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吕不韦的自杀真的是因为嬴政一封信吗

说历史 2023-06-06 04:02:44

吕不韦的自杀真的是因为嬴政一封信吗

是因为嬴政的一封信。秦始皇送来一封只有30个字的信,吕不韦在看完之后直接选择喝毒酒自尽。选择致敬的原因很简单,借以安身立命的依仗已经被抹杀,为了保全最后的尊严,只能选择自尽。

三十个字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一段话是秦始皇给吕不韦所写的内容,吕不韦在秦国一直将自己称之为“仲父”。主要是因为之前曾经耗尽所有的家财,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登上了皇位,这才有了后期秦始皇能够登上皇位的机会。而且在赵国时期,吕不韦曾经限一个女子给秦始皇的父亲,后来秦始皇的父亲和女子生下了孩子,这就是秦始皇。

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吕不韦确实对秦始皇有恩情,对秦国确实有功劳,凭借着这一点就可以“仲父自居”。此外在战争时期,秦国同样也历经商鞅变法,全国所有的军队都只能够听从秦国的皇室成员,秦国的君王能够有效牢牢的控制军队,吕不韦因为是秦始皇父亲的好友,更是“仲父”,因此同样也一直都是以王室成员自居。吕不韦的立足之点是两个,一个是皇室成员,一个是拥立皇帝之功。但是在秦始皇所写的信件中,已经否定了这两点谋,抹杀了吕不韦所有的一切。

饮鸩自尽

自己往日的功劳全部都被抹杀,身上还会背负着谋反的罪名。再加上自己是一个异国人和秦国皇室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一直都控制着秦国的大权,必然就会被人嫉妒。种种不利的因素,让吕不韦知道自己已经在劫难逃,等待的很可能就是满门抄斩。秦始皇现在还会看着往日的功劳,没有选择杀自己,而如果没有主动自尽,很可能无法保全自家人。由此可见,秦始皇的这一封信,让吕不韦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为了能够保全一家老小,就只能够选择这么做。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吕不韦的自杀真的是因为嬴政一封信吗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呢?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受到“嫪毐之乱”的牵连,被罢免了丞相之位。

后来,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看到这三十个字后,悟出了嬴政背后所表达出来的真正含义,惊惧不已,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

那么,秦始皇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吕不韦的处境:嬴政本想“法外开恩”吕不韦在秦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历史上的记载和《大秦赋》中的演绎并不一样。

实际上,无论是嬴异人还是嬴政,对吕不韦都是极度猜忌的。

嬴异人在赵国为质之时,秦国还处于秦昭襄王的统治,国势强盛,内外安稳。吕不韦设计令嬴异人回到秦国,秦昭襄王逝世,秦孝文王即位,吕不韦还是一介商贾的身份。

但诡异的是,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嬴异人继任,是为秦庄襄王。然而,更为诡异的是,嬴异人在位三年也身亡了,嬴政即位。

秦王换的有点频繁了,而其中无论是孝文王之死还是庄襄王之死,最大的获益人都是吕不韦。

所以,有人怀疑,这两任秦王之死和吕不韦有关。

其实这种怀疑并没有实据,但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实据,因为吕不韦确实能对秦王产生威胁。“三家分晋”和“田氏篡齐”,殷鉴不远,这也是为什么嬴异人和嬴政在即位之后都对吕不韦有很深的猜忌。

嬴政的生母赵太后本来就是吕不韦送给嬴异人的,两人旧情复燃,共同把持朝政,使得秦国大权旁落,本应在嬴政20岁那一年实行的加冠亲政,被拖后了两年。

然而,无论怎么说,嬴政最后还是加冠亲政了,那么吕不韦的威胁其实已经被降低了很多,考虑到他十数年为秦国做的贡献,劳苦功高,嬴政也没有太过逼迫他。

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嫪毐之乱”,使得这一切都变了轨迹。

嫪毐和赵太后育有两子之事的败露可谓石破天惊,嫪毐慌乱之下伪造了太后和秦王的印玺,兵发蕲年宫作乱。这一战让嬴政猝不及防,连宫中的宦者都加入了作战序列,最终才平定下来。

