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已经给刘备制定了详细的统一战略规划,可是由于关羽的急功近利和狂妄自大,丢了荆州,使蜀国由战略主动进攻型变成了战略被动防御型;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们劝谏,兴全国百分之六十的精锐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用火烧连营打败,讨伐东吴的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后,蜀军由强大变衰弱。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刘备的军事集团在汉中打败曹操后,文武大臣们就撺掇刘备称帝,由于汉献帝还活着,刘备没有同意,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自封汉中王。于是大封有功之臣,封长子刘禅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由于在汉中之战中射掉了曹操的两颗门牙有功,被封为汉中太守。其余的一些二、三流的将领们都按功封赏。
刘备自封汉中王,得走走形式,汉献帝是大汉的名义上老大——皇帝。于是刘备亲手写了一道奏表,派人送到许都呈奏给汉献帝。汉献帝名义上是一国之君,其实就是个牌位傀儡。奏表先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一看大骂:“一个织席贩履的也敢称王了”,于是就要下令讨伐汉中的刘备。这时司马懿出班奏道:“大王息怒,您不必劳驾远征,现在孙刘两家面和心不和,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又趁机让妹妹跑了回去;刘备占了荆州又不还东吴,所以说孙权和刘备都在心里恨死对方了。今派一善辩之人带着大王的亲笔信,到江东让孙权攻打荆州,刘备必然率领大军前去救援,这时大王率领大军攻打汉中,刘备是首尾不能相顾,大事可成!”曹操一听有道理,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昼夜奔向东吴。
孙权接到曹操的亲笔信后,召集众谋士们商量怎么办?顾雍说:“事情确实是好事,现在把曹操的使者送过江,告诉曹操,可以共同攻打荆州;不过得派人过江打探关云长的消息。”这时诸葛瑾说:“孙刘两家是结盟的,主公有一子,关云长有一女,还没有许人。我愿意去荆州提亲,如果关云长同意了,咱们就共同对抗曹操;如果关云长不同意,咱们就助曹操攻打荆州。”孙权同意了,于是诸葛瑾就到了荆州面见关羽,并说明了来意。关云长一听大怒,说了句一点技术含量没有低智商的话:“吾虎女岂能嫁犬子乎!”还把诸葛瑾给轰了出去,诸葛瑾回到东吴后,不敢隐瞒如实的向孙权说了,孙权听说气得差点咬碎钢牙,说了句:“关云长太无理,吾必除之!”然后就派出使者到许都去,约会曹操攻打荆州之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孙权重用吕蒙,用计袭击了荆州,杀了关羽。刘备调集10多万大军要讨伐东吴(演义上说是75万),这时诸葛亮、赵云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们都苦苦劝谏不要讨伐东吴——刘备也有点犹豫不决了。这时传来张飞被部将范疆和张达所杀投奔了东吴,真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刘备是彻底的失去了理智。刘备替关羽、张飞报仇心切,命令年轻的将领吴班、冯刁为讨伐东吴的先锋,自己亲率大军御驾亲征,留下军师诸葛亮和太子刘禅做阵成都。
开始的时候,蜀军的先锋部队很快的就占领了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今湖北姊归)。东吴的君臣是吓得六神无主,孙权也后悔杀了关羽夺了荆州,于是派出使者向刘备求情,答应把杀张飞的凶手范疆和张达交给刘备处理;荆州的归属问题好商量。这时刘备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掌握着火候——见好就收。刘备拒绝了孙权的请求,发誓消灭东吴。
孙权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迎战。于是任命镇西大将军陆逊为统帅,率领大军五万迎战蜀军。在半年后,陆逊趁蜀军防备松歇的时候,用火烧连营的计谋,把蜀国的大军打的是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灭。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为“夷陵之战”
如果关羽、张飞被杀后,刘备同意孙权的哀求,不但关羽、张飞的仇报了,荆州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自己的面子也找回来了,可是刘备没有把握好分寸、掌握着火候!诸葛亮《隆中对》统一全国的计划,被关羽、刘备人为的给破坏了。
相信不少热爱历史的朋友都会疑惑,以诸葛亮之才为何不能实现刘备匡扶汉室的伟业?其实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多是受演义的影响,只看到了一个罗贯中笔下的“卧龙”,却没有看到真正的诸葛孔明。那诸葛亮的真实才能究竟几何?蜀汉是否真能统一天下呢?
