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潘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看过《杨家将》的人对潘仁美恨得咬牙切齿,这使得历史原型潘美落得了千古骂名。事实并非如此,潘美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奸诈小人,他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忠臣。当时将军杨业惨死,潘美被误解,承受了千年的冤屈。
公元986年,辽国派兵10万攻打北宋,宋太宗派兵出战。主将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副将是我们所熟知的杨业。潘美承受的千古骂名就是由此战开始的。
宋朝军队出发之后,战事顺利,直取辽国四州。众人兴高采烈之际,传来东路军在岐沟关大败的消息。潘美与杨业收到掩护班师的命令,还要将刚刚打下的辽国四州百姓迁到内地。
这一切还没准备妥当,辽军就开始反击,让宋朝军队猝不及防。要不要跟辽军正面对抗成为主要问题。
杨业认为此时不宜和辽军正面冲突,迁移民众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护军王侁听到杨业的想法,嘲笑杨业临阵退缩,要求与辽军一战。
潘美几经权衡,下令让杨业迎击辽军主力,王侁在陈家谷率兵接应。
杨业率领宋朝步兵与辽国骑兵正面作战,因寡不敌众溃败,没有办法的杨业只能退兵陈家谷,没想到陈家谷竟不见一兵一卒。原来王侁走到半路之时听到杨业败退的消息,吓得他慌忙撤退,一走了之,杨业到达陈家谷自然不见一人。无奈之下的杨业只能孤军奋战,与辽军血战。杨业与辽军血战许久,负伤无数,手下士兵几乎阵亡。精疲力尽的杨业最终被辽军俘虏,三日后因绝食而死。
潘美
这仗打得异常惨烈,杨业的长子杨延玉也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军队回朝之后,杨业的妻子折氏(“佘太君”原型)为杨业和杨延玉喊冤,说潘美置杨业于险地不顾才造成了他们的死亡。
宋太宗无奈之下将潘美降为检校太保,护军王侁撤职充军。这场战争成就了杨业的忠义之名,潘美留下了残害忠良的骂名。可造成这样结果的是当时的小人物王侁,王侁主张出战,结果临阵逃脱的也是他,王侁在陈家谷坚守的话,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以宋太宗对杨业和王侁的处罚来看,主要责任不在潘美身上,潘美的过失是没有自己的立场,王侁是宋太宗安插在军中的亲信,他的意见让潘美多了一层顾虑吧。
后来潘美攻打南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几年之后攻打南唐,潘美也是功不可没呀。潘美对宋朝的统一可谓是出力不少,很多人都曲解了潘美这个忠臣良将。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老谋深算的赵匡胤终于把目光投降了南汉,荆湖、后蜀已经收入囊中,北汉苟延残喘暂时不用理会,此时正是收复南汉的好机会。
南汉面积不小,人也不少,却是五代中实力较弱的一支。是时,南汉国主为刘鋹,这位皇帝堪称昏君中的极品,那是纸醉金迷、凶残暴虐、荒淫无度、以至于南汉的国力是萎靡不振、糜烂不堪。
史料记载“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
九月,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尹崇珂为副手、王继勋为都监,兵发贺州(今广西贺县)。具体潘美带兵的数量我们不得而知,赵匡胤只给他了十个州的兵力,大致当时北宋的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而且需要在开封和北方边境囤积重兵防守,潘美所带兵力也可想而知,必定没有多少。
得知宋朝大军前来征伐,刘鋹慌了手脚,对付自己人他很拿手,皇室宗亲几乎被他全灭,能打仗的将领更是所剩无几。由于刘鋹的兴趣所在,将大量官员全部做了手术,成了宦官,等碰到敌人来袭,真可谓六神无主。
贺州危在旦夕,怎么办呢,刘鋹马上派特使龚澄枢,去前线慰问。龚澄枢在众将领面前,唾沫横飞,大致的意思就是你们要努力抗敌,皇帝就在身后为你们鼓劲云云。等到讲完了,大兵们并没有丝毫反应,有几个胆大的问道:“钱呢?”
