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家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都记得张飞大骂吕布时的那个场景,张飞对着吕布的骂名是“三姓家奴”来讽刺吕布的反复无常。的确,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特点确实是这样。而这三姓则是指吕布本来姓吕,后认丁原和董卓做义父,投奔他们。而张飞骂的“三姓家奴”则暴露了吕布和丁原、董卓的真正关系,不过是丁原和董卓手下的“臣子”罢了。
但是说起投奔,《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人投奔他人多次,此人就是刘备。刘备初期跟过刘恢、后来陆续跟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术、刘表…这列举下来刘备也是投奔过多人,那么刘备为何未被称为“多姓家奴”呢?他和“三姓家奴”的吕布相比,到底在哪里得到了舆论的认可呢?
这首先,还是两人的理想不同。这个理想或许有些笼统,毕竟在《三国演义》那个乱世背景下,群雄的理想都是一统天下。但是刘备明显比吕布更有普世价值。刘备的理想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汉朝天下倾颓,自己的理想则是拯救,这个理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作为汉室后代的刘皇叔已经沦落到卖草鞋为生的地步,可却心心念念家国情怀,自然博得众人好感,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
反观吕布,虽为猛将,却实在欠缺大局意识,乱世给他机会历练他成为一方霸主,但却没能培养给他把握人心的能力。他和那些觊觎天下的诸侯没有任何分别,无非是依靠武力手段攻略城池。而《三国演义》中吕布虽有能力,但却没有什么人品,反反复复,自然观感不好。
这其次,是忠诚度不同。刘备和吕布都曾多次投奔他人后再度离开,可以说都没对投奔之人有很高的忠诚度,但是看看那些被两人投奔又离开的人的下场,或许就能理解这条原因了。吕布投奔丁原,为了赤兔马便杀丁原投奔董卓;待投奔董卓后,因貂蝉的离间计又杀董卓。这样的属下谁还敢收?为人臣子却不仁不义,这也是最后曹操不敢收用吕布的最大原因。
而刘备则不同,刘备的忠诚也没有留给那些他投奔的人,但是刘备的忠诚则是留给了汉室。刘备多次的投奔对象大多数时候更像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所谓的臣服对方成为其部下。刘备手下慢慢集结的一批人马始终是忠诚刘备的,无法真正收为他用,所以刘备的投奔是一时的,似乎成为刘备和他投奔之人之间无言的默契。那么有朝一日,刘备带着自己的人马的离开,似乎也算不上背叛。
最后一点,则是吕布和刘备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吕布来讲,他的世界里大概只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打得过的,一种是打不过的。打得过的就打,打不过的就认输投降,也正因此,吕布虽为猛将,却毫无武将的气质。他这样的反复无常的行为和毫无底线的做法都被人不齿,落井下石的行为也不少,可以说是不忠不义。因此被人称为“家奴”,奴性十足。
但是刘备的形象可以说是刚好相反。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实力并不算强,在群雄逐鹿的乱世求生不易,但是刘备却算是一位好主公。带领着自己的人马,在这个乱世中求生,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对自己的人马也颇有关怀,对曾投奔的友人,刘备也多有帮助。虽然实力不强,但从未谄媚权贵,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正因为此,大多接纳刘备的人都会尊称他一句“刘皇叔”,这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身份,而是因为他在乱世中的行为和做法。
其实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把人物放进故事里去看,可能并不会特别明显的感觉到每个人物的人物特点,但是当我们单拎出来一些故事举例,才会发现这使得某个人物的特点加深,吕布和刘备的对比也是一样。而我们今日所讨论的两位人物形象,均来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并非真正历史上的吕布和刘备。
后人们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观感和评价,永远无法完全还原这个历史人物本身,更不要提这份观感和评价来自被加工改编过的小说,而我们看到的那些故事,似乎是对历史人物某些特征无限放大后的效果。这些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对于汉室正统的刘备,大家还是多有呵护,而对于反反复复的吕布,则是另一种态度。但刘备和吕布的对比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做人应有的态度和底线,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绝不只是看你的能力,而更多的是看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吕布出身寒微,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省部级高官,也算是事业有成。可是吕布最终失败,被曹操擒获,一刀砍掉了脑袋。不但如此,还被世人称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在《三国演义》中更被张飞耻笑为“三姓家奴”,从此被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所谓“三姓家奴”就是说吕布本姓吕,后来却投靠了丁原和董卓,并且曾经拜董卓为义父。可是,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
结果,虽然世人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一人拥有三国时代的双绝,可依然免不了四处逃亡,被人追杀,最后在白门楼殒命的凄惨遭遇。
第一,刘备跳槽,大都不会去祸害前任领导。
刘备基本上在每个单位都能够干的挺好,和领导关系也不错。临到跳槽的时候也大都能好合好散。刘备早年追随公孙瓒,曾经辅佐公孙瓒册立的青州刺史攻打袁绍,多次建立战功,后来担任平原相。等到徐州的陶谦受到曹操进攻,陶谦邀请公孙瓒救援,公孙瓒派刘备来帮陶谦的忙。后来陶谦邀请刘备留下来帮自己,刘备告诉公孙瓒,双方好合好散。
不过刘备也有不地道的时候,比如在曹操的手下。
当初曹操遇上刘备对刘备还是挺客气的,刻意结交,“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同坐一辆马车,同坐一张席子,公开表扬刘备是和自己一样,是天下少有的英雄人物。可是刘备却趁着曹操和袁绍掐得正紧的时候,带走了曹操的几万人马,杀掉了曹操在徐州的刺史,自己搞起独立来。不过,刘备这次的举动并没有受到后人太多的批判,为什么呢?