“卧龙”隐居非本意,寻觅明主乃实心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人氏,祖上数代仕官于朝堂,为当地望族,但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此后追随其叔父诸葛玄前往荆州,叔父死后,诸葛亮遂于隆中隐居,虽然名义上是隐居,可实际上,诸葛亮时常自比“管仲、乐毅”,结交名士,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隐居表面上如“姜太公钓鱼”,实则是在寻觅明主。
汉末乱世,群雄逐鹿,天下诸侯强者制霸一方,弱者兵败生死,到刘备流亡荆州,屯兵于新野的时候,诸葛亮不过是个不满30岁的青年。这个时候的刘备因实力弱小而不得不四处结交贤士、搜罗人才,而诸葛亮也在暗中窥测天下大势,寻求明主。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若得一人则天下可安。”刘备由此方知诸葛亮和庞统之名。后来刘备帐下首席谋臣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称“卧龙”不能直接召来,“将军宜屈尊以相访”,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典故。
“卧龙”之号非虚名,治世之才冠天下
一、深谋远虑,规划合理
年过半百的刘备为什么会重用尚不过三十的诸葛亮?笔者以为,诸葛孔明确系当世之才大才,安邦定国绝非不可能。
刘备与诸葛亮会面于隆中的时候,曾直言其苦于才能不济,虽然立志匡扶汉室,却屡战屡败。诸葛亮能根据刘备的实际情况,献上了三分天下之策,建议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南蛮夷交好,待天下有变时,由益州出秦川,以荆州进逼宛、洛,届时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隆重之策确是神来之笔,这条建议是当时刘备的最佳选择,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之策的正确,刘备外联东吴于赤壁击败了曹操,又连取荆州九郡,顺利入主西川,进占汉中,刘备从这个时候起才算是真正雄霸一方。
二、善于外交,长于治国
诸葛亮在协助刘备称帝建国的过程中,同样功不可没,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建安十三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积极谋求与东吴的联盟。
诸葛亮在这一事件上表现出极高的外交天赋,他亲自前往柴桑劝说孙权结盟抗曹,当时东吴以张昭为首的权臣都反对抵抗曹操,但诸葛亮却以“曹军虽众,皆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新附,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成功劝说孙权结盟刘备,最终获得赤壁大胜。
东吴先后有周瑜陆逊,曹魏先后有郭嘉荀彧司马懿等人,这些人均为当世一等一的人杰,并不输诸葛亮多少。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先后崛起,才导致三国谋士的精彩纷呈,并非一家独大。但各怀异心,诸葛亮誓师北伐,东吴的配合,那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愿意与曹魏血拼,保存实力要紧。诸葛亮再神,面对的是两个实力远大于自己的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实在是难。为使蜀汉后方稳定,诸葛亮南征,对少数民族头领孟获七擒七纵,军纪严明,广施仁政,赢得川滇边境少数民族的心悦诚服,使蜀汉后方得到巩固。
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征战中原这些年时间,国力、军力强盛的魏国是被动防守,弱势的蜀国在诸葛亮统领,蜀国野战精锐是攻势。以上三种因素应该是,诸葛亮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什么时候把既得利益当回事?什么时候管过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从平民干到皇帝。若非关羽举止失当,刘备不会早死,再有十年,完成统一也并非不可能。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刘备,法正,李严,庞统,马超,黄忠,赵云,关兴,张苞等人才相继亡故,剩下的除了魏延,姜维,还有何人能用。
而诸葛亮在,关羽魏延的死都跟他脱离不了关系,尤其是关羽,他的死直接导致三国的走向。历史没有如果,毕竟诸葛亮的一生也算是忠肝义胆,功过8 2开再说秦朝统一六国,实际上当时秦朝已经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和国力,当时山东六国心怀鬼胎互相牵制,因此后来被各个击破,此时天下真正一统。既是冒险失败了又能如何呢?七次北伐不是伤亡更大,经济负担更加沉重吗?诸葛亮的谨慎小心和用人不当,是不能统一天下的最大问题所在。
有很多人对关羽、诸葛亮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国演义》书籍和电视剧中,关羽是战无不胜的,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所以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蜀国不一统天下呢?首先,蜀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因为此时的魏国和吴国两国国内君臣同心,道义人心并没有出现乱象。