龚澄枢只是奉命来宣读慰问书,哪里有钱,事实上,刘鋹根本就没有打算给大兵们钱,没有钱怎么打仗,众将领一哄而散,龚澄枢是尴尬不已。潘美面对的就是这么一座贺州城。
一、工程兵大发神威
不论如何,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就算无兵无将,那也得派人去御敌啊,于是刘鋹命将领伍彦柔率一万多南汉军增援。潘美得知敌人来援,马上退兵二十里,设置伏兵,等待敌人到来。
伍彦柔具体参数不详,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伍彦柔坐在胡床上指挥战斗,等进了埋伏圈,宋军一拥而上,南汉军立马溃不成军,败下阵来,伍彦柔被杀,南汉军被杀者十之七八。潘美用兵比较谨慎,很少轻敌,之所以如此,也跟他的兵力太少有关。
然而,这头一次接战,南汉的暴露出了弱点,那真是不堪一击。随后,潘美并没有着急进攻贺州城,他正考虑用何种办法攻城。当然了,攻城前的基础工作还是要做的,比如得先填平护城的壕沟。
史料记载“诸将颇犹豫,明乃率所部护送辎重卒百馀人,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城中人大惧,开门以纳,遂克贺州。”
几千个工程兵跑到贺州城下填壕沟,或许这帮人填沟的动作比较蛮横、粗野,城上的南汉军兵竟然吓得大惊失色,如此这般,工程兵填着填着就填到城里,贺州城的军兵开城投降了。
潘美得知消息,下巴掉了一地,他身经百战也没打过这样的攻城战,敌人居然被工程兵吓破了胆。这回潘美终于明白领导赵匡胤的用意了,为啥只给他这点兵力。南汉难道真的这么不堪一击?潘美在心中画了一个问号。
二、弓弩对付大象,哪个更强?
公元970年十月,潘美攻克开建寨、昭州、桂州,宋军一路攻城拔寨,无往而不胜。眼看亡国进行时,刘鋹赌上了老本,命李承渥率十余万大军在韶州对阵潘美。
这回刘鋹想了个好主意,用大象作为士兵的坐骑,大象皮糙肉厚,身形高大,士兵们骑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这下绝对稳赢了。十几万大军用大象列阵在前,每头大象坐着十几个士兵,手持长矛兵杖,看起来十分威猛。
史料记载“美尽索军中劲弩射之,象奔踶,乘者皆坠,反践承渥军,军大败,承渥仅以身免”。
大象固然很强壮,但它们可没有马匹那般听话。潘美对此不以为然,直接命令弓箭手放箭,无数的箭矢飞向毫无准备的大象。宋军中的很多弓弩并非常规弓箭,还有不少重型弓弩,射程数百米,力道极大。
大象中箭之后,并没有像无畏的勇士一样继续进攻,而是掉头就跑,这回南汉士兵倒了大霉。本来这些大象是用来对付敌人的,现在却成了自己人的噩梦,大象像疯了一样冲回南汉大营,踩踏之间让南汉军损伤惨重。借此机会潘美下令进攻,宋军很轻松地攻下了韶州城。
三、刘鋹烧毁财物,潘美赢得郁闷
韶州城丢失,广州危在旦夕,刘鋹这回也怂了,他派使者去找潘美和谈。和谈是需要底气的,南汉大厦将倾,马上就要亡国,还有什么能作为谈判的筹码?潘美只给南汉使者五个选择,要么继续打,要么继续守,要么投降,要么就去死,要么就土豆搬家。
战争仍在继续,南汉军已经无法抵挡。到了最后关头,刘鋹选择投降,而在此之前,守财奴刘鋹先把府库内的宝贝全给烧了,什么也没有给宋军留下。事实上,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除了地盘,主要就是资源和财物,目前宋朝正在对外扩张,需要大量的钱,而刘鋹却焚毁了财物,这让潘美是欲哭无泪。
刘鋹被当做战利品送到了开封,此战就此告一段落。在赵匡胤统治时期,宋军的战力还是很强的,不论对战后蜀、南唐还是契丹,鲜有败绩,这跟中后期的宋军不可同日而语。赵匡胤削弱藩镇刚刚开始,制度刚刚成型,这些从出没五代的军人,身上仍带着弑杀的本性,加之有名将潘美统领,攻灭南汉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潘仁美历史的真相是一位大英雄。功勋卓著,堪称历代忠臣的典范,潘仁美是虚构人物,原型是北宋名将潘美。生于五代十国,天资聪慧,立下赫赫战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后周天下后,潘美被宋太祖赵匡胤委以重任,在灭南唐的过程中,潘美披肩上阵,以一敌百,杀敌无数,为北宋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潘仁美生平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河北大名府人,年轻时即有鸿鹄之志,曾感叹:“汉代结束,奸臣当道,恣意妄为,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此时建功立业,反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当真是羞耻。”潘美之父潘瞒,早年也从军,在常山当军校,少年潘美就跟随父亲在军中历练。柴荣任开封府尹时,潘美担任柴荣的侍从,从此后就跟随柴荣打天下。
潘美(925~991),字仲询,河北大名人。父亲潘璘,任军校之职,驻守常山。
