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中期的时候,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关羽被孙权给所杀,所以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率军东征与吴国大将陆逊相持于夷陵。当时除了吴国和蜀国之外,还有北方更为强大的魏国,魏国的当时的皇帝正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但是曹丕在夷陵之战刘备失败之后,却并没有进攻当时损失惨重的蜀国,而且进攻更为强大的吴国,最后还遭遇了失败。
也许大家觉得非常的奇怪,曹丕这样做似乎不大合常理,因为他应该进攻输掉的一方,当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这个时候魏国的军队如果能够一鼓作气的话,说不定就能够拿下蜀国,那么三国一统的局面就有可能在曹丕手中完成了。但是曹丕没有这么做,而是出人意料的去进攻孙权的吴国。而孙权这个时候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士气正旺,所以魏军也灭不了吴军,最后三方就完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天下一统的时间,不自觉地往后推了半个多世纪。
按大多数人的想法,曹丕这个时候应该进攻损失惨重的蜀国刘备才对,因为刘备这一战可谓把他的家底全部输光了,整个蜀国只剩下两三万人的军队而已,就连蜀国内部都不安定,以至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叛乱。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北方的情况也有很多的问题,曹操曹丕的统治中心在洛阳为首的中原地带,关中地带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战争,早已经残破不堪了,根本就支撑不了多少军队。当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的时候,都是从中原调集粮草,所以后勤相当的艰难,以至于曹操甚至一度都不想打汉中了,准备撤军,只不过一下子中了大奖,最终把汉中打了下来。
后来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曹操吃了一点小亏,但是实力依然强于刘备,但是却因为后勤方面补给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汉中。后世的曹真曹爽都曾率领绝对优势兵力攻打蜀国,但是却被少量的蜀国军队牵制,最终无法进攻成功,反而损失惨重。可见蜀地之难,确实难以进攻,刘备只要以少量兵力驻守,魏国国就很难取得进展,所以当时曹丕和他的谋士策划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进攻蜀国。
不过当时曹丕谋士的建议是让曹丕趁刘备和孙权正在交战的时候进攻吴国,这样孙权就首尾不能兼顾,魏国的赢面很大。但是曹丕没有采纳这一正确的意见,而是说孙权已经投靠了我,所以我不能够去攻打他,因为在夷陵之战之前,孙权对魏国称臣,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的称臣明显就是缓兵之计,难道曹丕真的就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曹丕也不是那么信守诺言的君子,他之所以不愿意当时去进攻吴国,是因为当时吴国还有不小的实力,如果那个时候进攻吴国,吴国拼死反抗的话,魏国的还会遭受不小的损失。
因为在他想来吴国和蜀国的实力相差不大,现在刘备倾举国之兵去攻打孙权,双方肯定会有一场恶战,而且短时间内可能分不出胜负,等到双方恶战完毕,孙权即使不被打败,肯定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曹丕魏国的军队南下攻打孙权,孙权基本上就难有回天之力。然后曹丕灭掉吴国之后,再对上游的刘备发动进攻,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蜀国一统天下。总之曹丕的小算盘打得非常的不错,在他想来他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灭掉孙权和刘备,最终一统天下,何乐而不为呢?
可惜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以曹丕意志为转移的,最终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大败刘备,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吴国当时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依然拥有非常强劲的实力。而这个时候。魏国打吴国自然是踢到铁板上,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所以说曹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他当时不是惦记少受损失,而是大举进攻吴国的话,说不定就成就大业了。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之前两场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值得注意的是,在夷陵之战爆发时,实力最强大的曹丕选择了按兵不动的策略,也即曹魏既不帮助蜀汉,也不帮助东吴,从而坐山观虎斗。但是,在夷陵之战结束后,曹丕却发动了三路大军攻打东吴的战役。此战,东吴将士因为刚刚打赢了夷陵之战,可谓士气高昂,从而成功抵挡了来自曹魏的进攻。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爆发时,为何曹丕没有趁势攻打东吴,他是怎么想的?
