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两国交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古代我国战争中的不成文规定,本身是不具有强制力。就算交战双方眼睛一红,仇人相见,但是也不用轻易的打破这种规矩。因为战场上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义气,不能破坏了规矩,就算对方再无理取闹,或者是故意挑起事端,但是不斩使者的规定也不容易被打破。
使者本身就是战争的一部分,是双方谈判的工具,使者也代表着当时朝廷君王的意思,来与对方国家进行战争中的交涉相关事情。交战双方要明确战争中的地点和时间,还要指点交战的方式。使者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员,因为要把对方国家的信息带到本国去,然后就是在两国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
春秋时期的时候,就说了战争双方都必须要保护使者的方面,这是一条规定,所以有参战的国家都必须要遵守,不得违犯这条规矩。并且对使者不论对交战方有多大的仇恨和意见,都要对使者以礼相待,不得怠慢,因为使者虽然代表交战国,但是他在朝廷的地位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文官,所以杀了他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有时候有些交战双方也会存在不遵守规矩的事情发生,他们认为使者在朝廷没有实权,也没有什么重要性,只是起到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就会把使者杀掉,然后再送到对方国家,就此来证明他们交战的迫切性,而这种行为同样也会惹怒应战方,这样战斗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大家在战场上见了。
根据战场的情况,“杀戮用”有时会有不同的效果。 东汉建伟将军耿恭试过一次。进来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8月,北方匈奴围攻疏勒城,卫兵耿恭耗尽弹药和粮食。匈奴派使者劝他投降。于是,耿恭不仅斩首了使节,还公开了其头目城市。开始了“烧烤”。
耿恭违背常理斩首匈奴。他虽然激怒了匈奴,吸引了更多的敌军,但也让守军望而却步死吧。用没有外部增援,耿恭切断了守军投降的可能性,通过“杀戮大使”。因此,即使增加兵力,匈奴人仍然无法突破只有几十人的疏勒城防御者。创造了“十三兵回玉门”的战争史奇迹。
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后果?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装剧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有一种说法叫“斩使立威”,那么,来使到底该不该斩呢?斩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实,“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交战双方很少斩来使,因为使者充当邮递员的角色,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交战双方只能依靠使者沟通。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经常交战,孟子就说过春秋无义战,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还是讲规矩的,首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下战书,这叫师出有名。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都是贵族的运动,而且是以车战为主,双方都要通过使者来约定战争的时间,在作战的时候还要选进一个开阔地点,这个使者正式称呼被称为行人,行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出使各国。
当然,不斩来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将军会以斩杀来使的方式鼓舞士气,同时也表示自己绝不妥协,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于抵抗侵略中。例如,东汉时期,东汉将领耿恭被匈奴包围,而匈奴人敬佩耿恭,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劝降,许诺美人、金钱。
但耿恭民族气节高尚,不仅拒绝了,而且直接把匈奴的来使杀了,还在城头上把匈奴来使烤了。而这也是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出处。
而古人不斩来使除了留后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了,斩了来使,即使是正义的一方,也会处于理亏的一方。这样一个自古以来的规则,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去破坏。这一次,你斩了别人的来使,在往后处于极其势弱,想要投降的时候。难保你方的来使不会被对方斩了,而且人家鉴于之前的行为,未必还愿意同盟或者是求和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战场上流传的法则,但是纵观各朝各代似乎也有破例,那么既然是双方既定的游戏规则,斩杀对方使者意味着什么?会有哪些后果呢?我们今天不妨讨论一下
“两兵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出自周朝,当时特别崇尚礼仪的周朝认为杀死前来谈判的使者,便是“非礼也”,并强调“兵交,使在其间可也”,“礼”是西周时期的习惯法的总称,可见保护使节原来应该是一项习惯法上的义务。
而后面的朝代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个法则,但也有杀掉使者的案列,比如汉名将耿恭将匈奴使者骗进城里,亲手击杀,然后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这也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来历。
一,政治策略杀使者:东汉寇恂把高峻的军师砍了
东汉时期寇恂讨伐高峻,当时的高峻派出了自己的最重要的谋士皇甫文,让皇甫文当作的自己的使者前往面见寇恂,令高峻没想到的是,寇恂竟然直接将皇甫文杀掉了,结果,失去了重要谋士的高峻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原来寇恂提前就知道了皇甫文来面见自己的原因,将皇甫文杀害是他的一个计谋,他知道杀了皇甫文有两个好处,其一,无人与高峻商量抵御敌军的计策,其二,又能给高峻施加压力,让高峻断了战争的想法,这样寇恂就能不战而胜了
二,气愤至极斩杀使者:刘备为关羽报仇怒杀使者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与曹操联合,一起攻打关羽,关羽带着少量的随从撤退,在接近蜀境的时候被吴军抓到,关羽誓死不从,就被吴国给杀了,听到了这个消息的刘备万分悲痛,他不听任何人劝告,就要举兵去攻打吴国,这时,吴国派了一位使者觐见刘备,带着杀害关羽的叛贼来向刘备表示自己的议和诚意,但是使者还没说几句话,就被刘备下令拖下去和判贼一起斩杀了,这样一来失去理智的刘备就把吴国逼的太紧了,两国只能背水一战,最终蜀国战败了,蜀国的国力也日薄弱,这里的刘备斩杀使者就是表明了自己不接受任何议和的态度,坚决要与对方决战,结果遭来大败,导致刘备托孤白帝城
三,斩杀使者最严重后果:花剌子模斩杀蒙古使团后直接被亡国
1215年,成吉思汗已经统一了蒙古,并且处于非常强势状态,所以派出使臣和商队前往中亚强国花剌子模通商,随从们也都携带大量财宝,可花剌子模的官员一见财宝就想非法占有,于是就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们杀了,消息传到蒙古,成吉思汗立马又派出使臣,要求对方交出凶手,返回财物,结果花剌子模国王不但拒绝了这种正当请求,还杀死了前来的使者。
结果成吉思汗怒不可揭的起兵西征,狠狠血腥的报复了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到达敌方后开始疯狂的屠城,杀死一百多万人,直接让花剌子模这个国家就此消失。
其实,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纯粹的杀人游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的最高境界,如果对面使者是有意和谈,却把使者都杀了,这就断了对方投降的机会,结果只能让对方孤注一掷的选择一战,其实这种局面不是最佳的局面,是下下策。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斩杀来使有的时候是一种军事策略,有时又是一时冲动,但是斩杀使者无异于是告知对方自己的决心已定,没有任何谈判而言,只能把局势拉向更紧张的地步
最后,总结一下,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不斩来使也是人情世故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1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