而嫪毐正是吕不韦献给赵太后用以脱身的。

吕不韦和赵太后旧情复燃,是瞒着嬴政的。但随着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也害怕了,于是就找了大阴人嫪毐代替自己,赵太后也因此放过了吕不韦。

但现在嫪毐之事败露,吕不韦和赵太后那点破事儿自然也经不起查,这也是他被罢相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件事的后续处理,对吕不韦来说其实也没有太严重。

嫪毐车裂,夷灭三族;一众官员被枭首二十余人;获罪被迁徙、贬斥的家族有四千余家;嫪毐与赵太后所育二子被处死,赵太后被迁出咸阳;敢为此事进谏的官吏27人,皆被杀死。

但是,吕不韦仅仅只是罢相而已,甚至连迁出咸阳的处分都没有。

可见,嬴政对吕不韦还是有所感念的,并没有将他的罪行放在明面上,一来是涉及到太后的家丑,二来也是考虑到吕不韦的劳苦功高,这是想“法外开恩”了。

然而,事情再次出现了反转。

吕不韦读懂了嬴政表露出来的担忧秦始皇亲政,齐、赵派使臣前来祝贺,其中齐使茅焦成功地以失去“仁孝”之名不利于秦一统天下的理由,劝说秦始皇迎回赵太后。

既然赵太后要回来,那么吕不韦就不能留在咸阳了。

嬴政下令,让吕不韦回自己河南的封邑去。但没想到,吕不韦在离开的时候,竟然引起了士子、游士以及各国使臣的争相送别。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则流言逐渐传开来。

话说,楚国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黄歇很着急,为其搜罗了很多女子。而赵国有一个叫做李园的人,本来想将其妹妹女环献给楚王,但又担心楚王身体有问题,其妹妹不能诞下子嗣而失宠,于是就将女环献给了春申君。

黄歇纳了女环之后,成功使其有孕,而李园、女环以及春申君谋划,将女环进献给楚王。就这样,女环成功地为楚王诞下了一名男婴,这就是楚太子。

这就意味着,春申君窃国成功,他的儿子当上了未来的楚王。

然而,李园、女环等人担心春申君势大,就在楚王的丧礼上刺杀了他,以至于春申君的门客散去列国,这件事情也就传开了。

这一年正好是始皇九年,嫪毐之乱爆发的时候,吕不韦因此罢相。

可以看到,春申君黄歇向楚考烈王献女环,和吕不韦送秦庄襄王嬴异人赵姬的情节是非常相似的,于是关于嬴政身世的流言就变得越来越敏感。

而嫪毐曾经自称是秦始皇的“假父”,也就是继父的意思,吕不韦是嬴政的“仲父”,这样一对比,事情就愈发微妙了。

刚刚经历过“嫪毐之乱”的嬴政就不得不产生了担忧。

嫪毐一介“阉竖”,成不了什么大事儿,但吕不韦不同,他经营十数载,在秦国根深蒂固。除此之外,天下士子、游士,列国使臣对他都异常尊重。

如果他要发动叛变,那么“三家分晋”、“田氏篡齐”的历史事件未必不会重演。

这才出现了嬴政给了吕不韦的那“三十个字”,何功于秦?何亲于秦?大家心知肚明,但也正因如此,吕不韦对于秦国的隐患就愈发严重。

于是,嬴政下令,吕不韦一家不用去自己的封邑了,改去巴蜀。

吕不韦正是因为看到了嬴政对自己的忌惮,心里清楚,如果他不死,那么对于吕氏一族的惩处是不会停止的,最终必然是灭族的下场。

所以,吕不韦才惊惧之下,只能饮鸩自杀。

而事实上,吕不韦死后,关于其家族如何并没有记载,如此来看,应该是得以保存了。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仅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下,商人本就地位低微,可是秦朝的吕不韦是个例外,他以商人的身份从政,通过各种手段,辅佐子楚即位,以商人的思维,赚取了最大化的收益。

吕不韦发迹之后,不仅成为头号权臣,甚至一定程度上操纵着秦国的国政,历朝历代,但凡是权臣或名将,大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吕不韦同样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史料记载“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公元前237年,嬴政解除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将其赶出咸阳,到河南去就封。固然吕不韦已经不是相国,但其势力仍然不小,很多诸侯宾客仍接连不断地去拜见吕不韦,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嬴政给吕不韦写了封信。

信中满是威胁,并命令他和家属迁到蜀地,吕不韦意识到大难将至,便服毒自杀了。那么为何因为嬴政的一封信,吕不韦就要饮鸩酒自尽呢?