潘美年轻的时候长得英俊,在府中任典谒之职,(典谒就是接见宾客的小官吏),虽然年少,却有大志,常对朋友王密说:“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汉代指后汉刘知远),当周世宗柴荣为开封府尹时,潘美就依附在柴荣手下,与赵匡胤等人也交情甚厚,周世宗即位后,潘美出任供奉官,随后潘美在周世宗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中取得战功,其官职也迁西上阁门副使。后当任出监陕州军监军,改引进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潘美积极帮助,还由他诏喻天下改朝换代,赵匡胤当伤皇帝后,对潘美委以重任。
一,初露锋芒,招抚平叛
当时,赵匡胤初登大宝,而陕西军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虑其为变”,宋太祖随即派遣潘美为监军以图之。潘美“单骑往谕”,进入陕军营帐,向袁彦等人晓以大义,“天命既归,(尔等)宜修臣职”,袁彦被潘美打动,心悦诚服,跟随潘美入京朝拜赵匡胤,以示效忠。宋太祖大喜:“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建隆元年九月,李重进在扬州反叛(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打出“驱逐赵贼、恢复周室”的旗号,太祖亲自出征,命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副将之职位。经过50天,叛乱平定,攻下扬州后,潘美被留为巡检,以任镇抚,授予秦州团练使之职。南汉军队进攻桂阳、江华,遭潘美反击后逃走。由于宋当时对蜀用兵,暂时无暇去讨伐南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唐以来,“不时侵略,颇为民患。”潘美下大力气毁其巢穴,多所杀获,余加慰抚,夷落遂定。
二,南征北战,功不可没
开宝三年,宋军征南汉,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将,道州刺使王继勋为行营兵马都监。当日宋军攻克富川,刘鋹遣将率兵万余来援,被潘美大败,宋军遂又攻克贺州。早在这之前,南汉皇帝刘鋹错杀了洸口守将邵廷埍,又削夺了西北招讨使潘崇彻的兵权,南汉已到了“兵不识旗鼓,人主不知存亡”的地步了。南汉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军事上已不堪一击。
当宋军攻打贺州时,有大臣向刘鋹进谏,要求重新启用潘崇彻,刘鋹大怒道:“何需崇彻?伍彦柔独无方略耶?”遂以伍彦柔率军援贺州,但潘美以伏兵击之,汉军大败,三万南汉军砍死了十之七八。贺州城破,伍彦柔被俘,斩首示城。潘美声言要攻打广州,刘鋹惧怕,他不得已重新启用潘崇彻,任命潘崇彻为内太师马步军都统,潘崇彻率将三万兵马带到了贺江与西江的交汇处的一条峡谷里安营扎寨,根本就是自保,不敢出击。看潘崇彻的阵势,不仅不像是去防堵宋军,倒像是在防堵刘鋹由广东逃往广西。气得刘鋹大怒之下,要发兵去讨伐潘崇彻,但被群臣劝阻。十月,宋军又攻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潘美移南面都部署,进逼韶州。韶州是当时南汉的一个重镇。韶、雄、英三州作为一个战略整体与广州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如果韶州有失,那雄、英二州必难独存,而此三州若皆失,那宋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扑广州了。南汉军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列阵莲花峰,还有象兵助阵;但潘美很快想出用强驽退敌的方法,待象阵冲到近前时,宋军朝着大象射出了数以万计的箭。大象中箭奔踢,骑兵皆落,宋军乘势对李承渥进行了反扑。南汉军早已被自己的大象反冲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南汉军大败,只有李承渥幸免。宋军随即攻克韶州,俘虏韶州刺史辛延渥,进谏大夫邹文远。韶州是南汉的北门,韶州有失,刘鋹惊恐万分,但他已无将可派,正在烦恼的时候,一个老宫女梁鸾真的向刘鋹推荐其养子郭崇岳出战,说郭崇岳饱读兵书,英勇善战,可以为皇上效力。刘鋹无奈,任命郭崇岳为招讨使和另一将军植廷晓率六万人马领兵出镇马径。郭崇岳是个不懂谋略,纸上谈兵的人,他只有祈祷老天保佑了。
开宝四年,正月,宋军攻占雄、英二州,潘崇彻投降。宋军至泷头,刘鋹派人请求谈判,要求缓兵,潘美不允,宋军进至马径,距广州120里。二月,刘鋹遣其弟刘保兴率兵参战,郭崇岳,植廷晓出击,宋军涉水作战,植廷晓战死郭崇岳退回。南汉军十五万依山谷之险坚壁以待,潘美就与诸将商议:“南汉军编竹木为栅,若以火攻,必定溃乱。然后我军以锐师夹击,就万无一失了。”遂派遣数千兵丁,每人持两支火炬,抄小道,埋伏在南汉军的栅栏前。夜间,万炬俱发,大风刮起,火势甚炽。潘美挥兵急击,南汉军大败,郭崇岳死于乱军之中,而后潘美率大军长驱至广州,斩敌数万计,擒获南汉皇帝刘鋹,送往京师。
