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很著名的一个朝代,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而清朝的灭亡也是标志着中国封建史的结束。而清朝也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的,比如清朝的皇帝一个个都很优秀,尤其是乾隆皇帝,当时的乾隆皇帝特别爱写诗,乾隆一生写那么多诗为什么质量都那么差?
乾隆皇帝一直自认为诗才出众,一生作诗达到4万首,但是诗作水平却惨不忍睹,只能算高级打油诗。大多是记载日常生活,是一种无病呻吟的行为。在笔者看来,乾隆虽然写了如此多的诗作,但是加起来却比不上他父亲所写的十个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雍正皇帝壮年继承皇位,在做王爷时就曾多次下民间办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精明强干的他对于大清帝国的弊病可谓是洞若观火,看到地方官吏的贪赃枉法,看着地方士绅欺男霸女、鱼肉百姓,雍正心里暗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一定要打击的敌人——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缘起于汉武帝时期,他们通过精通儒学做官,通过做官攫取土地,然后再利用自己的财产优势,继续通过儒学来做官,从而实现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从西汉以降,两千年来,中国大地真正的统治者,士绅,这伙人,进为士,退为绅,是进行土地兼并的主力军。皇帝说得好听是天下至尊,实际不过是士绅为了合理合法统治百姓的工具,皇帝也从来不是士绅的统治者,没有士绅的支持,皇帝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领导的明政府彻底失去了士绅的支持,叫士绅交钱就装穷,让士绅出谋划策却缄默不语。当李自成和满清入主北京后,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士绅又像苍蝇闻到腐肉一样,迅速地投靠过来。可以说,顺应士绅者,则能坐稳江山,享受圣君、明君的美誉;然后只要忤逆了这些人,就会成为昏君、暴君,荒淫之君。
雍正当权后,将自己完全塑造成士绅的反面。他取消士绅特权,让士绅一体当差;随后又推出耗羡归公,斩断官员贪污之手;同时又强力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极大触动了地主阶级利益。在雍正手上,往日作威作福的士绅痛苦不已,心里腹诽不止,开始编各种段子污蔑雍正。
雍正死后,掌握笔杆子的士绅将其进行妖魔化,将之打扮成无孝无义,弑父逼母杀兄屠弟、横征暴敛、贪图女色的暴君。然而实际上,雍正不好女色、不好饮酒,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最终在壮年活活将自己累死。对于雍正的死,进入狂欢阶段的士绅们又进行一番新的污蔑,有人说他是服用春药而亡,更有人说他是被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斩去了头颅。
对于自己身后的评价,雍正早有不详的预感,所以他亲笔写下了这十个大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正所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士绅得势时,雍正受尽了恶评。但当他们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才发现了雍正的可贵之处。他一身正气,一生致力于兴利除弊、拨乱反正,将其父康熙所留下的烂摊子理顺。
康熙死后,国库仅有存银700万两,而在雍正死后,国库存银到达5000万两之巨。如果没有他打下的基业,又如何有乾隆所谓的大清帝国极盛的顶点呢?说实话,比境界,乾隆比其父亲雍正要差远了。他的四万首诗,也比不过父亲的十个字。
最后用一句歌词来作为结束吧!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乾隆作诗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留下48000余首。乾隆一人基本干了2000多诗人的活。
再从乾隆的寿命看,乾隆活了89岁,折合成天数32000多天,除去童年还没培养出写诗兴趣的时间,能用来写诗的时间也就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在这个数据上再结合一下乾隆诗歌的质量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乾隆写的不是诗,而是分行的生活日记。
这天有意思的事多点,就多写两首。例如,乾隆三十六年游览昆明湖的时候,他不到一个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更绝的是,他居然把平均7分钟写首诗这事也写成了诗?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刻时。?
