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马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朱元璋,恐怕没几个人会不知道吧,朱元璋是元末乱世的一代枭雄,也是个狠人,说杀人如麻毫不为过,虽然他建国有功,但对待同患难的兄弟却是冷酷无情的。
马皇后其貌不扬,还有一双大脚,为何冷酷无情的朱元璋却对她宠爱有加呢?
其实说宠爱不合适,应该是"敬爱"。
马皇后,本名史书没有记载,只知道是郭子兴的养女,在朱元璋建功立业期间,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朱元璋,不论贫穷富贵,始终不离不弃,对朱元璋也是一心一意,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在朱元璋落难期间,也一直没有放弃过。
朱元璋的跨越,比普通人的跨越,要高得多的多的多……
马皇后,几乎跟他从最底层走到最高层的。而且角色始终不变——不管你是乞丐还是皇帝,我是你妻子,一心一意!
失去了马皇后之后,朱元璋就真的孤独了,那个从乞丐到皇帝的完整的朱元璋不存在了,他真的就只是个皇帝了。
她常常说 "天下安否,国母焉可不问!"。这才是真正的一国之母该有的气度,才是朱元璋将她看得这般重的原因所在。
马皇后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后之一。《明史》称赞她:"从太祖备极艰难,赞成大业,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皇后重病,朱元璋不光请来名医,还亲自端汤喂药。马氏的病却不见起色,朝臣们忧心忡忡,纷纷请求要为马氏行祈祷祭祀之礼。马氏得知后,淡然一笑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阻止了这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马皇后病重期间,对生死看的很淡,她曾问朱元璋:"我死后,谁来接管后宫?"朱元璋一头乱麻,只得问马皇后的意见,马皇后说:"李妃最佳。"
后来在马皇后病逝以后,朱元璋就让李妃来掌管整个后宫。
马皇后为何让李妃来接管呢?首先李妃虽然嫁给朱元璋的时间比马、孙、郭三人都晚,她年龄较郭宁妃要大,处事稳重,没有偏私。
马皇后死后,"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注意那三个字:"帝恸哭。"想朱元璋这一生加入义军,打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气吞山河,却想不到在马姑娘死后哭的像个小孩子一样。
也正是因为马皇后与朱元璋的一生患难与共、深厚的夫妻情谊以及贤良淑德的贤后形象,方使朱元璋一生难忘,而"遂不复立后"。
自古王朝中,母仪天下者,称一国之后,贵为一国皇后,必然属家世出身、品德规范上乘者。历朝历代皇后大多是贵族女子者,数不胜数;出身平民而品德良好的也不在少数;但能够巾帼不让须眉,辅政贤良的一国之后却少见,而马皇后便是属于这少见的一者。
因为朱元璋是真心喜欢马皇后的,加上马皇后是真有大智慧,还有马皇后对朱元璋的付出,都事值得朱元璋事事都听她的。
原因一是好不容易娶到老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相信大家对他都是非常清楚,那么大家也知道年轻的朱元璋说白就是一个穷小子,就是给地主放牛的,后来国家动荡,朱元璋就跟着郭子兴一起打仗,没有想到朱元璋是一个打仗好手,慢慢就入了郭子兴的眼里。
古代最好的巩固关系就联姻,郭子兴就想到了老朋友托付给自己的女儿,就想把马氏嫁给朱元璋,没有想到朱元璋一口就答应了,要知道朱元璋以为自己这辈子娶不到老婆,现在娶还是自己领导的朋友的女儿,那是相当的好呀。
原因二是朱元璋真心喜欢马皇后
朱元璋好不容易娶到的老婆,自然就对老婆非常好了,基本上家里什么事情都让马皇后做主了,什么事情都依老婆说的,按照现在说法就是怕老婆了。加上马皇后是真有才,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对时局的看法都是非常棒的,朱元璋也慢慢从一个冲动的小伙子,变成一个成熟的大叔了。
