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慧贤皇贵妃有多受宠最早葬入帝陵的女人

众妙之门 2023-06-24 20:13:07

慧贤皇贵妃有多受宠最早葬入帝陵的女人

大家好,说起慧贤皇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十年的青春年少,针对一个女人而言难能可贵,身在宫廷深院的女性,要想在这里幸福的阶段荣宠长盛不衰十年则也是十分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女性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都不为人知孤灯相随,针对这类不受宠的嫔妃在惜字如金的史籍上基本上没有记述,自然也是少数幸运儿,不但获得了皇宠,并且还要大清历史上留有了许多的墨笔。

乾隆后宫嫔妃总数在大清历史上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据史记述的便有42位之众,在其中王后便有3位,分别是孝贤皇后富察氏、继后那拉氏及其人死之后封号为孝仪皇后的令妃魏佳氏,而谈起皇后则大量,乾隆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有着皇后数最多的一位,现有五位(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和庆恭皇贵妃),除开庆恭皇贵妃是嘉庆帝追封的以外,其他的四位全是乾隆皇帝亲封的皇后,那麼谁才算是乾隆皇帝第一个亲封皇后呢?

这人就是湘妹子今日要和诸位讲的慧贤皇贵妃高氏。慧贤皇贵妃高氏,满州镶黄旗人,内务府包衣出生,说白了包衣,通俗化的说,就是佣人,其影响力真实身份比较低下,但是高氏的爸爸高斌是雍正帝器重的良臣,以便拉拢高斌,因此在雍正皇帝的分配下,高氏最开始以使女的真实身份入侍皇四子弘历的官邸,从之后高氏被超拔为侧福晋所知,高氏本来就是说雍正皇帝要想分配给弘历的侧福晋,仅仅考虑没有一个机遇,这一机遇就是高氏生孕儿女。

历史资料上并沒有有关高氏入侍時间记述,大约是弘历与嫡福晋富察氏结婚前后左右,高氏相貌出色,年轻貌美,還是十分得弘历的宠溺的,殊不知高氏确是个病美人,并沒有生下一儿半女,从而雍正皇帝也一拖再拖找不着机遇将其提高,一直到雍正皇帝十二年三月,雍正帝一道上谕将使女高氏超拔为弘历侧福晋,变成弘历的第一个侧福晋,四个月后,那拉氏被雍正皇帝指给弘历为第二个侧福晋(即之后的继后)。

乾隆皇帝继位后,高氏的真实身份更为获得提高,以潜邸侧福晋的真实身份被册立为妃,并被抬入满州镶黄旗,且享有小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之上命妇到她的寝殿向她叩首叩头朝贺的礼仪知识,殊不知这一切的厚待也没法增加高氏的使用寿命,乾隆皇帝十年元月妃高氏重病,因此,乾隆皇帝抑郁十分,将其晋升皇后,殊不知仅已过三天,皇后高氏便过世,换句话说只当了三天的皇后。乾隆皇帝十七年,慧贤皇贵妃的金棺随孝贤皇后和哲悯皇贵妃一起葬入了裕陵地宫,高氏变成最开始被葬入乾隆皇帝帝陵的妃子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慧贤皇贵妃的谥号,孝贤皇后富察氏十分羡慕嫉妒,因此便拥有王后死前请谥一说。

雍正开先例,乾隆朝达到顶峰,为何乾隆后却再无皇贵妃入葬帝陵?

在古代,大部分时期奉行帝后合葬,也就是皇帝与他的正妻合葬于帝陵, 但是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雍正帝却把父亲康熙帝的妾室章佳氏也葬入了景陵地宫,开辟了皇贵妃入葬帝陵的先例,雍正帝这一违背礼制的行为在雍乾两朝影响颇深,但乾隆朝之后,再无皇贵妃入葬帝陵,这里面的门道颇为耐人寻味。

清朝后妃葬制较为完备,在雍正之前,她们的身后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

与皇帝合葬。 这是皇后的特权 (如孝康章皇后、孝诚仁皇后等),她们一般先于皇帝去世,或去世时丈夫的陵寝尚未建成,故而可以直接放入地宫(孝恭仁皇后),唯有孝端文皇后是再次打开昭陵地宫入葬;