开宝八年,宋军征南唐,宋太祖派遣潘美与刘遇等先率兵赴江陵。江南久无战事,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错杀了老将林仁肇,老将死去,新将无经验,南唐军杜真和郑彦华的步军和水师先后被潘美杀得大败。曹彬破唐军于白鹭州,新林港,杀唐军统军使李雄;十月,宋太祖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大军进达秦淮河。当时,宋军准备渡河的船楫还未准备好,潘美下令道:“我潘美受诏,率精兵数万人攻唐,期于必胜,岂能因此一衣带水的河流的阻挡而不能加快进攻?”遂身先士卒,涉水渡河,大军随之,南唐军大败。宋军在采石矶架设浮桥成功,唐军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攻来。潘美挥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宋军乘胜占领了秣陵关后,潘美由南向北打,曹彬由西向东攻。两路宋军向金陵逼近。
当宋军都快打到金陵城下了,李煜竟全然不知。他一如既往地与小周后一起在宫内饮酒赋诗、鸣琴填词。事实上,南唐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封锁了宋军入侵的消息,还将得知这一消息的人大半处死。直到有一天清晨,李煜亲自巡城,这才发觉情况有异:江面上陈列着数百艘大战船,船上飘扬着大“宋”旗帜。又接报告,说江宁南郊也发现赵宋战旗。李煜这才明白了:宋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他立即处死了皇甫继勋,派徐铉到开封,与宋太祖罢兵言和。“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这掷地有声的回答,粉碎了李煜的迷梦。宋军逼近进金陵,而南唐军朱令贇的江南水陆十万兵马也陈于城下;朱令贇用火攻的方法去偷袭宋军。可明明刮的是西南风却变成了东北风,而且风力还特别强。反倒烧了南唐官兵自己,这时潘美率兵袭击,大败唐军。结果朱令贇被俘,这十五万南唐军被数万宋军杀得七零八落。
朱令贇惨败之后,李煜就再也没有什么援兵了。李煜既无援军,曹彬和潘美就放心大胆地率军将金陵团团地包围了起来。一连数月,居民樵采路断,兵又战败,但金陵的城防的太过坚固,曹彬屡次劝降,李煜反倒坚守如故,曹彬五奈,“率士晨夜攻城,百道俱进。”终于在十二月攻陷金陵。李煜和臣僚来得到军门请罪。金陵平,潘美功拜宣徽北院使。
当时的北汉依据太原,负隅顽抗,宋太祖先后两次征讨都没有灭掉北汉,宋太祖未能平定北汉就驾崩了。主要原因是:北汉有辽国的援助,宋太祖受制于先南后北的战略,始终无法下达决心攻占北汉,还有就是太原城固若金汤,铜墙铁壁,宋军伤亡很大。以至于宋太宗气恼地在攻陷太原后,毁其城改为镇。
宋太宗即位后,命将征太原,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这一次征讨北汉取得成功,北汉名将杨业归降,太原城平定。班师回朝后,潘美被“留屯以捍北边,兼三交都部署。”在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一地名固军,是北边咽喉之地。潘美率兵秘密偷袭,遂占有此地。潘美又囤积粮食和军队守之,作为北部边境的屏障。潘美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曾大破辽兵,被封为代国公,后又改封忠武军节度,并封韩国公。
三,潘美与杨业的恩恩怨怨
宋太宗雍熙3年,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名将曹彬统帅,西路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又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与辽兵接战于朔州。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当时曹彬的军队作战不利,诸路班师,潘美等归还代州。不久后,皇帝下诏迁四州之民去内地,令潘美等所部兵保护。当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又一次攻陷寰州。
潘美,杨业,王侁等人商议对策。
杨业道:“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而护军王侁去拒绝了他的建议,说道:“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另一个护军刘文裕支持王侁。
杨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
