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灵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公元233年曹操孙子魏明帝曹叡首次选定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陪祀曹操太庙,从233年到262年曹魏先后五次选定26人配享曹魏太庙,这些人当中有夏侯惇曹仁等宗室人员,也有张辽荀攸等外姓人员。
五次配享太庙中公元243年第二次配享人数最多达到20人,其中武将有15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个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曹爽在和司马懿的争权中占据了上风,曹爽为了取得军中支持他伐蜀所以大规模的把曹操时期的名将大都列入配享太庙名单之中,这15位名将包括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等人,几乎囊括了曹操时期大部分名将。
剔除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渊七位宗室大将,剩下人中张郃、徐晃、张辽、乐进位居五子良将之列;文聘、臧霸、李典称得上是屡立战功;庞德和典韦两人死难:一人宁死不降,一人为保曹操脱险战死。唯独朱灵既无显赫战功,又无死难之痛,名气也不如其他人,而且还被曹操厌恨:《三国志》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既然如此,朱灵又何以能够得以配享太庙?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三大原因,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朱灵资格很老:朱灵原是袁绍部将,董卓迁都之后,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一度良好,所以在193年曹操征讨徐州陶谦之时袁绍派了一部分人由朱灵统领前去支援曹操,结果仗打完了其他人都回去了朱灵却留了下来。以公元193年来算,曹操麾下外姓大将中只有乐进于禁和李典三人投效曹操时间比他早,而且其实也早不了多少比如于禁原来是曹操老朋友鲍信部下,鲍信死于192年后于禁才归于曹操麾下,李典也是在曹操入主兖州后才投靠过来,朱灵入伙的时间其实和他们相差不了多久。
第二,朱灵的弃袁投曹对当时的曹操来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当时曹操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大,所占据的也只是兖州一地,不要说和袁绍袁术相比,就是比公孙瓒可能也有所不如,所以朱灵放弃实力强大的袁绍改投曹操意义非同一般,何况朱灵还说过这么一句话:“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这个不仅把曹操捧得很高还大涨了曹操阵营的士气。
第三,因为上述的原因,朱灵在曹操军中的地位不低,大概仅在于禁乐进之下,至少不会低于张辽张郃等人;对这样一位老伙计,曹操为何会“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要夺朱灵兵权?这其实是一个历史谜团,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曹丕登基后不仅封朱灵为鄃侯,还增加了他的食邑,并且专门下诏说“将军佐命先帝,典兵历年,威过方、邵,功逾绛、灌。图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内,元功之将,社稷之臣,皆朕所与同福共庆,传之无穷者也。今封隃侯。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原勿难言。”
这个有点夸张了,“功逾绛、灌”就是说功劳比汉朝开国功臣周勃和灌婴还大(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曹操麾下那么多名将,朱灵并没有什么显赫战功,为何曹丕还会这么说?有相当大的可能是当初曹丕和曹植世子之争的时候在宗室都不吭声,其他大将也不表明态度的情况下,朱灵很可能是非常明确的表态过支持曹丕!这就比较好理解曹操为何“常恨朱灵”(想一想杨修的下场,这个可是曹操的逆鳞),所以曹丕登基后认为朱灵被夺了兵权完全是受自己所累才会对朱灵评价这么高,对他这么好!曹爽之父曹真和曹丕关系相当好,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曹爽会把朱灵列入配享太庙名单中。
三国最不受待见的三位降将,分别是吕布、于禁、朱灵,吕布被吊死于白门楼上,于禁被羞辱到自尽,只有朱灵得到了善终,死后还被封侯,配享太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是有黄巾起义,再有董卓乱整,之后群雄并起讨伐董卓,匡扶汉室。在这之后群雄割据,互相攻伐,各个名臣武将各为其主,有的得遇明主,实现终生抱负,而有的人才因为识人不淑,被埋没了才能,最终使得明珠蒙尘,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很多武将投降过,在投降之后反而获得了比投降之前更大的成就,就比如张辽投降给曹操之后被封为征东将军,之后更是封侯,蜀国的五虎上将就有好几个是投降过来的,得到了重用,但是在乱世并不是投降就一定能够有好结果的,其中有几位武将被称为最不受待见的降将,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他们的结局如何:
