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袁崇焕。
凡事皆有多面性,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就像一张反光的彩纸,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完全不同的色彩。人也是一样的,一件事的好坏并不足以说明这个人的善恶,因为每个人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历史上那些具有争议的人物,对他誉者有之,对他谤者有之。诛杀兄弟的李世民,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开凿大运河的杨广,把持朝政的魏忠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等,孰是孰非?忠奸善恶?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自己的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而亡,大明朝至此终结。但是关于明末的有些人,到底是忠,是奸?是功,是过?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袁崇焕。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镇守一方,虽有打败清廷的战功,但却始终不得魏忠贤的欢心,于是愤然辞官。后又得以明思宗朱由检的重用,他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本应有功无过,却不料遭到魏忠贤的弹劾和反间计,还碰上个容易猜忌的皇帝,最终被关押了八个月后被崇祯皇帝下诏凌迟处死,其家人也被流放。
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全过程:“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据说袁崇焕被割了整整3543刀,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就付一两银子,当作下酒,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惨不忍睹。
也许大多数人都以为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是勾结满人,意图谋反,其实不然,在《崇祯实录——怀宗端皇帝崇祯三年》中这样记载:“癸亥,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处以殊死……谕曰袁崇焕托付不肖,专事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
还有《崇祯长编》上“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军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都并没有说袁崇焕通敌叛国。
袁崇焕有功吗?肯定有!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手握十三万兵力却败给了袁崇焕的一万多守军,最终郁郁而终。皇太极为了报仇,宁远、锦州久攻不下,最后被袁崇焕打得损兵折将,连夜溃逃。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直逼京师。袁崇焕领兵九千直追,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的十万大军,最终护得京都安全。
但是往往被人们记住的总是不好的一面,不管你曾经多么努力,多么爱国,最终看得是结果。就像这次的解京都之围,当袁崇焕得知皇太极直逼京都就慌了神,带着自己的铁骑就追,一路上也没有设置任何阻击,从而丢掉了三河、香河、顺义等近郊县。这就相当于没有圣旨带兵入城,即便不是造反,也会被人拿来用作文章的。
还有就是袁崇焕当初夸下海口说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并采用了守为正,攻为变,和为辅的策略,但是谈何容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元帅,即便是朝廷全方位支持,最后也不一定能成功。最关键的是他在没有权力的情况下杀了毛文龙,致使东江的兵大部分投靠了满清,其中出了著名的三顺王: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
既然祸根已经种下,就不能怪别人拿它们说事。先是大臣联合诽谤袁崇焕在京都战役中故意放清兵入关,再加上清军此刻的离间计,说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本来就有疑心的朱由检,这下更相信了,于是将他入狱。而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他的老部下祖大寿带着辽东军跑路了。魏忠贤余党也在此时以擅自与清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条条罪状,直击袁崇焕,最终迎来最悲哀的一幕。说袁崇焕冤枉吗?其实也不冤!说不冤枉吗?其实又很冤!究竟怎样,都已淹没在历史中,我们要学的无非是多一些正面交流,少一些人身攻击,你们认为呢?
袁崇焕为什么会死?袁崇焕作为一代抗金名将却最终屈死在崇祯帝举起的屠刀之下,崇祯帝为什么要自毁长城呢?袁崇焕被处死的时候主管官员宣布了他的九个罪状,那么这九个罪状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当时京师百姓宁愿花一两银子买袁崇焕的一片肉。难道袁崇焕?犯下的罪?真的是人神共愤吗?