朱元璋和马后,在患难中结下的夫妻之情没有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而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确实始终不变,朱元璋对大臣子女都很严格的,但对马皇后非常尊重,曾有这样的记载说马皇后死后,“帝恸哭,遂不复立后”。在皇位继承上,可看出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情分。
原因三是马皇后对朱元璋的付出
朱元璋会这么疼马皇后也是有原因的,朱元璋当年遭到郭子兴的猜疑,也是马皇后进行周旋,朱元璋才没有事,还有一次军队粮食不足,马皇后担心朱元璋没有吃的,就直接偷了刚出锅的炊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吃,把自己的肉都烧焦了,试问哪个男儿得到这样的老婆不珍惜呢?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虽然出身贫苦,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霸业。他一生中对自己的原配夫人“大脚马皇后”一直敬爱有加。但是马皇后出身贫寒,还有一双大脚,那么朱元璋君临天下之后,为什么无视后宫佳丽三千,却只钟情大脚马皇后一人呢?这还得从马皇后的为人处世说起。看看那皇后的品德就知道了。
一是贤惠聪颖。史书上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和郭子兴发生误会,马皇后平时和郭子兴老婆张夫人关系非常好,她便通过张夫人,调解两人矛盾,让朱元璋重新得到信任和重用。在攻打太平之时,朱元璋在前线与将士们浴血奋战,马皇后则带领军队家属们给前方将士做鞋、做衣裳,还主动帮助前线作战的将士料理家事。在马皇后的努力下,全军将士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个个士气大涨,奋不顾身,终于打败了陈友谅。
二是勤俭节约。马皇后爱惜民财,不仅自己生活十分节俭,而且还经常教育宫中的嫔妃、宫女们要节俭,说这些东西来得不易,她把宫中那些旧练来织成布送给宫外贫穷、鳏寡孤独之人。
三是宽大仁慈。朱元璋喜怒无常,翻脸不认人,朝中大臣和宫中之人更是战战兢兢。有一次,朱元璋在朝廷发了脾气,回到后宫,被细心的马皇后发现了。她总是劝导朱元璋少发脾气,尽量不要杀人。
四是心忧天下。史书宗记载,有一次,马皇后去看望太学生,学生们有国家钱粮补助,可以养活自己,但是他们的家属却没有补助,生活很困难,于是,马皇后建立了红板仓,也给国子生的家属发放钱粮补助,这也是马皇后的一大德政。马皇后就是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处处要为群臣、为下面的人着想,确实让人敬佩。
五是大公无私。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马皇后父母早已双亡,但是根据已往的传统,她做了皇后,亲戚也要被封官封爵的。有一次,朱元璋就跟马皇后说,“你们家的那些亲戚,我们是不是要有所表示,给他们封官封爵啊?”不料,马皇后坚决反对,她说,“爵禄私外家,非法。”意思是说爵禄是天下的,你私自给了我的娘家人,那是非法的。马皇后母仪天下的时候,却能大公无私,约束自己和自己的亲戚,确实难能可贵。
六是救过朱元璋。有次朱元璋被陈友谅追得很紧,大概朱元璋受了伤跑不动,是马皇后负之而行。我个人认为马皇后毕竟是个女的,没那么大的力气,背不动朱元璋,估计是搀扶着他一起逃跑。后来太子把这件事情画成图画留在自己身边,当自己和朱元璋之间发生分歧,朱元璋发怒之时,太子便把这幅画给朱元璋看,提醒他不要忘了当年之苦。有道是患难见真情,朱元璋怎能不感激涕零。从这些上面的这些马皇后的高贞亮洁的品德可以看来,马皇后是一个品德非常高贵之人,这也是应了那句话吧,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所以朱元璋一生对其敬爱有加!