一、吕布
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武将莫过于吕布,这位被称为三国武力第一的武将被人称赞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是吕布的性格刚愎自用,使得其不听陈宫的计谋,败给了曹操,败给曹操之后吕布本想投降给曹操,曹操也十分心动,毕竟得到武力超群的武将是一件幸事,但是由于之前吕布杀丁原、董卓的行为使得曹操担心驾驭不住吕布,最终将吕布杀害。
二、于禁
于禁曾是曹操的大将,在襄樊之战时,为了救援曹仁,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投降给了关羽,这对曹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虽然最终于禁被东吴所救送回了曹营,但已经失去了信任,最终被安排守太庙,悲愤自杀。
三、朱灵
朱灵原本是袁绍部将,弃暗投明投降了曹操,但曹操对其一直不重视。一直作为副将参战。
你知道三国最不受待见的三位降将,他们结局如何吗?欢迎留言讨论。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场上,一时的投降让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后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于禁这个人很有名,因为关羽的水淹七军,他也跟着留名千古。更因为关羽成了关老爷,这个于禁就更是大大的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是为了成全关老爷而出的。其实,于禁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还是很有功劳的,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大将而和关羽对垒。
于禁是泰山郡巨平县人,原来属于鲍信的兵士,后投奔曹操,经过王朗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在曹操攻打陶谦、吕布和黄巾军余部黄邵等人的战斗中有功,逐步升迁至平虏校尉。真正让于禁出名的是在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
曹操进攻宛城,逼迫张绣投降。可是,曹操却把张绣孀居的婶婶纳到自己房中,张绣感觉受到了羞辱,就对曹操产生了怨恨。曹操想除掉张绣,机密泄露,张绣率兵袭击曹操。曹操猝不及防,在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等人以命相拼的保护下,这才返回舞阴(南阳境内)。当时曹操的军队非常混乱,各个部队都抄捷径小道返回曹操的大营,只有于禁约束几百名部下,且战且退,虽然有人负伤有人战死,却仍然保持着战斗阵型。等到敌人追击的势头稍稍有所缓和,于禁就慢慢整理好队伍,敲着战鼓回营。途中,于禁看到十几个带伤裸奔的士兵,问清了是被青州兵抢劫,于禁就率兵讨伐他们。青州兵原属于黄巾军,曹操讨伐时投降,是曹操讨伐董卓时的骨干力量之一,曹操对他们多有宽容。当这些人遭到了于禁的问罪,就先跑到曹操那儿去告状。有人劝告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到曹公那儿去告你的状去了,应该赶紧到曹公那儿去分辨。于禁说:现在敌人还在后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追来,不事先做好防备,用什么来抵抗敌人?况且曹公通达明智,诬告我又能起什么作用?于是就挖壕沟、立营寨,等一切都布置好了,这才去见曹操。等于禁把事情经过汇报过,曹操非常高兴,说:U水(曹操被袭击的地方)的危难,我已经惊慌失措,将军能在混乱中整顿队伍,责讨抢掠的罪行,安营筑堑坚守阵地,有不可动摇之节操,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超过你啊!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前前后后的功劳,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于禁更加被曹操所重视。
于禁的另一次优异表现体现在曹操和袁绍的争战上。到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于禁被曹操委以重任,独立守卫延津。刘备在徐州反叛,曹操亲自东征刘备。袁绍这时候来攻打延津,于禁坚守,袁绍始终不能攻破于禁的营垒。于禁又和乐进等人率领五千名步骑兵,攻击袁绍沿黄河设立的营寨,从延津到汲县、获嘉县,总共烧毁了袁绍三十多个营寨,杀死俘虏了几千人,袁绍部有二十几名将领投降。曹操又令于禁率军屯驻原武城,于禁又攻破了袁绍在杜氏津的其他营寨。于禁被升为裨将军。官渡之战的时候,于禁回到曹操大寨。相持阶段,曹军和袁军都把各自的营寨连接起来筑起土山对峙。袁绍的部队向曹营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伤,曹军都很害怕。于禁督守土山,奋力作战,气势高昂。袁绍被打败后,于禁被升为偏将军。
