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最霸气的外交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孔子在《论语》中描述外交官:“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春秋战国时期,就特别注重外交攻势。由此,还诞生了纵横家,自成一派。
后来,由于国家多数处于大一统时期,周边都是藩属国,缺少敌人,所以外交工作长期不得重视。
但不管如何,外交工作在中国有着悠久传统,也涌现了诸多杰出的“外交官”。出来一个,几乎就让敌国风声鹤唳,鸡犬不宁,抱头痛哭,可谓痛苦一个时代!
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史上最霸气的五个外交官,看看你最佩服哪一个!
题外话,历史上优秀外交官有很多,比如张謇、苏武、张仪等,但真正霸气的是以下五位。
第一个,苏秦(?—前284年)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徒弟,被誉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可谓超级国际咨询顾问。他最霸气的时期是任“抗秦合纵联盟”的盟约长,身挂六国相印,让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关于苏秦的合纵,有人说是公孙衍所创,最大的证据是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
(渑池之会的故事,大家知道吗?中学课文里有)
第二个,蔺相如(生卒不详)
蔺相如最出名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和将相和四件事。尤其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和秦王有过交锋,说过一句狠话。《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一句话:“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第三个,班超(32—102)
73年,班超投笔从戎。随后成为外交官出使鄯善、于阗、疏勒。在鄯善,班超和30个同事,突然将出使鄯善的上百个匈奴人全歼,最终鄯善彻底倒向大汉。孤身改变一国政策走向,智谋勇气皆不可缺。
第四个,王玄策(生卒不详)
王玄策可谓是史上最强的外交官了。唐太宗时期,王玄策奉命带着30人出使印度,结果遭到印度新王截杀。后来,王玄策借兵8000,全歼并俘虏印度新王阿罗那顺,并带回大唐。不费大唐一兵一卒。
第五个,郑和(1371-1433)
郑和身残志坚,七次下西洋可谓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有人认为,当时下西洋是和平之旅,其实想想也不可能,有海盗,有挑衅者,但全被郑和歼灭了。在江湖上混,全是好脸色还不被人欺负。
夏禹 纳言
西周 行人/小行人
春秋 行人/行礼
战国 秦国的“相邦”“御史”“行”“谒者”都参与外交事务;楚国则有“令尹”“左徒”;齐国外交官制较完备,由“诸侯主客”、“行人”和“谒者”等官员负责;赵国有“相”、“御史”、“行人”;魏国有“相国”;韩国有“典冠”;燕国有“相国”参与其事。
秦汉 秦代负责外交的是典客和典属国。汉朝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为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管外交的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客曹尚书
隋 唐代由鸿胪寺和尚书主客负责外交,鸿胪寺设卿、少卿、丞、主簿等职
唐以后朝代均沿袭隋制 设立鸿胪寺与行人司、理藩院
清末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名为外交部。
打字不容易,看完请采纳
关于古代最牛的外交官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而用不到两千的兵力灭掉了一个国家的外交官,我觉得应该是王玄策吧。
王玄策是唐朝时期河南洛阳人。很多人都知道唐朝十分有名的高僧玄奘,但是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玄奘是哪里人。很巧,唐玄奘和这个王玄策是同乡。王玄策这个人是担任过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
在唐朝时期的印度大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们是同时有五个国家并立的。一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但是后来有个中天竺的国王很厉害,把其他四个天竺给统一了。
唐太宗时期,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让王玄策担任副使跟随正使李义一起出访中天竺,到贞观二十二年时,王玄策就担任正使出访中天竺了。
但是在第二次出访的过程中,王玄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总共就呆了三十个人组成的使团,但是遇到了两千多人的天竺士兵的伏击。会有士兵伏击他们是因为这个时候中天竺已经改朝换代了,之前跟唐朝很友好的国王去世了,另一个人篡位当上了国王。
三十人的使团最终只有王玄策和他的副使蒋师仁逃了出来,王玄策掏出来之后马上就北上来到了尼泊尔王国,他借助松赞干布的力量借到了尼泊尔的七千骑兵。
同时还在给周边的唐朝藩属国发消息征兵,又多招到了两千人,之后松赞干布接到消息又派了一千两百人来援助。最后王玄策就凭借这些借来的兵力打败了中天竺的国王。
曾纪泽 即曾国藩的大儿子 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签订《中俄伊条约》,收回依犁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也算得一位,几下东洋,不仅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还和外国进行贸易交换
周恩来,他的事迹很多,比较著名的象提出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苏武,应该也是位杰出的使节,虽然任务没完成得怎么样,但他不失民族气节,塞外放羊一十九年,难得可贵了。
顾维钧,他在近代很有名。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9和1921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是西汉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政治目的为主,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解题过程]
张骞(?~前114)
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甘英
东汉使者。生卒年不详。东汉初,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与汉朝关系一度紧张。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军西击匈奴。为恢复与西域各国联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班超被任西域都护。为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安息国向以汉丝及丝织品与罗马交易,不愿汉朝开辟直接通商的道路,向甘英备陈渡海的艰难,使甘英止步而还。这次出使虽未达大秦,但丰富了国人对中亚各国的知识。
郑和(1371~1433)
明初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洪武时入宫为太监,又称三宝太监。因从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始名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之麻林地(今属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作为明政府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至一地,即向当地酋长、国王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同他们进行互利贸易,并约请其使臣到中国来。因此,郑和的船队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欢迎。在印尼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这些名称都是对郑和出使该地的纪念。中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礁,也是为了纪念郑和的航海事业而命名的。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