魏国曹操曹丕父子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权倾国强,国内经济生产大力增长,吴国孙权即使不如曹操父子,但也是一名合格的君主,基本能做到政清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这两个国家基本没有大动乱,所以蜀国没有理由去讨伐这两个国家。
其次,魏国在平原有骑兵,蜀国、东吴没有,这是刘备永远无法克服的硬伤。在蜀地、东吴,因为蜀地多山,东吴有长江天险,看不出骑兵的优势,所以蜀国、吴国因为没必要就没有发展骑兵。但长江以北是中原地区,那就是骑兵的天下。
即便刘备有能力打进中原,没有因为骑兵,也会被魏国灵活的骑兵更迅速的战斗策略所击败。都说蜀国有著名的神机妙算诸葛亮,战无不胜的关羽但真正的关羽和诸葛亮并非完美,甚至还有明显的缺点。
先说一下关羽,关羽性格孤高自傲,自高自大,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基本不克能进展他有很大的作为。《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也就是说关羽能够善待士卒却瞧不起士大夫。关羽失荆州后,曾经向江陵守将糜芳、公安守将傅士仁求援,但二人因为关羽平时待他们不好就拒绝援助关羽,关羽孤身无援,在逃亡途中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杀害。
再说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品质高洁,折服世人,在三国后期同心专注于北定华夏,攘锄奸凶,恢复汉室。常年动员战事,使得国库空虚,尤其是他轻忽了后备干部的培育与教育。
说到三国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以聪明而著称,草船借箭,水淹七军,空城计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但是在刘备死后,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未能带领蜀国统一天下呢?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多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完成刘备对他的期望。那么为什么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没能北伐成功乃至统一天下,反而蜀国成为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呢?关于诸葛亮失败的原因,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但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国家性格是进攻,却是自保的布局
公元209年至219年十年间,刘备先后收复荆州各郡、占领西蜀、攻取汉中,纳关中军阀马超入麾下,兴起不可谓不神速,但就在此档口,刘备与诸葛亮决策出现了关键性失误,那就是定都问题。
蜀国把都城定在了四川盆地深处的成都,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之为基础足能独霸一方,却很难向外发展,依靠蜀道天险足可阻挡北方曹魏,由于三峡绝壑且逆流而上足可阻隔东吴进犯,但事情都是相反相成的,这些也让蜀国很难出兵攻击北边曹魏与东边东吴,以当年刘邦从巴蜀和汉中出兵攻取关中,都需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何况从四川盆地之中的成都发兵进攻曹魏和东吴了,即使可以出兵,后勤补给就成为最大的问题。荆州失守之后,刘备亲自率兵进攻东吴遭到大败,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进攻魏国都无功而返,主要力量都用在后勤补给,而核心问题也都出在后勤补给上。
蜀国的国家性格是进攻,但定都成都,这是自保的布局,布局失当,所以进攻总不顺利,并最先灭亡。
第二个原因,后主刘禅懦弱无能。
刘备死后,刘禅继任,但刘禅和刘备相比实在是差距太大。有时候不仅帮不了诸葛亮,还拖了诸葛亮的后腿。
第三个原因,实力加运气不济。
蜀国和吴国魏国相比较,人数较少,而且军事力量也有差距。诸葛亮北伐时的运气也不是太好,诸葛亮在5次北伐中,有2次最有可能接近成功,第一次北伐时,时机把握的很好,因为当时魏国内部处于混乱时期,在加上赵云当时还在,南蛮又归顺蜀国,诸葛亮没有内忧和刘禅干扰,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但没有成功。而第五次北伐,第五次北伐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也是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可惜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
不过上诉很多原因并没有人指责诸葛亮,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古代第一军事奇才,并纷纷为其最终的失败找来“不得其时”等等借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