一、跟赵姬关系不明不白

当初,吕不韦花费巨资辅佐子楚,为了能让子楚上位,到处东奔西跑、打点关系,一度搭上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这条线,子楚名声大起。在此之前,吕不韦已经娶了一位邯郸美女为妻,这就是赵姬。

一次,子楚和吕不韦喝酒,子楚看到了美艳的赵姬,非常喜欢,就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他。毕竟赵姬是吕不韦的妻子,所谓朋友之妻不可欺,再怎么说子楚的要求也有些过分,吕不韦多少有些生气,但为了不破坏整体计划,吕不韦还是同意了,赵姬就这么送给了子楚。



虽说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了子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赵姬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没有赵姬,那就没有秦始皇,如果没有赵姬的保护,嬴政可能早就死在了赵国。

在子楚即位秦王之后,吕不韦也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收益,成为了秦国丞相。此时的吕不韦已经不是那个不入流的商人了,而是一国的丞相,位高权重,可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却没有断绝。

史料记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即位,此时的赵姬已经成了太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太后应该是威严和端庄的,但赵姬却是个不太检点的太后。赵姬原本就是吕不韦的夫人,即便此时身份不同,但仍是藕断丝连,两人时常还会私通在一起。

秦始皇慢慢长大后,也得知此事,太后和权臣吕不韦私通,这叫什么事?而且吕不韦还号称“仲父”,成了嬴政的“绯闻爸爸”,这叫嬴政心理如何才能接受?



仲父虽说名义上是父亲的大弟,但毕竟有个“父”字,怎么都是好说不好听。为何在嬴政的统治下,秦朝实行暴政,一定程度上和其早年的遭遇有关,有个不靠谱的母亲,到处私通,连自己父亲的身份也是糊里糊涂,所以,嬴政将这一切归咎到吕不韦身上,待其掌控政权,必定要杀吕不韦泄恨。

二、串通嫪毐,祸乱后宫

秦始皇小的时候,吕不韦和太后的丑事还能敷衍过去,但秦始皇长大了,这事就瞒不过去了。私通太后,这事换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大罪,所以吕不韦害怕丑事泄露,便想抽身而走。

可是太后赵姬这也不能不管,于是吕不韦想找个替代品,代替自己去讨好太后。随后吕不韦就开始到处踅摸,经过长时间观察,他发现门客嫪毐有独特的能力。

史料记载“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在吕不韦的介绍下,嫪毐引起了太后的注意,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嫪毐的本事,太后垂涎三尺,便让嫪毐入宫。嫪毐是外人,怎么才能入宫?吕不韦又接着出了个馊主意,让嫪毐假装成为宦官,再拔掉几根胡子,不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服侍太后了。

如果嫪毐只作为太后的男宠,也就算了,可惜历朝的男宠大多有上位的野心,他们不仅名声差,更是坏事做绝。在太后的宠信下,嫪毐也成了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家奴数千人之多,门客也是数不胜数。



混得风生水起的嫪毐也逐渐开始得意忘形,不仅让太后给他生了俩儿子,甚至还想立他们的儿子为王,最重要的事,嫪毐还自称假父。秦始皇无缘无故又多出来个爹,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怎么可能容忍嫪毐这种货色的存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后和嫪毐的事也被秦始皇知道了,在查实私通和生子的丑事后,秦始皇杀掉嫪毐三族,杀太后两子,可这样还是不能让秦始皇出气。

那个始作俑者吕不韦还活得好好的,这让秦始皇如何咽得下这口气,随即吕不韦也成了秦始皇的眼中钉、肉中刺。吕不韦虽说对秦国有大功,但其做的事也实在不太地道,所以他的结果自然好不了。