因为刘备有大义在手!刘备首先是汉室皇叔,身份高贵。其次,在许都时,汉献帝曾经给一些忠于自己的臣子下达衣带诏,希望他们除掉曹操。于是,徐州的这次背叛,就有了大义的支持。在道德上刘备确实背叛了曹操,可在法律上,在大节上,刘备是忠于汉室,执行汉献帝的命令。
第二、刘备跳槽,都会争取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
刘备的身份很卑贱,是个卖草鞋编席子的,是个手艺人。后来追随几个小领导,做出了一些小成绩。实现人生第一次跨越是在追随公孙瓒的时候,因为攻打袁绍有功,由代理平原县令提升为平原国相,成为市长级别的高官。
刘备跳槽到陶谦手下,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陶谦给了刘备四千精兵。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只拥有正规军一千人,在出征的时候沿路抓了几千壮丁。可是人家陶谦一出手就是四千士兵交给你,并且还是号称天下精锐的“丹阳兵”。第二点是陶谦这人不错,比较厚道,很赏识刘备,两个人在击退曹操的战斗中积累了一定的情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陶谦年纪大了,快要死了,只要拥有徐州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就很可能一跃而上成为徐州牧,省部级高官。结局果然和刘备料想的一样。陶谦死后,刘备成为徐州新的主人。
而在归顺曹操时,刘备在行政级别上同样有重要的提升,虽然曹操没有给刘备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可是刘备被任命为左将军,成为中央高级将领。并且在拜见汉献帝之后,双方各取所需,刘备认祖归宗,被汉献帝认可为正牌皇叔。这为以后刘备在政治上高唱“复兴汉室”提供了血统上的依据和政治上的可能。
第三、刘备跳槽,就是滚雪球积累人才的过程。
刘备不像袁绍,有高贵的身份;不像曹操,在朝廷有过硬的后台;也不像孙权,即位时就已经有一大票人追随自己。刘备属于白手起家,特别辛苦。刘备早年为什么东奔西跑,被人打的到处逃窜呢?因为手中没有人才。
刘备是有关羽、张飞不错,可是一斤铁能捻几颗钉?何况,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只有冲锋陷阵的打手是不行的,还要有在背后指挥调度的谋士。很早的时候曹操就有了荀彧、郭嘉,孙策也有了张昭和周瑜,可是刘备呢?
于是,在早年起兵时,刘备手下有三员猛将:关羽、张飞、夏侯博。谋士勉强算有个简雍吧。刘备对这几个人都好得不得了,这几个人也成为刘备的铁杆粉丝,一生追随。后来在徐州时,结交了陶谦的部下糜竺,借助糜竺的支持取得了徐州,后来又找到了孙乾。曹操对人才的网罗太到位了,干干净净,刘备一个人才没捞到。后来刘备背叛曹操自立,夏侯博和关羽被抓。关羽活了下来,夏侯博听人说刘备死了,自杀殉主。刘备徐州战败逃到袁绍手下,人家势力也极为稳固,没什么人看好刘备。当然袁绍手下也没什么真正的大才。后来刘备来到了刘表手下,开始兴旺起来。先是徐庶,后是诸葛亮,然后带动起整个的荆州士林,像庞统、马良、马谡等等。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夺取荆州,后来后成功占领蜀中,和对荆州人才的网罗密不可分。
刘备此人,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才,在跳槽时,也能够计算深远。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呢,至少还要表面光一点。跳槽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目光长远,看看自己最需要什么。而当你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很高时,人才就至关重要了。做领导的人,不需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最需要的是如何识别人才,运用人才。刘备跳槽的这三点经验,都很值得我们思考。
我觉得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都非常成功,而其中一位让人印象较为深刻的,应该是吕布,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背负的骂名,其实比较多的,自从张飞称他为三姓家奴后,这个污名好像就伴随着吕布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然而在历史中,吕布并没有被别人称过三姓家奴,但是从他的一生经历来看,他的确是一个经常易主的人。首先是跟着丁原,其次跟随董卓,再后来又跟随了袁绍。在当时三国情势如此危急,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吕布多次易主,从而被人们诟病,其实也不难理解。
但是我们紧接着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刘备追随的主公其实比吕布还要多,也就是说刘备他易主的频率比吕布还要频繁,但是在历史上以及史书等之类的,都没有找到一些关于刘备的骂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我个人看来我觉得应该是刘备为人比较仁慈,在易主之后他通常对前任的主公还是有情有义的,并且也会念着旧情,在暗地里稍微帮助一些以前的主公,这给人还是稍微带去了一些许安慰的。而吕布就不同,吕布在易主之后通常会对前任的主攻无情无义,翻脸不认人,所以大家都对这样无情无义的人,感到很厌烦。再一个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通常是由成功的人来写的,刘备作为三国里面比较成功的一个人物,当然不会有太多人去指责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