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祖无择,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文人,竟然被老婆“休掉”

以史为鉴 2023-06-25 01:20:31

祖无择,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文人,竟然被老婆“休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祖无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祖无择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他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考上进士,之后到很多地方当过官,也当过京官。

祖无择为人仗义,不拘小节,特别顾念亲情、友情,尤其是对自己的同学非常好,经常借钱给兄弟们泡妞。不过他这个人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人长得很难看、很丑,对不起观众。

所以,一直到三十岁还没有找到老婆。最后好不容易娶了王举正的长女,和梅尧臣、韩绎、李复圭、范子开等成了连襟。但没过多少年,他的妻子王氏病逝了。

妻子病逝后,40多岁的祖无择显得有些寂寞难耐。男人嘛,总是有欲望的,他很快又看上了一个风姿卓越的美人,这个美人就是徐氏。此事被记录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

祖无择看上徐氏后,马上叫媒婆去说亲。徐氏这个人不笨,有些才华,性格也不是一般女子,她坚持要验货,毕竟自己比祖无择年轻不少,如果嫁了一个不喜欢的,岂不后悔?

祖无择自然不敢验货,他知道自己长得丑,怎么敢“验货”呢?但一想到徐氏的貌美如花,他就欲罢不能:不管怎么样,想千方设百计的我也要得到徐氏。

怎么办?一个鬼点子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点子呢?就是骗婚。怎么骗婚呢?

你徐氏要验货是吧?我就让你验货。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冯京。

冯京此人可了不起啊,不仅人长得帅,号称大宋第一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这样的“畅销货”自然人人都想得到了。

祖无择叫冯京扮演自己,在徐氏大门口走一圈,让徐氏来看。冯京答应了祖无择这个奇葩的要求,于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锦绣华服,跃马扬鞭,衣袂飘飘的从徐美女家门口经过。

徐氏一看未来的丈夫这般玉树临风、丰神俊朗,整个人都痴了,内心窃喜不已,一口同意了祖无择的求婚,而且要求马上结婚。

当然,结婚当日,徐氏就傻眼了。这是祖无择吗?怎么跟那日看到的不一样呢?

祖无择和盘托出了。徐氏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一不哭二不闹三不上吊,而是趁着祖无择一个不留神,就跑回了娘家。从此,闭门谢客。

意思很明显了,我徐氏休了你祖无择。而祖无择就这样成了宋朝历史上第一个被老婆休掉的人。这也很正常,谁叫你骗婚呢?

毕竟北宋还是很开放的,当时的女人地位很高,不喜欢可以离婚,祖无择只能认命。

后来欧阳修做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无择声名重当世,早岁多奇晚乃偶”,说的就是此事,而多奇,除了说明祖无择奇士多才外,似乎也证明了其相貌不佳,佳偶难成这一事实。

虽然祖无择这个人长得不怎么样,但因为人品不错,还是有女人欣赏的,这个女人就是薛希涛。

冯梦龙的《情史》中记载了他和薛希涛的故事,“熙宁中,祖无择知杭州,坐与官妓薛希涛通,为王安石所执。”

那年,祖无择在杭州当知府,有一次的酒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叫薛希涛的歌姬,不知道怎么搞得,也可能是喝多了,他跟薛希涛睡到了一起。

北宋明文规定,官员是禁止找小姐的。此事刚好被他的政敌王安石知道了。王安石是个铁面无私的人,逮到你祖无择的犯罪证据,怎么可能饶了你呢?

谁知,薛希涛对祖无择情深义重,一口咬定,她没有和祖无择并无奸情。即使最后被严刑拷打至死,也仍然不肯把责任推到祖无择身上。由此可见,祖无择这个人,还是有女人缘的,要不然,薛希涛怎么会如此痴情呢?