袁绍死后,曹操又打败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平定了冀州。可这时候昌g又一次反叛了曹操,曹操就派于禁前去征剿。一时没有攻克,曹操就派夏侯渊和于禁一道攻打。于禁急行军攻击昌g,由于昌g和于禁过去有交情,就主动前往于禁大营请求投降。诸将都认为于禁会把昌g送到曹操那儿去,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令,这是下属服从上级的基本规则。昌g虽然是我的老友,但于禁我会因此而失节吗?于是亲自同昌g诀别,流着泪将他斩了。这或许是一种另类的挥泪斩马谡吧!当时曹操听说过这件事情以后,叹息说:昌g不到我这儿投降,而是去找于禁,难道这不是命吗?从此更加器重于禁。等到完全平定昌g所在的东海郡以后,任命于禁为虎威将军。这时候的于禁,其名声地位已经和张辽、乐进、张A、徐晃齐名。
于禁带兵严肃齐整,缴获的财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赏赐特重。但他以法令约束部下过于严厉,所以也不得人心,也就是属于那种令人畏而不令人敬的类型。有一个例子:曹操非常恨朱灵,想夺了他的军权,考虑到于禁威严过人,就派于禁去执行这件事。于禁带着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入朱灵军营,解除了朱灵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没有人敢动。朱灵被解除兵权后,只担任了于禁手下的督军,其他人都很震惊和服气,这就是于禁的行事。于禁升任为左将军,假节钺,连儿子也沾光,被封为列侯。
于禁的名声毁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这一年,曹操命令曹仁去樊城讨伐关羽,派于禁去协助。时值秋天,连下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这就是有名的水淹七军故事。于禁同众将登上高坡,望着一片汪洋,无处躲藏又无路可逃,关羽又乘着大船逼近攻击,于禁只好投降。在这次战役中,同为将军的庞德被关羽所俘,不降被杀。
后来,东吴偷袭关羽,关羽丢失了荆州,死后其部下被俘虏,于禁也到了东吴。魏文帝曹丕登基当皇帝后,东吴暂时称藩国,将于禁送回到了魏国。曹丕召见他,于禁已经须发斑白,面容憔悴,流泪不止。曹丕用春秋时秦国秦穆公的大将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魏文帝准备让于禁出使吴国,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预先让人在陵堂上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投降的图画。于禁看到以后,惭愧的无地自容,发病而死。
曹丕为什么不剥夺于禁的封爵,还继续任命他为将军,却又要这般羞辱一番呢?大概这就是帝王所玩弄的权术吧!一方面,曹丕让汉献帝禅让出皇位,为避免天下人说他篡逆,必须对父亲的一班老臣给予安抚,更何况天下还有另外两个政权存在;另一方面,他对于这种背叛自己阵营的人有着内心的厌恶。只不过,这种厌恶是不能公开表达的,张A、张A、徐晃等人都是曾经的叛将,只不过他们是敌对阵营中的叛将投归了自己而已。这种内心的厌恶曹操就有。听说于禁投降,曹操哀叹很长一段时间,说:我了解于禁已经有三十年了,哪里想到到了临危处难的关头,他反而不如庞德呢!就是在这次战役当中,庞德也是被水淹,但他杀了想要投降之将,箭射完了,就用短兵器搏杀,抱着必死的决心,直至落水被俘。关羽想劝降他,庞德的回答是:我宁可为国家而死做鬼,也不会做贼为将苟且活着!庞德最初不是曹操的将领,而于禁是跟随曹操一步一步升至将军的,两相比较,其差别该有多大!这种内心极度的厌恶不能直接表达但还是要表达的,这就是曹丕也要羞辱于禁的原因吧!
于禁曾经在杀昌g时说,不会因为古旧老友就失去做臣子的节操,可惜,他的投降,不仅失去了做臣子的节操,还失去了做人的节操!好在他还有一颗羞愧之心,这也是人们没有给他过多责难的原因吧!
因为荀彧的做法和当时曹操的处境有关系。并不是谁都可以进太庙的。
首先我觉得大家要知道如何才可以进太庙。太庙是立了很大功劳的人才可以进的,是给功臣的一个荣誉。曹操当时五次追封太庙,里面都是第一代的功臣,所以可能当时觉得荀彧还没有这个资格。
而且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荀彧当时其实是反对曹操称王的。为什么呢?荀彧当时还是更希望曹操可以匡扶汉室,重振汉氏的。所以这一点就和曹操不和。
曹操心里是很想自己称霸的,这从曹操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来,毕竟谁愿意给别人打江山啊。这一点荀彧就和曹操有了冲突,而且给人感觉荀彧还是心向汉室,不和曹操同心。曹操其实是一个很小心眼的人所以怎么可能会让他入太庙呢。
贾诩就另有原因了。他原来是张绣的手下,一直是曹操的敌对面,而且是他杀掉了曹操的长子,曹操一直都很喜欢的自己的长子。而且对于古代,长子是有特殊含义的。除此之外还杀了曹操的猛将典韦。虽然后来归顺了,但是不杀他就是很仁慈了,怎么会让他进太庙。
而且其实荀彧的很大贡献都是谋划,但是前面已经有郭嘉在了,所以更显示不出来荀彧的作用。而且荀彧的心思也不在这,也可以说身在曹营心在汉。无论是从忠贞还是功劳上,荀彧都不够资格进太庙。
所以这才是不让他们进太庙的主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2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到底是什么经历使吕后从贤良变得狠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