另建陵寝。 这也是皇后的特权 ,当然,这里的皇后也指新帝的生母,她们母以子贵,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如果她们晚于丈夫很多年去世,就不必再打开帝陵地宫,而是在帝陵附近再建皇后陵寝,其陵号依附于其丈夫的陵号,而加以方位以做区别, 在雍正之前,清朝只有一座皇后陵,那就是康熙帝嫡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孝东陵(孝东陵规制较为特殊,顺治帝的一众妃嫔宝顶星罗于孝惠章皇后宝顶附近,故而孝陵没有妃园寝);

葬入妃园寝。 这是皇帝一般嫔妃的归属,妃园寝也是帝陵的附属建筑,是哪座帝陵的妃园寝就称作X陵妃园寝,比如葬有康熙帝温僖贵妃、良妃等的景陵妃园寝。

由此可见,妃嫔的归宿基本是固定的。但是雍正帝一生在陵寝上做的功夫真的太多了,他真的是太重视陵寝了,不仅自己在易县新开辟了清西陵,还为停灵待葬三十多年的曾祖母孝庄太后修建了昭西陵, 他更把陵寝的政治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雍正元年,他把庶母敏妃章佳氏葬入了康熙帝的景陵地宫。

读了这段谕旨,可能有很多人认为作者不是说皇贵妃祔葬帝陵是雍正帝开创的吗?怎么这上面写着是康熙帝曾下旨将敏妃葬入景陵呢?那这样应该是康熙帝开创了皇贵妃祔葬帝陵啊。诚然,按照这份谕旨确实应该这样理解, 但有证据说明,雍正帝说谎了。 首先,敏妃对康熙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嫔而已。

需要明确的是,敏这个谥号(同时也是封号)和妃这个位分都是她离世后康熙帝给她追封的,她在生前只是一个庶妃, 所谓庶妃也就是低位妃嫔,一般是没有封号的嫔或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因为康熙帝对妃嫔位分要求比较严苛,所以敏妃虽然诞育了一子二女也只是一位庶妃,这在康熙帝妃嫔里屡见不鲜,比如密妃王氏,她生育了三位儿子,其中十八子胤祄还是康熙帝晚年的爱子,可是王氏在漫长的岁月里都只是一位庶妃,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才封为密嫔。

可见敏妃对康熙帝并无特殊之处,而且 即使康熙帝真想把哪位妃嫔入葬景陵,也轮不到敏妃, 像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妹)、平妃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妹)都是皇后的妹妹,而且生前就是贵妃和妃,地位尊崇,非章佳氏可比。

在上述的;两份重要史料中,其一记述敏妃丧礼与平妃同,这更说明敏妃在康熙帝心中并无特殊意义,也没有为她逾越规制,都是依前例而行。 而且《陵寝易知》说的就更明确了,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已经奉安了,何来“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一说,而且当时景陵地宫已经葬入了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三位皇后,除了康熙帝的棺位外还剩下一个位置,如果康熙帝真的有此意,直接把敏妃放进去不就行了,何至于让雍正帝去代劳。

在景陵妃园寝中,正好有一个空券,这是清朝历代妃园寝中的特例,独此一个,此券宝顶实际占地面积是贵人级别的,而平妃、良妃的都是妃级别的,而且此空券葬在庶妃片区,与敏妃生前身份是符合的,再结合上文的论述,可以推断,敏妃是由景陵妃园寝迁葬于景陵地宫的。那么问题来了,雍正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雍正元年六月,雍正帝追封庶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理由也很简单,是“其子怡亲王允祥贤”,怡亲王是雍正帝走向帝王大业重要的推手,他始终坚定站在雍正帝一方,为雍正帝赢得九王夺嫡做出了突出贡献,雍正帝即位后,封他为亲王,并委以重任。雍正帝对章佳氏的追封自然就顺理成章,既然地位提升了,那么身后待遇自然也要提升, 景陵妃园寝中,原本地位最高的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现在变成了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那么这个以温僖贵妃为尊的妃园寝自然就装不下敬敏皇贵妃这尊大神了。

前文已叙,敏妃原有的宝顶只是贵人级别的,如今当然显示不出章佳氏的尊贵了,而 把章佳氏葬入景陵,一则解决了妃园寝衬托不出敬敏皇贵妃尊贵的问题,二则使得敬敏皇贵妃身后更为荣光,对怡亲王既是褒奖也是激励。 综上,皇贵妃从葬乃是雍正帝开创无疑,他之所以那么说,只是不希望朝臣以不合祖制为由在那聒噪,既然是先帝说的,朝臣要想聒噪只能去找先帝聒噪,当然,没谁会这么傻。