其实,祖无择人品真的不错,当官也很清廉,为老百姓办事。他在地方当官的时候,积极兴办学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勤政为民。

问题是,这样的好官,怎么和王安石不和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祖无择和王安石是同事,都是知制诰。知制诰的主要责任就是为官员起草任命书。皇帝为了体谅这些舞文弄墨的小秘书,所以当时规定是允许收润笔费的,其实就是捞点好处。

王安石是多么正直的一个人,肯定不会要。有一次,别人硬要给,没办法,王安石只好把这笔钱挂在办公室的梁上。

王安石不要,不代表祖无择不要,祖无择收了,不过祖无择并没有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当成了部门开支,尽管如此,还是遭到了王安石的鄙视。

王安石认为祖无择贪财,祖无择也认为王安石虚伪,反正两个人就这样交恶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祖无择被老婆休夫的故事流传至今。毕竟那年头,妙龄女子们都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借观灯之时寻觅意中人,休夫之事未尝不是真事。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提起王安石人们无不知道他不仅是北宋名相,而且是“熙宁变法”的改革家,但是人们对他曾掀起的“扫黄风暴”知之甚少。王安石曾在当政期间曾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扫黄风暴”,尤其在烟花繁盛的浙东地区更是如暴风骤雨。然而,他的“扫黄风暴”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无果而终。那么,执掌朝廷改革变法大权的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呢?

两宋时期,朝廷对色情业的打击一直延绵不绝,加上朱熹为首的理学家道学家掀起的全民“禁娼”运动,应该说,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到民间的道德律令,娼妓大都无生存之空隙。但青楼妓院仍然顽强的存在下去,以致代代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始终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铁杆粉丝”。上至天子王侯,下至市井小民;雅至文人骚客,俗如官卿商贾无不混迹于花街柳巷,享受一夜春风的艳福。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走在宋朝的城市中, *** 是随处可见的,东京的大酒店,“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 *** 数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临安的酒楼,也有 *** 揽客,她们生得“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婉转,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茶坊也有 *** ,“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元宵佳节,诸酒店的 *** 更是“群坐喧哗,勾引风流子弟买笑追欢”。

其实,在北宋时期这些 *** 大都是“卖艺不卖身”,只陪酒不陪睡的,跟今人理解的“娼妓”并不一样。宋代京师“妓中最胜者”,都“能文词,善谈吐,亦平衡人物,应对有度”,是知性型的美女;次一点的 *** ,也是“丝竹管弦,艳歌妙舞,咸精其能”,应该是才艺型的女性。品质最差的 *** 才出卖色相,这些 *** 一般在“庵酒店”。“庵酒店”有个醒目的标志:门口挂红栀子灯,不论晴雨,都用竹笠盖着。暗示里面“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也”。这些“庵酒店”大概就是北宋的“红灯区”了。

在这些追求 *** 的风流子弟中,有赴京赶考的风流学子,也有未授官的新科进士,更有“膏粱子弟”、“五陵年少”,就是没有在职的官员。这是因为按照宋朝的立法,官员是不允许召妓买醉的。但是,两宋青楼只对所有的市民开放,绝不允许在职官员涉足,官员自己也明白“身为见任,难以至妓馆”,他们若眠花宿柳,一经揭发、弹劾,便可能受刑责或者丢了官职。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朝政,对官员性消费实行严格限制,只要是官员就不能进入青楼妓院。时任当朝宰相的王安石,为规范官员的行为,亲自主抓官员嫖娼的事件,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扫黄风暴”。特别是两浙路张靓、王庭圭、潘良器等三名官员,仅仅因为“赴妓乐筵席”,便遭黜责。最有名的就是杭州太守祖无择的“召妓门”事件。