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史史实证明,袁崇焕无疑是一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猛将。比如说之前我们提到的宁远大捷,就是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取胜的。当时后金的皇帝,努尔哈赤不仅没有打下宁远城,并在不久后驾崩。等到努尔哈赤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也遇到了努尔哈赤曾经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军队根本无法越过袁崇焕所构建的军事防御战线。
针对这种情况皇太极决定绕道进攻北京城,因为当时的后金基本上已经拿下了蒙古,绕道进攻北京城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速度可能比直接推进还要快。于是在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10万大军绕道内蒙古攻入长城,并迅速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急忙率军返回北京诚勤王救驾。好在袁崇焕赶到了后金军队之前。到达北京城。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以为山海关被明军封锁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进攻。在后金军队撤退的过程中袁崇焕命令明朝的火枪手,在夜间偷袭后金大本营。当时的后金军队还是完全的冷兵器,很多士兵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能打死人的手枪。皇太极见势不妙决定先行撤军并决定必须将袁崇焕先行除掉。于是他借助这次战败的机会。假意和明朝议和并送回了在前线俘虏的明朝宦官,孰不知这是皇太极的一条反间计。
有史书记载。当时皇太极在与袁崇焕的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些袁崇焕部队所用的弓箭等其他一些军用物资。并且俘虏了明朝派往前线的两个太监。后来在一次战役。皇太极找了一个神箭手,故意用当时缴获的袁崇焕部队所用的弓箭射伤了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另外一个将领满桂。满桂中箭之后一看箭头的标志是袁崇焕部的,不禁恼羞成怒。由于满桂是蒙古人性格比较直爽,他在中箭之后认为是袁崇焕想要害自己。他写了一道奏折报告给崇祯皇帝,要求崇祯皇帝公事公办。与此同时,皇太极在后金放出风声,说射伤满桂所用的箭是袁崇焕送给后金的,袁崇焕想要和后金勾结。并且皇太极故意把这两个听到消息的宦官给放了回去。可以说,皇太极的这个计策十分的逼真,并且十分成功。由于崇祯皇帝早已经对袁崇焕在边疆日益增长的权威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而满桂和这两个太监的告密。让崇祯皇帝更加相信袁崇焕想要造反。
可悲的是,袁崇焕对于这件事竟一无所知,当他还在边疆,准备对后金作战的时候,北京的崇祯皇帝已经要动手杀了自己了。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崇祯帝将袁崇焕等骗到的了宫中,当时毫无准备的袁崇焕,刚一进宫就被锦衣卫拿下了,崇祯皇帝当即就严厉斥责袁崇焕。并将他投入锦衣卫大牢,把他的职务移交给满贵等人管理。袁崇焕的得力干将祖大寿听说了这件事,直接率领袁崇焕的部队返回了山海关。
皇太极见他的计策得逞了,又立刻派军队攻打北京城,没有了袁崇焕的指挥,明朝的军队显然不是后金的对手,很多军队的高级官员有的战死,有的被生擒活捉,恼羞成怒的崇祯帝直接杀了兵部尚书。但是这对于挽救局没有任何作用。在这千钧一发之刻,袁崇焕在狱中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放下个人恩怨,班师救援。祖大寿得到这封信后,被袁崇焕的忠心所感动,便回到京城重新击退了后金军。然而崇祯皇帝却没能看到袁崇焕对于这次战役所作出的贡献,反而认为祖大寿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没有袁崇焕照样可以打败后金军队。这更加坚定了崇祯杀袁崇焕的决心。
崇祯三年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据说被剐了一千多刀。但是北京城的老百姓却没有为这位忠臣感到悲哀,反而争相吃袁崇焕的肉。明朝不亡,天理何在?那么在袁崇焕被抓进监狱的时候,有没有人为袁崇焕申冤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辽东将领中,祖大寿是营救袁崇焕最给力的一个人,他当时请求用自己的官职来换取袁崇焕的性命,但是没有被崇祯帝采纳。当时的礼部尚书参与国家机密事务处理的周延儒也上书力保袁崇焕。崇祯皇帝也不听。社会上的忠义之士有一个叫程本直的也为袁崇焕上书申冤,竟被处死。在袁崇焕关在监狱的大半年时间里,关外的将士百姓每天都到巡抚孙承宗的官衙,为袁崇焕鸣冤叫屈,愿意替袁崇焕受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杀意已决的崇祯帝对此无动于衷,凡是为袁崇焕请命的朝臣士大夫,都遭到了严厉的斥责,他们很多人都被下狱,或者被贬官,还有的被处以极刑,袁崇焕自己也屡屡辩称自己没有罪,欲杀之而后快的崇祯帝对此更是置若罔闻。
此时的崇祯帝出于某种原因,竟更加迫切的想要出售袁崇焕。袁崇焕被冤杀之后,抛尸于北京的街头没有人敢替他收尸。直到后来袁崇焕的一个部下深感袁崇焕的大义才去给袁崇焕收尸,并让后代为其守墓。这桩千古冤案。直到153年之后,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名才被洗清。当时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的过程中,发现了袁崇焕的冤屈,后来他又查阅清朝实录,发现确实是皇太极通过实施反间计借崇祯之手杀死劲敌袁崇焕的事实。