此后,皇贵妃祔葬帝陵似乎也成为一种风尚,雍正、乾隆两朝的五位皇贵妃先后从葬帝陵(其中令懿皇贵妃被追谥为皇后),其中, 敦肃皇贵妃年氏是第一位由丈夫亲自指定从葬帝陵的皇贵妃,在乾隆初年泰陵落成后,敦肃皇贵妃随孝敬宪皇后入葬泰陵地宫。 需要指出,虽然同是入葬帝陵,但皇后是“合葬”,皇贵妃是“从葬”,礼仪尊卑还是要讲的。

此后,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令懿皇贵妃魏氏四位皇贵妃先后葬入裕陵地宫,其中魏氏于乾隆六十年其子永琰立为太子时被追封为皇后。

可是,盛行一时的皇贵妃从葬帝陵制度此后再也没有使用过了,乾隆之后的11位最终身份为皇贵妃的妃嫔均未得入葬帝陵,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纵览这11位妃嫔,我们能发现两个共同点。

而且,我们可以推断, 如果光绪帝生前能够做主的话,他很有可能会让珍妃从葬崇陵, 因为光绪帝生前最珍爱的女子就是这位珍妃,而他又和表姐皇后夫妻不睦,这段故事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言。不仅如此,如果慧妃和孝哲毅皇后一样,在惠陵竣工前就离世,慈禧太后极有可能会把她也塞进惠陵地宫,因为她本是慈禧太后选定的皇后,而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选定的皇后,最后儿子同治帝听从了嫡母的意见,选择了阿鲁特氏,所以慈禧太后非常不满,并且对阿鲁特氏多加刁难,对慧妃多加抚慰,她的皇贵妃之位就是同治帝病重时,慈禧太后将她由慧妃跳过贵妃直接晋封的,破坏了清朝皇后在不册立皇贵妃的不成文规定,足见慈禧太后对她的喜爱。

分析了珍妃和慧妃两个特例,我们似乎已经发现了端倪,皇贵妃从葬帝陵需要有两个条件。 也就是皇帝的宠爱和她们必须要先于皇帝丈夫或在丈夫帝陵竣工前逝世。

以此我们反过来看从葬帝陵的六位皇贵妃也就十分明了,她们无一例外,均先于丈夫逝世。除敬敏皇贵妃外,敦肃皇贵妃、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令懿皇贵妃(孝仪纯皇后)都是皇帝的宠妃,这其中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帝登基前逝世,史料记载很少,但她诞育了大阿哥和皇次女,可见在潜邸时是相当受宠的。

令懿皇贵妃不仅是宠妃,而且早在她去世两年前,她的儿子永琰就被秘密立为储君,所以乾隆帝心中是知道她以后会被追封为皇后的,所以她在裕陵地宫的棺位为乾隆帝棺位的右边,仅次于摆在乾隆帝棺位左边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清朝以左为尊)。

现在既然明白了乾隆之后为何再无皇贵妃从葬帝陵,就必须要深入探究一下,为什么是这两个原则呢? 首先,受宠这个条件就不用说了,如果都不受宠,又没有怡亲王胤祥这样能干的儿子凭什么进入帝陵呢?

第二条,在皇帝丈夫前逝世,前面已经说了慧妃的例子,现在就说说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孝庄太后临死前对孙子康熙帝说的意思 “卑不动尊”

卑不动尊是古代早已有之的说法,明朝虽然没有遵循, 但自清朝孝端文皇后打开昭陵与皇太极合葬后,再无身份卑于皇帝者再次打开地宫与之合葬的, 皇后都是另建皇后陵安葬,妃嫔自然都是进入妃园寝。也就是说,如果乾隆之后的这11位皇贵妃( 其实有从葬资格的也只有嘉庆帝 諴 贵妃、道光帝琳贵妃,她们两位在皇帝丈夫生前就是尊贵的贵妃,其他妃嫔在皇帝在时地位比较低,而且也不是很受宠 )在皇帝丈夫之前逝世,皇帝是有可能让她们从葬帝陵的。而且个人觉得像嘉庆帝和道光帝这样循规蹈矩的皇帝,不太可能把妾室安放在帝陵地宫。

但是这时候可能有文友会有疑问了,笔者的分析看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我能找出一个 既是宠妃又在丈夫之前逝世的皇贵妃,但是却没有从葬帝陵的妃嫔,乾隆帝的纯惠皇贵妃。