当时祖无择出任杭州太守,也就是杭州市长,与当时红遍浙东的青楼名妓薛希涛在床上诗文唱和。据清代文人赵庆桢辑录的《青楼小名录》所记,王安石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将薛希涛逮捕入狱,严讯逼供,让他交代与祖无择上床的经过。好在薛希涛虽然身为 *** ,却有节操,就是不肯指证祖无择, “希涛榜笞至死,(仍)不肯承伏”。御史对祖无择的指控都查无实据,无法定罪。由于薛希涛的如此仗义,让祖无择免遭“召妓门”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实,当时王安石掀起的“扫黄风暴”只不过是打击异己的手段而已。为了推行新法,打击异己,王安石曾不止一次用“扫黄”的办法来收拾政敌。祖无择就是他打击的最有名的政敌之一。祖无择是一位鲠直之士,有点众所周知的臭毛病,口无遮拦,曾不止一次得罪过王安石。早在仁宗年间,祖无择与王安石同为知制诰,共替皇帝起草诏书。依北宋朝制,知制诰草诏是有稿费的,当时叫“润笔”,王安石坚决不收润笔,将钱挂在翰林院的梁上,以示清高;但这笔钱却被祖无择毫不客气地取下来花掉了,“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年,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便做了一首《咏雪》诗,来自我辩解:“势大直疑埋地尽,功成才见放春回。村农不识仁民意,只望青天万里开。”祖无择听后大笑,出言相讥:“待到开时,民成沟中瘠矣!”因此王安石对祖无择怀恨在心,“乃讽监司求无择罪”,就是暗中吩咐当监察御史的亲信搜寻祖无择的违反朝廷规制之处,务必尽快拿到祖无择的罪证。

就这样一些惟王安石马首是瞻的御史,便想方设法搜集祖无择的罪证,终于给他们找到一条:“祖无择知杭州,坐与官妓薛希涛通”。这意思就是说,祖无择在杭州当太守时,曾闹出“ *** 门”的丑闻,那个官妓就是杭州名妓薛希涛。王安石当然不放过这个收拾祖无择的绝好机会,马上安排手下将祖无择关押起来进行审问。同时把薛希涛也被抓来,严刑拷打,要她指证祖无择嫖娼行为。由于王安石在扫黄时严刑拷打 *** ,当时也曾在朝野上下饱受诟病。

王安石对付祖无择,当然有不可告人的“打击异己”用意,但这也不能说祖无择受了冤屈,因为他在杭州做官时,确实与 *** 薛希涛有“不正当关系”,而按宋朝法律,官员如果与 *** 有私,也确实是要受责罚的。只不过祖无择很幸运,薛希涛对他一往情深,宁死也不出卖他。这也是祖无择逃过一劫。

但也有不少官员便没有此幸运了,有的因此还受到处分,遭到降职。熙宁年间,“两浙路张靓、王庭圭、潘良器等,因阅兵赴妓乐筵席侵夜,皆黜责”。“王洙权同判太常寺,坐赴赛神与女妓杂坐,黜知濠州。”据《宋史?王洙传》记载,当时的朝廷笔杆子、权同判太常寺的王洙,仅因在赶进奏院赛神会时,与歌妓混坐在一起,一时深陷“召妓门”,触犯了当时的“干部行为守则”,便遭当时“监察局”的监察御史的弹劾,被贬为濠州知州。但这也不能制止越演越烈的朝廷官员 *** 嫖娼行为。因为王安石利用扫黄扫除的大都是那些不听招呼反而颇有微词的官员。他的“扫黄风暴”只不过是打击异己的幌子罢了。

各位朋友,哪位知道唐代诗人郑谷?请如果知道,请简介一下,谢谢.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目录