不用嘲讽的态度来评价,乾隆写诗其实只是他一个很好的生活态度、生活爱好,每天用写诗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既让生活充满情趣,又很自律,时刻让自己的大脑处于?创作?状态。
乾隆长寿,晚年基本没有出现老年痴呆,其实跟他这个习惯是有一定关系的,是值得欣赏、借鉴的。
说到他入选小学课本的那首诗,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有一个别开生面的演绎片段乾隆率大臣游园,诗兴大发,于是顺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吟到这里,突然卡壳了,幸好刘罗锅在旁,赶紧化腐朽为神奇续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从而帮乾隆完成了他这首唯一录入新时代小学课本的?御制诗?。
如果乾隆写的四万多首诗,都有如此简单到极致的情趣,白话到童真的小意境,那大家对他的诗歌创作能力可能还会有些许认可。就像民国时期狗肉将军张宗昌那样,动不动就?大炮开兮轰他娘?,一般人还真就写不出来,还真叫人服气。
乾隆写口水诗的问题在哪里呢?
他的生活态度是有情趣的,但下笔真的是没有一点情趣,有时候甚至干瘪无聊到让人无语。
不妨举个例子: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前两句流水账记得还算正常,在巡幸路上,内阁每隔一天送一次阁报,今天阁报上说,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
但后两句就无聊到了极点,任凭什么样的人也猜不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这后两句说的是什么呢?过了几个小时,他又收到了河北地方官的报告,说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于是他就感慨了,北京所报是十八日的事,看来他们当时还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势会更加喜人啊!
没办法,这皇帝老儿就喜欢附庸风雅,跟乡村爱情里有个家伙是的,动不动就要?吟诗一首?,谁管得了呢。
但客观的讲,在乾隆所写的四万多首诗中,有些也还是能读的,那就是他悼念他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的一系列?悼亡?诗。
我是觉得乾隆做为一个帝王,喜欢写诗是一件要非常好的事情。众所周知,皇帝其实是个高危职业,他们的压力确实非常大。因此我觉得乾隆皇帝爱写诗也不失为一个减压的方法。
?
但是乾隆写诗太过于随意,也不是说他没有文化底蕴,而是相比专业诗人对于每一个字都推敲,乾隆作诗就显得没有那么的专业。因此,他写的诗虽然多,但是高质量的诗却不多,就导致了他出名的诗篇寥寥无几。
?
其实这也跟他的性格和职业有关,乾隆毕竟是一代帝王,他将所有的精力应该都用于治国理政方面。对于诗词,应该是他个人的喜爱。虽然每一个帝王都会学习很多的知识,也会有文学大儒带着他们来学习。但是他们学习的重点都是在于如何的治国理政,如何的做一个好皇帝,而不会教他们如何去做一首好诗。
?
写诗这件事应该是乾隆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而做,如果没有兴趣,他是写不了这么多的诗的。他把写诗当成了乐趣,他高兴去写诗。写诗作为一项爱好,其实也挺好的。乾隆相比其他帝王并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因此他喜欢处处留情,也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是一个长寿的帝王。他的性格导致了他不会过度的去钻研诗歌,而是随感随兴而发,他写出的诗词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随笔,甚至他可能把写诗当作写日记。
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余,也有许多很爱好写诗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传至今。然而,还有一位皇上也同样酷爱写诗,创作了大量食品,高达四万多首,然而被我们熟知的却少之又少,这位皇帝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一位比较拥有闲情雅致的皇帝,他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到一处一有感怀就会作诗一首来抒发他的感受与情致。那么作为曾经的一国之主乾隆,他的事为什么流传下来的那么少呢?在这里我们进行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是我们乾隆皇帝所写的一首诗: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敝衣粝食曾不敷。走过之后你就会发现非常的平淡无奇,并没有诗的韵味和深意。总体来说,乾隆皇帝的诗质量普遍不高,自然也就流传不下来了。
当然在4万多首诗里也有几篇是被人们所知晓的,然而就算是这几首凤毛麟角的诗篇也实在是并不能算出是优秀的作品。比如这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花丛都不见。
他的诗流传不下来,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乾隆皇帝是一个比较自恋的人,他都会把他的诗整理成册,好好保管在宫殿之内,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大火将圆明园烧成断壁残垣,那些记录他诗歌的书目自然不会幸免。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原因,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诗质量不的确够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