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裴炎沈身为唐朝宰相,为什么会被武则天杀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2:45:33

裴炎沈身为唐朝宰相,为什么会被武则天杀害

大家好,说起裴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话说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体弱多病的时候,武则天就逐渐通过帮唐高宗打理朝政,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在唐高宗李治还没有死的时候,当时就已经有了天皇天后一说,天皇指的是唐高宗李治,天后指的就是武则天.作为一个皇后居然能够跟皇帝并列尊称,可见当时武则天的权势是多么的大。

唐高宗死后,他的太子李显当上了皇帝,就是历史上的唐中宗。不过唐中宗李显因为在朝政上并没有什么经验,并且强行任命他的老丈人为高官,所以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反对。裴炎就联合武则天把中宗李显给弄下了皇位,当时他们的理由事实上也比较牵强,就是因为李显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认为李显有罪。因为裴炎反对李显任命皇后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宰相,李显就相当的恼火,甚至说我就算把天下给他又如何。

当时武则天和裴炎就以李显不顾自己列祖列宗的江山,居然要把江山送给韦氏为由,废掉了他。这事实上相当的牵强。本来唐中宗李显只是一句气话而已,只不过另外两个人却拿着这句话上纲上线。而刚刚登上皇位,在朝中没有多少根基的唐中宗李显一下子倒了霉,不但失去了皇位,还最终被流放到鸟不拉屎的庐陵去,随时有生命危险。不过废掉了李显之后,武则天虽然又立了李旦为新的皇帝,但是武则天跑到前台来主持大局,并没有把大权交给李旦,当时唐朝的江山岌岌可危,随时有被武则天取而代之的威胁。

李唐王朝当时还建朝未久,当时很多人还非常忠于唐室,以李敬业为首的一些李唐旧臣,在扬州发动起义,反对武则天。在朝中的宰相裴炎事实上一直反对武则天掌握大权,在朝政中和武则天老是闹矛盾,武则天早就想找理由收拾他了。当时收到了一封裴炎写给李敬业的信,但是信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只有青鹅两个字,所以一时之间也不能够把裴炎怎么样,毕竟青鹅两个字实在看不出裴炎和李敬业之间有什么勾结。

不过事情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立马就判裴炎有罪,并且把他杀了。因为武则天采用拆字的方法,把青鹅两个字拆成十二月,我自与,并且以此为由污蔑裴炎告诉李敬业,让他十二月攻过来,我这边接应你。这种说法事实上也是非常的牵强,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穿了,裴炎被杀就是因为他和武则天、李显之间争夺权力的结果。因为裴炎之前是朝中排第一位的宰相,掌握朝中的大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非常的风光,但是等到李显当上皇帝之后,由于在朝中没有自己的势力,就想封自己的岳父为宰相分裴炎的权势,这就让裴炎感到不爽。

裴炎不能够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就抓住李显的一句有问题的言论,最终和武则天合谋,把李显赶下了皇位。本来李显因为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人,所以想封一个自己的人当宰相,裴炎如果不是那么热衷于权势,和韦玄贞一起分权,本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可惜他太在乎权力了,所以就和武则天合作,结果最后被武则天给杀了。因为武则天同样也是热衷于权势的人,一山不容二虎,当李显被赶下台之后,就成了裴炎和武则天两个人之间的争夺了。而武则天那样强势的人,当然不可能容许裴炎的存在,所以裴炎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至于所谓的青鹅,因为是裴炎写给李敬业的信,本来也许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武则天既然要杀裴炎,自然就污蔑他和李敬业合谋谋反。本来没有李敬业这个事情,武则天也杀不了裴炎,最多只是将裴炎赶出朝堂而已,毕竟裴炎是托孤老臣,如果不是谋反大罪,是不可能轻易被杀的。可是有了李敬业这出,武则天就直接污蔑裴炎谋反,裴炎自然难逃。

裴炎因“青鹅”二字被武则天赐死,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他?