人物基本信息
个人荣誉
一字师来历
个人作品
历代评论
作品欣赏
词典解释
生平经历初期
中期
后期
政治理想
人物背景
作品分析
人物贡献
历史价值
历代诗作评论
郑谷读书堂人物基本信息
个人荣誉
一字师来历
个人作品
历代评论
作品欣赏
词典解释
生平经历 初期
中期
后期
政治理想人物背景作品分析人物贡献历史价值历代诗作评论郑谷读书堂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基本信息
  郑谷7岁能诗,“ 郑谷
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奔西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郑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后谷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编所 郑谷作品
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
编辑本段一字师来历
  僧齐己携诗来谒,谷读至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乃曰:“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我一字师也”。   译文:晚唐期间,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携去江西宜春的仰山 郑谷作品
,向诗友郑谷求教。诗中有一联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   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 郑谷作品
》,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   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全唐诗补编》补词三首。
编辑本段历代评论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 郑谷作品
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大历以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同上)   郑守愚声调悲凉,吟来可念,岂特为《鹧鸪着》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诗话》)   谷以鹧鸪诗得名,至有郑鹧鸪之称。而其诗格调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唤字尤重复。寇宗夷《本草衍义》引作‘相呼相应’,差无语病,然亦非上乘。”方回《瀛奎律髓》又称谷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谷自有句云:“诗无僧字格还卑。”此与张端义《贵耳集》谓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举为美谈。至其他作,则往往于风调中,独饶思致,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库全书》卷一五一)
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中台五题·乳毛松】   松格一何高,何人号乳毛。   霜天寓直夜,愧尔伴闲曹。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七祖院小山】   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   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下峡】   忆子啼猿绕树哀,雨随孤棹过阳台。   波头未白人头白,瞥见春风滟滪堆。   【东蜀春晚】   如此浮生更别离,可堪长恸送春归。   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   【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莲叶】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   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   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   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   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   【渭阳楼闲望】   千重二华见皇州,望尽凝岚即此楼。细雨不藏秦树色,夕阳空照渭河流。   后车宁见前车覆,今日难忘昨日忧。扰扰尘中犹未已,可能疏傅独能休。   【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中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旧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下第退居二首】   年来还未上丹梯,且著渔蓑谢故溪。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只有退耕耕不得,茫然村落水吹残。
编辑本段词典解释
  汉 郑子真 隐居 谷口 。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仇兆鳌 注:“《扬子法言》:‘ 谷口 郑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师。’”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户外山碧,樽中酒绿。”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初期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袁州区)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死于五代十国时的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享年61岁。郑谷的父亲郑史曾考中进士,在柳州当官时,与唐代著名文学家司空图为同僚。郑谷七岁时,司空图见到他的诗赋习作,曾一时叹为观止,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背说,好小子,你将来当成为“一代风骚主”啊!从这段情节,再联系到他晚年回宜春后先筑屋于化成岩下,后建草堂于仰山之麓来看,他应该是出生在柳州父亲的任所,并在那里读书长大;到他晚年回宜春时,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和亲人。但深入骨髓的故土情结,却还是使他在将老之年,选择了落叶归根。
中期
  郑谷虽然自小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仕途却颇为不顺。郑谷21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名落孙山。此后又连考10回,直至40岁才中了进士,又因时局动荡,至45岁才授为京兆鄠县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再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约相当于现代司局级京官),因此被称为“郑都官”。
后期
  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郑谷眼见李家王朝气数已尽,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提示下,弃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岩下建房,后又在仰山建造读书堂隐居,至公元909年去世;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
编辑本段政治理想
  郑谷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梦想虽然惨遭破灭,但诗歌创作却成就卓著。《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有325首,郑谷本人辑录于诗歌自选集《云台编》、《宜阳集》中的,共计有1000多首,可惜版本均已失传。因此,郑谷和当时的著名诗人许棠、任涛、张摈、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同被号称为“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有人甚至称郑谷为晚唐诗坛巨擘。   最后,诗人终于在这种想超脱而又超脱不了的矛盾心境中,走完了悲哀而又卓越的一生。   和李白、杜甫一样,郑谷也是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们的创作,从而也就成就了他们千古流芳的诗名。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贤哲们的奇丽人生,确实值得人们永世深思。这恐怕也正是郑谷读书堂能够成为千古胜迹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朝廷的腐朽,国家的衰败,郑谷读书堂也沦落毁圯,继而没入了柴丛。近百年来,已是无人踏足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意识的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化古迹的多方面价值。因此,郑谷读书堂和近旁的栖隐寺,都已被僧俗各界提上了筹备重建的议程。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这所古朴的草堂,将带着一名久远的读书人的诗书风采,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编辑本段人物背景