诚然,纯惠皇贵妃是乾隆帝的宠妃,在生前做了15年的贵妃,病重时又被封为皇贵妃,还行了册封礼,这比慧贤皇贵妃还要幸运,而且淑嘉皇贵妃生前还不是皇贵妃,她是追封的皇贵妃,她都进了帝陵,为什么纯惠皇贵妃没有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乾隆帝在裕陵地宫给后妃预留了六个位置, 在纯惠皇贵妃去世前,已经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剩下两个位置,其中一个是乾隆帝留给继后那拉氏的,那时候继后地位稳固,也没有断发,皇帝肯定要给她留位置,另外一个位置是乾隆帝给未来嗣君生母准备的,他不能肯定他后来选定的储君一定是继后的嫡子永璂,所以当然要给嗣君生母留位置。 故而,他并没有把纯惠皇贵妃葬入裕陵地宫,但是乾隆帝为她修建了豪华的纯惠皇贵妃园寝,可见苏氏在他心中的分量还是颇重的。

雍正帝将庶母敏妃章佳氏追封为皇贵妃并葬入景陵地宫,又指令泰陵落成后将爱妃敦肃皇贵妃年氏也入葬之,开辟了清朝皇贵妃祔葬帝王的奇景,乾隆帝在位期间,他的一个个爱妃随之进入,却又出于政治等多方面的考虑没有将爱妃苏氏葬入, 足见这些 历史 上细枝末节的事情其实都是在为皇家政治服务,一个妃嫔葬不葬入帝陵既是皇帝的心意又是皇朝政治的侧面体现, 敬敏皇贵妃和纯惠皇贵妃的对比正好体现了这一点,而这也提醒我们,在 历史 的细枝末节里,或许也藏着大学问。

蔚鸾文章溯源说: 笔者撰《号称常务副皇后,一旦册立连皇后都要畏惧,清朝的皇贵妃这么牛? 》和《辟谣!孝庄太后不和丈夫合葬,也没葬入清东陵,是因为她再嫁? 》二文就注意到了皇贵妃祔葬帝陵这一奇景,尔后查找资料,仔细思量,而作此文,愿与文友共磋之。

往期文章:

乾隆朝翊坤宫新主人,和珅亲家母惇妃,温厚为惇,她何时温厚过?

曹公雪芹的神仙朋友圈,或许他们都是“梦”中人

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这位唐皇是无“礼”取闹还是别有用心

与乾隆帝合葬的五个女人都是谁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

要说乾隆皇帝最爱的一个女人,喜欢历史的网友们想到的必然是孝贤皇后。乾隆最爱的女人是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富察氏这的确不假,不过正如元稹可以一边为亡妻韦丛写下“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深情款款的诗句,一边与续娶的裴淑恩爱缠绵,与名妓薛涛藕断丝连。而一生风流多情的乾隆皇帝也同样可以一边怀念发妻,一边身边的宠妃不断,甚至在安排原配皇后墓葬的同时,也为自己日后与宠妃们的合葬做了精心安排。

虽然清史稿中很少会直接说明哪个后妃有宠,不过判断清朝后妃得宠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升迁速度和生育子女的频繁程度。像康熙皇帝的宠妃宜妃、德妃等人,雍正皇帝最爱的年贵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知的。毕竟一个皇帝愿意和一个女人不断地生孩子,甚至是以一年一个的的速度生育着,又或是尽管这个女人生育不出任何子女,但也照样不断晋封她在后宫的品级让她坐上高位,这样的女人除了皇帝宠妃这一种解释外,不作他想。

同理,乾隆的后宫中光是有贵人以上名分的嫔妃就有37名,更不用说还有因为品级太低而无法统计具体人数的那些常在们。不过后宫妃嫔人数虽然众多,但其中真正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的,则是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以及孝仪皇后这五位。也正因为这五位后妃是乾隆真正付出了感情的女人,所以乾隆亲自将她们安葬进了自己的裕陵地宫中,这样一来,无论是日后黄泉相聚还是共赴来生,乾隆的身边都有这五位佳人相伴不离了。而这样的举动也是放眼大清王朝的独一例:乾隆是清朝十三帝中唯二在地宫中安葬进了除皇后之外的嫔妃的皇帝,而且安放进地宫的妃嫔竟有三位之多!就算是之前的雍正皇帝,也只不过是将年贵妃一人葬进了泰陵地宫。