裴炎,唐高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中宗,是当时的元老顾命大臣,对唐王朝忠心不贰。中宗即位初,重用韦后家族,欲以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反对,引起中宗不满。


裴炎惧,乃与武则天密谋,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裴炎与她的矛盾日益突出,光宅元年(684)遭到了杀身之祸,被处斩于洛阳都亭,朝廷上下震惊不已。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裴炎呢?武则天杀裴炎时冠以谋反罪,一些人认为这确有其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豫王为帝后,不管天下政事,大权全部握在武太后手里。裴炎想在武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把她抓起来,还政于天子。恰巧当时天一直下雨,太后不出门。

其事也就没有做成。”动用军队抓太后,日后说他谋反的确应该是可以成立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武则天下毒手杀裴炎的?有人指出,睿宗即位后,武则天仍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裴炎效忠李唐王室的行为势必和武则天发生矛盾。先是裴炎反对武则天追王自己的祖先。

立武氏七庙,后是徐敬业起兵反武后,武承嗣、武三思屡请武则天找借口杀掉韩王元嘉和鲁王灵夔,以断绝叛军宗室之望,执政者都不敢表态,只有裴炎力争不可,引起了武则天对他的嫌恶。徐敬业起兵最紧张的时候,裴炎向武则天进言说:“皇帝你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凡事都亲政,使得徐敬业之类的猾竖之人有话可说。

如果太后返政,像这样的乱贼不讨伐也可以破灭。”听了这样的话,武则天不被激怒才怪了。在武则天要改朝换代之际,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个唐室忠臣,这就是裴炎真正的死因。

也有人认为裴炎确是没有谋反,但并不因为他是唐室忠臣就遭到武则天的憎恨。主要原因是裴炎两次得罪武则天后。

宰相裴炎做错了什么?武则天为何把他满门抄斩了?

辅国宰相裴炎:显赫而矛盾废掉唐中宗,为何死在了武则天手里?

中国上下历史五千年,朝代的变化,在很长的帝制社会当中,皇帝是每个国家的最高带领者就在武则天上位一直到执政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反对武周的被满门抄斩、接受了酷刑、流放的大臣就会很多,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然女皇的帝王道路也埋葬了无数忠于李唐的尸骨。最后武则天又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裴炎也官拜宰相。

裴炎也是武则天众多绊脚石之一,毫不意外的也被武则天满门抄斩,不过这裴炎的经历还是有些特别,因为他曾与武则天同气连枝,后来却走上了反武的道路,还积极筹划政变以图恢复李唐统治。

裴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裴炎,唐高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中宗,是当时的元老顾命大臣,对唐王朝忠心不贰。中宗即位初,重用韦后家族,欲以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反对,引起中宗不满。

大部分的人认为裴炎为人并不光明磊落,是一个妒功害能、气量狭小的人,平时大家对他很有意见。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徐敬业也深知裴炎和武则天的矛盾,于是暗中联系裴炎,和裴炎达成联盟,里应外合想要推翻武则天。当时裴炎手中有一封写给徐敬业的密信,还没发出去就落在了武则天手里,密信中没有其他的字,就写了两个大字"青鹅"。

当时裴炎入狱,朝中大臣纷纷向武则天求情,但是看到这封密信,武则天当即下令抄家问斩裴炎。他勾结徐敬业是确有其事,所以武则天屡说"炎反有端",招致杀身之祸也就难免了。思索了一会,她立马明白了含义,很明显就是"十二月,我自与"的意思,徐敬业起兵最紧张的时候,裴炎向武则天进言说:"皇帝你年纪已经很大了。

没有必要凡事都亲政,使得徐敬业之类的猾奸之人有话可说。如果太后还政,像这样的乱贼不讨伐也可以破灭。"听了这样的话,武则天不被激怒才怪了。

反对这种意见的人会存在既然裴炎自知处境危险,好不容易登上高位的他为了保全自己,理应做出一些符合武则天的态度才是的想法,但是相反的却希望藉此劝武则天还政,如此一来就表明裴炎是对李唐王朝的忠诚和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与天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0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