  唐僖宗郑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 唐僖宗
均为唐代诗人。   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郑谷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唐乾宁年间,郑谷“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
编辑本段作品分析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所作的一首七律《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其诗曰: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一种羽色斑斓美丽的鸟,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分布于祖国大陆的南方。其“鸣云‘钩辀格磔’是也”,俗称极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编辑本段人物贡献
  杜荀鹤唐末诗人,置身昏暗动乱时代,对社会灾难、民生疾苦,均有所关注。聂夷中的《咏田家》、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篇,反映民瘼与世乱,尤其深刻沉痛。但其时从诗歌创作的总体情况看,这方面的内容仍未能居于主要地位。著名诗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郑谷、韦庄、罗隐等,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才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郑谷,入仕以后,在唐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强藩互斗中,又多次“奔走惊魂”。郑谷现存诗三百馀首,有近百首写其奔亡流徙,涉及时局。如“荆州未解围,小县结茅茨”、“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峡中寓止二首》),涉及光启年间秦宗权军队长期围困荆州、僖宗因受强藩威胁出逃等事。“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把家口飘零与两川战乱联系起来描写,揭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访姨兄渭口别墅》),令人想见战乱后新冢累累,陵谷变迁的惨痛景象。   郑谷除奔逃、访旧之类作品一再反映时乱之外,其送别怀友诗也多涉及乱离。《久不得张乔消息》云:“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牵挂友人和感念时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浅世,很能代表郑谷的诗风。同时因乱离怀友,诗中又有一种悲凉的气韵。
编辑本段历史价值
  李德裕雕像宜春故乡的人们对这位晚唐著名诗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将郑谷与袁京(东汉时期出为蜀郡太守,为避兄难隐居袁州)、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被贬至袁州任剌史)、李德裕(唐代宰相李吉甫之子,曾被贬至袁州任长史,后亦当上了唐代宰相)、卢肇(原属宜春,后归分宜,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状元)、易重(唐代文科状元)排在一起,称作“袁州六先生”。   在宋人祖无择建造的“韩文公(愈)祠”中,曾将郑谷的象画在东墙上,以供后人观瞻。在旧时代,宜春城南曾有一条街道名曰“鹧鸪路”,就是纪念“郑鹧鸪”的。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开发修建人文景观。   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园内,又以“郑鹧鸪”之名建起了一个“鹧鸪亭”。游客至此,大凡“一卷云台刚读罢”的人们,都会“耳边疑听鹧鸪声”了罢?
编辑本段历代诗作评论
  纪晓岚在评论郑谷全部诗作的问题上,历代文人各抒己见。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郑谷“其诗极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   童宗说的意见比较委婉,他称郑谷的诗“丰入而啬出之,论其格调虽不甚高”,但“要其锻炼句意,鲜有不合于道”。   元代辛文房的说法有点不同,他认为“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   而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却显得很高;叶涵云把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说他的诗是与“李杜相颉顽,岂与郊岛同”的杰作。   在清代纪晓岚等人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有一说,谓郑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然而,称他“风雅雄一代”也好,论其“格调不甚高”也好,不过都是各取一端,各执其词罢了。   客观地讲,从“汰其肤浅,撷其菁华”的角度来看,郑谷在诗歌创作上毕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艺术成就,郑谷的部分作品也确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郑谷的“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郑谷的“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郑谷的“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郑谷的“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还有郑谷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等诗句,大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与批判了唐末衰败,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关心与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虽然难以与“李杜相颉顽”,但却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因而被后人称为晚唐“咸通后僖宗、昭宗时代的诗史”,实可称作“晚唐之巨擘”。   郑谷的其他诗歌,或咏物,或别离,或感遇等篇什,也都风格清新通俗,轻巧流利,语言工丽。如《菊》中的“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如《海棠》中的“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如《淮上与友别》中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席上贻歌者》中的“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再如《中年》中的“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等吟咏,文笔优美,思致婉转,感情丰富,韵味深长,读后叫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郑谷-名人评价 《唐诗鉴赏辞典》历代骚人墨客对郑谷的“一字师”和这首《鹧鸪》诗,均极为推重。有诗云:“早梅一字师,齐已谢不逮”;有诗云:“一字之师齐已拜,早梅开后独踟蹰”;有诗云:“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有诗云:“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还有诗云:“何以鹧鸪诗,脍炙于千载”。   元代辛文房赞赏郑谷“尝赋鹧鸪,警绝”;清代金圣叹称扬郑谷这首诗“深得比兴之遗”;沈德潜也说《鹧鸪》诗的“三四语胜于‘钩(车舟)格磔’也”,并称誉是“以神韵胜”。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一书也载文称,《鹧鸪》诗“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赞许“诗人紧紧把握住人与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均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
编辑本段郑谷读书堂
  栖隐寺位于今宜春市袁州区洪江乡东南村后的仰山栖隐寺旁,有一道山梁名为书堂山。 郑谷读书堂
在书堂山中部,离栖隐寺大约一箭之遥的地方,有一块古宅遗址。那就是著名的郑谷读书堂遗址。书堂山的得名,即源于此。   郑谷读书堂曾是宜春历代名胜,尤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宋朝的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都曾到这里凭吊。   郑谷读书堂之所以值得瞻仰凭吊,是因为郑谷的历史声誉高,诗品、人品均堪称典范。   郑谷是宜春县(现袁州区)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诗坛获得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诗人,也是唐代江西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直到今天,郑谷仍然是宜春乃至江西人民的骄傲。