首先,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也就夷陵之战结束的同一年。正当徐盛、潘璋等议乘胜追击刘备之时,陆逊、朱然等却认为曹丕调兵遣将,明为相助,实则包藏祸心,所以不再追击。果然,曹丕选择征召孙权的太子登入朝为质,被孙权拒绝后,便于九月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对于曹丕来说,三路伐吴之战的规模和阵容,都是比较豪华的,东有曹休、张辽、臧霸出洞浦口;中有曹仁攻濡须坞;西有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江陵。
因为当时已经结束了夷陵之战,孙权的应对就是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以朱桓为濡须督拒曹仁;诸葛瑾、潘璋、杨粲救朱然于南郡。东路一线曹休军略有斩获;中路和西路则延至明年三月才有结果:夏侯尚军围江陵半年而不破,最重要的是因曹仁军而被朱桓所破而被迫一同退兵。这个结果恰好正如战前贾诩、刘晔所料无功而还,此后蜀吴很快又和好,故此战可以看成自襄樊之役、夷陵之役后,魏蜀吴三家转为战略胶著状态的分水岭。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夷陵之战爆发,也即东吴主力和蜀汉交锋的时候,曹丕没有趁势攻打东吴。等到夷陵之战结束后,曹丕才征讨东吴,结果几乎是一无所获。
对此,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夷陵之战爆发时,魏文帝曹丕没有趁势攻打东吴,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先是向曹操主动称臣,然后又向曹丕称臣,也即孙权故意讨好的举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曹丕,导致其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早在襄樊之战时,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于是,孙权和曹操联手击败了关羽。当然,斩杀关羽,夺取荆州,也让孙权彻底得罪了刘备。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而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是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由此,对于夷陵之战来说,蜀汉付出了惨重了代价,加上此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促使蜀汉成为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在此基础上,很多人认为曹丕应该趁机进攻元气大伤的蜀汉。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丕却选择进攻赢得夷陵之战胜利的东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兵力规模在5万人左右。此战,刘备被陆逊击败,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也即对于蜀汉来说,夷陵之战损失了5万左右的兵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丢失荆州后的蜀汉,总的兵力大约为10万人。由此,损失5万人马,无疑是元气大伤了。那么,对于这一时期的曹丕,为什么没有趁机进攻蜀汉呢?对此,这可能是因为蜀汉较远,而东吴距离较近的缘故。对于曹魏来说,虽然疆域最为辽阔,和蜀汉和东吴都有接壤。但是,自汉中之战后,曹魏在关中、雍凉地区的兵力相对有限。
与此相对应的是,因为关羽北伐襄樊,促使曹魏将兵力集中在荆州地区。同时,再加上曹魏的都城,也即核心地区在今河南省一带,相对靠近东吴的疆域。由此,对于曹魏来说,集中兵力攻打东吴,要比攻打蜀汉更加容易。当然,对于刘备来说,在征讨东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防备曹魏的可能进攻。一方面,夷陵之战时,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防止夷陵之战时,曹魏对蜀汉展开突袭。另一方面,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防止曹魏大军的正面进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魏延镇守的汉中之地,是曹魏大军进攻益州的必经之路。而汉中在地理位置上北依秦岭,南频巴山,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
当然,蜀汉有山川之险,东吴也有长江天堑,为何曹丕要进攻获得夷陵之战胜利的东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孙权的举动激怒了曹丕。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国的藩属。紧接着,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也即在夷陵之战之前,孙权在名义上是曹丕的臣子。
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各方诸侯为了争权夺利彼此攻伐,自然免不了爆发激烈的冲突。提起来三国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不得不提对于后期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夷陵之战。
众所周知这是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兴兵攻打东吴,结果却在夷陵这个地方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庸才。其实夷陵之战中蜀汉惨败,并非完全是因为刘备不懂兵法谋略,而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真实原因并不简单。
先来看看夷陵之战发生的背景,这场战争客观上来看应该算作是襄樊之战的后续事件了。襄樊之战中关羽领兵进攻曹魏,不料同为盟友的东吴却突然撕毁盟约背后偷袭,导致原本形势大好的荆州集团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关羽虽然神勇但是毕竟寡不敌众,最终兵败被杀,荆州也全部落入东吴之手。
刘备不仅是蜀汉集团的领军人物,同时和关羽也是结拜兄弟,在得知此事后自然陷入两难境界。一方面刘备素来以仁义自居,自然要为自己的兄弟讨回公道,不然的话很难再以忠义立足。
另一方面荆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堪称是蜀汉的门户,刘备想要攻取天下必然要以此为跳板。从这两点来看,无论于公于私刘备都是有足够的理由挥师伐吴的,诸葛亮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极力劝阻刘备此次东征。
可惜事与愿违,刘备倾尽全国兵力伐吴并不顺利,反而在夷陵一战中被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只能退守白帝城等待援军。很多人便因此认为刘备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庸才,然而事实的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蜀汉大军在夷陵惨败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导致,我们不妨来试着分析一下都有哪些因素。
第一点就是双方实力对比。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刘备伐吴带领七十万大军,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蜀汉鼎盛时期实力强大但是兵力并不多,汉中人口早已被曹操迁走只留下一座空城,荆州又落入东吴之手,益州虽然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但是地狭民稀,整个蜀汉也不过百万人口,真正有战斗力的人员也就一二十万而已。
况且刘备东征虽然举全国之力,但是仍要派遣一部分军队留守后方防备曹魏,因此真正参与伐吴的蜀军只有五六万左右,和东吴的兵力相差无几。
第二点就是夷陵之战的过程。夷陵之战刘备之所以遭遇惨败,并非完全是因为自己决策失误被火攻导致,而是因为战线太长前军被分割包围消灭导致。陆逊精准独到看到了刘备集团的弱点,将统领前军部队的大将冯习、张南、沙摩柯彻底击败,蜀军一鼓作气而来结果却遭遇重挫,士气低迷不得不撤退,这也并非是刘备的过错。
第三点就是旁人对刘备的评价来看,刘备非常通晓军事。比如当初曹操就对刘备评价为是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只不过因为发迹较晚才没有太多的机会,包括陆逊也对刘备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多数人认为刘备不晓军事是因为曹丕的评价,其实曹丕本身不擅长兵法谋略,他的评价确实没有什么可参考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匡衡为何要凿壁偷光匡衡的结局如何