被称为“大脚女人”的马大脚能稳坐皇后之位,必有其特别之处。马秀英是朱元璋的发妻,她陪伴了朱元璋的一生,见证着朱元璋的辉煌,也在朱元璋落魄时不离不弃,可谓一代贤妻典范,甚有国母风范,尽管朱元璋在权力面前心狠手辣,将别人的性命视为草芥,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身后这位陪伴自己走过最艰苦岁月的“大脚女人”。
马秀英虽然也生活在古代的封建礼教环境下,但她的大脚彰显了她非凡的性格,既不娇弱也不猖狂。她做事大方得体,为人宽厚善良,试问,对于这样的一位皇后,朱元璋怎会不尊敬,毕竟朱元璋是要打天下的人,对于后宫三千佳丽,只有马皇后为他管好后院,他才能在前朝大施拳脚,才不至于后院失火烧了前庭啊。
其次,马皇后为人节俭,平日里从不浪费,尽管她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依然乐在其中,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委屈,因为她心怀百姓。百姓只想过着太平的日子,衣食无忧就好,而明朝的这位“大脚女人”身为一国之母,却能够做到与百姓共进退,让百姓感受到了这位朴实、善良的马皇后的真心,这样一来,“大脚女人”凭借着她高尚的品格得到了百姓的尊敬。
马皇后没有美貌,但她有着一颗善良的真心,有着对朱元璋的爱。朱元璋的辉煌归根到底是源于马秀英的默默付出,如果没有马秀英,也许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朱元璋是谁,这样的话,马秀英对朱元璋来讲已不仅仅是妻子这么简单了。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马皇后共同度过了30年的夫妻生活,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还是在治理国家的宫廷生活中,两人始终互相尊重、彼此支持、相敬如宾,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极其罕见的。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宿州人,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义女。朱元璋25岁那年投奔到郭子兴那里当步卒,后来调到帅府当差。朱元璋入伍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豁达大度且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就将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马秀英从小就知书达礼、聪明果敢、性格倔强,当时的女人从小就得裹脚,偏偏马秀英执意不肯,结果她就成为了有名的?马大脚?。
朱元璋与马秀英结婚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因此朱元璋对她也是很敬重。据说,有一次朱元璋遭到了郭子兴的猜忌被禁闭并断绝饮食时,马秀英偷着将滚热的烙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并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得以脱离困境。
行军作战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朱元璋吃饱。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统领将士的妻妾并做好后勤工作,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特别是在与陈友谅的战斗中,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秀英背着伤重的朱元璋突出重围,救了丈夫一命。
朱元璋称帝后专宠马皇后,是出于对她的尊重。他们原本是在患难中结合,又在富贵中相互支持,情深意笃。马皇后可以说是陪着朱元璋一起走过来的,但是马皇后并没有因此恃宠生娇,反而在15年的宫廷生活中,一直严于律己,过着俭朴的生活。朱元璋为了表示对她的感激,曾主动提出寻访她的族人并加官进爵,但都被马皇后谢绝了。在她的影响下,洪武年间从不滥封公爵,位列三公者都是开国重臣。
民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福?字倒贴与马皇后有关。一次正逢元宵佳节,朱元璋在应天府的街上赏花灯,看见其中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而且赤着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用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没有裹脚。于是朱元璋吩咐侍从走到挂着这副画的那条街,在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明天再一起算账。
朱元璋回宫后,心里还是闷闷不乐,马皇后见他这样,便询问侍从,得知明天被倒贴上?福?字的人家便会受到惩罚,而且这大祸还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着急。马皇后对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气未消,她只好暗中再派侍从在全应天府各家各户的大门上依样贴上倒转的?福?字。
第二天,朱元璋派侍从抓人时,被全城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该抓谁。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过了一夜,怒气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应天府的居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都是拜这个倒转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倒转?福?字以祈求万事如意、阖家安康。虽然这个传说难辨真假,但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出马皇后仁德的形象已经深入民心。
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吴兴富豪沈秀、太子的老师宋濂都因她从中斡旋,免遭杀身之祸。一次,有人密告和州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欲杀其父,朱元璋不问真假,即下令诛杀其子。亏得马皇后劝他先调查再处理,从而避免了一场冤狱。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危,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自知难以痊愈,怕朱元璋杀了良医,坚决不肯。她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说完溘然长逝。朱元璋放声恸哭,文武百官无不垂泪,连边陲的百姓都上表吊唁。有宫人怀念她,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临死的这一番话并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现。她作为一个平凡的女子,生在乱世,颇具胆识,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又可以说是不平凡的女子。在大富大贵时,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朱元璋,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贵为皇后之后,也没有恃宠生娇,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尽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她的许多见解和建议都被朱元璋认真听取和采纳,甚至被载入史册,垂范后世。她以?贤妻?的身份发挥了?良相?的作用,她临死时的谏议,让多少人为之垂泪。她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见解、俭朴的作风,成为历代后妃的楷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