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众所周知,汉朝是我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制王朝,其国力也是极为强盛的,以至于到今天我们都还以汉人自居。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初,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动荡局面,因此,此时的汉帝国在面对北方匈奴时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和亲政策。但汉朝统治者却始终不认为这种对外方针是最适合的。在经过了文景之治的恢复之后,汉朝的国力有了很大提升。
待到汉武帝时期,压抑许久的汉朝即开始了对匈奴的进攻。诚然汗帝国比之之前的秦朝显得更为强大,但是在真正对匈奴作战之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汉朝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状况,过去秦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向军队看齐,赵国为了本国的存活把所有的资源给了军队,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是与性命相挂钩的,因此非常的强大。但是等到汉朝的时候,他一切都已经不以军事为主导的,这时候的帝国,它要的是老百姓的和平与安居乐业,长时间的战乱让老百姓抗拒战争,帝国未来的发展不是军事,而是发展农业。
所以,等到汉帝国形成一个整体以后,它的整体就失去了局部的某些优势,因为他所有的一切都要朝大局眼光来看,虽然边境问题非常的严重,但刘邦不会为了一个边境的麻烦,去用全国之力去与之一战。毕竟他要考虑到全国每个省份的发展,而且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前提。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整体往往有的时候战斗力还不如局部,为整体考虑的是未来,考虑的是整体的老百姓的和平,因此他选择了容忍,但是他的战斗力未必不如匈奴。因为整体的发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发展,局部的力量只是一种单方面的突出。
关于匈奴历史的局部性
除此以外,我们对于匈奴还是存在着一些误解,要知道当年匈奴与秦国与赵国的大战,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它一些零散的部落。早在当初匈奴纵横天下的时候,他那些看起来战斗力强大的军队,都是好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抢劫运动,他既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真正的统一政权的后勤补给,因此这些军队往往具有一次性作战的属性,按照世界通史的说法就是,打得赢就抢,打不赢就跑。所以当时是一种局部对局部的对决,只不过匈奴的局部,没有军队和后勤的补给,而当时秦赵的局部力量具有很强的先军政治的色彩,所以秦赵能够完败匈奴。
等大汉王朝的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其实当时的匈奴也在逐渐的走向统一,冒顿大单于直接统一了所有的匈奴部落,并且干掉了东胡,所以双方都在由局部走向整体的过程。但可惜的是,汉朝的整体性更强,因为它是一个帝国,拥有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属性,所以他考虑问题必须要考虑到整体的发展性,不可能为了局部而毁掉全国人民的和平,因此他选择了妥协,尽量避免战争。而匈奴那边虽然也有局部走向整体,但是它本质性的那种先军政治还是没有丢失,有点和秦朝建国初期一样,所以他一门心思想着打仗,于是双方的对比就明显的出来了,当年的匈奴变成了过去的秦赵,拿打仗当生活,而汉朝反倒是失去了战争的重要性,以整体来替代局部的利益,所以这就形成了汉朝明明实力变得更强大了,而且更加统一了,却打不过匈奴的真实原因。
所以我们看到历史的时候,有时也要融入一些哲学的思维,虽说同样的历史记录虽有不同的结果,看起来是某些历史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有着一些根本的联系。当年的秦国与赵国能够横扫匈奴,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更强,而是因为他们的局部利益更加突出,可以单一的方面发展来获得单一的结果。但是等到汉王朝真正成立的时候,一个完整的国家制度才开始形成,国家要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所以有的时候牺牲局部成全整体,也就成为了后来的选择。所以当年的汉朝打不过匈奴人,不是因为他的整体国力不行,而是因为整体局部的思考方式变了。君不见后来汉朝的整体国力上来以后,在汉武帝时期打一个强烈拥有局部思维的匈奴人,还不是取得了完整的胜利吗?所以当年的汉朝并不窝囊,只是它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
汉武帝末年汉朝危机四伏,从历史来看的话,如果不是一些偶然的因素,汉朝真有可能灭亡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个偶然因素就是汉武帝折腾来折腾去,最后也没有把自己的那个曾玄孙子汉宣帝折腾死,留下了这么一个火种,否则汉朝真有可能要亡国了。可以这样说,汉朝之所以还没有灭亡,那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汉武帝主要有两大折腾,一是过分的消耗国力,发动对外战争,造成汉朝的社会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但这一点相对来说还好一些,因为毕竟前有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武帝的家底,要比秦始皇要丰厚得多。
二是晚年多疑,巫蛊之祸,造成继承人危机,这个可以说是当时汉朝最大的危机,最后当了五十年皇帝、已是老人的汉武帝,竟然不得不选一个小孩子来当继承人,结果权臣政治在汉昭帝时代形成,差一点就颠覆了刘家的天下。
霍光是一个很幸运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总体来说还好,他的执政能力不差,但仔细读史会发现,他其实不是什么“忠臣”。他的很多作派,跟后来的曹操没有什么两样,历史上讲废立皇帝叫“伊霍故事”,伊是指商朝的伊尹,那时还是传说时代的故事,真相没人知道,霍光可以说是真正的帝国时代第一个敢于以人臣而行废立之事的人。
刘贺其实没什么大的罪行,就是不满意他专权,想自己管点事而已。看看他废掉刘贺的理由就知道,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相是他比曹操还猛一些,曹操还不敢废了汉献帝呢!
汉宣帝前期,霍家大权独揽,霍光跟曹操一样,也把女儿弄成皇后,并且培养自己的儿子接班,当时霍氏的霸道,连皇帝也怕,一点不比后来的曹家差,只是霍家千算万算,没算到从民间出来,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政治经验的汉宣帝,居然是个厉害角色。到霍光一死,汉宣帝立即清算霍家,才算是挽救了刘家的天下。
试想如果汉武帝没有一个因为机缘巧合而流落民间,得到过一些历练的汉宣帝被霍光选中当皇帝的话,后来曹家干的事,霍家可以提前200年干成!
公元前180年,刘邦的中子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在汉文帝之后,景帝继位,史称“文景之治”,在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将近四十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秩序也十分的安定,这种盛世,其实是和儒家的思想理念息息相关。
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主张广施仁政,而这种的思想主要还是来源于孔孟之道,孔子认为只有广施仁政爱戴子民,才能国强民富,万邦来朝,而这两位皇帝,也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在他们的在位期间,各种严苛刑法均被取消,没有了严苛刑法,百姓自然会爱戴君主,也为后面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除了取消各种严苛刑法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他们还重视农业发展,因为在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战争连起,百姓基本上吃不饱甚至还出现了饥荒,而且这种情况到了汉文帝时期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开始重视农业,并且给从事农业者一定的奖励,恩准民众用粮食赎罪买爵等,而在其后的汉景帝也继承了汉文帝的遗志,大力推广重农富民政策,甚至在他即将去世的时候,还不忘下令不重视农业者将会严惩,正是有这样的仁政,才会让汉代经济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另外,在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统治者们吸取前朝经验,厉行节俭,以身作则,提倡节约的生活观念,而受皇帝的影响,那些王公大臣也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减少了国家不必要的开支。
所以,从总体上看,在文景之治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基本是达到空前的繁荣,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而且没有了严苛刑罚,百姓更加拥戴君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