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为什么要舍弃郡县制大搞分封制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4 02:16:39

刘邦为什么要舍弃郡县制大搞分封制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刘邦还要舍弃郡县制大搞分封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秦灭六国之后,察觉到了分封制的弊端,首创沿用至今的郡县制。相比较来说,郡县制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分封制要先进许多。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

然而始皇帝死后不久,赵高乱政外加之胡亥的麻木不仁与不作为,秦朝最终灭亡,仅仅在历史上存在了十五年的时间,之后就出现了楚汉之争的局面。

项羽结束秦朝统治后,不想做皇帝只想做他的西楚霸王,于是继续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前后封了包括刘邦在内的18个诸侯。结局呢,这18个诸侯在之后的楚汉争霸中多数都倒戈于刘邦,以至于直接导致项羽最终战败。

有了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后,可刘邦仍然在建立汉王朝之后继续实施分封制,而结果也就是在刘邦驾崩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七国之乱。那么,即使有周、楚的前车之鉴,还有张良、萧何等人的劝解,那么为何刘邦依然铁了心的要推崇分封制呢?分封制是迫于局势

垓下之战后,刘邦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随即便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自封“皇帝”,不过此时的刘邦还算不上是一统天下,充其量只是天下共主而已。因为帮助他击败项羽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部队,还有许许多多的军阀,而这些军阀绝大多数都是项羽曾经的盟友、下属,有的则是旧的六国诸侯。

在楚霸王的时代他们都得到了分封,有自己的土地和军队,个个佣兵自重,拥有军事实力,此时假如如果刘邦不分封他们,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刘邦骗了,强行找刘邦所要领土、封赏也是大有可能。

当初西周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楚国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而对周王朝怀恨在心,楚王熊渠就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周王室的诸侯、楚庄王问鼎中原也是第一个公开窥伺周王室地位的诸侯。

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军阀联合在一起进犯汉朝刚刚统一的天下,所以刘邦不得不分封异姓王。

所谓君无戏言,完成对这些军阀的承诺不仅仅为了天下稳定,更多的还有刘邦作为皇帝的信誉度。分封之后就是削藩

楚汉争霸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情,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被项羽击溃,领着几百残兵败将逃到了荥阳城,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令刘邦记恨终生的事情,大将军韩信拒绝出兵解围并给刘邦回了两句话: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王,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齐王为子孙业耳”

“夫汉王怚而不信人。今空汉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齐王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汉王坐而疑我邪?”

言中之意,就是让刘邦给韩信齐王的封号与封土,否则免谈出兵。刘邦当时命悬一线,虽然不想给,但也没辙,只能给了封号,但却一直怀恨在心。

从韩信封齐王之后的经历就不难看出,刘邦搞分封制只是为了稳定人心,他在封王侯的那一天就已经在做削藩、夺权的准备了。

刘邦荥阳城战败后,再次派遣使者游说诸侯,准备第二次反楚同盟。

结果赵、魏两国拒绝结盟,原为项羽部下的九江王英布、彭越却同意入盟,所为的自然也是瓜分赵、魏两家的土地。若刘邦不以这个为筹码,英布、彭越也不会赌命跟刘邦与项羽为敌。

在联盟组建之后,汉军随即攻灭魏、赵两国,瓜分其土地;燕王臧荼被迫投降。

灭赵后,立张耳为赵王,刘邦又令太尉韩信(和兵仙韩信不是一个人)略韩地,虏郑昌,故立韩信为韩王,史记上称“韩王信”。而兵仙韩信则在之前打下了齐国,并迫使刘邦封其为齐王。可以说,上述的这些异姓王,基本都是会破坏汉朝稳定性的存在,再加之刘邦压根就不想给他们封侯,所以削藩也就是必然的,而封异姓王也就是缓兵之计。

先给个爵位让他们不造反,最后在想办法一点一点把他们整死,这才是刘邦心中所想。当初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也是大肆给自己的有功之臣封爵赏地,而结果呢,就一个辞官隐居的范蠡活了下来,其他的功臣无一幸免。刘邦登基之后的所作,与越王勾践基本一致。消灭异姓王

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从韩信手中骗走了兵权,强行削他的藩,让他做了淮阴侯。虽说此时的韩信与废人无疑,连自己的宫殿都走不出去,但刘邦看他还是不顺眼。被吕后骗入宫中以白绫勒死。一代兵仙就此殒灭,以至于产生白登之围的国耻和数十年的和亲政策。

白登之围还与另一个韩信有关。

韩王信,姓韩名信,因与兵仙韩信同名同姓,故后人称其韩王信加以区别。他的结局则是被刘邦逼反,不仅受尽苦难还留下了个“汉奸”的名声。

汉六年秋九月(前201年),匈奴进攻马邑,韩王信上书长安告急求援。然而刘邦却并没有及时支援,而是在密谋好久之后,决定先给韩王信治罪,剥夺其官爵后在率大军去“问罪”。韩王信一看自己横竖都是个死,就投降匈奴,领着匈奴骑兵一路攻城拔寨。

同年十月,汉高祖亲征韩王信,破信于铜鞮。韩王信逃入匈奴,曼丘臣、王黄公开叛汉。次年韩王信兵败被杀。

而彭越和英布这两可以匹敌项羽的战将则死的更惨。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与陈是手足兄弟,自然不忍心动手杀自己兄弟,就说有病。他的部将扈辄却让彭越造反,彭越不听继续装病。

他不造反不代表刘邦就不能不以造反的名义杀他,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并以谋反的名义囚禁在洛阳。