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下令委员袁崇焕平反至此,千古奇冤终于真相大白,乾隆皇帝还让广西巡抚查找袁崇焕的后裔,决定将袁崇焕的后代重用。由此观之,一向以英明自诩的崇祯皇帝还远远比不上昏君乾隆。
在明朝末年,虽然名将不少,但是最有名的还是莫过于袁崇焕,当然,这不是说袁崇焕是明末第一名将,而是因为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甚至可以说,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在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前列的;支持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最后的守护神;但是反对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袁崇焕乃是万历皇帝时期的进士,后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明熹宗朱由校还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而且袁崇焕还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当时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而且颇有能力,袁崇焕能得到孙承宗的器重,可见袁崇焕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袁崇焕到任后,发现祖大寿奉孙承宗命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袁崇焕制定规格重新修筑,并命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督工。
公元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可惜不久后,孙承宗因遭魏忠贤的妒忌而罢免,高第接替其职。高第又岂有孙承宗那般雄心壮志?只是想着守土,丝毫不曾想开疆;所以孙承宗和袁崇焕之前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
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努尔哈赤将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宁远,并让其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拒绝。
于是努尔哈赤举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而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连续攻城两天,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于是下令退军。宁远保卫战胜利后,明廷举朝欢喜,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但另一方面,后金军大肆攻略觉华岛,杀死参将金冠及军民数万人,而袁崇焕刚刚竭尽全力保全了宁远,无力救援觉华。宁远大捷后,经略高第及杨麟因为不发援军被罢官,明廷以王之臣和赵率教将其替代。后明廷重新设立辽东巡抚,并以袁崇焕担任,之后袁崇焕又打出了“宁锦大捷”,大大壮了明朝上下士气。
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尚书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于是袁崇焕辞官回乡。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在明熹宗朱由校死后,崇祯皇帝登场,崇祯皇帝上位后,先是除掉了魏忠贤一党,然后又重新启用袁崇焕,这袁崇焕也是以前说大话说习惯了,对崇祯皇帝说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崇祯皇帝对此大加赞赏。而且对袁崇焕是要军饷给军饷,要器械给器械,要士兵给士兵,而且还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
袁崇焕上任后,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抵挡住了后金的攻势,但却也擅杀了毛文龙,导致后金没了后顾之忧;公元1629年,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崇祯皇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中流矢阵亡,导致皇太极所率领的后金军队抵达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惊恐异常;虽然袁崇焕派人后来打退了皇太极,但崇祯皇帝却对袁崇焕失望透顶,在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加上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在公元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公正的来说,袁崇焕对明朝是有利的,有袁崇焕在,后金根本无法越过防线,而其实在袁崇焕死后,他设置的防线依然有效,明朝最终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但袁崇焕为了这条防线,耗费了明朝太多的钱粮,间接的导致了明朝灭亡;但是崇祯皇帝就因为袁崇焕无法完成五年之约就将袁崇焕凌迟,也太过了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