成都,刘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其一:永安战略要地,不能轻易放弃
刘备虽然惨败,损失很大,就算再大的损失,也不能再丢失国土了。蜀汉王朝的建立,本来有荆州5郡和益州的全部地盘,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蜀汉的国土面积,只剩下益州了。这次夷陵惨败,让刘备的军事力量再次削弱,让东吴看到了灭蜀的机会。刘备败逃白帝城之后,东吴的大将潘璋、徐盛等人上书孙权,要求再次进攻刘备。由此可见,东吴方面还是有进攻蜀汉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刘备坐镇永安白帝城,这是蜀吴对峙的最前沿,守住永安可保证蜀吴战前的边界状态。维持在这个状态,可以避免在没有获得荆州的同时,又有效保护了巴东郡,不至于丢失。再说,东吴一旦拿下永安城,也说蜀汉的东门户打开,东吴水师完全可以溯江而上,直达蜀汉腹地,蜀汉将重蹈刘璋覆辙,所以刘备必须坚守永安,防备孙权。
其二:积蓄军事力量,筹备反攻东吴
刘备是什么人?好歹是屡败屡战过的军事统帅,什么大风浪没有见到过,尽管夷陵惨败而归,但是他本人并没有久病不起,相反在他去世前的8个月之内,身体还算非常健康的。这个时候的刘备,在干嘛?没错,就是在积蓄军事力量,筹备反攻东吴。公元222年秋天的时候,刘备听闻曹魏准备伐吴了,也写一份信给陆逊表示:听说曹魏伐吴了,我也准备再次发兵东征,你还能安然处之?
《吴录》: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刘备之所以想要伐吴,是因为他在坐镇永安的时候,军事力量得到补充,夷陵虽然惨败,但是刘备还是收聚了不少残兵败将,刘备就是一面旗帜,凡是在夷陵惨败,归来的汉兵,自然会再回到刘备旗下,如同廖化那样无论如何也要回归故国的义士,肯定也是大有人在。再说,在江州的预备役总指挥,赵云已经到达永安,给刘备吃了一个定心丸。而且巴西太守阎芝征集五千人,让马忠带兵前往,为刘备补充兵员。这些兵员的加入,让刘备有了反攻的基础。
其三:激励残部,镇定蜀国上下人心
无论刘备是真心想反攻东吴,还是仅仅只写一份恐吓信。不过,从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因为孙权害怕了,怕面对蜀汉和曹魏的夹击,主动求和了。当然,刘备也答应了。《三国志》:章武二年(222)冬,孙权闻备住白帝,甚惧(惧),遣使请和。备许之,遣玮报命。总之,刘备坐镇永安起到激励残部的作用。
再说,当时蜀中新附,民心不稳、蜀中士族暗流涌动,刘备在夷陵惨败而归,败回成都,蜀中士族就都知道刘备输光了本钱,那么谁还会服刘备?要知道,刚刚听到刘备惨败,而且病重了,蜀汉嘉太守黄元就兴兵反叛了。虽然这场叛乱也很快被镇压,但此时足以证明当时刘备存在内部危机。刘备留守在白帝城,以当时的信息通畅程度来说,蜀中大部分人就无法知道刘备到底有没有在夷陵输光本钱,尤其是那些存在异心的士族。
就算士族知道刘备是败了,但是刘备的本钱还有多少?刘备军在夷陵丧失了多少战斗力?如果士族敢反叛刘备有没有能力收拾他们?这都是不确定的,真因为这一步走得非常好,刘备用自己最后的生命镇定蜀国上下人心,也为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蜀汉挨过最最虚弱的这段时间。
蜀汉昭烈帝刘备死前的“白帝城托孤”,将后主刘禅连同蜀汉江山,一同交付给丞相诸葛亮照管。刘备甚至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一幕流传千年,成为令无数后世君臣士子感怀的千古佳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托孤的地点一般都是在都城。但是,就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却是在白帝城托孤。并且,在夷陵之战之后,刘备一直待在永安白帝城,没有回到蜀汉的都城成都。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什么不回成都,而是一直待在白帝城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从时间上来看,公元222年7月,刘备被陆逊击败,退到永安白帝城。公元223年6月,刘备在白帝城病逝。由此,刘备在永安白帝城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所以,刘备没有回成都,显然不是时间上不允许,也不是身体上的原因。
其次,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刘备之所以没有回蜀汉都城成都,是因为夷陵之战带给蜀汉的损失太大了,年事已高的刘玄德比较羞愧,所以不好意思回到成都。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一生屡败屡战,比如被曹操、吕布等诸侯击败后都能够重新站起来,因此,没有脸面、顾忌面子也不是刘备没有回到蜀汉都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刘备之所以不回成都,一直待在白帝城,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永安白帝城是蜀汉防守东吴的门户,刘备留在此地,也是为了防备东吴的进攻,正所谓“天子守国门”!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击败刘备后,依然率领大军在后面追击。面对背后的东吴大军,刘备这位饱经沙场的皇帝没有失去理智。刘备之所以没有立即回成都,是想要守住从长江进入巴蜀之地的入口,也即永安白帝城,从而阻挡陆逊的大军。
按照介绍,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山顶,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一面傍山,四面环水,背倚高峡,雄踞水陆要津,扼三峡之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换而言之,刘备停留的白帝城,对于蜀汉防御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永安白帝城失守,蜀汉存在被东吴大军攻入的风险。
当时刘备夷陵之战惨败之后,刘备就一病不起了,再加上过度的体力的消耗和焦躁的心态,自身年纪又大,让他的病情变得越来越重。所以并不是他不想回成都,而是他的体力根本就回不到程度,如果回成都可能人还没有到,就被旅途的颠簸给吞噬了。
其实刘备并不是仅因为惨败之后才一病不起的,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征战之前,他已经失去了他的二弟关羽。他和关羽张飞三个人是结拜为兄弟,所以关羽的死对他是非常大的冲击,这个消息也让刘备变得非常不理智。
于是他举全国的兵力,出病伐吴,本来是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怎么都没想到吴国的陆逊用火烧了刘备七百里的联营,而且还让他损失了另一个结拜兄弟张飞。关羽的仇还没有报,结果又损失了一个兄弟,新仇加上旧恨,让刘备急火攻心就一病不起了。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刘备虽然惨败,但是还想挽回局势,所以他一直留在白帝城,等待机会实施反扑。但可能是天意,上天并没有给刘备反扑的机会,刘备也没有等到这一时刻,因刘备满腔的悲愤加上战事的失利,导致他在白帝城结束了自己一生的生命,并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把蜀国的未来都寄托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所以刘备之所以不回成都,第一个原因是他想实施反扑,重新等待机会给自己的兄弟关羽和张飞报仇,并夺回失地。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惨败之后因为急火攻心,所以一病不起,体能上回不了成都。
所以刘备这次惨败主要是因为他太不理智,急于报仇,没有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就举全国的兵力去伐吴。刘备从个人情感上来讲绝对是一个好兄弟,但是作为一个君王来说他还不够成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