吕后觉得斩草要除根,就买通彭越的门客让他“作证”彭越阴谋造反。于是彭越被杀,三族被灭,封国被废除。

英布见曾经的同袍兄弟一个个被刘邦害死,他明白自己迟早也是如此,便先发制人,起兵造反,然而英布虽然勇猛但却没有好的谋士,结局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刘邦天真的封建子嗣,以番庇汉

刘邦认为秦朝尊崇的法家思想是招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重典重罚很容易激起民众的反抗心理,因而刘邦改为采用“道家无为”思想,轻徭薄赋,休养生息。除此之外,刘邦还认为秦没有采取分封而实行集权也是其灭亡的原因,把国家的权力丢给外人远没有给自己儿子来的安全,所以故恢复分封制

不过刘邦的分封制和周朝有着本质的区别,周朝是只要有功就有封地,到最后群雄并起。而刘邦就不同了,他虽然封过异姓王,但那些异姓王几乎都逃不过被卸磨杀驴的结局,而最后活下的王侯,无一例外的全是刘邦的儿子。

刘邦的想法很天真,他觉得,一家人顶多小打小闹,又不会大动干戈。即使有人造反,天下还是他刘家的。可结果呢,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刘邦的分封制重点在于“强干弱枝”,长安周边地区采用郡县制中央直辖,加强中央统治力度和势力。边疆上则采用分封制,将军队交给宗室来防止边患和边疆统帅拥兵自重。刘邦害怕外姓夺权,所以把权力和领土都给自家孩子,就算以后有人起义也可以通过血缘关系化解矛盾,但这仅仅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权力面前血缘根本算不了什么。

吕后还活着的时候这些诸侯还算老实,但吕后死后、汉文帝登基,其登基十数年间,连续发生了济北王刘兴居叛乱、淮南王刘长叛乱直接威胁朝廷安危。汉景帝登基后,注意到了诸侯国的威胁于是开始削藩,可结果却引来了七国之乱和痛杀晁错的惨剧。

直到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手操重兵使得他们不敢谋反,并推行主父偃的推恩令才得以解决了刘邦分封的祸害。

总而言之,分封制对朝廷的中央集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以至于文、景、武三代遭其迫害,但从防止外戚干政、权臣谋逆方面来说却也是一个良策。汉初的吕后篡权正是因为分封制的存在才被轻易瓦解,而分封制被推恩令终结之后,王莽则可以轻易篡权并改朝换代。

这就说明汉初的分封制并不是一个错误,至少可以确保帝国在中央倒塌之后,不会立即土崩瓦解。分封制的时候即使中央倒塌了,也总会有着刘秀、刘备这样的皇室后裔来匡扶汉室。而郡县制太过依赖皇帝和中央的行政能力,如果皇帝是秦皇汉武、曹操曹丕这样的猛人,那就是如鱼得水;若皇帝是胡亥、杨广这样撒手不想管事情、更不会管事情的庸君、暴君而言,一个国家从鼎盛到土崩瓦解也就仅需十来年,而且是说没就没,不会再有人来扶大厦于将倾。

汉初为何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治国手段?而不是仅郡县制?

分封制是现实,郡县制是理想。

秦朝之前的朝代一直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虽然实行了郡县制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亡国的命运。汉初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须设身处地的思考。

分封制

分封制是统治者奖励有功之臣方式,划一片土地归功臣统领,名义属于统治者,但实质土地之内是功臣说了算。

秦末刘邦兵少将寡,只是在于项羽的赌约中取巧占领了首都,但是刘邦的军事实力依然弱于项羽,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强大自身。

而强大自身只有两个办法:一、已经在刘邦麾下的将领更加忠心于刘邦;二、拉拢其他势力共同对抗项羽。

不管是拉拢还是忠心都需要现实利益的诱惑,否则刘邦很难做到打败项羽,因此分封土地的激励政策就成为首选。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归刘邦直接统帅,其中还有一些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初国家刚刚统一,如果刘邦贸然夺取军权必然引起地方势力的反叛,此时汉朝会再次陷入战乱,因此刘邦会选择分封土地,稳定这些地方势力。

纵观历朝历代,分封制虽然有后患,但是每个朝代创立之初都会有分封土地的情况,虽然名义上不再叫做分封制,但是实质并未改变。比如清朝的三藩、明朝的诸侯王都是分封制的变形,其实质仍然是分封制。

秦末刘邦不采取分封制就无法建立汉朝,因此刘邦采取分封制是形式所趋。

郡县制

汉朝的后世之君虽然受分封制的困扰,但是没有绝对的实力依然不愿废除分封制。

郡县制是受中央直接统治,对于皇权是一种加强,对于国家的实力也是有极大的提升。但是实行郡县制是对各路诸侯王的削弱,贸然实行郡县制只会自取灭亡。

汉景帝与汉武帝时期都发生过诸侯王的叛乱,分封制的弊端凸显。虽然历任统治者都想革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但是实际实施的难度太大。最终汉武帝采取了温和的办法,实行推恩令。推恩令极大的瓦解了诸侯王的实力,为后朝实行郡县制打下了基础。推恩令是变形的郡县制,也可以说是郡县制的前奏,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本是诸侯王的后代,但是由于推恩令刘秀基本与平民无异。

郡县制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实行郡县制困难重重,因此汉初只能实行部分区域的郡县制。

总结

不管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都必须参考当时的实际情况,只有实事求是国家才能稳定强大。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盲目的追求理想,不顾现实,只会自取灭亡,明朝建文帝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