杨业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潘美便与王侁领兵列阵于谷口。自寅至巳,王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杨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杨业传》记载
首先明确的是王侁的监军既不是副职,也不是属官,它代表皇上对在外将帅行动进行监督和挟制。“美不能制”却也不难理解,当初潘美单枪匹马去陕西军帅袁彦监军的时候,就有杀主帅的权力,以至于后来的宋太祖说过:“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王侁拒绝杨业的建议而后又为了争功劳私自带兵离开谷口,无疑是负主要责任。但潘美就没有责任了吗?话也不是,因为作战方案是潘美,杨业,王侁,刘文裕这几个人商讨制定的。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王侁去拒绝了他的建议,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潘美作为一名富有军事经验的将领,两种方案谁好谁坏,他是一目了然的,却保持沉默不语,默许王侁的错误建议却又是为何?杨业哭泣对说:“此行必不利。”已经预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作为一名军事名将的潘美,难道不知杨业此去的凶险?王侁虽是监军,但军事部署的决定权却是在主帅潘美的手里。监军的确有参与军务的权力,如果监军要处理主帅,除非主帅是“有异志”。潘美的性格是一个耿直的人,他没理由对此建议保持沉默的。
再有,宋太宗在处理此事后是,“大将军潘美降三级,王侁除名、发配金州,刘文裕除名、发配登州”
在给潘美的昭中是:俾总援兵经涂非赊,精甲甚众,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据其显咎,合正刑书。”
给王、刘下的诏中说:“昨出师徒,俾其监护,固合明宣纪律,动协机宜。而乃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违众任情,彼前我却,失吾骁将,陷此生民。”
由此看来,潘美的确有过失,与王侁同有“失吾骁将,陷此生民”之责,只不过潘美是“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较轻些,而王侁则是“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罪更重些。另外潘美是与曹彬媲美的开国名将,战功更在杨业之上,且不负主要责任,对潘美的处理自然与王刘二人不同。
是什么原因让潘美在杨业的哭诉与王侁咄咄逼人之间保持了沉默?《宋史·杨业》中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当时杨业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很明显包括潘美在内。杨业是北汉名将,镇守边关,颇有战功,杨业是前锋,且破辽兵无数,辽国上下,皆视为大敌,对他特别重视,有了“杨无敌”的称号,但在宋军之中,这种功劳却是惹人嫉妒和不信任的,尤其是杨业还曾是北汉的人。不难看出王侁以“得非有他志乎”激怒杨业,杨业却无力反对。在杨业之死的问题上,潘美的确是有责任的,虽然并非主要责任。
四,历史上的忠臣,小说中的奸佞
潘美深得宋太祖信任,也是较少的没有被解酒释兵权的人,潘美在史书上是个为人耿直,脾气暴躁,不善钻营的人,其功劳也在杨业之上,明人黄道周编的《广名将传》收录的一百名将领中,潘美在北宋排第四,而杨业却没被入选,就是个证明。据一些野史笔记记载,潘美为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如《随手杂录》、《默记》中记载,赵匡胤夺取皇位初入宫时,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之,宫女答道:“是世宗的幼子。”赵普等人说;“杀掉算了。”潘美在旁不语,赵匡胤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潘美于是向赵匡胤要求自己来收养这个孩子,把他抱回了自己家中,改姓潘,取名惟吉,赵匡胤后来也不问,潘美也不复言,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在朝为官。在《杨家将演义》中潘美被朔造成奸臣,名字不知何故被改成潘仁美。我想是因为杨业死后,被王侁等人为了推卸责任,诬蔑成了叛国贼有关,后来不得不平反;据说潘美也参与了对杨业的诽谤。
不管怎么说,《杨家将演义》的潘仁美的确是恶搞出来的。另外说一点,宋真宗的章怀皇后应为潘美之孙女,不是女儿,是长子潘惟熙之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