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表为什么没有任用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的诸葛亮

众妙之门 2023-06-25 06:52:26

刘表为什么没有任用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的诸葛亮

刘表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陈寿在评价袁绍、刘表时,将其二人相提并论:“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三国志·刘表传)。这里“有才而不能用”定有所指,就刘表而言,似乎应指诸葛、庞统、王粲等人。这些人物被历史证明,都是经天纬地超一流人才,为何就在刘表眼皮子下面而未能被启用?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问题主要出在刘表身上。但史料有限,我们只能分析如下:

首先,刘表拥地自保,不求进取的心态决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刘表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为荆州刺史、荆州牧,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3年),统治荆州18年之久。史称他“招诱四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王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他还妥善安置了因战乱而流入荆州的10余万家关中百姓,组织他们开发地广人稀的南方丘陵山区。在东汉未年社会大动荡时期,荆州“开土遂广,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刘表做为一方诸侯,当时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是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他的部下献策:“袁、曹并争,两雄相持之时,天下安危全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可乘其破弊起兵。若不然,亦应支持一方。”但刘表狐疑不决,错过战机。以至于曹操平定北方后,扭头挥师南下,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荆州首府襄阳。刘表拥地自保,是出于平庸,还是出于维护一方平安,不得而知,但问题是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拥地自保是极不现实的。你不吃他,他就吃你,是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刘表的拥地自保政策是他“有才而不能用”的决定因素。拥地自保与唯才是用并不矛盾。这里应该看到刘表不思进取的心态,才是导致他“有才而不能用”的根源。

其次,刘表心胸狭窄,多有疑忌的品质,决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刘表政权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为荆楚的大族豪强,如蒯良、蒯越、蔡瑁、庞季、张允、黄祖、文聘等,他们是荆州政权的核心,是刘表依靠的主要力量;二是荆楚名士,如韩嵩、宋忠、刘先、邓羲等,他们是刘表争取团结的对象;三为外来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弥衡等,他们只是点缀,量少而不受重用。从人才总量上讲,刘表治下的人才甚至没有益州的多,更不用说和曹操、孙权比。从人才质量上看,刘表手下几乎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刘表心胸狭窄有很大关系。

《三国志·刘表传》中说:“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刘备当时虽为丧家之犬,但刘备是何等人物,刘表未必不知,连曹操也不得谓叹刘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可是,刘表对刘备猜过多,甚至不敢让刘备住在襄阳城中,把他派驻在前线新野,当做一般将领使用。后来事实证明,刘备并没有对荆州政权有什么野心。刘表对韩嵩的态度亦是如此。韩嵩等人审时度势,以为刘表应投靠曹操。刘表在蒯越等心腹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派韩嵩联络曹操。韩嵩认真履行使命,回来复命时,被刘表怀疑得了曹操什么好处,险遭杀身之祸,若不是刘表之妻蔡夫人劝谏,韩嵩就成了刘表的刀下之鬼。《英雄记》关于张羲的一段记载,也充分说明了刘表不能容人:“张羲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为其人,不甚礼也。羲由是怀恨,遂叛表焉。”王粲说:“士之避乱荆州者, 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三国志·王粲传》)。所以,陈寿在给刘表作传时评价说:“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实在不为过也。

再其次,刘表的人才观有问题,重视有名份的人,忽视青年人,从而导致“有才不能用。”批评刘表一点也不尊重人才,似乎有点怨屈他。比如刘表对庞德公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德高望重,刘表仰幕已久,数次延请庞德公出仕,均遭拒绝。刘表对弥衡的态度亦是如此。弥衡是当时名闻天下的狂士,连曹操也奈何不得。曹操象扔垃圾一样,把弥衡送与刘表。刘表喜欢弥衡的文才,以之为上宾,“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然而不久,弥衡故态复萌,刘表这才知道弥衡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子,只好将弥衡送给了黄祖。可见,刘表并不是不尊重人才,亦不是不想得到人才,而是他太注重有名望的人,以至于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这就导致了人才群就在他眼皮子之下,他视而不见的情况。比如王粲,少年出名,客居襄阳十余年,刘表却以王粲相貌不佳而不重用。除王粲外,当时在襄阳的有一大批杰出青年:诸葛亮、庞统、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广元等,这些人当时都年青,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根本就不在刘表视野之中。

以上所说,是以刘表不善用人的角度,说明刘表未用诸葛亮。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即诸葛亮不愿效力刘表,那么,刘表未用诸葛亮的问题就更好理解了。诸葛亮少年时随叔父投靠刘表,17岁时叔父去世,诸葛亮随即脱离刘表,躬耕隆中,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诸葛亮对刘表没有过多的直接评论。他在《隆中对》中曾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其主”应指刘表,这里即蕴含着诸葛亮对刘表的评价。诸葛亮对刘表的看法,当然应是他自己多年观察的结果,但也不排除庞德公,司马微等人对他的影响。前文已表述庞德公对刘表的态度,在此故略之。那么,司马微是如何评价刘表的呢?在《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中说:“徽字德操,颖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除庞德公,司马徽之外,潜、杜袭、和洽对刘表也有贬辞:“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裴潜语)“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和洽语)

诸葛亮一生谨慎,尤其在择主的问题上,他有着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具有雄才大略,审势度势,·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一代英主。刘表居安自保,充其量是个据守一方的军阀而已,诸葛亮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给这样一个人呢?