在真实的古代,男人真的能像剧中那样的随便休掉老婆吗?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男的不喜欢老婆了,就一纸休书把老婆休掉的情节。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古人是不能随便休掉妻子的!

在古代,婚姻是一件神圣的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结了婚,就不能随便离。男人确实可以休掉妻子,但不是说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休,必须是妻子犯了特定的错误,男人才可以理直气壮的休掉妻子。



这个特定的错误,就是所谓的七出之罪。七出之罪,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意思是不孝顺父母的,没办法生育的,出轨给丈夫戴绿帽子的,因为妒忌使家庭陷入混乱的,有恶疾不能进行祭祀的,话多爱搬弄是非的,盗窃的,妻子有这七种错误中的一个,丈夫可以将其休掉,如果妻子没有这些错误,丈夫是不能将其休掉的!

当然,古人为了保护女人的权益,也规定了“三不去”,也就是在三种情况下,妻子就算犯了再大的错,丈夫也不能将其休掉,这三种情况是:第一,妻子没有娘家,被休掉后无家可归的;第二,妻子曾为丈夫的父母守孝三年的;第三,丈夫在贫贱时娶了妻子,后来富贵了,不可以休掉妻子。



可见,古代虽然是男权社会,但是古人依然有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意识。

白居易当官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件事。说一个男人出去干活儿,中午让他媳妇给自己送饭。但是妻子拿着饭走到了半路上,碰见了自己的父亲,发现父亲很饿,就把饭给父亲吃了。丈夫饿坏了,非常生气,就要把妻子给休了。



妻子不同意,就去白居易那里告丈夫。白居易审了半天,发现妻子并没有犯七出之罪中的任意一条,而且在古代的观念中,人最重要的是孝顺,妻子把饭给父亲吃,这没错。所以不准丈夫休妻。

可见,古代男人是不能随便休妻的。那么如果妻子不喜欢丈夫了,可以提出离婚吗?在古代,女人一般情况下必须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有一种情况下才可以离婚,那就是丈夫违犯了律法,被判刑了。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嫁给了一个渣男,这个渣男不但贪婪,而且有家暴的毛病,三天两头打李清照,李清照想离婚。渣男有贪污的行为,李清照唯一的办法就是举报渣男的犯罪行为,让渣男坐牢,她才能申请离婚。

但是按照古代的规定,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属,如果举报丈夫的违法行为,即使是真的,妻子也要坐牢。



李清照是个有魄力的女人,直接把渣男举报了,婚是离了,但她自己也被判了刑。幸运的是,李清照是个名女人,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她求情,她在牢里呆了没几天就放出来了。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如果想离婚,就算丈夫真的有罪,她举报了丈夫,也得在牢里呆几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