三、功高盖主,必死无疑

自古功高盖者大多死得很难看,当然了,郭子仪那种类型的也有,只不过太少了。吕不韦虽说能力出众,一手辅佐子楚坐上王位,但其成为丞相之后,表现得就差强人意了。

如果没有吕不韦,那就没有秦庄襄王,换言之,也就没有秦始皇的霸业,吕不韦对秦朝的贡献毋庸置疑。吕不韦在位极人臣后,家僮足有万人,在河南还有十万户食邑,但吕不韦还不知收敛,为了名留青史,吕不韦还命人编纂了一本书,名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编写的,是一种融合诸子百家的统治思想,在吕不韦看来,他只是为了光耀门楣,而在秦始皇看来,这是就是篡权谋逆的先兆。

不论如何,吕不韦功劳太大,势力也是大得可怕,历朝历代,哪个皇帝能允许如此权臣存在?吕不韦的死,跟他的居功自傲、不知收敛有很大关系,有这么大的功劳,还干了那么多糗事,秦庄襄王头上的绿色都要盖不住了,所以吕不韦的死也在情理之中。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可以这么说,没有吕不韦,秦始皇的父亲嬴子楚就不可能当上秦王,那也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是秦始皇能够继承秦王职位的第一功臣。

吕不韦辅佐子楚从一个在赵国当人质的公子,成为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嫡子,吕不韦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金钱,在子楚当上秦王后,吕不韦就被封为相国,之后执政秦国长达15年时间。

子楚就是秦庄襄王,只当了三年秦王就去世了,然后就是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由于没有成年,则由吕不韦和嬴政母亲赵姬代为执政,吕不韦这个时候可谓是权势滔天,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到成为了秦国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不韦的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

那个时候的商人属于社会低层,尽管有钱,但是政治地位很低,也不被人看得起,秦国还是打击商人鼓励农业的国家,吕不韦却以商人的身份成为秦国相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而成为秦国相国之后的吕不韦,则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吕不韦做了几件不应该做的事,一是与太后赵姬有染,二是把嫪毐献给了太后赵姬,这两件事在当时的秦王嬴政看来,都是杀头的死罪,尤其是后一件,还牵扯出嫪毐谋反的事来,要知道谋反是诛灭三族的重罪,吕不韦虽然在平定嫪毐谋反的战役中立功,但是嫪毐谋反却是吕不韦引发的。

如果真要追究起来,秦王嬴政这个时候杀了吕不韦也不为过,嬴政从来就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但是嬴政显然念及吕不韦的功劳过大,并没有杀他,只是罢了官,连爵位都在,吕不韦在洛阳的封地有十万户的食邑,这可能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封邑了。

吕不韦被免官后,并没有低调,也没有收敛,而是继续正常生活,因为吕不韦曾经的权势,不断有六国的使者拜访,再加上吕不韦手下的门客也有近万人,这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吕不韦投靠任何一国,都会大大加强对方的实力,这对秦王嬴政来说是一种威胁。

于是嬴政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内容是三十个字,是这样写的: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话的意思是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有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秦王嬴政的意思就是让吕不韦迁到蜀地居住,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流放,因为吕不韦在河南洛阳太过接近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是秦国的敌人,秦始皇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发动统一战争,吕不韦在这里成了一个隐患,如果迁到蜀地去,那等于是秦王向天下表明了不再起用吕不韦。

那样就没有人再去见吕不韦,吕不韦也就不会被东方六国所纠缠,就能消除吕不韦的隐患,但是,这封信在吕不韦看来,就是责备,君王的责备是一步一步来的,吕不韦读懂了嬴政的意思,这信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是迁到蜀地,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迫害。

与其进一步迫害,不如自己先自杀了,还能保留一个全尸,也能保留整个家族的安全,如果不自杀,吕不韦的整个家族都会有危险,而且自己的名声也会进一步恶化,很多时候,君王要逼死一个人,并不需要说得那么明白,有很多事当事人是很清楚的,而我们作为后人是不知道的,吕不韦一定是读懂了秦王嬴政的意思,才要自杀的,不要看信的表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