历史注定刘表不会用诸葛,诸葛也不会选择刘表。

水镜在刘备落魄时,为何不推荐自己的侄子却推荐诸葛亮?

刘备落难时,水镜不提侄子司马懿却举荐诸葛亮,真相太残酷  在古代的时候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尤其是在三国时代,天下豪杰群起纷争,逐鹿中原,政权分割,三国鼎立。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其中有一段最著名的刘关张三兄弟三顾茅庐的故事,这就要提一提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了,他就是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时间并不长,但却重重影响到三国将来局势的发展。

  



  水镜先生原名司马徽,有识人知人的眼光。在三国中,刘备去投靠荆州的刘表,刘表收留他后,派他去驻守新野,但是却被荆州的蔡瑁猜忌,并且受到蔡瑁的暗算,刘备演了一出马跃檀溪的故事才逃过一劫。刘备在这一劫难之后,他遇到了水镜先生,经过水镜先生的一番指导,刘备的传奇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水镜先生直接向刘备道出了一个人才方案,举荐庞统、诸葛亮,后来刘备就直奔南阳诸葛庐去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恭恭敬敬地请诸葛先生出山辅佐他完成帝王大业。可是在当时,水镜先生有一个侄子司马懿也非常出色,这时大家就很疑惑,为什么水镜先生不举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给刘备。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在当时那个时局,刘备各方面的实力都远不如其他诸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水镜先生如此有才能的人,当然清楚了解当时天下的时局,司马徽转身就投靠了当时最兵强马壮的曹操。然而天不遂人愿,水镜先生在投靠曹操之后还没有多久,来不及大显身手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司马懿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底下卖命,不久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废掉了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

为什么刘表不能照顾毛禄却请诸葛亮当老师?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以学识和名望著称,但他一生并没有做官。不是他没有机会申请官方域名,而是他不想做。刘当时统治荆州,他的办公室在襄阳。因为荆州没有战乱,土地丰饶,全国各地有十几万人迁居荆州。其中不乏诸葛亮、王灿、徐庶等一大批或求学或求仕的人才。这使得襄阳成为全国人才最集中、学术交流最活跃的地方。可是刘表知道没有人才,诸葛亮,徐庶等。都是他眼皮底下的隐士,而他手下的小官王能,发挥不了作用。


刘表统治的荆州,地大物博,甲十余万,是全国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虽然刘没有野心,但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权力被削弱。刘出荆州后,依靠蒯良、蒯越、蔡瑁等襄阳士族。这些人可以分享繁荣,但他们不能享受给国家带来的和平与稳定。刘表采取的是自保自保的政策,随时间而变。然而当时荆州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时候正准备发兵南下,而孙权却盯上了江汉,想把荆襄据为己有。刘表看到这一点,他觉得没有圣人帮助他。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闻名天下的庞德公身上。


刘多次登门求贤,屡遭拒绝。有一次刘表对庞德公说:“老师住的地方很惨,不肯做官。后人为什么要留下后代?”庞德公答道:“天下人皆危。今天,它是安全的。虽然不一样,但是什么都没有了。”意思是有些人出来当官,参加混战。这不是把危险留给后代吗!我不是官员,但我把和平留给我的子孙。虽然遗产不同,但也不是没有遗产!对于庞德公的这种态度,刘表只好叹息而去。为了避免刘表再来找他,庞德公干脆把家搬到了鹿门山,在那里享受采药的乐趣。


庞德公为什么不肯做官?理论上,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大的可以救世救国,小的可以光宗耀祖。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如此。尽管庞德公口口声声说“和平解决吧”,这是对付刘表的借口。所以我们只能想象,庞德公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没有找到民主领袖。


他的学生诸葛亮和侄子庞统受刘备之邀,没有听到他的反对。反而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为他们出山制造了不少舆论。所以,庞德公不肯做官,只是不肯在刘表手下做官。


庞德公的选择可能是对的。假设他答应刘表做刘表手下的自旋大夫,能否像于迅一样在曹操手下发挥作用,恐怕他官位不稳,早已成为刘表的接班人刘琮陪伴曹。这不就是王灿走过的路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