那么能得到一代大帝乾隆皇帝的青睐,究竟都是怎样的女子呢?我们就一起来八卦一下吧。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富察皇后是个十分贤良淑德的女人,为乾隆生下了二阿哥,这让一心想立嫡子为皇太子的乾隆高兴万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乾隆寄予殷切期待的二阿哥永琏竟然在九岁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这让乾隆伤心不已,何况永琏还是秘密立储的人选,于是将他追封为了端慧皇太子。

失去了唯一的嫡子后,已经15年未曾再生育过的富察皇后不得不做了回高龄产妇,在34岁那年生下了七阿哥永琮,但死神并没有放过这位好不容易才出世的嫡出皇子,永琮因为出痘,夭折时年仅两岁。乾隆渴望立一个嫡出皇子为嗣的心情再次遭到沉重打击,于是悲伤地在诏书中写道:“永琮这个孩子自幼聪明早慧,我本想将他好好教养长大以立为皇太子,但如今他不幸出痘早逝……永琮太过年幼了,和端慧皇太子不能相提并论,但富察皇后一直都很恭顺贤良,虽然没机会侍奉先帝以尽孝心,但这十几年来她侍奉皇太后是尽心尽力,孝顺无比,称得上是一位贤后,所以永琮的葬礼要一切从优。”并将永琮追封为哲亲王。

接连惨遭丧子打击的富察皇后没过多久就病逝在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固然悲伤,但皇后的葬礼也不能耽搁,还有谥号也要拟定。而说到富察皇后的谥号“孝贤”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宠妃,慧贤皇贵妃了。

慧贤皇贵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本为 *** ,却被雍正相中封为了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高氏虽然一生无子无女,但乾隆依旧非常宠爱她,登基后仅二十一天,就将她封为了贵妃,同时还下令将高氏的母家从包衣抬为镶黄旗。后来举行册封贵妃的仪式时,乾隆又让高氏特别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

乾隆十年元旦,高氏旧疾复发,乾隆为了让她心情好一些,将她晋封为了皇贵妃,谁知三天后,高氏便因病逝世了。

乾隆对高氏的离去十分伤心,亲自为她拟定了谥号“慧贤”,而富察皇后眼见丈夫给高氏定的谥号为“慧贤”二字后,心中十分羡慕,又想到自己的身后也是要定谥的,于是悲从中来,一时间不禁泪流满面,哭着对颇感诧异的丈夫说道:“我朝皇后谥号的前一个字必定都是‘孝’这个字,如果日后能让我谥号中的另一个字为‘贤’,我一定会终身勉励自己,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都配得上这‘孝贤’二字。”

她是乾隆最早的女人,从未入宫却封皇贵妃,死后还跟皇帝葬在一起吗?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帝王,人们一定非常好奇,他生命中第一个女人究竟是谁?这个女人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够获得这位多情天子的青睐呢?事实证明,这个女人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特别,但至少她在乾隆心中是特别的,她就是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是一名来自内务府包衣管领的女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辛者库人,祖先名为尼雅唐鄂,大约在尼雅唐鄂孙辈时,哲悯皇贵妃这一支富察氏被编入满洲正黄旗,不过,清朝入关后,进入关内的这部分族人因人数较少而被拨入内务府。

大约在雍正初年,哲悯以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女子身份参加了宫女选秀,并被顺利选中,随即便接受雍正皇帝的委派,来到皇四子弘历身边服侍。最开始,哲悯的身份是一名使女,不过,这种服侍在皇子身边的使女因与皇子接触较多,会被皇子收入房中,纳为妾室。


哲悯便属于这种情况,在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弘历发现哲悯是一个温柔细心的姑娘,便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了。没过多久,哲悯便成了弘历的第一个女人,并在雍正六年为弘历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儿子,即后来的皇长子永璜。

虽然当时弘历迎娶了另外一名富察氏女子(孝贤皇后)为嫡福晋,但哲悯在弘历心中始终都占有重要位置。弘历对哲悯依然十分宠爱,哲悯也没有辜负弘历,于雍正九年又给弘历生了一个女儿,即皇次女。

清朝时期,那些为皇子生下子女的侍妾,有时可以被皇帝赐封为皇子的侧福晋,比如说为道光皇帝生下皇长子奕纬的和妃,原先就只是道光身边的一个官女子,在生下奕纬后,被嘉庆赐封为绵宁(道光)侧福晋。哲悯是弘历最早的女人,虽然出身不太好,但毕竟为弘历生下了长子,她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侧福晋的名分,但这只是一种奢望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